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生活》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刘汀用一个个细小而特别的故事,串起人生中无可逃避的情境和遭遇,照出自我的底色,看见别人的生活。没有大道理,也不想教给读者什么,他只是处在卑微和真实的位置上,写下自己所见所闻的平凡人生,剖析那些不断成长和丰富的灵魂。
这些文字,温暖、朴素,可又涵义隽永,在这本《别人的生活》中,人人可看见不同面向的自己,更能见到生活中所遭遇的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这里有别人的生活,这里的生活也有你,有我。
★穿透整个70、80后人生的诚意之作!著名作家阎连科、梁鸿诚意推荐!
★许多篇章在微博、豆瓣网、一五一十部落感动万人,强烈的共鸣催人泪下!
★喧嚣世界里,我们依然寻求内心的安定与通向未来的力量。
这是一本动人的散文集,它写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细微而撩动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人痛,让人伤,让人温暖,也让人感怀生命中的每一处无可奈何。《普通人的病与痛》中写出了我们面对病痛的无力、脆弱以及疾病与医疗后面掩藏的不公;《身边的少年》是我们在遥远异乡的流浪;《别人的生活》让我们重拾旧日,看见生活里的别人和自己;而《我们选择的路》让自己去发现路在何方……
“别人的生活。”这几个字在脑袋里盘旋得实在太久了。
*初,我想它适合做一首诗的题目,可不管如何翻来覆去,也写不出这首诗来。又觉得写成那种无法归类的闲散文章,或许更好,可这文章也是越拖越艰难。直到有一天我想到,也许,它在我心里的漫长和重要,不只是一首诗、一篇散文,同时也是一篇小说。
但我只能先写这篇文章了,并且为了督促自己真的开始写,早早在微博上爆出这个题目,好多朋友都说:写吧,要等着看看。可见,不只是我,许多人对“别人的生活”都是极感兴趣的,又或者,他们把我和我的文章,当作了另一种“别人的生活”来期待。所谓别人的生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这必是老生常谈的道理,但实在是少有人真正注意这一点。我们经常弄混那作为个体的“别人”和作为整体的“别人”,以至于也就经常忽略了别人。当全世界都充满你的时候,你,是不存在的。
于我而言,发现别人和别人生活的漫漫路途,也正是自我意识真正形成的过程,这路途有前半程和后半程。前半程大致是拼命地要把自己从千万个别人那儿拉出来、区别开,而后半程,则是千方百计把自己融入到人群中去,如一滴水落进无尽的水里。因此,在这个时刻——我写这本书的时刻,也正是两个阶段的交接点,我如同独自驾着一艘小船的人,要渡过急流到达彼岸。我回到那儿,成为别人里的自己,和自己中的别人。
1年纪轻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别人”的概念,倒是首先有了“别人家”的概念,或者说,那时候别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大概是八年前,在导师牙老的课上,他说:人们都是看着邻居过自己的日子的。我如同醍醐灌顶,这句话像手术刀一样帮我划开了迷雾,显现出一个被遮蔽已久的微观世界。
谁人不是呢?邻居家有了电视,咱们家也得有;邻居家又有了冰箱,这个,咱们家还是得有;邻居家的烟筒冒烟了,咱们家也该生火了;邻居家的灯亮了,咱们的手就伸向了灯绳……别人的生活,也就是别人家的生活。我也就才明白,从懂事起自己的所有好奇,都是对别人的生活的好奇。
小时候,大概是因为家里境况一般,又受着本能的欲望的驱使,我脑海中盘旋*多的一件事就是:别人家都吃什么饭呢?尽管我知道村里绝大部分人家的伙食都大同小异,可是具体到某一顿饭上,我还是好奇得不得了。简简单单的一餐饭,就是另一个家庭全部生活的征兆。在农民那儿,每一顿饭虽然不像城里那样讲究,简单而随意,但其实却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什么样的日子,人们会吃肉、吃饺子,有大事好事时,桌上才会摆了酒。小小的餐桌,粗瓷碗和竹筷子,盛载了一家人的悲喜。
我不断地猜测,别人在吃什么呢?是面食吗?是米饭吗?炒菜了吗?是不是有肉?就算也是米饭,和我们家的米饭一样吗?如果恰好在某个饭点,走进别人家的门,我就会偷瞄人家的饭桌,想知道确切的答案。人们会客气地问,吃饭了吗?要不要一起吃?坦白吧,我真想一起吃。因为除了对他们吃什么感到好奇,心里还残存着另一个偏见——别人家的东西,似乎是比自己家的要好吃些,至少它是不同的。虽然我也吃过,并没有发现绝对的不同,可下一次遇到,我还是会忍不住要猜测、尝试。我所好奇的,既是食物本身,更是食物背后的故事。
……
刘汀,微博@刘村长 豆瓣@刘十三,青年作家,编辑,发表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若干,出版有长篇小说《布克村信札》《浮的年华》,曾获99“新小说家大赛”新锐奖、“中国文学现场”项目月度推荐作品、第十九届柔刚诗歌奖新人奖提名奖、第39界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组亚军、2012年度《中国图书评论》最佳书评奖。2014年出版随笔集《别人的生活》,散文集《老家:微光与深痛》等。
三诗人书简 本书特色 《三诗人书简》是三位诗人——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俄罗斯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和流亡国外的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三位来往的书简汇编而成,在来往书信中诗...
