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值得总结的年纪。百年来,令人刻骨铭心的两次世界大战;核阴影下的东西方“冷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互解及多极化出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兴盛与挫折;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调整与复苏;南北贫富差距拉大、不平等情况更加明显和南南关系纷繁复杂;举世瞩目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创造财富的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商业竞争加剧、金融震荡不居、经济发展步履艰难以及人口爆满、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纠纷冲突频仍等等,一桩桩,一件件都进入人们的视野,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制约着人们的权衡与决策。
逝者如水,一往不返,生命个体和民族都被抛在时闻的隧道中。生命可以毁灭,但生命的价值却不会消失:民族有兴有衰,但民族文化的精魂却不会消亡。
陈博贤、胡汉民的主要贡献表现在1915-1920年唯物史观的启蒙方面。李大钊、陈独秀、李达在唯物史观的启蒙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陈博贤,字博生,福州人,著名报人。“五四”时期任北京《晨报》记者和副刊编辑,曾兼任该报驻东京特派员。前后发表了许多通讯、时评、论说和译著,为“五四”时期唯物史观的启蒙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较大的是他1919年5月所译河上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该文是当时唯物史观启蒙的*重要的文章之一,它节译了《共产党宣言》**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不仅为唯物史观的启蒙提供了原文,而且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全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概要。胡汉民(18791936),字展堂,广东番禺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五四”时期,在上海主编国民党理论刊物《建设》杂志。1919年12月,在该杂志发表了《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文。这篇2万多字的文章阐述了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认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开创了一个新的思想时代,“差不多划一个新纪元,许多人拿来比达尔文的进化论,确是有同等的价值”。胡汉民还首次深刻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认为“唯物史观是平民哲学、劳动阶级的哲学”。他以理论仲裁人的身份反驳了国内外资产阶级学者和机会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多种非难,还以2000多字的篇幅节译了《神圣家族》等8本哲学著作和恩格斯1889年致布洛赫、1894年致瓦·博尔吉尔斯的两封通信。这篇文章是“五四”新文化早期唯物史观启蒙方面,*具理论化、系统性的,并*具理论深度的力作。历史影响自然无须赘言。继唯物史观的启蒙之后,1920-1923年,唯物史观进入广泛传播的历史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施存统、毛泽东等人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唯物史观的启蒙时期,李大钊就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演讲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的文献之一。次年(1919年)5月,李大钊又主编了《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一组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特别是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我国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史上的*重要的早期文献。1920年以后,在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期,李大钊的突出贡献是把唯物史观搬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政治系和经济系的讲坛,并在《史学思想史讲义》中,针对中国历史上孔孟之徒言必称尧舜,老庄之徒言必称黄帝,墨翟之徒言必称大禹,许行之徒言必称神农,英雄史观左右人们头脑的状况,突出宣传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1920年8月,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也加入了传播唯物史观的队伍中,并于1921年春出版了《唯物史观解说》(原作者是荷兰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郭泰,即格尔曼·果特(1864-1927》、《马克思经济学说》(原作者是考茨基)和《社会问题总览》(原作者是日本学者、《资本论》日译者高皇素之(1886-1928》三部译著。这三本书正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通俗介绍。几乎与此同时,施存统(1899-1970)在应用唯物史观批评无政府主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①一文中,施存统指出,无政府主义者以炸弹,手枪为武器的少数人暴动,虽然看似“急进”,但也无法得到革命的成功。中国革命只有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推翻现政府,自己跑上支配阶级的地位,凭借政权优越性,再去改变经济组织,才能取得*终胜利。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施存统还谈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他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本身“并不是一个死板板的模型。所以我以为我们只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了;关于枝叶政策,是不必拘泥的”。又说:“我以为我们研究一种学说一种主义,决不应当‘囫囵吞枣,‘食古不化,,应当把那种主义那种学说底精髓取出。”如此冷静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实属不易。此外,陈独秀的《谈政治》、《马克思学说》、毛泽东的“新民学会”会友的通信,对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天学真原(修订版) 本书特色 《天学真原》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天学、历法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重新考察,从文化的角度,把对天学的研究放到整个文化的背景之中,...
康德法哲学及其起源-德意志法哲学文选-(一) 本书特色吴彦所编的《康德法哲学及其起源--德意志法哲学文选(1德意志古典法学丛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的研究对象...
我的佛教观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池田大作和野崎勋、松本和夫两位佛学大师之间的对话记录,涉及佛典的结集、阿育王、东西文化的交流、大乘佛教的兴起、法华经的精神等内容。我...
上帝的迷思 本书特色 《上帝的迷思》:全世界*著名的无神论者,全世界*具争议的进化生物学家,全世界*畅销的科普作家之一。出版当年即销售100万本,雄踞《纽约时报...
人生五大问题 本书特色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安德列.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等每个人...
论荷尔德林 本书特色 “诗人中的诗人”荷尔德林诞辰两百周年献礼之作精美的译文,深透的诠释终于有一本书,可以帮我看懂一点点荷尔德林了!论荷尔德林 内容简介 本书分...
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 本书特色《新编中国哲学史(下)》编著者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在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维、新方法的...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本书特色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一本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热血青年的书。周国平先生在认真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根据**...
素书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治人治世之宝典,成就伟业之奇书即有治国安邦的大谋略,也有为人处世的小(智慧)。素书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 内容简介 黄石公,有...
心灵的慰藉:中国人的宗教世界 内容简介 宗教是不以人的好恶而隐现的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经义考-(全四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书店出版★ 本套书前有罗振玉编《经义考目录》,后附翁方钢撰《经义考补正》及罗振玉撰《经义考校记》★ 朱彝尊的《...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作者2000年以前关于《周易》经传、易学史以及帛书《易传》、楚简《周易》研究的17篇论作及2篇附录,又加上了作者新...
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方式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考察了道家从《老子》到《老子指归》时期的“大一”思想及其表达方式。全书分四个部分,前言是对核心概念的简要解释和对本研...
美学原理美学纲要 内容简介 《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选题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全国外国文学专家数十人共同研究和制定,所选收的作品,上自...
《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7年9月出版
吕祖谦全集-(全16册) 内容简介 简介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焦氏易林注 本书特色 《焦氏易林》为汉朝焦延寿所著。从文学艺术方面而言,是我国秦汉时期一部绝妙的诗歌总集;从运筹帷幄方面来看,是一部神奇的智谋之书,其中的每一个...
伏尔泰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精深,才华横溢,一生探索人生道路的真谛,坚决彻底地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因而也遭受了...
阿含概论 内容简介 《阿含概论》着重于见道有关的内涵,对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的入道内容加以详尽解说,对四阿含中隐覆难知的声闻菩提真实义理加以如实解说,以期所有正...
昨日书林书系:妖怪学讲义录:总论 本书特色 书稿*初以《妖怪学讲义》为题,刊载于黄摩西主办的《雁来红丛报》。全书共分总论、理学、医学、纯正哲学、心理学、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