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通变》·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行成撰。亦所进《易说七种》之一也。其说取陈抟至邵子所传先天卦数等十四图,敷演解释以通其变,故谓之通变。案以数言《易》,本自汉儒。然孟喜之《易》,言六日七分而已。至京房之《易》,言飞伏纳甲而已。费直之《易》,言乘承比应而已。至魏伯阳作《参同契》,借《易》以明丹诀,始言甲壬乙癸之方位。而《易纬是类谋》亦谓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离,秋分日在兑。《易通卦验》又谓乾西北主立冬,坎北方主冬至,艮东北主立春,震东方主春分,巽东南主立夏,离南方主夏至,坤西南主立秋,兑西方主秋分。盖《易》之支流,有此衍说。至宋而陈抟作图,由穆修以递授於邵子,始借儒者之力,大行於世。故南宋之后,以数言《易》者皆以陈、邵为宗。又以陈本道家,遂讳言陈而惟称邵。行成於蜀中作守,籍吏人之家,得邵子所传十四图,因著此书。其自序谓康节之学主於交泰、既济二图,而二图尤以卦气为根柢。参伍错综以求之,而运世之否泰,人物之盛衰,皆莫能外。其自许甚高。其中如人之五脏,亦以易数推之,谓当重几斤几两,殊为穿凿。《李心传》讥其牵合,祝泌谓其发明处甚多,而支蔓处亦甚多。然其说亦自成理。自袁枢、薛季宣以下虽往往攻之,迄不能禁其不传也。此本流传甚少,外间仅有宋刻本及明费宏家抄本。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参互勘校,录而存之,以备数术之一家。是书之名,《永乐大典》作《易通变》,费宏本作《皇极经世通变》,宋本但题曰《通变》而无易字,亦无皇极经世字。盖原刻其全书七种,此乃其一,故有细目而无大名,不能据以断两本之是非。以《永乐大典》所题在费氏本前,当为旧本,今姑据以著录焉。
《梦林元解》·三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陈士元撰,何栋如重辑。士元有《易象钩解》,栋如有《明祖四大法》,皆已著录。士元
《天文诸占》·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亦莫详时代。书中杂占,半出抄袭,半出臆断。如所注日影一则,谓用
《吕氏摘金歌》·(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但题吕氏撰,不著其名。其书论列五星,专以身主命主为重。案星命所系,
《注解祥异赋》·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专言天象祥异,凡赋七篇。占天地者曰玄黄赋,占日者曰炎光赋,占
《玄女经》·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云黄帝授三子《玄女经》,盖术数家依托所为。《隋书·经籍志》有《玄女式经要法》一卷
《太乙成书》·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是书以太乙五将奇偶二算演七十二局,视岁神吉凶。其法以上元甲子岁
《太乙金镜式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唐王希明撰。希明不详其里贯。开元时以方技为内供奉,待诏翰林。是书乃其奉敕所编,见
《大六壬无惑钤》·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考《宋史·艺文志》、马端临《经籍考》及焦竑《经籍志》,但载有《六
《洪范皇极内篇》·五卷(永乐大典本)宋蔡沈撰。沈父元定,究心洪范之数,未及论著。尝曰成吾书者沈也。沈反覆数十年,然后成书
《天玉经内传》·三卷、《外编》·一卷(通行本)旧本题唐杨筠松撰。考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书录解题》,杨、曾二家书
《演禽通纂》·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姓名。乃以演禽法推人禄命造化之书也。相传谓出于黄帝七玄之说。唐时有《
《灵台秘苑》·一百二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考《北史·庾季才传》,称所著有《灵台秘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
《玄包》·五卷、附《玄包数总义》·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北周卫元嵩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宋韦汉卿释音。其《总义》二卷
《三易洞玑》·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录。是编盖约天文历数归之於《易》。其曰《三易》者
《太玄经》·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汉扬雄撰,晋范望注。《汉书·艺文志》称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其本传则称《太
《唐开元占经》·一百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唐瞿昙悉达撰。《唐书·艺文志》载一百十卷。《玉海》引《唐志》亦同,又注云,《
《将门秘法阴符经》·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但称为陈抟所传。分前、后、别三集。前集取星平家三刑方为安营要诀,
《禽遁七元成局书》·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汪汉谋编。康熙癸酉,陈锟录而传之。锟自题曰云门,不知其何地也。其书亦用翻
《奇门说要》·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郭仰廉编。仰廉始末未详。是书即阴阳十八局起例立成之说,别无要指,盖亦从诸书
《催官篇》·二卷(通行本)宋赖文俊撰。文俊字大素,处州人。尝官於建阳,好相地之术。弃职浪游,自号布衣子,故世称曰赖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