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张岱年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为中国哲学史的阐释、哲学问题的探索和文化问题的研讨三个方面。 《大家写给大家:心灵与境界》是他的一本论文集,分为文化通诠、哲学旨圭、道德箴言、国学辨微四大部分。
《大家写给大家:心灵与境界》的作者张岱年**次对“心灵与境界”这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门研究。该书并没有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而是继续有所前进,将“心灵”与“境界”联系起来进行多层思考与系统研究,并由此探求整个中国哲学的根本特点,具有开拓意义。
文化或文明,是人类努力创造的结果之总和。由自然的演化而有人类,人类与自然之间却又存在矛盾。人类为了维持和提高其生活,必与自然斗争。在这斗争过程中,便逐渐创造了文化。斗争必由劳动,且必由集体的劳动,斗争的结果便改造了自然,同时亦改变了人类自身。文化是通过集体劳动而改造自然并改变人们自身的总成果。文化是人类为了满足欲望而进行斗争的结果。人类之所以贵于禽兽,其一即是能创造文化。文化的内容即思想、学术、艺术、制度、礼俗等。各民族的文化不相同。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域不同,其生产力的发展之迟早缓速不同,故其所形成的文化亦不相同。地域不同是比较疏远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同是切近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只有把不同民族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弄清楚,才能深切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但是两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并不只是由于两个民族所有的生产力发达程度的不同,实亦受地域的因素的影响,即为其周围的自然状况所决定。有许多人认为两个民族的文化之不同,可以专从其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来理解,这还没有看到现象的全面。两个生产力发展程度相同的民族,由于地域之不同,其文化虽大致相似而仍不相同,这从古代世界的各民族以及近世欧洲各国的历史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化相接触,便易走入衰落之途。然而虽衰,却因没有较高的文化来征服,亦不易即趋灭亡。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以因受刺激而获得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被征服被消灭的危险。民族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前的各历史阶段所有的。随着社会主义的到来,这种文化就会发生变化,劳动者阶级的革命,无疑地是要踏上克服民族文化差别的道路。社会主义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然而世界性不是无民族性,在民族存在的限度内,不能有无民族性的文化。诚如列宁所说“:国际的文化不是无民族的。谁也不曾要求纯粹的,不是波兰人的,也不是犹太人的,也不是俄罗斯人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且有所谓内部变异,世界文化岂得没有内部变异?在将来,将无有所谓东方文化与所谓西方文化的对立,但亦非无东西之殊。文化是发展的。文化在发展的历程中必然有变革,而且有飞跃的变革。但是文化不仅是屡屡变革的历程,其发展亦有连续性和累积性。在文化变革之时,新的虽然否定了旧的,而新旧之间仍有一定的连续性。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变革只是促使其前进。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一贯的发展。文化是向一个大方向发展,在发展中常常改换小方向,而大方向是确定的。凡此一切,都是符合辩证法的。中国文化是世界中伟大的民族文化之一,是世界中伟大的独立发达的文化之一。以汉族为主的中国各民族,发挥其伟大的创造能力,在东亚的大陆上,独立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自汉至明,少数民族的贵族常给中原的汉民族以创伤,但因其是低文化的,终为中原的汉民族的较先进的文化所同化。现在,情况却大异往昔,中国遇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文化的侵略,而中国民族不特失其同化的力量,且有被同化的危险。但是,国内有一些人却对此缺乏认识,竟提倡全盘欧化,显然,这种主张是有害的。我觉得,现在要仍照样保持中国的旧文化,那是不可能的,但西洋的资产阶级文化也到了将被否定的日子。社会主义的世界性的文化必然要到来,中国必将产生新文化而成为那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现在,中国的旧文化既不能照样保持,那么,是否就要整个地将其取消呢?将其扫荡得干干净净呢?不!只有不懂唯物辩证法的人,才会有这种主张。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种文化中必然含有相互对立的成分,即好的或较有积极意义的和坏的或具有消极意义的成分。唯物辩证地对待文化,就应一方面否定后者,一方面肯定前者,并根据现实需要加以发挥、充实。中国的旧文化,也包含两部分:一是良好的健康的部分,它是中国旧文化之中可以算得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部分;一是不好的病态的部分,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过,应该看到:后者是由前者的流弊所造成,而前者又为后者所拖累而未能得到充分、圆满的发展。中国人如果不能认识出自己旧文化中的不好的病态部分,或不能认识出自己旧文化中的良好的健康部分,那就会造成对待文化问题的盲目性。中国人如果守旧不改,则无异于等着毁灭;如果妄自菲薄,以为百不如人,则难免有被外来侵略者征服的危险。中国人必须不自馁,赶快振奋起来,乐观地加入全世界创造新文化的工作。资产阶级文化中有着“可以永列在人类财产簿上的要素”。其实,资产阶级文化以前各阶段的文化,也有些可以永列在人类财产簿上的要素,即有永久价值的永远不磨的东西。例如古希腊及罗马即是如此,中国亦然。中国的文化,其中有些堪以作为对人类社会有较大贡献的精粹。文化以生产力及社会关系的发展为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新形态,社会关系改变,则文化必然变化。然而以前的文化之精粹可以在另一形态下保存着,或者经过一番更新而发展,却非完全归于澌灭。文化的发展是有累积性的。上述具有不磨价值的文化元素,虽产生、发育于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之中,却不只是一个民族的,在本质上是全人类的,它是对人类整个文化的贡献。