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论》·二卷、《补遗》·一卷(通行本)
明吴有性撰。有性字又可,震泽人。是书成於崇祯壬午。以四时不正之气发为瘟疫,其病与伤寒相似而迥殊,古书未能分别,乃著论以发明之。大抵谓伤寒自毫窍而入,中於脉络,从表入里,故其传经有六,自阳至阴,以次而深。瘟疫自口鼻而入,伏於募,原其邪在不表不里之间,其传变有九,或表或里,各自为病。有但表而不里者,有表而再表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於里者,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其间有与伤寒相反十一事。又有变证兼证,种种不同。并著论制方,一一辨别。其显然易见者,则脉在不伏不沈之间,中取之乃见。舌必有胎,初则白,甚则黄,太甚则墨而芒刺也。其谓数百瘟疫之中,乃偶有一伤寒,数百伤寒之中,乃偶有一阴证,未免矫枉过直。然古人以瘟疫为杂证,医书往往附见,不立专门,又或误解《素问》冬伤於寒,春必病温之文,妄施治疗。有性因崇祯辛巳南北直隶、山东、浙江大疫,以伤寒法治之不效,乃推究病源,参稽医案,著为此书。瘟疫一证,始有绳墨之可守,亦可谓有功於世矣。其书不甚诠次,似随笔劄录而成。今姑存其旧。其下卷劳复食复条中载安神养血汤,小儿时疫条中载太极丸,并有方而无药。又疫痢兼证一条亦有录而无书,故别为补遗於末。又正名一篇,伤寒例正误一篇,诸家瘟疫正误一篇,原目不载,盖成书以后所续入。今亦并录为一卷,成完书焉。
《儒门事亲》·十五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金张从正撰。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兴定中召补太医,寻辞去。事迹具《金史
《铜人针灸经》·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按晁公武《读书后志》曰:《铜人腧穴针灸图》三卷,皇朝王惟德撰
《杜天师了证歌》·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唐杜光庭撰。光庭字圣宾,晚自号东瀛子。括苍人。应百篇举不第,入天台山为道士
《图注难经》·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世贤撰。世贤字天成,宁波人,正德中名医也。《难经》旧有吴吕广、唐杨德操诸家注。宋
《养生类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吴正伦撰。正伦字子叙,自号春岩子,歙县人。郑若庸尝为作小传,则嘉靖中人也。是书上卷
《避水集验要方》·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炳撰。炳字文化,泗州人。是编以常用有验之方,分类裒辑,无所阐发。其所用之药有
《痎疟论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繇,钱塘人。是书论痎疟证治,於虚实寒热四者最为详尽,足以发明《素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戴启宗撰。启宗字同父,金陵人。官龙兴路儒学教授。考《隋书·经籍志》
《内外伤辨惑论》·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杲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人。尝以纳赀得官,监济源税。案元砚坚作《东
《医经溯洄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王履撰。履字安道,昆山人。学医於金华朱震亨,尽得其术,至明初始卒。故《明史》载
《济阴纲目》·十四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武之望撰。汪淇笺释。之望字叔卿,自署关中人。淇字澹漪,一字右子,钱塘人。是书
《外科精义》·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齐德之撰。德之始末未详。惟其结衔称医学博士充御药院外科太医。是编先论后方,於疮肿诊
《外台秘要》·四十卷(通行本)唐王焘撰。焘,郿人。王珪孙也。《唐书》附见珪传。称其性至孝,为徐州司马,母有疾,弥年不废带
《苏沈良方》·八卷(永乐大典本)宋沈括所集方书,而后人又以苏轼之说附之者也。考《宋史·艺文志》有《括灵苑方》二十卷,《良
《伤寒指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皇甫中撰。中字云洲,仁和人。其书原始《内经》,发明仲景立法之意,於诸家议论独推陶
《旅舍备要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董汲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董汲《小儿癍疹论》、《脚气治法》,不及此书。然《宋史·
《针灸节要》·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高武撰。是书以《难经》、《素问》为主。《难经》首取行针补泻,次取井荣俞经合,次及经
《急救仙方》·六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宋志》及诸家书目均未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救急仙方》十一卷
《医开》·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世相撰。世相字季邻,号清溪,蒲州人。吕柟之门人也。官延川县知县。是书凡分二十
《褚氏遗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南齐褚澄撰。澄字彦适,阳翟人,褚渊弟也。尚宋文帝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