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问易》系统地辨析了《易经》的蓍、数、卦、爻及象、形、义、理之间的会通关系,提出“易宗”应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不仅回答了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而且揭露了莱布尼茨阳奉阴违和黑格尔之流“阳违阴奉”的本质。它还以“中华神圣图”圆融了儒道两家千年之争,从而为易学重新走向世界全面地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对于今人研习《易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乃至参与世界秩序重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稿重视“易用”,不单回到原点诠释了“全媒体”,从源头厘清了“德道”与“王道”的本质区别,发现“乐易同根”,找到了填充“空心”哲学的“情本体”,还回答了“美宗”与审美时尚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又筮占了中国新的战略机遇期。本书由任国杰著。
本书稿分《易问》、《易宗》、《易用》三篇。作者根据多年研究所得,回答了在易学界的两个经典难题。一是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一是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大易为何并未被当今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作者反对朱熹四圣“不同揆”,即孤立地界定“伏羲易”、“文王/周公易”、“孔子易”的说法,也不同意郭雍“四圣同揆”的说法,开创性地提出“五圣同揆”说、大易发展有“宗”。从而对上述两个问题都作出比较圆满的诠释。本书稿力图恢复大易“弥纶天地之道”的本来面目,强调易用,努力弘扬先进的传统文化,反对以筮占从事迷信活动。
**篇 易问
一、掀起《易经》的盖头来——《易经》之大美
二、“地天翻覆定乾坤?”
1.“人文始祖”的发明
2.六十四卦出于舜帝之手?
3.“象数和于羑里困?”
三、古人持何天道观?
1.关于儒家与《易》的关系
2.古人究竟如何看天?
3.天人关系怎样?
四、筮、卦何以能会通天人?
1.关于“用九”、“用六”问题
2.关于六、八、七、九问题
3.关于“大衍筮法”的技术支撑问题
4.有关“度数”问题
5.关于“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路径
6.关于由数而“达乎德”的时辰选择
7.“《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五、孔子如何悔“过”自新?
1.从“它日之教”到“晚而喜易”
2.孔子究竟检讨出自己有何“大过”?
3.儒家掌握了中国古文化解释的话语权
4.孔子“好《易》”后,为何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5.儒家勇于、也善于应对危机
六、《易》启蒙了近代欧洲,却“阻碍了”中国?
1.“八进制”的《先天图》与“二进制”
2.“欧洲中心主义者”有阳违阴奉的通症
3.莱布尼茨临终的忏悔
4.《易经》何以在十八世纪风靡欧洲大陆?
5.甄别“二进制”发明权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篇 易宗
一、孔子易学观的转变
1.天下何思何虑?
2.《易传》是一本什么书?
二、易经哲学的体系建构
1.关于孔子的阴阳理论
2.关于孔子的太极学说
3.《易》不见,乾坤“息”的普遍联系思想
4.荷天衢,道屡迁的有机、合规思想
5.关于孔子的“立心”求“聖”说
6.“天人有分”的天地人“合德”说
7.儒家的“刑德之治”思想
8.儒家有关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9.儒家“一言九鼎”的诚信思想
10.儒家的“家国神圣”思想
11.《易传》的发明与会通
三、易经哲学及其特点
1.易经哲学的特点
2.易经哲学的方法论建树
四、易宗新说
1.伏羲宗“阴阳”、“三才”观
2.舜帝“测阴阳”,法先圣,重生、尚中
3.周室尊德、重礼,讲辩证
4.孔子“道阴阳”,立“三极”,求和谐,谋长久
5.易宗新论
五、儒家小议
1.关于儒家
2.君子儒的特点
3.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第三篇 易用
一、易学史俯瞰
1.关于“独尊儒术”前的易学
2.不同历史时期易学的基本特点比较
二、代表性易学家的易用实践
1.朱熹的易学
2.方氏“因二以济民用”的易学
3.王夫之经世致用的易学
三、《易》与相关学问
1.易学与音乐
2.易学与天文历法
3.易学与五行
4.易学与医学、生命科学
5.易学与数码技术的全媒体
6.《易经》与审美
四、筮占新的战略机遇期
1.“见群龙无首,吉”
2.“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3.“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五、“人文纲纪观”
1.救救孩子
2.培育新儒商
3.推广“德道同形”理念
六、复,见哲学之“心”乎?
