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义》·十卷(内府刊本)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寝流於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然《隋书·经籍志》载晋扬州刺史顾夷等有《周易难王辅嗣义》一卷,《册府元龟》又载顾悦之(案悦之即顾夷之字)《难王弼易义》四十馀条,京口闵康之又申王难顾,是在当日已有异同。王俭、颜延年以后,此扬彼抑,互诘不休。至颖达等奉诏作疏,始专崇王注而众说皆废。故《隋志》“易类”称:“郑学寝微,今殆绝矣。”盖长孙无忌等作《志》之时,在《正义》既行之后也。今观其书,如《复·彖》“七日来复”,王偶用六日七分之说,则推明郑义之善。《乾》九二“利见大人”,王不用“利见九五”之说,则驳诘郑义之非。於“见龙在田,时舍也”,则曰“《经》但云‘时舍’,《注》曰‘必以时之通舍’者,则辅嗣以通解舍,舍是通义也”,而不疏舍之何以训通。於“天玄而地黄”,则曰“恐庄氏之言,非王本意,今所不取”,而不言庄说之何以未允。如斯之类,皆显然偏袒。至《说卦传》之分阴分阳,韩注“二四为阴,三五为阳”,则曰“辅嗣以为初上无阴阳定位”,此注用王之说。“帝出乎震”,韩氏无注,则曰“《益卦》六二‘王用亨于帝,吉’,辅嗣注云:‘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出震而齐巽者也’,则辅嗣之意以此帝为天帝也”。是虽弼所未注者,亦委曲旁引以就之。然疏家之体,主於诠解注文,不欲有所出入。故皇侃《礼疏》或乖郑义,颖达至斥为“狐不首丘,叶不归根”,其墨守专门,固通例然也。至於诠释文句,多用空言,不能如诸经《正义》根据典籍,源委粲然,则由王注扫弃旧文,无古义之可引,亦非考证之疏矣。此书初名《义赞》,后诏改《正义》,然卷端又题曰《兼义》,未喻其故。《序》称十四卷,《唐志》作十八卷,《书录解题》作十三卷。此本十卷,乃与王韩注本同,殆后人从注本合并欤?
《易宗集注》·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孙宗彝撰。宗彝,高邮人。是书成於康熙庚申。以象、数、理各有宗,因象而测其数,因
《易经补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方芬撰。芬字舒林,歙县人。其书全列《本义》於前,而以己所发明附赘於末,皆标“补”字
《周易玩辞困学记》·十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张次仲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人。天启辛酉举人。是书前有《自序》,谓赋性颛愚,
《看易凡例图说》·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龙子昂撰。子昂,泰和人。嘉靖庚子举人。官知县。是编不标书名,前列《读易凡例》共
《易例》·二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国朝惠栋撰。栋所作《周易述》目录,列有《易微言》等七书,惟《易微言》二卷附刊卷末,
《周易本义述蕴》·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兆锡字上均,丹阳人。康熙庚午举人,乾隆初荐充三礼馆纂修官。是书取名
《杨氏易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杨简撰。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事迹具《宋史
《丽奇轩易经讲义》(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纪克扬撰。克扬字武维,号六息,文安人。是编用注疏本,不录经文,但每卦约
《易发》·八卷(编修王汝嘉家藏本)明董说撰。说字雨若,湖州人。黄道周之弟子也。后为沙门,名南潜。其论《易》专主数学,兼取
《大易缉说》·十卷(内府藏本)元王申子撰。申子字巽卿,邛州人。其始末未详。据卷首载田泽《刊书始末》,惟称其“皇庆二年行省
《周易本义拾遗》·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李文炤撰。文炤字朗轩,长沙人。康熙癸巳举人。其书用朱子古本并为六卷。《自序》
《周易汇解衷翼》·十五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许体元撰。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每於一卦先观本象,次观《系
《东谷易翼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郑汝谐撰。汝谐字舜举,号东谷,处州人。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仕至吏部侍郎。”《
《索易臆说》·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吴启昆撰。启昆字宥函,江宁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书惟总论《易》之大旨
《易说要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是书用王弼本,仅解《上经》、《下经》。前有康熙甲申《自
《三易备遗》·十卷(内府藏本)宋朱元昇撰。其子士立补葺。元昇字日华,里贯未详。惟卷首载《咸淳八年两浙提刑家铉翁进书状》,
《周易易简编》(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陆起龙撰。起龙字云从,上海人。万历壬子举人。官永宁县知县。是书《自序》,谓采汉
《周易浅释》·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潘思榘撰。思榘字补堂,阳湖人。雍正甲辰进士。官至福建巡抚。是书皆即卦变之法以求象
《易经小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郑友元撰。卷前有《自序》,自称其号曰澹山,不著岁月。《明史·毕自严传》称:“时
《易经会意解》(无卷数,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芝兰撰。《自序》称伊南人,未详其仕履。是书首《句读质疑》,皆与《本义》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