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第10章)、模因(第11章)、随机性(第12章)、量子信息论(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
他是最早一批投入Internet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
如果把基因视为生存大师,那它们就不太可能是一些核酸片段,毕竟这些东西无法长久。而说一个复制子成功地延续了亿万年时间,也就意味是将其所有副本视而为一,以此定义这个复制子。因此,道金斯宣称,基因不会“衰老”。它在一百万岁时死亡的概率,不会比只有一百岁时更大。它在一代代的身体当中迁徙,为自己的目的、以自己的方式操控着这一具具身体,并在这些终有一死的身体衰老和死亡前抛弃了它们。纸面上的那些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不是音乐。音乐不是空气中的一系列声波,也不是唱片上的纹路或光盘上的凹坑,甚至也不是在听众脑中激活的神经元交响曲。音乐就是信息。同样地,DNA的碱基对也不是基因,它们只是编码了基因。基因本身是由比特构成的。
——引自第319页
他写道:“模因通过一个广义上可称为模仿的过程在一个个大脑间跳跃,从而在模因池里传播开来。“各个模因会相互竞争,以争夺有限的资源,如大脑的运算时间或带宽,或者说大脑的注意。在从我们的大脑和文化中争夺生存空间的战斗中,有效的作战单位是讯息。而我们对于基因和模因的新视角,虽然可能不好理解,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也给了我们更多可以写在莫比乌斯带上的悖论。比如,大卫·米切尔曾写道:“构成人类世界的是故事,而不是人。那些被故事用来讲述自己的人,不应该受到责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也写道:“就跟所有知识一样,一旦你知道了这一点,你就再也无法想象要是当初你没有知道它又会是番什么情景。这又像舞台魔术,在你还不知道时,即便知识就站在你眼前,你也会视若无睹,看向别的地方。”约翰·厄普代克则在暮年反思自己的写作生涯时写道:一生倾注于文字——但它显然徒劳在保存逝去的事物。因为在我死后不能想象的未来谁还会去读?1981年,研究心智和知识的哲学家弗雷德·德雷特斯科写道:“太初有信息,而后才有的道(word)。这种转换的实现有赖于生物体发展出选择性利用这些信息从而让自己的物种生存和延续下去的能力。”而现在,在道金斯的启示下,我们或许可以再补充一句:这种转换的实现也有赖于信息自身,它们寻求生存和延续并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生物体。
——引自第319页
Are you a genius or a geniusmaker ? Weve all had experience with two dramaticall...
《百家姓:英汉对照》内容简介:《百家姓》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已经存世900多年了。在本书中,作者对《百家姓》涉及的姓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本书特色 本书是教育部“面向21实际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高师政教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优化”的成果之一。内容已根据各类指...
作者简介John Kieschnick(柯嘉豪),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尤其关注佛教文化史。另著有The Emin
J.夏帕德,1930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奥因斯米尔斯。1948-1952年就读于马里兰州艺术学院,1957年获古根海姆旅行奖学金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学习。
针刺事故救治与预防 内容简介 本书收载150篇有关针刺故事的文章,包括269起针刺事故的案例,并选收针刺取穴与故事取穴相同或相近临床治疗的检案,供参照对比,以明...
◆言情天后木浮生首部古言巨献!勾画一个家国天下的缩影,写尽一段江山可鉴的深情。网络原名:犹带昭阳日影来◆连载一周时便被各大微博读书号争相推荐!每3个言情读者中,...
《风光摄影构图》内容简介:人们端起相机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构图,人们观看一张照片也是从构图开始的。构图是根据要
B站热血新番《强风吹拂》(豆瓣超2万人评价,评分高达9.6)同名原著小说,唯一正版引进。豆瓣2015年度读书榜单,最佳暖心治愈作品No.1。跑步界的《灌篮高手》...
肿瘤科用药手册 内容简介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各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和主要位置。因此,科学用药、合理用药是每个临床医生所必须掌握的,而临床...
精彩摘录父权文化的彻底崩溃,和个人价值的彻底显现,实际上到今天也没有真正来临。——引自第25页
2013-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工程部分)四周通关-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 本书特色 将众多的考点知识化整为零,将备考复习时间分为4周(28天)进行规划,轻松掌握...
许广和号丸丹集录 本书特色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许广和号主人的《许广和号丸丹集录》存世无多,且同治本一版单传,别无他本,故校注中只得以理校为主。...
骨伤科生物力学研究 内容简介 生物力学与骨伤科疾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力学、医学、生物学等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必然促进临床医学,特别是骨伤科的飞速发展。运用...
Thisbookemploysadiscourseanalyticalapproachtothestudyofdeception.Itfocusesonthed...
当代汉语词典-双色修订版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数家高校的专家、学者,倾十年之功编纂完成★ 共收字词102301...
马承源(1928-2004),浙江镇海人。1954年起就职于上海博物馆,历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铜研究部主任和上海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曾任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匠者,器也。处身平凡的匠人不断追求向上的设计之道。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长篇大论的理论,作者是搜狐一线的设计团队,写作过程中他们尽...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创制,得益于二人:一位是“澄衷蒙学堂”的创始人叶澄衷先生(1840~1899)。叶先生是清末沪上巨贾,“五金大王”。热心赈济、救贫和办学...
A Theory of Justice is a widely-read book of political and moral philosophy by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