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道教审美文化的高潮时代,查庆编著的《宋代道教审美文化研究--两宋道教文学与艺术》从道教美学思潮的总体发展趋势、道教文学和艺术异彩纷呈的道教审美实践成果、宋人的道教审美人格理想三个向度,对宋代道教审美文化进行全景式的审视和扫描,力求对宋代丰富的道教审美文化有一个整体把握,对宋代道教审美文化的丰富表现、根本特质、在传统审美文化中的地位进行较为全面的把握和研究。
宋代是道教审美文化的高潮时代,查庆编著的《宋代道教审美文化研究--两宋道教文学与艺术》从道教美学思潮的总体发展趋势、道教文学和艺术异彩纷呈的道教审美实践成果、宋人的道教审美人格理想三个向度,对宋代道教审美文化进行全景式的审视和扫描,力求对宋代丰富的道教审美文化有一个整体把握,对宋代道教审美文化的丰富表现、根本特质、在传统审美文化中的地位进行较为全面的把握和研究。
文化上的兴盛,同时是审美文化的兴盛。宋代是多种审美艺术,包括诗词赋作、书法、绘画、话本(小说)、戏曲、舞蹈、园林建筑等,都取得重要成就的一个时代。与唐代审美文化相比较,宋代审美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唐代也是我国审美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总体上讲,唐代的文学艺术表现出一种雄壮豪迈、气象万千、金戈铁马的强者景象,而宋代的文学和艺术审美风格却显得闲适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如果说唐代整个社会的审美文化展现出了一种朝气蓬勃、恣肆汪洋的青年气象,那么宋代则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后闲庭信步的中年气象。这种中年气象背后反映出社会文化的转型和时代风潮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传统儒、释、道共同表现出的一种倾向。儒、道是我国本土文化资源,早期既对立又互补。汉末,佛教传人中国,道教初兴,由是,儒、释、道三教并立,并在冲突中融合发展。于宋之时,儒、释、道的交流合一趋势明显,常常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儒学的新形态——理学尽管排佛斥道,其思想体系却凭借释、道的思想资源而得以发展。另外,释、道欲在世俗社会站稳脚跟,更是不得不从儒学那里吸取思想和营养。三教在不断的冲突与融会中,其本身不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吸取养分.而且逐渐趋于一致,汇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浩浩长河,共同掀开了崭新的时代风潮。唐宋之际,三教共同体现出了向内、尚心转向的趋势。佛学禅宗标举“明心见性”、磨炼心性;道学“重玄”立宗,“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其修炼方式由侧重于外炼金丹逐渐转向于以内丹为几近不二法门。儒家理学大谈性命,标举“正心诚意”。这一变化,使得宋代社会文化在感性形态上整体呈现出更加细腻绵软、内敛尚意等时代特征。正如缪钺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较之唐人,宋人之心态复杂深刻而不单纯浪漫,散弱而不雄强,向内收敛而不向外扩发,善深微而不善广阔……如大江之水,堵而为湖,由动而变为静,由浑灏而变为清澄,由惊涛汹涌而变为绿波容与。”①……
查庆,男,1972年生于成都,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讲师,四川大学道教养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宗教学、行政管理学,先后在《宗教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青年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等各级科研I页目近十项。雷晓鹏,男,1977年生于川北毕业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中国道教》、《弘道》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承担或参与了教育部青年项目、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课题、成都市科技计划I页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其成果曾获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生命的菩提 本书特色 《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心有菩提,无相无物,身心自在。佛教的禅宗说“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明了心的虚妄性,不被它的变化所迷惑,...
消费时代审美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消费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与审美实践的转向,是一个受到诸多思想家关注的重要学术命题。这一学术命题不仅贯穿于20世纪西方美学发...
夏娃.大地与上帝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杨克勤,1 992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哲学博士.主修古典文学及新约修辞学。现任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教授及北京大学访问教授,讲授...
本书从哲学层面,探究了广义的邪恶如种族灭绝、战争、犯罪等产生的原因,认为邪恶的产生,与人类动机的多样性失衡有着直接的因果
淮南子-建构的道经 内容简介 简介《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全书内容庞杂,知识面涉及非常广,主要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了儒、墨、法...
齐家治国女德为要 本书特色 孙中山云:“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亲。”古德云:“闺闯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
佛教十六讲 本书特色 本书为季羡林学术论文集,从十六个方面讲述了季羡林先生对佛教思想的研究,包括佛教的起源、佛教的在中国的传播、佛经的翻译、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禅心三无》内容简介: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有言:“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自它诞生起,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便深入其各个层面
论暴力 内容简介 乔治·索雷尔出生于19世纪中叶,作为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写作地比较晚,*先关注那些界定模糊的科学主题,后来转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对马克...
中华思想经典-焚书 续焚书 内容简介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无数的著作,其中有些甫一面世、即引起激烈争鸣;有些经过历史的检验,成为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
周易与中医 本书特色 医道是易道的分支,医易之道就是中华大文化的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社会之道的大一弘学问。中华医易之道不单纯治病,而是治人,所谓“上医医国,中医...
吕氏春秋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吕氏春秋》中的精彩篇章予以精心翻译,同时牟所选篇章进行解读,更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将古人的思想进行更深层的发掘。吕氏春秋 目录...
佛本是道-(5) 本书特色 2006-2008年无可比拟的仙侠巨著,为仙侠类玄纪小说开启出一扇全新的门户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与现代修真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经典之作,网...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目录 导言 上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
我有感于此,是以午夜披览,纵横经籍,争分夺秒于青灯黄卷之中,闪电波涛于密码偈语之下,剥皮抽筋,快刀乱麻,穿透一字,总揽千
周读书系论语解读 本书特色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主要记载儒学创 始人、“万世师表”孔子的言语行事,同时也载录了孑L子 若干弟子,如曾参、颜渊、子路、子...
导言/郑振满陈春声(1)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造像记所见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国家观念——北朝村里社会研究之/侯旭东(10)宋明时期潮州地区
这是一本博杂又有分量的书,内容包括作者的阅读笔记、对专业(神学与文学)的理论思考、对作者喜爱的艺术作品———电影与音乐—
七纬-全二册-附论语谶 内容简介 纬书盛行于两汉时期,其内容主要是依托经学,以纬配经,歪曲经学原义,附会人事吉凶,预言治乱兴废,颇多怪诞之谈。纬书中包含丰富的有...
老子说解 内容简介 《老子》这部书,自先秦流传至今,有许多种本子。本多舛异,字多殊谊,历代诠诂论证的专著文章,不可胜数,在看法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异文异义,莫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