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论(精)》由张家骥所著,是建筑学领域中,靠前部对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形成、发展、衰亡作全面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理论巨著。著者博古通今,以多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对建筑历史实践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广证博引,鞭辟入里,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建筑客观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如从人类学的古典家庭结构形式,对偶婚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对建筑空间结构的影响和制约,论证建筑设计的客观规律性;并从“质”的规定性对“建筑”作出科学的定义。从历史、民族、社会学角度分析中西方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不同及中国形成“宗法制”的缘由,据此发现中国历目前改朝换姓必然采取“毁旧国,建新朝”的政策,及与此相适应的特殊的建筑生产方式,从而解决了中国建筑目前迄今无法解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为什么中国不采用砖石结构,始终用木构梁架体系建筑?而且数千年没有根本性、原则性的变革?为什么野蛮落后的建筑生产方式,却采用科学优选的“模数制”?为什么有技术水平很高的建筑法式,却没有一本建筑的理论著作?……等等。著者剖析深刻,论证有据,言之凿凿,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中国建筑论(精)》著者视野广阔,而治学严谨,每论一题,尽可能汇集各家之说,比较评述,以新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的例子书中比比皆是,独具只眼之论,随处可见。著者对前人把握不定的模糊概念,如建筑与建筑艺术,建筑形式与建筑类型,建筑装饰与建筑装修,意象与意境……等等,用哲学、美学、艺术等理论,条分缕析,论述清楚、涵义透彻。对辞书中许多古建筑辞汇,解释不确以至错误者,则以训诂、考据等方法,清源正本,作了明确的界说。著者亦运用现代力学的基本原理,对宋《营造法式》中的四种典型柱网布置模式,从梁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分析比较,论定“金箱斗底槽”为古建筑的标准柱网模式,这就为确定辽、金、元时代建筑的减柱移柱提供了标准,从而避免了对减柱移柱建筑,言人人殊,令人莫衷一是的困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本书的特点,是不囿于以往研究中国建筑受遗存实物的局限,也超越了建筑史学传统的考古式的研究方法,而是以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把握当代进步科学的精神,充分利用遗存实物,尽力收集古籍文献资料,多元分析历目前建筑实践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建立了系统的中国建筑的思想理论体系,使中国建筑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的科学。本书的问世,在理论上对建筑学、建筑史学的重大意义和补阙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6开精装,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张家骥,现代中国建筑与造园学理论家、建筑教育家、教授,长期从事建筑与园林设计和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中国造园史》《中国造园论》《园冶全释》《中国建筑论》《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等
★每论一题,汇集各家之说,比较评述,以新的认识提出独到见解
★书中对前人把握不定的模糊概念,用哲学、美学、艺术等理论,条分缕析,论述清楚,涵义透彻
★全书对辞书中许多古建筑辞汇,解释不确以至错误者,以训诂、考据等方法,清源正本,作了明确的界说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品相九成新,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张家骥视野广阔,治学严谨,每论一题,尽可能汇集各家之说,比较评述,以新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作者对前人把握不定的模糊概念,如建筑与建筑艺术,建筑形式与建筑类型,建筑装饰与建筑装修,意象与意境……等等,用哲学、美学、艺术等理论,条分缕析,论述清楚、涵义透彻。对辞书中许多古建筑辞汇,解释不确以至错误者,则以训诂、考据等方法,清源正本,作了明确的界说。作者还运用现代力学的基本原理,对宋《营造法式》中的四种典型柱网布置模式,从梁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分析比较,论定“金箱斗底槽”为古建筑的标准柱网模式,这就为确定辽、金、元时代建筑的减柱移柱提供了标准,从而避免了对减柱移柱建筑,言人人殊,令人莫衷一是的困惑。
本书的特点,是不囿于以往研究中国建筑受遗存实物的局限,也超越了建筑史学传统的考古式的研究方法,而是以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把握当代进步科学的精神,充分利用遗存实物,尽力收集古籍文献资料,多元分析历目前建筑实践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建立了系统的中国建筑的思想理论体系,使中国建筑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的科学。
张家骥,1932年生,江苏淮阴人。现代中国建筑与造园学理论家、建筑教育家、教授。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首任系主任。
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建筑与园林设计和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58年冬在上海同济大学时随师哈雄文教授(已故)支援东北,参与筹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任建筑设计教研室、城规研究室主任。1983年底回江南参加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筹建工作,任首届建筑系系丰任、古建园林研究室主任,并兼职上海城建学院、浙江工学院教授,山西古建筑研究所顾问。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为建设部培养了大批建筑与园林设计人才。