到将来民族文化消灭之时,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将被世界化;即使不能世界化,亦将被保持为世界文化内部变异中的某地方的特性。这样,民族文化的优秀元素,不仅不会随着民族文化的消灭而消灭,反而能得到世界化,这也是辩证的行程。中国有为全世界、全人类保持并提供优秀文化的义务,有改造其旧文化使与世界文化相适应的责任。我们如果不主动地对旧文化进行改造,而待外人来强行改造,那就难免沦于奴隶地位。中国旧文化有哪些优秀的东西?老实说,旧文化中好的东西与不好的东西比起来,在数量上差得远。一堆一堆的朽土之中,只有一些金刚石在发放光辉。文化,一般地说,实即“正德利用厚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东方特重“正德”,而西方则特重“利用”。“厚生”是两方都重视的,不能厚生何以言文化?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贡献即在于注重“正德”,而“正德”的实际内容又在于“仁”的理论与实践。孔子谓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意义就是与人共进,相爱以德。孟子更从人性及心理方面阐述仁,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仁源于不忍之心,即对于旁人痛苦的同情。以后儒家更以“成己成物”“、民胞物与”言仁。“无终食之间违仁”,即无须臾之间离道,能如此,即达到人生之*高境界,而达到此境界即得至乐。从根本上说,“仁”是动的,是自强不息的。“仁”是在现实中体现理想,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崇高的境界。中国古代哲人所苦心焦虑的就是如何使人们能有合理的生活,其结晶即“仁”。他们总觉得人必须“正德”,然后人生才有价值。中国人的生活基调即在于注重“正德”。这就是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特殊贡献。中国的表现“正德”的“仁”的理论与实践,是有价值的,应有以发扬之,但亦不可死板地保持,而应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发展。儒家讲仁,承认差等,即有保持等级以及阶级的倾向,显然,这是应当更改的。中国文化的缺点实在太多,但这都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新的社会关系之形成而消失,如大家庭制与旧礼教,以后必将变革。中国所*缺乏的是科学与团结力,必须向西洋学习。中国人因种种缘故,喜静恶动,追求宁静的安适,不追求运动的愉快,有些人甚至懒惰、萎靡,不肯振作,形成一种病态的样子,缺乏斗争的意志,更无斗争的力量。其所以如此,都是有其物质根源的。将来物质生活改变了,此种情形当然也会改变;但不能坐待物质生活之改变而有为,必须于此先有所变易。中国人应当养成勤奋的生活态度,不可再以安闲为乐和以变动为苦了。中国旧文化的改造,同时就是新文化的创成,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要使中国文化得到发展,必须对现在的社会进行批判。虽应认识旧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加以发扬,却决不可受传统思想的拘束而不勇于创新。中国人的崇高理想迄未实现。中国人固有的崇高理想,考察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生活的合理;二是参赞化育;三是天下大同。中国人所做到的只是一部分哲人的生活符合自己所倡导的原则,其余的两个理想则未能实现,这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限制。中国人要参赞化育,必须依靠科学;要实现天下大同,则舍社会主义别无途径。“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尽物之性是非由科学不可的。而欲“通天下之志”“,天下为公”,只有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才能变理想为现实。中国久以天下大同为理想,所以将来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文化之创成,亦正是中国固有理想之实现。目前,中国虽面临着空前的大危机,然而也是空前的大发展时期。现在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濒危的时代,是被压迫阶级即将翻身的时代,亦是被压迫民族即将抬头的时代。在此时代,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灭亡别的国家了。中国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在能达到社会主义以前,长时期的混乱是必然的。帝国主义虽然破坏了中国旧的社会经济,但它却不允中国形成一个健全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只希望中国长期陷于混乱状态。此时中国人应努力奋斗,坚定斗争的意志,加强斗争的力量。中国人切不可盲从着一部分外国人说“中华民族衰老了”,如果这样,那就等于说中国民族没有前途了。我认为,民族衰老之说并无科学根据,中华民族虽有若干衰弱之病,但仍保持很大的潜在活力,是能够转弱为强的。中国文化本来是先进的,不料以后停滞了,落后了。在此时代,中国应由西方文化给予的刺激,而大大地发挥固有的创造力,创造出新的文化,使之在将来的世界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做出新的贡献。文化是*复赜的现象,文化问题只有用唯物辩证法对待,才能妥善地处理。列宁说“:在文化问题上,性急与皮相是*有害的。”这是我们应永远注意的名言。【附识】这是我30年代初期所写关于文化问题的文章。当时我对文化问题很感兴趣,有自己的主张:一方面我反对“全盘西化”,另一方面我也反对所谓“发扬国粹”、“读经复古”,认为应当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文化问题。但文中对儒家“仁”的学说的评价,未免肤浅笼统,这是一个尚待深入钻研的理论问题,今后当试图作进一步的剖析。……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私立中国大学。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早期欣赏英国分析哲学的方法,后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所著《中国哲学大纲》是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哲学范畴史。其著作还有《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方法论发凡》等。
尔雅新探 本书特色 本书以我国传统语言学宝典之一《尔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尔雅》书名的意义,《尔雅》的编撰年代及作者等,详细介绍了古代、近代和现代各个不同时期...
