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东城篇、西城篇,精心挑选了40多条*经典的胡同,这些胡同几乎囊括了北京胡同所有的风貌、意蕴。在每一条胡同里,我们都详细介绍了它的历史、人物、故事传说等。
王艳芝、秦江涛编著的《胡同里的老北京》分为东城篇、西城篇。秉承有趣、好玩、可赏、可逛的原则,作者从中精心挑选了40多条*经典的胡同,这些胡同几乎囊括了北京胡同所有的风貌、意蕴,可以说凝聚了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全部精华,是胡同游的上佳之选。在每一条胡同里,作者都详细介绍了它的历史、人物、故事传说等,从它们的地理位置,到细微的看点,甚至乘车路线、周边美食等都包含在内。可以说,本书信息量很大,兼具导游与收藏价值。因此,如果您带上本书走过那些胡同时,就会发现,自己不再是走马观花,看到的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墙壁,而是对胡同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一清二楚,然后去探求被忽略的历史细节。
东城篇
**章明清两朝的贵族区——南锣鼓巷地区
炒豆胡同——这里有铁帽子王的僧王府
雨儿胡同——平常院落却是藏龙卧虎之地
帽儿胡同——清朝末代皇后的出生地
菊儿胡同——让你见识一个真实的荣禄
后圆恩寺胡同——一对冤家比邻而居
炒豆胡同——这里有铁帽子王的僧王府
炒豆胡同有400多米长,位于南锣鼓巷大街东侧,是从南往北数的**条胡同。它就像“工”字中间的那一竖,连通了东端的交道口南大街和西端的南锣鼓巷。这炒豆胡同明朝的时候叫做“炒豆儿胡同”,清朝宣统时又被人叫做“炒豆胡同”,在1965年新中国整顿地名时曾改称“交道口南九条”,“文革”时又改为“大跃进路头条”,到1979年时,又恢复了“炒豆胡同”的原名。位于炒豆胡同西段北侧的73号、75号、77号,坐北朝南,是著名的僧王府,也是这条胡同的主要看点所在。
所谓的“僧王”指的就是清代中晚期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1811~1865)。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将领,出身蒙古贵族,又与皇室有联系,为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袭科尔沁郡王的爵位,后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加封亲王,也就是说,他一个人拿的是朝廷的双份俸禄。
*初的僧王府只是个平常的郡王府,经后来不断扩建,才逐渐形成规模几乎占了整条胡同的世袭罔替的亲王府。
道光六年(1826),僧格林沁用6690两白银购买了前任杭州织造福德宅院的房屋117间,并进行了改建,与西部的原府连在一起,构成由东、中、西三所四进院组成的王府。其中东所除正院四进外,还有东院四进,东所的大门被改建成五脊六兽三开间的府门,以符合亲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中所正院。经几年的改扩建,*终发展成“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中、东、西三路各四进院落”的巨大建筑群。
僧格林沁死后,由长子伯彦讷谟祜袭爵,僧王府遂改称伯王府。伯彦讷谟祜死后,因为他的长子那尔苏早死,所以由其长孙阿穆尔灵圭袭爵,所以王府又改称阿王府。清末民初,这里的主人就是阿穆尔灵圭,他曾任清廷銮仪卫大臣,清廷退位后又曾任民国的国会议员,家道日趋衰落。
有意思的是,在阿穆尔灵圭死后,却被人以莫须有的“欠族中赡养费”的罪名,告上了民国法院,结果法院受理且公开拍卖了“僧王府”。后来该府的西部成为了一所中学,中部卖给了一户朱姓人家,东部除留一部分供阿穆尔灵圭之子和琳自住外,其余卖给了西北军。就这样,一座显赫的王府未及百年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1954年,煤炭部买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为宿舍。
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都是原僧王府的范围。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炒豆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座祠堂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这种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
炒豆胡同——这里有铁帽子王的僧王府
炒豆胡同有400多米长,位于南锣鼓巷大街东侧,是从南往北数的**条胡同。它就像“工”字中间的那一竖,连通了东端的交道口南大街和西端的南锣鼓巷。这炒豆胡同明朝的时候叫做“炒豆儿胡同”,清朝宣统时又被人叫做“炒豆胡同”,在1965年新中国整顿地名时曾改称“交道口南九条”,“文革”时又改为“大跃进路头条”,到1979年时,又恢复了“炒豆胡同”的原名。位于炒豆胡同西段北侧的73号、75号、77号,坐北朝南,是著名的僧王府,也是这条胡同的主要看点所在。
所谓的“僧王”指的就是清代中晚期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1811~1865)。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将领,出身蒙古贵族,又与皇室有联系,为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袭科尔沁郡王的爵位,后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加封亲王,也就是说,他一个人拿的是朝廷的双份俸禄。
*初的僧王府只是个平常的郡王府,经后来不断扩建,才逐渐形成规模几乎占了整条胡同的世袭罔替的亲王府。
道光六年(1826),僧格林沁用6690两白银购买了前任杭州织造福德宅院的房屋117间,并进行了改建,与西部的原府连在一起,构成由东、中、西三所四进院组成的王府。其中东所除正院四进外,还有东院四进,东所的大门被改建成五脊六兽三开间的府门,以符合亲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中所正院。经几年的改扩建,*终发展成“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中、东、西三路各四进院落”的巨大建筑群。
僧格林沁死后,由长子伯彦讷谟祜袭爵,僧王府遂改称伯王府。伯彦讷谟祜死后,因为他的长子那尔苏早死,所以由其长孙阿穆尔灵圭袭爵,所以王府又改称阿王府。清末民初,这里的主人就是阿穆尔灵圭,他曾任清廷銮仪卫大臣,清廷退位后又曾任民国的国会议员,家道日趋衰落。
