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值得总结的年纪。百年来,令人刻骨铭心的两次世界大战;核阴影下的东西方“冷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互解及多极化出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兴盛与挫折;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调整与复苏;南北贫富差距拉大、不平等情况更加明显和南南关系纷繁复杂;举世瞩目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创造财富的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商业竞争加剧、金融震荡不居、经济发展步履艰难以及人口爆满、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纠纷冲突频仍等等,一桩桩,一件件都进入人们的视野,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制约着人们的权衡与决策。
逝者如水,一往不返,生命个体和民族都被抛在时闻的隧道中。生命可以毁灭,但生命的价值却不会消失:民族有兴有衰,但民族文化的精魂却不会消亡。
陈博贤、胡汉民的主要贡献表现在1915-1920年唯物史观的启蒙方面。李大钊、陈独秀、李达在唯物史观的启蒙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陈博贤,字博生,福州人,著名报人。“五四”时期任北京《晨报》记者和副刊编辑,曾兼任该报驻东京特派员。前后发表了许多通讯、时评、论说和译著,为“五四”时期唯物史观的启蒙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较大的是他1919年5月所译河上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该文是当时唯物史观启蒙的*重要的文章之一,它节译了《共产党宣言》**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不仅为唯物史观的启蒙提供了原文,而且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全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概要。胡汉民(18791936),字展堂,广东番禺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五四”时期,在上海主编国民党理论刊物《建设》杂志。1919年12月,在该杂志发表了《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文。这篇2万多字的文章阐述了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认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开创了一个新的思想时代,“差不多划一个新纪元,许多人拿来比达尔文的进化论,确是有同等的价值”。胡汉民还首次深刻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认为“唯物史观是平民哲学、劳动阶级的哲学”。他以理论仲裁人的身份反驳了国内外资产阶级学者和机会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多种非难,还以2000多字的篇幅节译了《神圣家族》等8本哲学著作和恩格斯1889年致布洛赫、1894年致瓦·博尔吉尔斯的两封通信。这篇文章是“五四”新文化早期唯物史观启蒙方面,*具理论化、系统性的,并*具理论深度的力作。历史影响自然无须赘言。继唯物史观的启蒙之后,1920-1923年,唯物史观进入广泛传播的历史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施存统、毛泽东等人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唯物史观的启蒙时期,李大钊就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演讲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的文献之一。次年(1919年)5月,李大钊又主编了《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一组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特别是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我国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史上的*重要的早期文献。1920年以后,在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期,李大钊的突出贡献是把唯物史观搬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政治系和经济系的讲坛,并在《史学思想史讲义》中,针对中国历史上孔孟之徒言必称尧舜,老庄之徒言必称黄帝,墨翟之徒言必称大禹,许行之徒言必称神农,英雄史观左右人们头脑的状况,突出宣传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1920年8月,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也加入了传播唯物史观的队伍中,并于1921年春出版了《唯物史观解说》(原作者是荷兰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郭泰,即格尔曼·果特(1864-1927》、《马克思经济学说》(原作者是考茨基)和《社会问题总览》(原作者是日本学者、《资本论》日译者高皇素之(1886-1928》三部译著。这三本书正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通俗介绍。几乎与此同时,施存统(1899-1970)在应用唯物史观批评无政府主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①一文中,施存统指出,无政府主义者以炸弹,手枪为武器的少数人暴动,虽然看似“急进”,但也无法得到革命的成功。中国革命只有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推翻现政府,自己跑上支配阶级的地位,凭借政权优越性,再去改变经济组织,才能取得*终胜利。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施存统还谈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他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本身“并不是一个死板板的模型。所以我以为我们只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了;关于枝叶政策,是不必拘泥的”。又说:“我以为我们研究一种学说一种主义,决不应当‘囫囵吞枣,‘食古不化,,应当把那种主义那种学说底精髓取出。”如此冷静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实属不易。此外,陈独秀的《谈政治》、《马克思学说》、毛泽东的“新民学会”会友的通信,对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庄子諵哗.上/南怀瑾讲述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百万畅销书《论语别裁》后的又一力作,国学潮、经典热,大师解读更精彩!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
1914-1917-战时笔记 本书特色 《战时笔记(1914-1917)》是维特根斯坦写作《逻辑哲学论》时所作的笔记。包括哲学笔记和私人笔记两个部分。哲学部分主...
善恶的此岸-伦理学史话 本书特色 一个人如果从未思考,那他的生活必定陷入茫然混乱;一个种族如果从未思考,那她的历史必定充满黑暗空虚。多数人的生活并非茫然混乱,因...
金刚经集注 本书特色 《金刚经集注》是明成祖朱棣御编的一部佛经集注本。《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重要经典,梵文原意为“...
人生试金石 本书特色 《人生试金石》是台湾版“人生三书”的第二部,王鼎钧先生自己曾说:《人生试金石》是探触父母师长没有想到的、没有教过的或者没有说破的一面。他对...
科林·布朗的《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1)被公认是讨论基督教与西方思想之间互动关系的经典之作,《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1)出版
福柯思想辞典 本书特色《福柯思想辞典》由近60个术语组成的“术语篇”和13个人名组成的“人物篇”构成。 在“术语篇”,作者既介绍了福柯从其他思想家那里借来的哲学...
毛泽东思想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者和其他社会学者学习参考。毛泽东思想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
哲学的精神-(第三版) 本书特色 哲学的基本问题都可在本书之中寻找本书寓理论于平实、亲切的话语之中,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哲学概论性著作,既有学术的价值,也有市场的价...
《纽伦堡高级中学教程和讲话(1808—1816)》中文版前言梁志学张东辉本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黑格尔在纽伦堡高级中学执教的
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 内容简介 在一定意义上,本书既是有关这种至关重要和引人入胜的对话是如何开始的历史,同时也是对于如下问题的哲学和神学反省:198...
理性的声音--客观主义思想文集 内容简介 1961年,安·兰德在波士顿的福特论坛首次做大会讲演,1981年,她在新奥尔良做了她半生*后一次讲演。在此期间,安·兰...
西方哲学史:增补版 本书特色《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是关于研究西方哲学史的专著。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 两种思维方式的借越与划界 本书特色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一部真正的“批判者与思想者”的专著。《理论思维与工程思...
序“人出生、受苦而后死去。”这是安娜托·法兰斯的著作中,一位智者对生命所作的诠释。然而,有些自由派的思想家则认为:“人只
大学.中庸-阅读无障碍本 内容简介 李春尧译注的《大学·中庸》是“古典名著阅读无障碍本”系列丛书之一。该书通过对《大学》和《中庸》的解读、注音、翻译等,...
本传记由曾任山西大学西斋总教习的苏慧廉教授撰写。他作为李提摩太的亲密朋友和同事,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写出了这位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 本书特色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繁体版)》: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大唐高僧义净作著的作品,记述...
庄子玄解 本书特色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全书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共33篇。庄子在书中继...
道教典籍选刊---老子指归 本书特色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悠久,可以溯源到战国时期的方术,甚至更古的巫术,而正式形成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