《春秋》《左传》谥号研究 本书特色 春秋时期,谥号是对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及夫人等贵族死后的讳称,是对其生前功绩和品行赋予善恶褒贬的精炼概括。这些贵族在生前尊称...
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 内容简介 这本《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由王士均主编,全书收集了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反映了江南地区生动多彩的情爱生活与民风。这些民间情歌...
语言发生学-理论与方法集 本书特色 《语言发生学:理论与方法文集》汇集了格林伯格讨论语言发生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世界语言发生学分类的重要论文,由威廉·克罗夫特(...
咬文嚼字(2005合订本) 内容简介 汉语是世界上*优美的语言之一。我国自古以来重视语文学习,讲究炼字、遣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热爱母语,要下功夫去学习语文...
江湖百相丛谈(补编)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作者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研究,耗时四十年,终于撰成《江湖百相丛谈》初、续、补共三编。本书以中国历史上近百种民间众生...
国学茶座-总第六期 2015年1期 本书特色 山东人民出版社创办《国学茶座》这份杂志的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应以大学...
春满花城-广州迎春花市 本书特色 挖掘文化瑰宝,凝聚奇思妙想,洞察社会幽微,守护精神家园。春满花城-广州迎春花市 内容简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
作者简介悠世: 網路超人氣作家,文字優美,情感纖細,首部創作作品就獲得廣大的迴響。
图说中国节 内容简介 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去春来,岁月递嬗,时光如流,一个个的中国节在井然有序地轮替着。人们依照时节,付出辛勤的劳作,收获丰...
编辑本段桔子树简介桔子树:(?——?)生于中国江南。作家。真实姓名不详。 笔名:桔子树 国籍:中国 性别:女 名族:汉 职业: 毕业院校:上海某大学 代表作品:...
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 本书特色 20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九十年代初,本书作者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跋涉两万多公里,对话百位作家...
你知道嗎?「春捲」源自把春天的新芽當餡料包起來吃,這裡的人間百態,能讓心重新擁有春天的活力。被喪服牽動姻緣線的阿範、想穿著英文外衣的春山先生,雖然沒什麼道理,但...
什刹海九记 本书特色 《什刹海九记》是什刹海研究会**届理事会研究成果的回顾、检阅、梳理、归纳和再认识的文集,冀图体现存史、传承、借鉴作用。全书分为九记,从整体...
重述神话-白金典藏版 本书特色 “重述神话”是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社参与的全球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重庆出版社是“重述神话”项目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参与...
虚字说 内容简介 虚字说,是一部讲解文言虚词的专著。作者袁仁林,字振千,清代陕西三原县人,雍正年间贡生。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三原县新志卷之六人物志有一段简短的记载...
口福老北京 本书特色 《口福老北京》是金受申先生的一部饮食文集,本书以老北京的饮食为主线,全面而又翔实地记录了老北京生活中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而以中下层普通百姓...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讲唐君毅先生通过引申中国哲学的智能,来论述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书中一方面纵论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一方面又横论了中国文化中...
语法理论 内容简介 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语言学家们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不但编有许多汉语语法教材之类的书籍,同时也就某些汉语语法的理论...
边城客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写大理的书。全书由十几篇独立的文章构成,写了大理的风景、风物、风俗,也描写了很多慕名而来到大理的人,写了这些人在大理发生的故事,以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