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题元祐丙寅,知其为哲宗时人而已。今检《永乐大典》各卷内,此书散见颇多,每条悉标韩祗和之名。而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亦称自后汉张机著《伤寒论》,晋王叔和、宋成无己(案:无己乃金人,说见前《伤寒论》条下),庞安常、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王宾之流,皆互相阐发,其间祗和姓名,与《永乐大典》相合。是祗和实北宋名医,以伤寒为专门者,特《宋史·方技传》不载,其履贯遂不可考耳。书凡十五篇,间附方论。大抵皆推阐张机之旨,而能变通於其间。其可下篇,不立汤液,惟以早下为大戒。盖为气质羸弱者言。然当以脉证相参,知其邪入阳明与否,以分汗下,不宜矫枉过直,竟废古方。至如辨脉篇,据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乃毙,承气入胃,阴盛乃亡之义,以攻杨氏之谬误。可汗篇,分阴盛阳虚、阳盛阴虚、阴阳俱盛三门,则俱能师张氏而神明其意矣。又如汗下温三法,分案时候辰刻,而参之脉理病情,乃因张机正伤寒之法而通之於春夏伤寒,更通之於冬月伤寒,亦颇能察微知著。又如以阳黄归之汗温太过,阴黄归之过下亡津,则於金匮发阳发阴之论,研析精微,不特伤寒之黄切中穷要,即杂病之黄亦可以例推矣。其书向惟王好古《阴证略例》中,间引其文,而原本久佚。今采掇薈稡,复成完帙,谨依原目,厘为上下二卷。陈振孙所称之原序,则《永乐大典》不载,无从采补。殆编纂之时,旧本已阙欤。
《证类本草》·三十卷(两淮江广达家藏本)宋唐慎微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三十卷,名《大观本草》。晁公武《读书志》则
《局方发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朱震亨撰。以《和剂局方》不载病源,止於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而未能变通,因一一
《痊骥集》·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载通玄三十九论。病分五脏治之,各有方论,复附杂病诸方。今世疗马之剂,其源大
《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文江孙允贤撰。本名《医方集成》,此本为钱曾也是园所藏,犹元时旧刻
《仁端录》·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徐谦撰。其门人陈葵删定。谦字仲光,嘉兴人。葵字荩夫,武水人。是书专论治痘诸法,分别
《普济方》·四百二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周定王橚撰。橚有《救荒本草》,已著录。是书取古今方剂,汇辑成编,橚
《银海精微》·二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唐孙思邈撰。唐、宋艺文志皆不著录,思邈本传亦不言有是书。其曰银海者,盖取目为银海之义
《产育宝庆方》·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以为郭稽中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濮阳李师圣得《产论
《心印绀珠经》·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李汤卿撰。汤卿不知何许人。是书为嘉靖丁未嘉兴府知府赵瀛所校刊。上卷曰原道统,曰推
《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国朝郑重光撰。重光字在辛,歙县人。明万历中方有执作《伤寒论条辨》,号为精审
《素问注证发微》·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马莳撰。莳字仲化,会稽人。其说据《汉志·内经》十八篇之文,以《素问》九卷、《灵
《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金张元素撰。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应童子举。二十七试进士,以犯庙讳下第。乃去
《痎疟论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繇,钱塘人。是书论痎疟证治,於虚实寒热四者最为详尽,足以发明《素
《养生类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吴正伦撰。正伦字子叙,自号春岩子,歙县人。郑若庸尝为作小传,则嘉靖中人也。是书上卷
《褚氏遗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南齐褚澄撰。澄字彦适,阳翟人,褚渊弟也。尚宋文帝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两淮监政采进本)旧本题宋库部郎中提辖措置药局陈师文等奉敕编。案王应麟《玉
《张氏医通》·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璐字路玉,号石顽,吴江人。是编取历代名家方论,汇次成编。门类先后,悉依
《伤寒兼证析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倬撰。倬字飞畴,吴江人。张登弟也。是书专论伤寒而挟杂病者,分中风、虚劳、中
《灵秘十八方加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德府良医所良医济南胡嗣廉校编。前有嘉靖十七年可泉子序,云不知何人所辑,则
《安骥集》·三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伪齐刘豫时刊书序曰,尚书兵部阜昌五年准内降付下都省奏,朝散大夫尚书户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