他对建筑设计的规律性有深刻的研究和独到见解,对中国古典建筑与造园学创建有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出版专著《中国造园史》(台湾有两种繁体字版本),1989年1月30日香港《大公报》载文评论:“这是中国第一部造园学力作。中国造园之有史,当以此书始”。《中国造园论》,是迄今*一部中国造园学系统理论专著,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园冶全释》准确的释译了前辈学者未能解释的世界*古老造园学名著《园冶》;个人编辑《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等,多次获北方15省市、晋版优秀图书奖。现代著作中国建筑的系统理论专著《中国建筑论》,他在中国传统建筑与造园学理论上的创建,为宏扬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新民事诉讼法理解适用与实务指南-(修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初版即为法律类民诉项畅销产品,两度加印,是新民事诉讼法全条文的*佳阐释。现作者团队结合2015年*高人...
真题卷-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左宁的刑诉法 本书特色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左宁的刑诉法(真题卷)》中真题均用20*年《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为解析依据。这...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2来华,此后二十八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晚年曾将其在中国的传教经...
杉浦康平,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名誉教授。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1955年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科毕业,1964-1967年任德国乌尔姆(...
傅璇琮,1933年生,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助教,后调至中华书局接受改造。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
《卡耐基交际训练》全面、系统、具体、详尽地介绍卡耐基交际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现代社会交际实践,以精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
在皮兰德娄的戏剧作品中,其中最具有剧场性与代表性的即是“戏中戏三部曲”:《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各行其是》和《今晚即兴演出》。这一系列的后期戏剧,着力刻画荒...
作品目录第1篇 背景介绍第1章 源码阅读 21.1 源码阅读的意义 21.2 源码阅读的方法 21.3 开源软件 31.4 MyBatis源码 41.5 本书结...
中医阶梯选药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一种独创实用的组方用药方法。总论部分阐述阶梯选药法的原理及应用。各论部分则论述阶梯选药法对胸痹心痛、喘证、偏枯、胃脘痛、崩漏...
雅各布·维葛柳斯(Jakob Wegelius),瑞典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他创作的图书几乎都被翻译成了十多种语言。2014年,根据《萨利·琼斯的传奇历险》...
权利的功利化及其限制 内容简介 功利主义与自然法理论共同构成了现代权利理论的两大传统。功利主义在对权利概念的解释上,尤其是在权利的正当性、权利本质等问题上,与自...
叶小鱼:500强企业文案内训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金牌讲师畅销书著作《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已被双一流大学选为教材曾从零开始运营,让“美宜佳”成为千万级粉丝公众号通...
在1894 年到1905 年间,中国的未来发展问题,甚至是其生存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面对海外列强”这个最为紧迫的问题。相对于疯狂的“争夺非洲”和往往更为激烈的...
李秦(Tina) 教练共创式认证教练,成功辅助上千职场人走出成长泥沼。遭遇“中年危机”后,成功完成跨越式职涯转型,成为“斜杠中年”。曾在外企担任多年人力资源高管...
准确地说,《金枝》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它出色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导向系统设计》的第一部分论述了导向系统设计的造型元素;第二部分是关于设计项目的规划和流程;第三部分为读者介绍一些出色的设计案例,这些作品在导向系统的视觉传达方...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将近300万盟军士兵从英国本土输送至法国诺曼底,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点燃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西欧战火。作为20世纪规模蕞大的...
The Best-Known Algorithms Currently Used in the Data Mining CommunityContributio...
循环流化床锅炉优化改造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概况、炉内防磨技术与应用、炉膛受热面及风口结构改进、布风装置优化改造、旋风分离器性...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 代表作:《长安十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