△《脚气治法总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董汲撰。汲字及之,东平人。始末未详,钱乙尝序其癍疹论,则其著书在元丰、元祐之间。是书《书录解题》作一卷,《宋史·艺文志》亦同。久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所载排纂成帙。以篇页稍繁,分为二卷。上卷论十二篇,大旨谓脚气必由於风湿,风湿兼有冷热,皆原本肾虚。阴阳虚实,病之别也;春夏秋冬,治之异也;高燥卑湿,地之辨也;老壮男女,人之殊也。说赅备矣。下卷方四十六,独活汤、木香散、传信方、防风粥、桑枝煎专治风,天麻丸、茴香丸、乌蛇丸、趁痛丸专治湿,薏苡仁汤、海桐皮散、木瓜丸治风湿相兼,独活、寄生汤、石楠丸、牛滕丸治风湿挟虚,金牙酒治风湿瘴疠,八味丸、肾沥汤、地黄粥治虚,神功丸、麻仁丸、三脘散、大黄汤治实。属阴者兼冷,木香饮子治其偏於阴也。属阳者兼热,红雪治其偏於阳也。绛宫丸、白皮小豆散、木通散治其属於阴阳而兼淋闭者也。松节散、食前丸、食后丸,橘皮丸治寻常法也。三仁丸、润肠丸、五柔丸治老人血枯法也。天门冬大煎,则为总治法。淋煠蒸熨五方,则为外治法。而以针灸法为始。原序方有一十九门,大约不出於此,即阙佚亦廑矣。考脚气即《素问》所谓厥疾,至唐始有此名,治法亦渐以详备。然李暄及苏敬、徐玉、唐侍中诸家之书,今多不传,独汲此帙尚存,颇为周密醇正。观其自述,称尝患此疾至剧,因深思其源,遂得秘要。殆所谓三折肱而为良医者欤?今特录而存之,以备专门之一种焉。
《传信适用方》·二卷(两淮监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亦不云谁作,而别有刘禹锡《传信方》二卷。考此
《袖珍小儿方》·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徐用宣撰。用宣,衢州人。《艺文志稿》作徽州人,盖字形相近而讹。其书以《脉
《伤寒类方》·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世传后汉张机《伤寒论》乃晋王叔和蒐采成书,本非机所编次。金聊城成无己始
《兰室秘藏》·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其曰《兰室秘藏》者,盖取《黄帝素问》藏诸灵兰之室语。前有至元丙子罗天益序,
《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
《伤寒心镜》·一卷(通行本)一名张子和《心镜别集》,旧本题镇阳常德编。德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时代。考李濂《医史》张从正传
《圣济总录纂要》·二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政和中奉敕编,国朝程林删定。林字云来,休宁人。初,徽宗御制《圣济经》十卷四
《孙氏医案》·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孙泰来、孙明来同编。二人皆休宁孙一奎之子。是编即所辑《一奎医案》也。凡三吴治验二卷
《金匮钩玄》·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礼校补。中称戴云者,原礼说也。末附论六篇,不刻於目录中。一曰火岂君
《太医局程文》·九卷(永乐大典本)宋时考试医学之制也。其命题有六,一曰墨义,试以记问之博;二曰脉义,试以察脉之精;三曰大
《此事难知》·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是编专述李杲之绪论,於伤寒证治尤详。其问三焦有几,分别手足,明孙一奎极称
《仁端录》·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徐谦撰。其门人陈葵删定。谦字仲光,嘉兴人。葵字荩夫,武水人。是书专论治痘诸法,分别
《诊宗三昧》·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是书专明脉理。首宗旨,次医学,次色脉,次脉位,次脉象,次经络,次师传,次
《泰定养生主论》·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洞虚子王中阳撰。其书论婚孕老幼阴阳气运节宣之宜,并摘录脉证方剂以资调摄
《东垣十书》·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其中《辨惑论》三卷,《脾胃论》三卷,《兰室秘藏》三卷,实李杲之书。
《外科理例》·七卷、《附方》·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是书成於嘉靖辛卯,凡分一百四十七类,又补遗七类,共为一百五
《司牧马经痊骥通玄论》·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有三十九论,四十六说。於马之病源治诀,简
《张氏医通》·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璐字路玉,号石顽,吴江人。是编取历代名家方论,汇次成编。门类先后,悉依
《养生类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吴正伦撰。正伦字子叙,自号春岩子,歙县人。郑若庸尝为作小传,则嘉靖中人也。是书上卷
《石室秘箓》·六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国朝陈士铎撰。士铎字远公,山阴人。是书托名岐伯所传,张机、华佗等所发明,雷公所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