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副教授,主要围绕唐前佛教史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讨论佛教的思想、制度、历史等,论述详细有力,符合我社出版要求。
《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除了序论三章、每章三节,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交代《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依据史料以及写作思路之外;主体部分分为五编,每编五章,每章下设若干节,由笔者多年来研究习作汇编而成,大体按照时间顺序探讨佛教人华以至唐代之前的佛教历史与思想。《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以晋宋为断代,上述对六朝“释氏辅教之书”意义的说明与相应的考订,意在指出这部分材料非常重要,且内容丰富,迄今虽有不少专门性研究,但大都是文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释氏辅教之书”对于佛教史研究者还是尚待开发的“新”材料。
序论
**章 前人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坐标
**节 以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演进为坐标
第二节 以隋唐佛教宗派为坐标
第三节 以印度、西域佛教史地为坐标
第二章 1949年以来大陆地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研究范式
**节 “上层建筑”范式
第二节 “中国化”范式
第三节 “知识考古”范式
第三章 唐前佛教史研究的史料问题及本书的写作思路
**节 史料的概述与甄别:社会史与思想史之辨
第二节 “释氏辅教之书”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与章节 安排
**编 华夷之辨:佛教与中华文明的相遇
**章 佛教入华早期史料阐微
**节 佛与帝王师
第二节 “永平求法”的再讨论
第二章 侨民佛教
**节 梵僧来华与佛教初传
第二节 侨民佛教的“胡话胡说”
第三章 化胡与师夷:老子化胡的历史钩沉
**节 引言:由沙夫引发的佛教史研究方法与视角的话题
第二节 化胡说:“胡话胡说”与“胡话汉说”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
第三节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四章 般若思想的传译:以早期汉译经典《道行》为中心的考察
**节 《道行般若经》的译本、讲颂方式及核心思想
第二节 《道行般若经》中反映出的大、小乘差别
第三节 《道行般若经》中的本无思想兼及东晋般若学
第四节 般若学的转向
第五章 对格义佛教的重新认识
**节 反向格义与广义格义
第二节 何为外书:中外问题还是新旧问题
第二编 魏晋佛教思想论纲
**章 六家七宗:东晋般若学的兴盛
**节 六家七宗的代表人物探析
第二节 六家七宗的分类
第三节 六家七宗的思想史地位
第二章 不顺化以求宗的庐山慧远
**节 庐山慧远创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具体背景
第二节 《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佛学思想分析
第三章 孤明先发的竺道生
**节 竺道生的生年
第二节 道生**次去庐山的时间
第三节 道生的“善不受报”义
第四节 道生的“身前身后名”
第四章 论东晋南朝的僧人学风的转变
**节 格义与六家的玄风
第二节 玄谈风气的影响
第三节 佛学风气的改变
第五章 晋宋之际般若学向涅槃学发展的多元化径路-
**节 毗昙学与《法华经》在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中的作用
第二节 《肇论》中所体现的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路径
第三节 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的广泛信仰背景
第四节 小结:历史与时代的问题化、理论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佛教制度与政策举隅
**章 六朝佛教尺牍
**节 六朝佛教书信概述
第二节 两类公开信
第三节 小结:六朝佛教书信的功能
第二章 玄谈与辩论:谢灵运《辨宗论》发微
**节 引言: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第二节 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
第三节 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第三章 辨宗、均圣与灭佛
**节 佛教势力的增长
第二节 略述北朝两次法难
第四章 皇帝的菩萨戒:略论佛教在南朝国家政策的定位
**节 刘宋文帝时关于佛教社会作用的辩论
第二节 梁武帝与智者国师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探析
**节 唱导与斋讲
第二节 转读与都讲、麈尾
第三节 上讲与问难
第四节 讲经法会的程式化
第五节 总结:僧讲、尼讲、俗讲
第四编 魏晋南北朝民间佛教探析
**章 佛学义理研究与佛教信仰研究
**节 像法与末法:从北魏昙谟*谈起
第二节 “猫鬼”与神佛杂居: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生存的民间信仰环境
第二章 南朝民众的佛教地狱信仰研究
**节 晋宋时民众接受的地狱信仰
第二节 地狱观念与佛教其他教理的整合
第三章 末法信仰与北朝僧侣数目暴增的吊诡
**节 均田制的破坏与末法信仰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禅”
第四章 略论南朝的神僧大士
**节 引言:魏晋南北朝的神僧类型
第二节 南朝初年的神异僧
第三节 梁陈间的神僧大士
第五章 地府与净土:中国人死后世界信仰的重新构建
**节 引言:原始反终,知生死之说
第二节 三教兼容的“炼狱”式地府信仰
第三节 从地府到净土:儒释道三教对死后世界“地仙”信仰模式的构建
第五编 南北朝佛学思想:以三教关系为主要视角
**章 魏晋南北朝易学与佛学比较研究论纲
**节 数与象
第二节 圆而神
第二章 涅槃与仙化:南朝释道二教论衡
**节 引言:南朝日趋激烈的佛道论衡
第二节 泥洹与仙化
第三节 夷夏与二谛
第三章 与儒学的一次交锋:神不灭辩论的佛学意义
**节 南朝神不灭的争论
第二节 无明神明与一心二门
第四章 南朝中后期的佛教新思潮
**节 南朝后期佛学的再度活跃
第二节 智境与二谛、三谛
第五章 术与道:教相判释与学派体系的不断创建
**节 中国古代学术的分野与大、小乘
第二节 佛教的理想体系:对道的追求与对术的可望
