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学科与学报的合作;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民俗志学;民俗文化学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民俗学特辑”前言;重视质量、突出特色等。
★ 16开精装,布面书脊,中华书局出版
★ 本书收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民俗学专栏刊登的75%以上的纸质原文,所收“内稿”和“外稿”,都是新时期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科的学术史文献
★ 本书按学科与学报的合作、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民俗志学、民俗文化学几大类顺序编写,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详情请看目录
★附录部分为所有文章标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发表年代、期刊号与页码、内容摘要和关键词,以方便读者查阅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料由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教授创建,已有63年的历史。1953年招收新中国**批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1955年成立全国**个民间文学教研室,1980年成为全国**个民俗学博士点。1980年钟先生主编出版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史上**本民间文艺学教科书《民间文学概论》,获教育部和北京市高校优秀教材一等。1988年被评为国内**个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批211工程建设単单位。1998年钟先生主编出版**部全国高校文科统编教材《民俗学概论》,获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1年成为**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研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3年以来陆续成为211ニ、三期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单位。2007年第三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季美林、费孝通、张岱年和启功等多位国学大师曾长期担任本学科点的通讯研究员,[日]伊藤清司、[韩]任东权、[美]欧达伟(R. David Arkush)、[英]杜徳桥(Glen Dudbrige)、[澳]贺大卫( David Holm)、[法]蓝克利( Christian Lamouroux)[英]白馥兰( Francesca Bray)等外国民俗学家和世界知名汉学家担任本学科点的客座教授。进入21世纪,北师大民俗学学科中青年后学继承钟敬文先生开创的学术传统,开拓创新,在“中国语言文学”和“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下推进学科建设,在民俗学基础研究、上中下三层文化综合研究和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取得新成果,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序言:新时期三十年北师大民俗学的建设
学科与学报的合作
“民俗学特辑”前言
十年纪念
——《民俗学研究》专栏刊行和成果的回顾
重视质量、突出特色
大学圈中的学报效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在中国民俗学发展中的作用
民俗学
关于民俗学结构体系的设想
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七十年学术经历纪程
——《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自序
一位外国学者对中国民俗学的贡献
——詹姆森教授《中国民俗学三讲》中译本序
《民俗学说苑》编后记
高质量、高水平的厚重之作
——评钟敬文教授主编的《民俗学概论》
北平师大《礼俗》述评
流动代理人:北京旧城的寺庙与铺保(1917—1956)
现代商业的社会史研究:北京成文厚(1942—1952)
节水水利民俗
北京城市社会的民间水治
传统乡村社会中家庭的权益与地位
——黄浦江沿岸村落民俗的调查
村落集体仪式性文艺表演活动与村民的社会组织观念
村落
——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
——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
钟敬文、民俗学与民众教育
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秦至汉魏民众岁时观念初探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德国民俗学
关敬吾先生与中国民俗学
民间文艺学
谈谈民间文学在大学中文系课程中的位置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研究
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
中国近现代口承故事概观
口头叙事文学的流传和演变
黄帝传说的象征意义及历史成因
民间文学体裁学的学术史
华北说唱经卷研究
民间故事与禁忌民俗的传播
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对话
——从禁忌母题角度解读天鹅处女型故事
钟敬文民间故事研究论析
——以二三十年代系列论文为考察对象
民间文学本体特征的再认识
神话的现代理解与叙述
历史关怀与实证研究
——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之二
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
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
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民间传统的重构
——以大型国产动画片《哪吒传奇》为例
普罗普故事学思想与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
中国民间文学及其记录整理的
若干问题
民俗志学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
——《绍兴百俗图赞》序
论田野民俗志
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
民俗文化学
民俗文化学发凡
传统文化随想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
——读《丝绸之路》的观感
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内容的核心
重视中国民族音乐,提高民族自信
中国傩文化的流布与变异
从古俗遗存谈妇女地位的变迁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及方法论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评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
——以民间传说为例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的主体意识
——以民间文学为例
数字化与现代大学遗产:钟敬文工作站
附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民俗学专栏”数据库论文述要(1991—2010)
董晓萍,国内学者,辽宁省大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钟敬文教授的学术助手;现担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育部国家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女教职工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女教授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北师大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万建中,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搜神记>的神异世界》(台湾大村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解读禁忌——中国民间散文叙事中的禁忌主题》(商务印书馆2001年)等,2002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2009年,“民俗学”课程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民间文学引论》被评为“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新华写字字典 内容简介 本字典共收常用字2500个,字形、注音、笔顺等方面都严格遵守有关规范和标准,正文包括字头、注音、笔画数、部首、结构、全笔顺、例词、字形提...
