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间宽大的落地窗望去,翠绿的草坪,高大的乔木,远处是一弯流水。再远处,便是望不见边的荷花塘,荷花正在盛开。2013年7月4日至6日,第二十九届“青春诗会”的初评和终评工作会议在这开满荷花的院落举行。送来的参评人选及其作品有四百余件,经过几轮筛选,初评通过的有六十余件,再筛选,剩下三十一件。终评会议决定总数再去半,*后入围的计十五人。这是令人揪心的、艰难而又“残酷”的“筛选”过程。《诗刊》的主事者知道这竞争的激烈,他让我们来做“恶人”。终评委的名单和评选的时间、地点一概严格保密。我作为终评委之一,直到进入这院子,才知道一切的“隐秘”。我是多么希望能摈除这一切的“筛选”,我希望给所有热爱诗歌的人以机会。当今的社会充满了诱惑,在众多的诱惑中,诗歌的诱惑是*纯粹、*优雅也*高尚的。人们热爱诗歌,仅仅就是说不出理由的热爱。古人说,五音乱耳,五色乱目。在这众多的“乱”中,能够坚持对于诗歌的“不乱”而保持至诚之心的人,至少说明他不俗的趣味和追求。而诗几乎是不可比的,人们都知道境界有大小,水准有高低,成就无定评。然而诗歌却是不可拒绝的!也许我们能拒绝别的什么,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诗歌。可是不设门槛又能怎样?即使我们这样偌大的诗国,也容纳不了这么多的诗歌爱好者。中国写诗的、想当诗人的人太多了,这事实让全世界的人都羡慕。但是,仅就这“青春诗会”而言,别说是一年一届,再多也无法满足那不竭的需求。我知道《诗刊》有它的难处。作为终评委,我只好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咬咬牙,下狠心:削去一半!结果就是现在这一份名单。现在入选的十五人成为幸运者,入围这一年的“青春诗会”。从1980年算起,除了个别年份空缺,《诗刊》主办的“青春诗会”至今已办了二十九届。一年一届的“青春诗会”,是诗歌的节日,也是青春的节日。“青春诗会”几乎就是中国诗歌强大生命力的象征。每年一次的青春聚会,就是一批新诗人如约前来向中国诗歌报到并承诺的快乐而庄严的盛会。一批年轻人向中国诗歌交出他们的新作品,他们希望被接受,他们要以自己的加入来证明自己。中国诗歌就在这样的聚会、加入和证明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充实、丰富并壮大起来。我本人是“青春诗会”的见证者。记得**届诗会,是在虎坊桥召开。那时《诗探索》正要创刊,我们以《诗探索》的名义邀请了部分参与者举行座谈。“请倾听我们的声音”,就是那次座谈的记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一间简陋的会议室成了我们聚会的地点,没有鲜花,没有茶水,甚至也请不起一顿饭,但是大家对已经到来的新诗复兴的曙光,却是充满了期待与热情。我至今还十分感激那些给我们带来希望的充满青春声音的年轻朋友们。时隔三十多年,他们的声音依然是那样的清新、明亮、充满挑战性并让人感动。自那以后,我就成为“青春诗会”的朋友。有时阅读并评论他们的作品,有时出席他们的聚会与他们携手同游,有时也给他们说些什么。与年轻的朋友相处多了,我发现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不仅是一种年轻的感觉,而且由于面对不断更新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创作灵感的冲击,我的审美趣味和诗学理念也不断受到启迪和充实。我们是互为师友。一年一度的青春聚会,伴随着聚会而来的是创作、发表和评论,这一届更胜一筹的(前所未有的)是出版,《诗刊》和漓江出版社决定给每一个与会者出一本诗集。这一切的举措,极大地鼓舞着热爱诗歌的年轻人,也极大地激励着中国的诗歌事业。一年一度的评选和聚会,也是一年一度的展示和检阅。三十多年的积累,贡献给中国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新诗歌、新诗人。这些诗人来自高山峻岭,来自沃野平畴,来自辽阔边疆,来自边远村寨。江河流过大地,雁群飞过天空,这些诗篇来自大地和村庄,渐行渐远的童年重逢在母亲的窗花里;这些诗篇有的来自伊犁河谷,带着绿洲上空枣花的清香;有的诗篇来自一座城市的郊野,诗人为被遮蔽的蓝天忧愁;有一个诗人是快乐的,她在回想某一个春天的某一次相遇……这一切,说着说着,就是三十多年的光景。参加“青春诗会”的那些人,历年历届,以他们的作品rl;证着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事实,也说明着他们对于新时期和新时代诗歌创作的贡献,是他们以青春的意志和智慧证明着自己的价值。那些*初参加“青春诗会”的人们,逐渐地淡出了青春年代,但是他们的青春永驻。北京久霾,难得有好晴天。我们入住酒店时,不仅有满世界充盈着的荷香,而且天边还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彩虹。我们的心情突然好了起来,是因为诗,还是因为荷香,还是因为彩虹?总之,是因为诗,是因为花香,是因为彩虹!对于我,对于我们,我愿意承认,是诗歌让我们有了好心情。青春总是永远!