大螺居是文存 本书特色 《大螺居诗文存(繁体竖排版)》是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之一。大螺居是文存 内容简介 人类不能没有诗。可是,旧诗的黄金时代早已在工业革命、信息...
《我知道怎样去爱》内容简介:本书是俄罗斯著名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诗歌精选集,由诗人伊沙及妻子老G根据其英文版本翻译而成。
猎贼:北京公安十大名捕反扒纪实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编剧刘恒倾力推荐,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激情演播,以“天下无贼”更精彩,比“四大名捕”更神奇,北京数十位警察精...
塞纳河畔 本书特色 伊奥多耶夫采娃是20世纪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长寿女作家。她既是白银时代的诗人,又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本书是一部关于白银时代侨民文学的回忆录,讲...
贾平凹文集(15-18)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贾平凹的《怀念狼》、《高老庄》、《病相报告》等长篇小说以及多篇散文及演讲录。贾平凹的小说大多描写的是一群社会*基层...
新原道(第二辑) 内容简介 《原道》,创刊于1994年,陈明主编,自第八辑起因技术原因改名为《新原道》。《新原道》立足传统资源进行文化建设。这不仅因为我们相信古...
舒婷诗精编 本书特色 舒婷的诗歌是朦胧派诗歌创作的代表,本书精选了舒婷*具有代表性地诗歌一百多篇。这些诗歌善于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这些句式便于表现...
小约翰·表 本书特色 《小约翰》以孩童眼中的所见所闻,以童话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与无所不包含的大自然产生冲突的观察与反思,鲁迅称之为“成人的童...
《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内容简介:安徒生的童话之所以“诗”的气氛浓厚,除了他个人的气质外,还有另一个个人因素。在他以前,大多
瑞园居随笔 本书特色 《瑞园居随笔》由杨凤阁所著,凤阁先生是河南荥阳人,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我国著名史学大师白寿彝、何兹全两位老先生的得意弟子。...
朝花夕拾(插图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 包括《狗·猫·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
青年读本---郁风作品---画中游 本书特色 给你:肺腑之言教你:人生哲理帮你:扫除障碍跟你:思想交流“青年读本”是一部人生教科书青年读本---郁风作品---画...
献给某飞行员的恋歌-1 本书特色 《献给某飞行员的恋歌(1)》是犬村小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献给某飞行员的恋歌(1)》讲述:巴雷特洛斯王国的...
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话,就会发现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后代读者往往满足于李白和杜甫的这一形象,他们不仅被视为
诗词精品(名家编注1-10) 本书特色 该丛书力求“三性”:一是权威性。参与丛书的编注者多为年富力强、功力深厚的中年学者,也有才华横溢、崭露头角的年轻专家;审定...
你在高原. 西郊 本书特色 这是张炜安妥灵魂之作!为了让这部分量很重的长篇不留遗憾,张炜在十年中间八易其稿。看来,他确是把这部长篇当成了他的安妥灵魂的作品。 有...
白话四书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经典读本。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其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已成为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探索自然、认知社会的触...
南海九章 本书特色 出生于湖北赤壁的刘汉俊,却以海南主题文章闻名。他让我们懂得,好的散文,是一切文体之上的文体,它们以匍匐的姿态,阐释昂扬的力量,终将浮出历史的...
《蜀道难(附梅贻琦日记、郑天挺账单)》内容简介:1941年5月,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梅贻琦、总务长郑天挺、中文系及师院国文系主任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