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分析表明,宗教不是伦理学的基础,而是伦理学的体现和象征性表达。
总之,我们可以认为《圣经》赋予了我们绝对权力,允许我们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儿童、智障者、离异者、不信教者、有不同性取向者、老妇人及动物和自然环境。最后,它让我们虐待自己,因为我们是受到原罪污染的堕落者,对自己的憎恨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他人的憎恨。
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必须是那些我们可以合理地彼此要求的内容。
柏拉图认为,世上没有正义的政治秩序,只有生活在政治秩序中的正义公民(尽管内心和谐或正义需要有公正的政治秩序——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宗教权衡利弊,正如当代哲学家伯纳德·威廉姆斯的一句名言所述,是“多此一举”。
多元文化论似乎背离自由主义的精神。
阿纳托尔·法朗士曾讥讽神圣的法律平等,这种平等禁止所有的人(穷人及富人)借宿桥下、沿街乞讨及偷食面包。
运气有可能比品德对生活的影响更大。奇怪的是,人们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们无休无止地承担责任,就如原罪论所述。我们仿佛更愿意承担罪名而不愿意遭受厄运。
我们不喜欢被人命令,我们只想享受生活,并且希望以一种善良之心去享受生活。打破这种平静的人让我们感到不快。
如果这些标准有资格评价我们最崇高的宗教习俗,那么它们从何而来?
有神论思想看起来比无神论思想更糟糕,因为有神论思想似乎扭曲了人们对行为准则的认识。如道德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所述,它使我们仅仅由于惧怕惩罚或出于其他动机而遵循道德律行事,我们却真切希望人们出于敬虔道德律而行事。这才是真正的美德所要求的。
一个真正承蒙天赐福祉的永恒存在仅仅因为它的伟大而不被渺小人类的行为所扰。他不会因为人吃贝类食物或采取不同的做爱方式而心起波澜。
2.相对主义
尼采曾试图“解构”仁慈情感,将其斥为软弱、奴性或有悖生命力,但这种解释是没有说服力也是令人不快的。这是海明威式的男子汉作风——将善良人的同情心视为懦弱。
悲剧不仅可以避免,而且也不应是常态的追求。
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而不是靠激起内心的感受获得。
唯一就其本身而言是善的,是善良意愿。
作者指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有相互联系的一面,认为任何对自由完整的定义都应包括免受侵扰和能够去做这两个方面。
道德或伦理环境是关于应该如何生活的意识氛围,它决定我们的思想——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接受,什么令人向往,什么令人鄙视。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或从根本上,就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需要从他人眼里或世人眼里认识自己的价值。
人类是道德性的动物,但不是说人类天生就知书达理,也不是说人类总是在相互督促。而是说,我们会对事物进行归类和比较、评价,甚至赞美,主张权利或为其正名。
在西方社会,白人男子的优裕发达源出于非西方、非白人或女性等其他族群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这正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却不希望有人揭示这个问题。
偏离正道的道德体系将从根本上促成血汗工厂、集中营或死亡之旅的出现。
1.上帝之死
《新约》里情况普遍好转,因为它着重强调爱、宽容及顺从。然而,其通篇却充斥着道义上站不住脚的“赎罪”和“救赎”,宣扬可以为了救赎罪恶之人而牺牲无辜者,从而实现正义(替罪羊的理论)。
其一,风俗习惯无处不在;其二,风俗习惯理应得到尊重,只有疯子才会拿它开玩笑。
关于道德的讨论不像是“我喜欢冰淇淋”或“我不喜欢”,在后一种情形下不同选择无关紧要。道德讨论就像“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在此,区别是一种分歧,而且至关紧要。
道德仅仅是发动机上的汽笛,而不是推动发动机的蒸汽。
第二种混乱思想的结论是:不可能有真正让人在意的事,因为从进化论上找不到证据。
权利本身即具有欺骗性
生命权和为了维持生命必须占有他人时间、体力或精力的权利。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曾经说过:上帝的存在体现在微小之处,人生的意义也是如此。
对于结果主义来说,一个可能被认为是错误的未尽责任的、不公正的或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只要它符合整体善,该行为就可能明显地被其结果所美化或证明为正当。
这些虚假权利宣言的最终的、明显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赋予那些激情以尽可能多的力量,但是那些激情已经过于强大;是要冲破对这些激情的束缚,是要告诉那些自私的激情:到处都是你的猎物;是要告诉那些愤怒的激情:到处都是你的敌人。这就是这种著名宣言的道德性之所在。
善良意愿是有良好动机的行为,是基于法律或责任感的行为。
我只能以以下方式行动,即我在行动的同时可以期待自己所信奉的准则成为普遍法则。
它使我们仅仅由于惧怕惩罚或出于其他动机而遵循道德律行事,我们却真切希望人们出于敬虔道德律而行事。这才是真正的美德所要求的。
第一种观点反对如下看法:当我们以人权的名义,反对迫害不同性别、种族或信仰的人时,我们正在将狭隘的西方观念强加于人。
第二种观点认为,相对主义一旦走向极端便成为主观主义——不是指每种文化或社会都有自己的真理,而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
