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医宗金鉴》·九十卷
乾隆十四年奉敕撰。首为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次为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盖医书之最古者无过《素问》,次则八十一《难经》,然皆有论无方。(案:《素问》有半夏汤等一二方,然偶然及之,非其通例也。)其有论有方者自张机始,讲伤寒及杂证者亦以机此二书为宗。然《伤寒论》为诸医所乱,几如争《大学》之错简,改本愈多而义愈晦,病其说之太杂。《金匮要略》虽不甚聚讼,然注者罕所发明,又病其说之不详。是以首订二书,纠讹补漏,以标证治之正轨。次为删补《名医方论》八卷,辑医方者往往仅题某丸某散治某病,不知病状相似者病本多殊,古人论消息,君臣佐使有其宜,攻补缓急有其序,或以相辅为用,或以相制为功,甚或以相反相激,巧投而取效。必明制方之意,而后能详审病源,以进退加减,故方论并载也。次为《四脉要诀》一卷,取崔紫虚《脉诀》,参以《内经》,阐虚实表里之要。紫虚者,宋道士崔嘉彦之号也。其书简括而精密,李时珍《濒湖脉学》尝录以弁首,故兹亦取以为准。次《运气要诀》一卷,阐《素问》五运六气之理。盖运气虽不可拘泥,亦不可竟废,故次於诊法。次为《诸科心法要诀》五十四卷,以尽杂证之变。次为《正骨心法要旨》五卷,则古有是术,而自薛己《正体类要》以外无专门之书,故补其遗。皆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也。自古以来,惟宋代最重医学,然林亿、高保衡等校刊古书而已,不能有所发明,其官撰医书如《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或博而寡要,或偏而失中,均不能实裨於治疗。故《圣济总录》惟行节本,而《局方》尤为朱震亨所攻。此编仰体圣主仁育之心,根据古义,而能得其变通,参酌时宜,而必求其徵验。寒热不执成见,攻补无所偏施,於以拯济生民,同登寿域。涵濡培养之泽,真无微之不至矣。
《伤寒说意》·十一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乃会通大意,复著
《痘证理辨》·一卷、《附方》·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前列诸家治痘方法,后引浙中魏氏之说以辨之。自序云,嘉靖庚寅
《伤寒指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皇甫中撰。中字云洲,仁和人。其书原始《内经》,发明仲景立法之意,於诸家议论独推陶
《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文江孙允贤撰。本名《医方集成》,此本为钱曾也是园所藏,犹元时旧刻
《流注指微赋》·一卷(永乐大典本)元何若愚撰。若愚爵里未详。原注有云,《指微论》三卷,亦是何公所作。探经络之赜,原针刺之
《金鎞秘论》·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梁谿流寓李药师撰。不知何许人。自序称唐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药
《颅囟经》·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世亦别无传本,独《永乐大典》内载有其书。考历代史志,自《唐·艺文志》以上皆无
《医学正传》·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虞抟撰。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义乌人。是书成於正德乙亥。其学以朱震亨
《续素问钞》·九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汪机撰。机有《针灸问对》,已著录。是编因滑寿《素问钞》采王冰原注太略,因重为补录
《伤寒心要》·一卷(通行本)旧本题都梁镏洪编。洪始末未详,大旨敷演刘完素之说。所列方凡十八。又有病后四方,与常德《伤寒心
《局方发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朱震亨撰。以《和剂局方》不载病源,止於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而未能变通,因一一
《万氏家抄济世良方》·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万表编,其孙邦孚增辑。表有《海寇议》,已著录。邦孚字汝永,官都督佥事。是
《尚论篇》·八卷(通行本)国朝喻昌撰。昌字嘉言,南昌人。崇祯中以选贡入都,卒无所就。往来靖安间,后又寓常熟,所至皆以医术
《伤寒类方》·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世传后汉张机《伤寒论》乃晋王叔和蒐采成书,本非机所编次。金聊城成无己始
《养生类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吴正伦撰。正伦字子叙,自号春岩子,歙县人。郑若庸尝为作小传,则嘉靖中人也。是书上卷
《东垣十书》·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其中《辨惑论》三卷,《脾胃论》三卷,《兰室秘藏》三卷,实李杲之书。
《医方选要》·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周文采编。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作周良采,字之讹也。其里贯未详。是书乃其为蜀献王椿侍
《伤寒论条辨》·八卷、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内府藏本)明方有执撰。有执字中行,歙县人。是书
《急救仙方》·六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宋志》及诸家书目均未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救急仙方》十一卷
《伤寒悬解》·十五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是书大旨,谓汉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亡,而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