凌晨四点了,昨夜睡去的关节正齐刷刷地醒着,它们集体醒着她的眼睛醒着,美丽、幽微地醒着她的鼻息醒着,一个呼吸均匀、翻来覆去的海醒着嘴唇醒着,百合一样饥馑地醒着乳房醒着,并排着寂寞,孤独地醒着她的双手醒着,无奈地搓捻着残余的热爱她的双肩醒着,孱弱、沉重地醒着三十多年的积累,贡献给中国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新诗歌、新诗人。这些诗人来自高山峻岭,来自沃野平畴,来自辽阔边疆,来自边远村寨。江河流过大地,雁群飞过天空,这些诗篇来自大地和村庄,渐行渐远的童年重逢在母亲的窗花里;这些诗篇来自伊犁河谷,带着绿洲上空枣花的清香;有的诗篇来自一座城市的郊野,诗人在为被遮蔽的蓝天忧愁;有一个诗人是快乐的,她在回想某一个春天的某一次相遇……这一切,说着说着,就是三十多年的光景。——谢冕 《青春总是永远》
田暖本名田晓琳,l976年3月生于山东临沂。现居山东济宁。先后参加山东省作协举办的第二届、第五届高研班学习,2013年山东省首届作家研究生学员。诗歌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探索》《中西诗歌》等报刊,并入选各类年选;主要代表作有《隐身人的小剧场》等,著有诗合集《我l'i]a'9美人时代》《诗歌组》《海边》等。曾获乔羽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等。
◈媲美《辛德勒的名单》的真实故事 战火中个体命运的纪实书写女性视角下的微观二战史。一个普通家庭、一座废弃的动物园,为300个犹太人打开“生门”。重大历史事件的亲...
衣橱里的女孩 本书特色本书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曾备受折磨、被继母锁在衣橱里的女孩,长大之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非凡母亲的经历。许多年过去了,她仍然...
背着家去旅行-一对夫妇在中国八年的旅居生活 本书特色 ★ 较之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体验,旅居是一种全新而奇妙的生活方式。本文作者八年多的旅居札记,向我们展示了一种...
海 本书特色 本书系由陈子善、蔡翔主编,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按主题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
中国好故事(3,4) 本书特色 《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已累计发行3亿余册,连续3届获得中国期刊界的*高奖--国家期刊奖,目前每月发行量达520万册,是中国...
中国古典文化--古文观止 本书特色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所收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
你不能错过的文言文-中国好文章-(全二册) 本书特色所谓“好文章”,或“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或“言有物,言有序”,或“有作用,有意思”,或“美无思则浮,思...
同题散文经典:烟茶园艺(共四册) 本书特色 名家名篇美文悦读同题散文作文范本●“同题散文经典”丛书,由著名学者陈子善、蔡翔主编。从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的精...
韬奋著译文丛读者信箱(精编本) 本书特色 看民国“网红公知”邹韬奋如何答各类“奇葩网友”提问。 你想知道民国时期每日的“热搜”话题吗?大龄剩女、留学、刑事案、女...
诗经词典 本书特色 《诗经词典》集合武汉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辞书专家杨合鸣教授的诸多《诗经》研究成果,是国内不可多见的《诗经》研究辞典。全书收入《诗经》单字2...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冯至·代表作十四行集 本书特色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离合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冯至·...
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 本书特色 《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是一本35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是我国首次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再现60多年前,...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 本书特色 沈从文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十五岁当兵,五年行伍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养了...
西藏书-十年藏行笔记 本书特色 2002年,祝勇在纪录片摄制途中走遍藏区,遍访藏文明的生态现状。《西藏书》便是对这段历程的记录和书写。祝勇的文字始终带着虔诚的热...
穿越历史的楚风 本书特色 《穿越历史的楚风》:空间有多辽阔,风就有多辽阔。时间有多辽阔,风就有多辽阔……多年来,我在写着,感受《经历着异常美丽》,表达《接近风的...
《栀子猫的奇幻编程之旅》内容简介:以栀子猫的冒险故事为主体,将编程知识与冒险故事相结合,少了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多了趣味性
北京的红尘旧梦 本书特色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花架雨如丝。”在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城市,我们触及到的永远是历经岁月冲刷的那一部分。更多的已成了…一笔糊涂账,消...
古希腊散文选-水建馥译文集 本书特色 《古希腊散文选》是《水建馥译文集》中分量极重的一本,共27.1万字。 《古希腊散文选》收录了柏拉图的《对话录》四篇、泰奥弗...
《冷水中的一点阳光》内容简介:在爱情里,有一方可以比另一方“好”吗? 在巴黎玩世不恭的氛围里,年轻的新闻记者吉尔患上了抑郁症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