道德讨论就像“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在此,区别是一种分歧,而且至关紧要。
第一个混乱思想是,解释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这是一回事;声称我们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这又是另一回事。这两者非常容易混淆。
一个由无私、高尚、坚守原则的人组成的社会注定比没有这些特征、“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更好
第三种表现是以所谓“肮脏之手”的借口来逃避行为操守的严格要求。
“按人性原则行动,永远不要把你自己和其他任何人仅仅当做手段,而要同时当做目的”(人性公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简介:写一部自传,回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让我感觉惶恐不安,就像是要去掀开那道笼罩我童年的
《跟着项目学iOS应用开发:基于Swift 4》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以实战为导向的iOS应用开发教程,它将以项目实战的方式教会读者如何用全
《发烧天书:音响评论精选》内容简介:为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不同品牌的音响产品的技术特点与声音特点,作者团队对不同品牌的多种音
FromHarvardsociologistandMacArthur"Genius"MatthewDesmond,alandmarkworkofscholars...
王德峰,男,1956年生,江苏泰县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
《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8》内容简介:本报告通过溯源新世纪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结合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前沿成果,基于
《昨日之歌》内容简介:“展开书,书里夹着黄花——我为了我的命运吻它,我为了它的命运哭泣。”《昨日之歌》收录了冯至写于20世纪
《月族3:星际救援》内容简介:什么也舍弃不了的人,什么也改变不了。战争已经开始!欣黛一行决定联合被囚禁在卫星的月牙儿,阻止这
乔治·巴塔耶是法国后结构主义的先驱,是当代法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策源地。他踏着尼采的足迹,对主体、知识、理性、功利性生产和基
本书各章将论述相互关联的八个方面。首先论述的是,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高深的学问在何时是可靠的;高深的学部是否因为要躲避市场和政治竞争场所的曲解,而只好被关在密封的象...
《敏捷测试高效实践:测试架构师成长记》内容简介:本书的核心主题是“敏捷测试”与“高效测试技术实践”,讲述一名测试工程师如何
本书是影响力教育理论译丛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这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学科著作,而是一
《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内容简介:大学里总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如明星般令人瞩目,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优异,在各种竞赛中频频获
◎贯彻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让国人的阅读、教育与世界接轨!通识教育兴起于哈佛大学,后被全球顶级大学、欧美中学奉为主要教育
保罗·蒂德曼(Paul Tidman,1956— ),美国俄亥俄州尤宁山大学(University of Mount Union)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
《巴托比症候群》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大热人选、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的当下传人、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最钟爱的作家之一恩里克•比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内容简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
·纪念马克斯·韦伯逝世九十周年·《经济与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著作·著名翻译家阎克文磨砺五载推出的全新中译本《经济
岸见一郎心理学家、哲学家。1989年开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主要从事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写作和演讲活动,并为年轻人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目前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
人应该怎样生活才能实现人的基本价值?爱情与喜欢是一回事吗?有可能和坏人交朋友么?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么?好运气总是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