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会通》·十四卷(内府藏本)
元董真卿撰。真卿字季真,鄱阳人。尝受学於胡一桂。斯编实本一桂之《纂疏》而广及诸家。初名曰《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盖其例编次伏羲、文王、周公之《经》而翼以孔子之《传》,各为标目,使相统而不相杂。其无《经》可附之《传》,则总附於六十四卦之后,是为《经传》。又取程子之《传》、朱子之《本义》夹注其下,是为《集解》。其程子《经》说、朱子《语录》各续於《传》之后,是为《附录》。又取一桂纂疏而增以诸说,是为《纂注》。其后定名《会通》者,则以程《传》用王弼本,《本义》用吕祖谦本,次第既不同,而或主义理,或主象占,本旨复殊。先儒诸说,亦复见智见仁,各明一义,龂龂为门户之争。真卿以为诸家之《易》,途虽殊而归则同,故兼搜博采,不主一说,务持象数、义理二家之平,即苏轼、朱震、林栗之书为朱子所不取者,亦并录焉。视胡一桂排斥杨万里《易传》,不肯录其一字者,所见之广狭,谓之“青出於兰”可也。惟其变易《经》文,则不免失先儒谨严之意,可不必曲为之词耳。
《周易通义》·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葇如撰。葇如字药房,淳安人。是书悉取《四书》成语以证《周易》。古无此体,徒标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
《易说要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是书用王弼本,仅解《上经》、《下经》。前有康熙甲申《自
《周易赞义》·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马理撰。理字伯循,三原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事迹具《明史·儒
《周易古文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刘宗周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南都破后,绝粒
《看易凡例图说》·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龙子昂撰。子昂,泰和人。嘉靖庚子举人。官知县。是编不标书名,前列《读易凡例》共
《周易古本》·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华兆登编。兆登,无锡人。是书成於万历中。分《文王卦辞》上、下,《周公爻辞》上、下
《周易义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于琳撰。琳,平湖人。兹编皆因仍旧说,依文训释,罕所发明。末列三十三图,亦皆剿袭旧
《河洛先天图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天真撰。天真字汝迪,号去伪,兴国州人。由岁贡生官安仁县训导。其言《易》,大
《易就》·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徐世淳撰。世淳字中明,嘉兴人。万历戊午举人。官至随州知州。张献忠之乱,城破巷战死。赠太
《周易阐理》·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戴虞皋撰。虞皋号遯轩,昆山人。是编原稿凡三四百纸。虞皋自以为太繁,删存十之一二
《三易大传》·七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以解图书。又每篇系以赞语。其最异者,以《
《易学管见》(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洪启初撰。启初字尔还,南安人。万历癸丑进士。官兵部主事。是书用注疏本。大抵训诂
《成均课讲周易》(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崔纪撰。纪原名珺,字君玉,后更今名,字南有。永济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副都
《周易口诀义》·六卷(永乐大典本)唐史徵撰。《崇文总目》曰:“河南史徵,不详何代人。”晁公武《读书志》曰:“田氏以为魏郑
《仲氏易》·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萧山人。康熙己未
《周易剩义》·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燐撰,燐字旸谷,湘潭人。其《凡例》谓说经者有未备未当,而作此以补之,故曰《剩义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盖明人旧录藏本也。其书乃乡塾讲义,随文敷衍,不能发明大旨
《重订易学说海》·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郭宗磐撰。宗磐号鹏海,晋江人。是书成於万历辛亥。用注疏本,顺文推衍。专主义理,
《周易会缉》(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吴映撰。映字沐日,晋江人。其书大旨皆宗朱子《本义》而折衷於《蒙引》、《存疑》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