参考文献
一、原始资料
二、研究性论著
跋
张雪松所著的《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除了序论三章、每章三节,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交代本书依据史料以及写作思路之外;主体部分分为五编,每编五章,每章下设若干节,由笔者多年来研究习作汇编而成,大体按照时间顺序探讨佛教人华以至唐代之前的佛教历史与思想。
本书以晋宋为断代,上述对六朝“释氏辅教之书”意义的说明与相应的考订,意在指出这部分材料非常重要,且内容丰富,迄今虽有不少专门性研究,但大都是文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释氏辅教之书”对于佛教史研究者还是尚待开发的“新”材料。
张雪松,北京人,笔名雨山。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己发表《法雨灵岩:中国佛教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印光法师研究》(台湾法鼓文化,2012年)等学术著作,《天蓝色的彼岸》等译著。
团购:西方学术与汉语思想前沿5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道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晓朝、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副院长杨熙楠主...
精神哲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黑格尔著作集-III-第10卷 本书特色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ⅲ精神哲学)(精)》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的第三部分,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大顶峰...
中国儒教史(下卷) 本书特色“儒教是教说”是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来在宗教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创新学说。它否定了近百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是“非宗教国”的“...
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学者欧阳康邀请英美哲学界一流哲学家专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学术自述。本书作者阵容豪华,有以赛亚·柏林、唐纳德·戴维森、...
本书为山西省社会科学2005年重点课题,是关于北朝与欧亚大陆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联系以及相互影响的论文集合。全书共收入
前世的秘密 内容简介 1. 《气场的秘密》作者又一力作!风格延续《气场的秘密》2. 欧美“前世探索”主题**畅销书!3. 全球范围内探讨“前世今生”话题*重要的...
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目录 自序偈颂**章 归敬三宝第二章 闻法趣入第三章 五乘共法第四章 三乘共法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顺法...
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 本书特色 《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向读者介绍人工智能科学的基本发展历史和基...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2001年4月出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东北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学者郭淑云、王宏刚主编★ 中国萨满教学界对北...
大众哲学 本书特色 该书用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把复杂的哲学讲得通俗易懂,是一本通俗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内容...
大道无垠-《道德经》品悟 本书特色 张国春所著的《大道无垠——品悟》每章分四部分,首先给出原文,《道德经》虽语言精练、文字不多,但真正读懂并非易事,它纵横天地,...
中国哲学史 本书特色 林晓丹编著的《中国哲学史(精)》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先秦时期、魏晋...
《北溪字义(繁体竖排版)》陈淳,字安卿,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学者称北溪和无生。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公元一一五九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3年3月12日所写的政治论著和时事评论。1848-1849年革命失败后,欧洲重新进入反动时期,...
北大美学研究丛书意义的本体论:哲学解释学的缘起与要义 本书特色 《意义的本体论(哲学解释学的缘起与要义)》是作者章启群关于20世纪西方哲学方面的第三本小册子。作...
DoestheexistenceofevilcallintodoubttheexistenceofGod?Showmetheargument.Philosoph...
《汤用彤全集》收集了我们可以找到的已刊和未刊用彤先生的论著和读书札记、教学讲义及提纲、演讲提纲、信札以及学生的听课笔记,
别让直性子毁了你 本书特色 基本信息商品名称: 别让直性子毁了你-人际交往中有效的心理策略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作者:墨非译者:开...
道教与传统兵学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从传统兵学对道教的影响及其表现、道教对传统兵学的影响及其表现以及道教与传统兵学双向互动关系三个层次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道...
农夫哲学-关于大自然与生死的沉思 本书特色 本书为作家兼农夫的吉恩·洛格斯登的心灵自传,在轻松幽默的笔触下,蕴涵着对自然、死亡和永恒等重大主题的深思。本书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