词汇学新研究:首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术讨论会选集 内容简介 汉语词汇发展史很重要,要好好研究,要总结词汇发展的规律,但现在还没有一本很好的研究词汇发展史的学术专...
何要辉,男,1982年人,现居北京。网络同志小说写手,作品目前只此一本正式出版。
朝聖是一種有效又容易達成的修持方式,對人們增進佛法的理解,精進修行提供了更多直接的機會和啟悟源泉。然唯有抱持正確的動機與修法,方能達成正果。那麼,對佛教徒而言最...
李奧貝納曾說:「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至於一手污泥。」廣告人的一生能夠稱為「傳奇」的不多,李奧•貝納(Leo Burnett)是其中極少數之一。這位傳奇人...
在北大听讲座(第四辑):思想的光芒 本书特色 人的思想犹如一条河流,它迅疾的、永恒的水流源源流溢出来——犹如一个怀着恐惧的人,急急地加快脚步,穿过幽灵出没的幽僻...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内容简介 千百年来,无论是智者贤人,抑或是黎民百姓,都将自己的智慧赋予精炼而深刻的语言文字。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安邦,从日常琐事到天文地理,...
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语言哲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 内容简介 本书在当代哲学与文化发展的广阔视野中,对语文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进行了较有深度的学理揭示和理论重构...
民间性巫术 本书特色 巫术是一种信仰和行为的总称,因为它是不可证实的,又不是借助于神灵,所以又别于宗教。*主要的巫术形式是交感巫术,即相信由神秘的交感作用可使本...
鸡蛋里面挑骨头:给三大报寻个错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业外人点评编校差错的书,是忠实读者对三大报编校质量的善意质询。所说“三大报”,指的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
燕京岁时记外六种 本书特色 再现明清北京岁时文化的*基础文献,上至皇家贵戚的节日礼仪,下到市井民众的饮食游乐风气等,皆可从本书中找到丰富的材料。带你穿越回明清时...
趣味歇后语词典 内容简介 歇后语幽默风趣、想象丰富、寓意深刻,是我国人民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形式。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镇,无论是在创作还是...
江湖百相丛谈(续编)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作者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研究,耗时四十年,终于撰成《江湖百相丛谈》初、续、补共三编。本书以中国历史上近百种民间众生...
叶音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叶音是古代的一种特殊音注,它同时具有语音属性。围绕叶音古今争论不休的正是叶音的古音属性及其在古音学上的地位问题,叶音折射出语音的变化,也...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耶利内克戏剧集) 本书特色 耶利内克代表着某种血淋淋的真实,而没有任何文学虚构能够比真实更能触及人的灵魂,虽然这种触及可能极为令人不快。阅读耶...
体裁与风格-蒋氏中学基础国文三种 本书特色《体裁与风格》是抗战爆发后蒋伯潜、蒋祖怡父子在寓居上海期间,积其多年从事中学国文教学的经验写就的介绍基础语文知识的三部...
西方狼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狼为核心,集中剖析西方文化乃至文学艺术特性的书。书中所说的狼,不是自然之狼,而是文化之狼,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基因。读这本书,仿佛...
汉语音韵学 本书特色 《汉语音韵学》原名《中国音韵学》,1936,1955年再版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本书用现代语音学理论解释传统音韵学的概念,叙述了传统的今...
品读经典系列:四库全书 (精选) 本书特色 纪昀著孔庆东主编的《四库全书(精选)/品读经典》是清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非常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
红楼梦纵横谈 本书特色 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名家解读红楼梦》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