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问易》系统地辨析了《易经》的蓍、数、卦、爻及象、形、义、理之间的会通关系,提出“易宗”应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不仅回答了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而且揭露了莱布尼茨阳奉阴违和黑格尔之流“阳违阴奉”的本质。它还以“中华神圣图”圆融了儒道两家千年之争,从而为易学重新走向世界全面地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对于今人研习《易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乃至参与世界秩序重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稿重视“易用”,不单回到原点诠释了“全媒体”,从源头厘清了“德道”与“王道”的本质区别,发现“乐易同根”,找到了填充“空心”哲学的“情本体”,还回答了“美宗”与审美时尚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又筮占了中国新的战略机遇期。本书由任国杰著。
本书稿分《易问》、《易宗》、《易用》三篇。作者根据多年研究所得,回答了在易学界的两个经典难题。一是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一是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大易为何并未被当今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作者反对朱熹四圣“不同揆”,即孤立地界定“伏羲易”、“文王/周公易”、“孔子易”的说法,也不同意郭雍“四圣同揆”的说法,开创性地提出“五圣同揆”说、大易发展有“宗”。从而对上述两个问题都作出比较圆满的诠释。本书稿力图恢复大易“弥纶天地之道”的本来面目,强调易用,努力弘扬先进的传统文化,反对以筮占从事迷信活动。
**篇 易问
一、掀起《易经》的盖头来——《易经》之大美
二、“地天翻覆定乾坤?”
1.“人文始祖”的发明
2.六十四卦出于舜帝之手?
3.“象数和于羑里困?”
三、古人持何天道观?
1.关于儒家与《易》的关系
2.古人究竟如何看天?
3.天人关系怎样?
四、筮、卦何以能会通天人?
1.关于“用九”、“用六”问题
2.关于六、八、七、九问题
3.关于“大衍筮法”的技术支撑问题
4.有关“度数”问题
5.关于“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路径
6.关于由数而“达乎德”的时辰选择
7.“《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五、孔子如何悔“过”自新?
1.从“它日之教”到“晚而喜易”
2.孔子究竟检讨出自己有何“大过”?
3.儒家掌握了中国古文化解释的话语权
4.孔子“好《易》”后,为何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5.儒家勇于、也善于应对危机
六、《易》启蒙了近代欧洲,却“阻碍了”中国?
1.“八进制”的《先天图》与“二进制”
2.“欧洲中心主义者”有阳违阴奉的通症
3.莱布尼茨临终的忏悔
4.《易经》何以在十八世纪风靡欧洲大陆?
5.甄别“二进制”发明权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篇 易宗
一、孔子易学观的转变
1.天下何思何虑?
2.《易传》是一本什么书?
二、易经哲学的体系建构
1.关于孔子的阴阳理论
2.关于孔子的太极学说
3.《易》不见,乾坤“息”的普遍联系思想
4.荷天衢,道屡迁的有机、合规思想
5.关于孔子的“立心”求“聖”说
6.“天人有分”的天地人“合德”说
7.儒家的“刑德之治”思想
8.儒家有关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9.儒家“一言九鼎”的诚信思想
10.儒家的“家国神圣”思想
11.《易传》的发明与会通
三、易经哲学及其特点
1.易经哲学的特点
2.易经哲学的方法论建树
四、易宗新说
1.伏羲宗“阴阳”、“三才”观
2.舜帝“测阴阳”,法先圣,重生、尚中
3.周室尊德、重礼,讲辩证
4.孔子“道阴阳”,立“三极”,求和谐,谋长久
5.易宗新论
五、儒家小议
1.关于儒家
2.君子儒的特点
3.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第三篇 易用
一、易学史俯瞰
1.关于“独尊儒术”前的易学
2.不同历史时期易学的基本特点比较
二、代表性易学家的易用实践
1.朱熹的易学
2.方氏“因二以济民用”的易学
3.王夫之经世致用的易学
三、《易》与相关学问
1.易学与音乐
2.易学与天文历法
3.易学与五行
4.易学与医学、生命科学
5.易学与数码技术的全媒体
6.《易经》与审美
四、筮占新的战略机遇期
1.“见群龙无首,吉”
2.“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3.“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五、“人文纲纪观”
1.救救孩子
2.培育新儒商
3.推广“德道同形”理念
六、复,见哲学之“心”乎?