【附录一】《易经》
1.《周易》(上、下经)
2.《彖传》(上、下)
3.《象传》(上、下)
4.《文言传》
5.《系辞传》(上、下)
6.《说卦传》
7.《序卦传》
8.《杂卦传》
【附录二】诸版本《易经》卦序比较表
主要参考文献
整理《童子问易》札记
后记
《童子问易》系统地辨析了《易经》的蓍、数、卦、爻及象、形、义、理之间的会通关系,提出“易宗”应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不仅回答了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而且揭露了莱布尼茨阳奉阴违和黑格尔之流“阳违阴奉”的本质。它还以“中华神圣图”圆融了儒道两家千年之争,从而为易学重新走向世界全面地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对于今人研习《易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乃至参与世界秩序重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书稿重视“易用”,不单回到原点诠释了“全媒体”,从源头厘清了“德道”与“王道”的本质区别,发现“乐易同根”,找到了填充“空心”哲学的“情本体”,还回答了“美宗”与审美时尚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又筮占了中国新的战略机遇期。本书由任国杰著。
任国杰,1964年出生,辽宁新宾人。1988年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校长办公室秘书。1993年调入原大连信托投资公司工作。1996。年出任大连产权交易所总裁。现任中英合作[SOERED]项目大连代理机构一一大连市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和辽宁东方拍卖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并担任历届大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参编过《美学基础》,合著有《机会学》等。在报刊曾公开发表《试论鲁迅与尼采笔下“狂人”的审美知觉差异性》以及《重新“洗牌”》等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系列文章。
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史纲要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文献研究,探讨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采取“从后思索”的方法,对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以“理论驿站”的形式,即以历史和逻...
浙东学派溯源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
曾国藩全集:冰鉴日记——看领导者如何识人、修身 本书特色 《冰鉴》是一部伯乐识英才的佳作。曾国藩通过自己对相人识人的具体实践,将自己的心得与智慧分享与世人。本书...
《尓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具有同义词典和百科词典的性质。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为《尓雅》作注者代不乏
东原文集-(增编) 内容简介 《东原文集(增编)》始由孔继涵刊刻于乾隆四十三年二七七八》,计十卷,世称微波榭本。作为《戴氏遣书》的一种,故凡见于《遣书》其它著作...
设计论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卢梭注疏集 本书特色 卢梭在西方思想史和政治史上地位显赫,无需多说,他出于何种意图以及如何改变了文明人类的一些基本假设,却需要我...
儒教与道教 本书特色 马克斯·韦伯是唯一能同卡尔·马克思相提并论的思想家。 ——美国社会学家 根瑟&midd...
苦乐人生-学诚法师人生三书 本书特色《苦乐人生》为学诚法师人生三书系列的第二本,是用漫画的形式阐释佛法的绘本书。 2007年2月17日,学诚法师**次在北京龙泉...
老子之道 本书特色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
不请之友-星云日记-6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
易图明辨 内容简介 胡渭(一六三三——一七一四年生,初朏明,德清人。年十五為縣學生,入太學,篶志經羲,尤精輿地之學。曾參輿編修一統志,著禹貢雛指二十卷,固四十七...
丘揚創巴仁波切(1940~1987)是藏傳佛教在西方講經弘法的第一人。創巴仁波切成長於西藏,接受了正統的藏密噶舉派佛法養成,二十
公与私的思想史-公共哲学-第1卷 目录 前言一前言二论题一 西欧思想史中的公与私1.古希腊、古罗马时代:public、private的原义及其背景2.中世纪之普...
呻吟语 本书特色 《呻吟语》,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在当...
希伯来圣经导论 本书特色 这套“希伯来圣经教科书”系列的特式:一、勾勒这部经典的写作背景、文本结构。二、精解这部经典文本的重要思想内核,阐述各卷书所包蕴的神学涵...
译者的话:我们常常说罗素是现代数理逻辑中逻辑主义分支的主要代表和现代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其实,无论如何,罗素首先是一位莱
周易雅正 本书特色 三千年迷雾一挥而去五千字真容雅正中来从此人人都能轻松读懂《周易》周易雅正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
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日中佛教交往史,时间上自佛教传入日本之前,下至中日建交以后,讲述了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及中国成立至今的中日佛教...
谈美·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谈美•谈美书简》包含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和《谈美书简》这两本重要的美学著作,其中《谈美》主要阐释了美与美感、美与自然、美与...
行政伦理学(第二版) 内容简介 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行政伦理学(第二版)/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主要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