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集》·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内府藏本)
宋朱子撰。《书录解题》载《晦庵集》一百卷、《紫阳年谱》三卷,不云其集谁所编,亦不载《续集》。明成化癸卯莆田黄仲昭跋,称“晦庵朱先生文集一百卷,闽、浙旧皆有刻本。浙本洪武初取置南雍,不知辑於何人。今闽藩所存本,则先生季子在所编也。又有《续集》若干卷、别集若干卷,亦并刻之”云云。是正集百卷,编於在手。然朱玉《朱子文集大全类编》称在所编实八十八卷,合《续集》、《别集》乃成百卷。是正集百卷又不出在手矣。《别集》之首有咸淳元年建安书院黄镛序曰:“先生之文,正集、续集,潜斋、实斋二公已镂版书院。建通守余君师鲁,好古博雅,搜访先生遗文又得十卷,以为别集。其标目则一仿乎前,而每篇之下必书其所从得。”是《别集》之编,出余师鲁手。惟《续集》不得主名,朱玉亦云无考。观镛所序在度宗之初,则其成集亦在理宗之世也。此本为康熙戊辰蔡方炳、臧眉锡所刊,眉锡序之,而方炳书后题曰《朱子大全集》。不知其名之所始。考黄仲昭跋及嘉靖壬辰潘潢跋,尚皆称《晦庵先生集》。而方炳跋乃称:“朱子故有《大全文集》,岁月浸久,版已磨灭。”则其名殆起明中叶以后乎?惟是潢跋称文集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与今本合。而与潢共事之苏信所作前序,乃称百有二十卷,已自相矛盾。方炳手校此书,其跋又称原集百卷、续集十卷、别集十一卷,其数尤不相符。莫明其故。疑信序本作百有十二卷,重刻者偶倒其文,而方炳跋则缮写笔误,失於校正也。方炳跋又称校是书时不敢妄有更定,悉依原本。即续、别二集亦未依类附入,颇得古人刊书谨严详慎之意。今通编为一百一十二卷,仍分标《晦庵集》、《续集》、《别集》之目。不相淆乱,以存其旧焉。
《坦斋文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刘三吾撰。三吾字如孙,自号坦坦翁,茶陵人,洪武中官翰林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案
《自愉堂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俨然撰。俨然字望之,三原人。万历乙未进士,官兵部主事。是集凡文四卷,诗六卷,乃其
《定庵类稿》·四卷(永乐大典本)宋卫博撰。博《宋史》无传。其集诸家亦未著录。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考《宋中兴百官题名记》
《睫巢集》·六卷、《后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李锴撰。锴有《尚史》,已著录。锴卜居盘山,优游泉石以终。故其诗意思
《眉庵集》·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杨基撰。基字孟载,其先嘉州人。祖官吴中,因家焉。始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起为荥阳县
《至正集》·八十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元许有壬撰。有壬字可用,汤阴人。延祐二年进士。历官集贤大学士、中书左丞,兼太子左谕
《崇雅堂集》·十五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锺羽正撰。羽正字叔濂,益都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是
《大雅堂摘稿》·(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况叔祺撰。叔祺有《考古词综》,已著录。是集《千顷堂书目》不载,《江西通志》亦
《澹友轩集》·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薛所蕴撰。所蕴字子展,前明崇祯戊辰进士,入国朝,官至礼部侍郎。是集凡杂文百馀篇
《雅宜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王宠撰。宠字履吉,自号雅宜山人,长洲人。八举不第,终於诸生。《明史·文苑传》附见《文
《正谊堂集》·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伯行撰。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是编,前二卷为奏议,第三卷至第五卷皆寻常案
《陆子馀集》·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陆粲撰。粲有《左传附注》,已著录。是集凡文七卷、诗一卷。粲早入词馆,负盛名。洎官工
《嵩山居士集》·五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晁公溯撰。公溯字子西,钜野人。公武之弟。《宋史》无传,其仕履无考。今案集中《
《文庄集》·三十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夏竦撰。竦有《古文四声韵》,已著录。其集本一百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不传。兹
《谭樵海集》·六卷、附《幽谷集》·一卷、《霜岩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谭宝焕撰。宝焕,江西乐安人,樵海其号也。集凡
《香屑集》·十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黄之隽撰。之隽字石牧,号堂,华亭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右春坊右中允。是编皆集唐人
《抱犊山房集》·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嵇永仁撰。永仁字留山,别号抱犊山农,无锡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作乱,永仁在总督范
《渭厓文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霍韬撰。韬有《明良集》,已著录。是编为其子与瑕、与琦所编,皆所作杂文,惟七卷,有诗
《南阳集》·六卷(永乐大典本)宋赵湘撰。湘字叔灵,其先自京兆徙家於越。至湘始家於衢,遂为西安人。登淳化三年孙何榜进士。即
《空明子诗集》·十卷、又八卷、《文集》·六卷、又二卷、《杂录》·一卷、《诗馀》·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荣撰。荣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