【附录一】《易经》
1.《周易》(上、下经)
2.《彖传》(上、下)
3.《象传》(上、下)
4.《文言传》
5.《系辞传》(上、下)
6.《说卦传》
7.《序卦传》
8.《杂卦传》
【附录二】诸版本《易经》卦序比较表
主要参考文献
整理《童子问易》札记
后记
《童子问易》系统地辨析了《易经》的蓍、数、卦、爻及象、形、义、理之间的会通关系,提出“易宗”应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不仅回答了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而且揭露了莱布尼茨阳奉阴违和黑格尔之流“阳违阴奉”的本质。它还以“中华神圣图”圆融了儒道两家千年之争,从而为易学重新走向世界全面地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对于今人研习《易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乃至参与世界秩序重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书稿重视“易用”,不单回到原点诠释了“全媒体”,从源头厘清了“德道”与“王道”的本质区别,发现“乐易同根”,找到了填充“空心”哲学的“情本体”,还回答了“美宗”与审美时尚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又筮占了中国新的战略机遇期。本书由任国杰著。
任国杰,1964年出生,辽宁新宾人。1988年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校长办公室秘书。1993年调入原大连信托投资公司工作。1996。年出任大连产权交易所总裁。现任中英合作[SOERED]项目大连代理机构一一大连市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和辽宁东方拍卖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并担任历届大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参编过《美学基础》,合著有《机会学》等。在报刊曾公开发表《试论鲁迅与尼采笔下“狂人”的审美知觉差异性》以及《重新“洗牌”》等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系列文章。
培根论说文集 本书特色 《培根论说文集》全书文笔随意自然,言简意赅,智睿夺目,可以说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
亚里士多德:发展史纲要 本书特色 《亚里士多德--发展史纲要》中维尔纳·耶格尔打破了以往静态的对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方式,运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一些曾经失传并...
《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魏晋以降,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并称显学。它们既互相排斥,又
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宗教社会学、民族志、田野调查、信仰生态学和比较宗教学等研究方法,就壮族巫觋信仰,麽教信仰,师公、道公...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 本书特色 历史常常出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某些理论以至整个学说往往在其身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
丹道不诀十二讲(下卷)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参透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这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耗时30年呕...
智性时光 本书特色 夜深人静,独从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
秘密之书 内容简介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作为世界古国之一,今天的人们除了知道埃及留给世人金字塔这一伟大的世界遗产外,并不知道古老的埃及先民还留给人类一...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是在《现代西方哲学》1981年初版、特别是1990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再次修订而成的,可以看做是该书的第三版。这
中国思想发展史-何兆武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从先秦到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思想发展脉络,分门别类地论述各个时期每一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思想文化...
政治哲学中的摩西 本书特色 没有人能身兼哲学家和神学家,就此而言,也不可能超越哲学与神学的冲突或者伪称综合二者为一体。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且应该成为不是哲学...
《六韬·鬼谷子》为其中之一。《鬼谷子》阐述了战国纵横家所崇尚的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技巧。今本《鬼谷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含
易学典籍选刊汉上易传(全2册)/易学典籍选刊 本书特色 一、朱震是北宋象数派易学承上启下式的人物。在象数易学凋零的宋代,朱震力图兴复以象数解易的传统,他的这一努...
图说《共产党宣言》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和图片,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产生的历史影响和在中国的传播,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图说《共产党...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青年尼采以丰富的想象力,将古希腊的悲剧神话融入哲学的智慧,提出希腊悲剧的两大精神——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道德经(精装版) 本书特色 《道德经(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从**章到第37章,下篇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
毛泽东品孟子-毛泽东品先秦诸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研究和介绍毛泽东解读《孟子》的情况和经验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着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学术新著。本书作者在较为充...
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 本书特色 本书是齐泽克通过好莱坞电影来分析美国大众文化,进而介绍拉康的学说的一本文化批评著作。书中分析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征状“...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叔本华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叔本华思想之大成。全书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人的本性”“人生总论”“处世之道”“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