有意思的是,在阿穆尔灵圭死后,却被人以莫须有的“欠族中赡养费”的罪名,告上了民国法院,结果法院受理且公开拍卖了“僧王府”。后来该府的西部成为了一所中学,中部卖给了一户朱姓人家,东部除留一部分供阿穆尔灵圭之子和琳自住外,其余卖给了西北军。就这样,一座显赫的王府未及百年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1954年,煤炭部买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为宿舍。
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都是原僧王府的范围。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炒豆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座祠堂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这种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
应用文写作基础与实训 本书特色 《应用文写作基础与实训》:中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基础与实训 内容简介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论语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诵读”系列图书,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流传*广、*适合记诵的著作,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孝...
在陕南发现中国 本书特色 本想寻找一颗星,却发现了一个群星灿烂的星河。——莫言陈非的考察与写作为人们打开 了一个神秘的音乐盒子,也解读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诗情、温...
《清代经今文学的复兴:庄存与和经今文》内容简介: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是“先进的中国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他的变法思想
俗称俗语趣味故事 本书特色 《俗称俗语趣味故事》:你想了解某些俗称俗语的来龙去脉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流传过程中的曲折新奇、妙趣横生的故事吗?就请翻翻这本书吧!俗称...
风俗论(中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纪念碑式的鸿篇巨著,以宗教问题为重点旁及文化各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指出人类从愚昧进步到文明的艰辛历程。书中用大量事实揭露教廷...
字误百解 本书特色 《字误百解》属“咬文嚼字文库·慧眼书系”,由《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老师撰写而成。这本书全面辨析现代汉语使用中容易被误用的100对字。每篇...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年8月20日生于德国,1965年10月22日逝于美国。蒂利希是一位新教神学家、新正统神学家、新保罗主义者并且经...
近代汉语动词重叠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的语言,动词重叠作为汉语的一种形态,有其特殊性。几十年来,有关这一方面的共时研究层出不穷,...
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南宋以来大量的日语、琉球语与汉语的对照性语音记录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对汉语官话音系、日语语音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中国的品格 本书特色 我们这一代人普遍都没有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又感觉确实需要懂点这方面的知识,楼先生的这个系列讲座深入浅出、全面细...
汉语语音史讲话-校正本 内容简介 汉语语音史这门科学在我国已经有了好几百年的历史。明、清两代研究这门科学的学者很多,贡献很大。20世纪初以来,由于材料的扩大、方...
日本作为他者-原住民.发展与文化 本书特色 《日本作为他者:原住民、发展与文化》: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日本与我们所处的大陆国家有诸多不同。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初...
章开沅文集-第三卷 本书特色 章开沅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在诸多研究领域均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造诣精深,著作等身。《章开沅文集》即涵盖其在辛亥革命...
黃易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專攻傳統中國繪畫,並曾擔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一職,推動美術及文化交流不遺餘力。不僅琴藝畫藝俱精,黃易對藝術、天文、歷史、玄學、星象、...
语音学教程-(第五版)-(附光盘1张) 本书特色 彼得·赖福吉教授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国际**级语音学专家,《语音学教程(附...
过年 本书特色 民间传统节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原名《百姓过年老风情》,重点描述了除夕、春节的礼仪风情,兼及其左右的大小节日,力图向...
中华国学阅读——诸子百家(单色) 本书特色 该书以介绍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传承百家文化知识,让人们真正了解社会文明进步当中的诸子百家言论,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增加...
汉字与上古化 本书特色 《汉字与上古文化》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汉字与上古化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
歷史學者戴安娜‧畢夏普在牛津大學的博德利圖書館翻閱到一本中了巫術的鍊金術手抄本,這是魔法對她刻意維護的平庸人生,所發動的一次不受歡迎的滋擾。出身古老女巫世家的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