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法律的断章”出自于新月派诗人卞之琳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法律本是一门枯燥的学问,但法律与诗歌的结合,让这本书有了美感和诗意。本书的大部分文章为作者近几年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和《人民法院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其中收录的部分文章系作者首次发表。
全书分为五辑:**辑为“闲庭法治”,这部分内容主要为作者在报刊上发表的法学随笔,如《“我们”的法学从何处来》《法学与医学的和谐交响》《港剧细节中的香港法治》等。第二辑为“缘法深思”,主要是作者基于自身的刑法学专业而对我国刑法制度和法律制度具体而微的思考,体现了一个刑法学者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如《修法后应公布完整的新法文本》《刑法修正当心走进误区》《刑法修正的权限之辨》等。第三辑为“佳作品茗”,作者除了品读著作之外,还描绘了与所品著作的作者的交往经历,读来生动有趣。如《陈兴良教授的学术轨迹》《行走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放宽刑法的视界》等。第四辑为“问路法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作者身为法学院的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法学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其中有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未来”这样的宏观思考,也有对“刑法学教学方法之我见”“刑法学习的基本方法”等具体问题的探讨。第五辑为“驻足情深”,这部分内容是作者对师长和母校的深情怀念,文章真诚质朴、感人至深,其中包括《母校的牵挂》《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储槐植先生给我一封亲笔信》《永远的先生马克昌》《追忆马克昌先生来福建的日子》等。
**辑闲庭法治“我们”的法学从何处来法学与医学的和谐交响保持对法律的敬畏感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法治建设中的两个“反对”法律教条主义是实现法治的大碍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中的核心指数法律应该给爱留出一片天空警惕变通:规则是如何变形的从影像中的刑事审判看刑事司法从《律政俏佳人》看刑事法庭的布局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三重制约为“无盾立法”装上锋利的“牙齿”抢救危急患者不需要签字的法理请善意对待侵权责任法“韩德强打人事件”的法律透视那温润的濠江剪影从一离婚案庭审观澳门法治港剧细节中的香港法治第二辑缘法深思纪念罪刑法定原则传人中国100年修法后应公布完整的新法文本刑法修正当心走进误区刑法修正的权限之辨实质解释还是形式解释刑法契约化中的刑事法治雅科布斯的刑法思想“敌人刑法”能走多远许霆案:民主解释法律的预演司法解释过度化的隐忧法条竞合适用原则的准确表述刑法第6条中“本法”有多种含义正反统一:构建犯罪论体系的主导思维义务犯:诠释犯罪的一个独特视角死刑杂谈量刑程序中有必要引进处断刑的概念特赦,我们准备好了吗“拐卖人口罪”应当恢复绑架罪的停止形态与“情节较轻”之关系非法经营罪司法适用数额标准应统一利用影响力交易罪中,行贿行为能否人罪刑事被害人的代理人中,“被害人”应作何种解释第三辑佳作品茗陈兴良教授的学术轨迹一部开创正当行为系统化研究的著作犯罪构成与正当行为的一体化研究回归中国,重视中国以关联的视角看刑事正义行走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放宽刑法的视界断案要汲取古代司法的智慧环境侵权的救济之路在何方第四辑问路法学我国法学教育的未来走向刑法学教学方法之我见刑法学习的基本方法认真对待司法考试司法考试改革应向何处去如何讲授外国刑法学法学教育的点滴思考第五辑驻足情深母校的牵挂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储槐植先生给我一封亲笔信永远的先生马克昌追忆马克昌先生来福建的日子忆来华大任教的经历在法学院2012级在职法律硕士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后记
书名“法律的断章”出自于新月派诗人卞之琳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法律本是一门枯燥的学问,但法律与诗歌的结合,让这本书有了美感和诗意。本书的大部分文章为作者近几年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其中收录的部分文章系作者首次发表。本书为“独角札丛”系列推出的又一新作,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刘仁文教授分别为本书作序。陈兴良教授在序言中写道:“好的学者不仅应当具有诗人的气质,而且应当具有文人的情怀。论文更多的是需要哲思,而随笔则更多的是需要文心。从吴情树的随笔来看,还是可以感觉到他在知人论世当中,具有某种悲天悯人的笔触。”刘仁文教授对本书评论道:“在我翻阅情树的这本集子,里面不少文章令我惊喜,有的颇具学术高度和问题意识,有的闪亮着思想的火花和文字的美丽,还有的让我看到他追求美好人格的人生境界。”
吴情树,1976年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福建天衡联合(泉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先后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刑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在《法学》《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刑事法评论》《刑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在《南方周末》《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人民检察》等报刊上发表法学随笔近五十篇,在正义网法律博客上开设有博客“清源论法”。
这套书第一次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框架内思考文学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学术群体共同完成的成果。这套书由谢冕、孟繁华主编,
《晋升》内容简介:本书结合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职场发展的普遍规律,探讨了中国环境下项目经理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阶段——从
Whilethehistoryofearlymodernscienceiswell-chartedterrain,lesshasbeenrecordedonth...
徐贲,曾就读于复旦大学,马萨诸塞州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当代汉语新诗类型》内容简介:“当代汉语新诗”概念建立的基础是语言与历史观念和精神取向的内在互动结构关系,以语言的变化为基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叙述大家幸福吗?父母还好吗?和先生、妻子相处还融洽吗?工作还顺利吗?孩子还好教吗?听说,幸福在山的那一边?还有人说,幸福就在当下...
王映民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任中国信科集团副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移...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就是记载金朝兴亡的一部封建史书。《金史》的历史观虽然是反动的,但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
尼尔•盖曼(Neil Gaiman)当代大师级幻想小说家,1960年生于英国。尼尔•盖曼是当代欧美文坛耀眼的新星,也是幻想文学的代名词,被《文学传记辞典》誉为十...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898年任上海《时务报》书记,入东文学社学习外文及近代科学知识。190l年赴日本留学,旋因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图集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图集》集是环境科学中重大的基础性科研成果,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环...
作品目录第I期 战后复兴时期 第1章 对日占领政策的推移 第1节 对日占领政策的形成 1.战时对日政策设想 2.对日占领方针 3.非军事
作品目录导言这本书讲什么第一部 雕像之书第1章 在古典文化诞生之地奏响序曲第2章 温克尔曼一门新学科的诞生第3章 历史的追踪者
越众历史影像馆(Yuezhong Museum of Historical Images)坐落于深圳市,是一所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民办非盈利学术机构,以中...
以美學角度反思當代民主與社會運動的典範之作◎特別收錄四篇2009年洪席耶訪臺演講稿:〈何謂美學?〉、〈政治、民主與當前〉、〈虛構之政治〉、〈影像的政治〉本書為法...
冈特·鲍利是“蓝色经济”概念创始人,全心投入研究创新的“蓝色经济”模式,推广以无废弃、零污染、低成本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以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皆能永续发展。他...
中国铁路新读 本书特色 将中国铁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地位、作用和战略路网、装备和运营高速、重载和改革管理、队伍和文化展现给关注铁路的人们中国铁路新读 内容简介 ...
商晓娜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座小学生阅读与成长的桥梁。她和孩子们总是处于无间的亲密状态,被誉为“当代小学生心灵成长的代言人”。她写...
张晓风,现居台湾,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被余光中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著名。“笔如太阳之热...
小狐濡尾漂在北京的湖北人,本职工作之余,尤爱以白纸对青天,以笔底人物悲喜,抒胸中丘壑起伏。古言、现言均有所涉猎,风格多样,目前已签约出版作品三部。代表作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