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医宗金鉴》·九十卷
乾隆十四年奉敕撰。首为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次为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盖医书之最古者无过《素问》,次则八十一《难经》,然皆有论无方。(案:《素问》有半夏汤等一二方,然偶然及之,非其通例也。)其有论有方者自张机始,讲伤寒及杂证者亦以机此二书为宗。然《伤寒论》为诸医所乱,几如争《大学》之错简,改本愈多而义愈晦,病其说之太杂。《金匮要略》虽不甚聚讼,然注者罕所发明,又病其说之不详。是以首订二书,纠讹补漏,以标证治之正轨。次为删补《名医方论》八卷,辑医方者往往仅题某丸某散治某病,不知病状相似者病本多殊,古人论消息,君臣佐使有其宜,攻补缓急有其序,或以相辅为用,或以相制为功,甚或以相反相激,巧投而取效。必明制方之意,而后能详审病源,以进退加减,故方论并载也。次为《四脉要诀》一卷,取崔紫虚《脉诀》,参以《内经》,阐虚实表里之要。紫虚者,宋道士崔嘉彦之号也。其书简括而精密,李时珍《濒湖脉学》尝录以弁首,故兹亦取以为准。次《运气要诀》一卷,阐《素问》五运六气之理。盖运气虽不可拘泥,亦不可竟废,故次於诊法。次为《诸科心法要诀》五十四卷,以尽杂证之变。次为《正骨心法要旨》五卷,则古有是术,而自薛己《正体类要》以外无专门之书,故补其遗。皆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也。自古以来,惟宋代最重医学,然林亿、高保衡等校刊古书而已,不能有所发明,其官撰医书如《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或博而寡要,或偏而失中,均不能实裨於治疗。故《圣济总录》惟行节本,而《局方》尤为朱震亨所攻。此编仰体圣主仁育之心,根据古义,而能得其变通,参酌时宜,而必求其徵验。寒热不执成见,攻补无所偏施,於以拯济生民,同登寿域。涵濡培养之泽,真无微之不至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大椿字灵胎,号洄溪,吴江人。世传神农《本草经》三卷共载药三百六
《伤寒悬解》·十五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是书大旨,谓汉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亡,而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其理
《医学正传》·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虞抟撰。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义乌人。是书成於正德乙亥。其学以朱震亨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四卷(侍郎金简购进本)旧本题金李杲撰。考《珍珠囊》为洁古老人张元素著,其书久已散佚。世传东垣《
《痎疟论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繇,钱塘人。是书论痎疟证治,於虚实寒热四者最为详尽,足以发明《素
《续素问钞》·九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汪机撰。机有《针灸问对》,已著录。是编因滑寿《素问钞》采王冰原注太略,因重为补录
《普济方》·四百二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周定王橚撰。橚有《救荒本草》,已著录。是书取古今方剂,汇辑成编,橚
《本经逢原》·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其书以神农本经为主,而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部分次第,悉依李氏《本草纲
《医门法律》·十二卷、附《寓意草》·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喻昌撰。昌既著《尚论篇》,发明伤寒之理,又取风寒暑湿燥火六
《博济方》·五卷(永乐大典本)宋王衮撰。衮,太原人。其仕履未详,惟郎简原序称其尝为钱塘酒官而已。此书诸家书目皆著录,惟《
《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窦汉卿撰。卷首署燕山窦汉卿。而申时行序乃称汉卿合肥人,以疡医行於宋庆历
《泰定养生主论》·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洞虚子王中阳撰。其书论婚孕老幼阴阳气运节宣之宜,并摘录脉证方剂以资调摄
《急救仙方》·六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宋志》及诸家书目均未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救急仙方》十一卷
《扁鹊指归图》·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以脉证形色编为歌括,以便记诵。盖坊市俗医所为。
《金鎞秘论》·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梁谿流寓李药师撰。不知何许人。自序称唐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药
《卫生十全方》·三卷、《奇疾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夏德撰。德字子益,其里贯始末未详。是书有唐仲友原序云,友人夏子益,
《运气定论》·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说撰。说有《易发》,已著录。是编凡四论八图。辨《素问》所论运气当在六元正纪大论,
《医史》·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李濂撰。濂有《祥符人物志》,已著录。是编采录古来名医,自《左传》医和以下,迄元
《伤寒治例》·一卷(通行本)明刘纯撰。其体例与《杂病治例》相同,不标六经,亦不分表里,但以现证九十五种为纲,而每证推其病
《兰室秘藏》·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其曰《兰室秘藏》者,盖取《黄帝素问》藏诸灵兰之室语。前有至元丙子罗天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