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八卷、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内府藏本)
明方有执撰。有执字中行,歙县人。是书刻於万历壬辰。前有己丑自序一篇,又有辛卯后序一篇,又有癸巳所作引一篇,则刻成时所加也。大旨以后汉张机《伤寒卒病论》,初编次於晋王叔和。已有改移,及金成无己作注,又多所窜乱。医者或以为不全之书,置而不习;或沿袭二家之误,弥失其真,乃竭二十馀年之力,寻求端绪,排比成编,一一推作者之意,为之考订,故名曰《条辨》。其原本伤寒例一篇,不知为何人所加者,竟削去之。而以《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附缀於末。又以医家误痉为惊风,多所夭枉,乃历引《素问》、《金匮要略》、《伤寒卒病论》诸说,为《痉书》一卷,并附於后。有执既殁,其版散佚。江西喻昌遂采掇有执之说,参以己意,作《伤寒尚论篇》,盛行於世,而有执之书遂微。国朝康熙甲寅,顺天林起龙得有执原本,恶昌之剽袭旧说,而讳所自来,乃重为评点刊版,并以尚论篇附刊於末,以证明其事,即此本也。起龙序文,於昌毒詈丑诋,颇乖雅道。其所评论,亦皆赞美之词,於病证方药,无所发明。今并削而不载。所附刻之尚论篇,原本具存,已别著录。其异同得失,可以互勘,不待此本之复载。今亦削之,而附存原目於此焉。
《急救良方》·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张时彻编。分三十九门,专为荒村僻壤之中不谙医术者而设。故药取易求,方皆简易,不甚推
《心印绀珠经》·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李汤卿撰。汤卿不知何许人。是书为嘉靖丁未嘉兴府知府赵瀛所校刊。上卷曰原道统,曰推
《伤寒悬解》·十五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是书大旨,谓汉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亡,而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其理
《产育宝庆方》·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以为郭稽中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濮阳李师圣得《产论
《脉因证治》·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
《素问元机原病式》·一卷(通行本)金刘完素撰。完素字守真,河间人。事迹具《金史·方技传》。是书因《素问·至真要论》详言五
《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窦汉卿撰。卷首署燕山窦汉卿。而申时行序乃称汉卿合肥人,以疡医行於宋庆历
《避水集验要方》·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炳撰。炳字文化,泗州人。是编以常用有验之方,分类裒辑,无所阐发。其所用之药有
《外台秘要》·四十卷(通行本)唐王焘撰。焘,郿人。王珪孙也。《唐书》附见珪传。称其性至孝,为徐州司马,母有疾,弥年不废带
《千金要方》·九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唐孙思邈撰。思邈,华原人。《唐书·隐逸传》称其少时,周洛州刺史独孤信称为圣童。及
《玉楸药解》·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玉楸者,元御别号也。是书谓诸家本草,其议论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乃别
《医学六要》·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三锡撰。三锡字叔承,应天人。是编成於万历乙酉。以医学大端有六,分别论列。首四诊
《养生类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吴正伦撰。正伦字子叙,自号春岩子,歙县人。郑若庸尝为作小传,则嘉靖中人也。是书上卷
《苏沈良方》·八卷(永乐大典本)宋沈括所集方书,而后人又以苏轼之说附之者也。考《宋史·艺文志》有《括灵苑方》二十卷,《良
《内外伤辨惑论》·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杲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人。尝以纳赀得官,监济源税。案元砚坚作《东
《素灵微蕴》·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其书以胎化、藏象、经脉、营卫、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为十
《马师津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马元仪撰。元仪,苏州人。是编前有雍正壬子汪濂夫序,称元仪受学於云间李士材、西昌喻
《折肱漫录》·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黄承昊撰。承昊字履素,号暗斋,秀水人。黄洪宪之子也。万历丙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大椿字灵胎,号洄溪,吴江人。世传神农《本草经》三卷共载药三百六
《医贯砭》·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大椿有《神农本草百种录》,已著录。初,明赵献可作《医贯》,发明薛氏《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