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作者坚持二十余年研究成就的成果,在研究创造性思维写作与实用写作之间的共性规律中,侧重于障碍的理论分析和克服的途径,特别是把写作者的道德修奍与文化修养作为克服写作障碍的根本因素,这一点至关重要。目前,学界从理论上对写作障碍作专题研究的书籍甚少,本书是这一课题研讨的专著,是对写作学研究的一个深化和拓展。
这是一本专门研究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关的写作障碍的理论著作。作者在书中较全面、详细地分析了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特别是分析了写作过程中思维方面出现的一些一些障碍和原因以及克服的途径。 本书的出版,将会进一步引起人们对写作社会作用重要性的重视,加强写作者对社会责任感承担的自觉意识,加深对写作思维规律的认识,努力在实践中探寻克服写作中出现障碍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写作者自身的素质和表达能力。
目录:
题词王力张岱年叶广芩郭振有……………………………………1
序一刘锡庆………………………………………………………………1
序二梁归智………………………………………………………………3
前言张光鉴………………………………………………………………1
**章写作与写作障碍的产生
一、写作的概念…………………………………………………………1
(一)写作的概念……………………………………………………………1
(二)写作的社会作用………………………………………………………4
二、写作的研究对象……………………………………………………10
(一)写作主体的行为过程………………………………………………10
(二)写作客体……………………………………………………………11
(三)写作主、客体关系…………………………………………………14
三、写作的本质与特征…………………………………………………15
(一)写作的本质…………………………………………………………16
(二)写作的特征…………………………………………………………16
四、写作障碍的产生……………………………………………………18
(一)产生于写作过程认识与表达对立统一的矛盾中…………………19
(二)产生于写作主体自身………………………………………………20
(三)产生于写作主、客体的制约关系中………………………………20
五、写作障碍的两重性…………………………………………………21
(一)写作障碍的客观存在………………………………………………21
(二)写作障碍的转化……………………………………………………24
第二章写作障碍的分类与解析
一、从写作过程阶段划分………………………………………………29
(一)感受与积累材料阶段障碍…………………………………………29
(二)构思与提炼主题阶段障碍…………………………………………38
(三)谋篇与起草行文阶段障碍…………………………………………47
(四)修改与基本完善阶段障碍…………………………………………50
(五)反馈与传播过程阶段障碍…………………………………………60
二、从写作主体自身因素划分…………………………………………64
(一)写作主体心理能力与写作障碍……………………………………65
(二)写作主体心理障碍与疲劳综合征…………………………………82
三、从写作客体因素划分………………………………………………84
(一)环境障碍……………………………………………………………84
(二)接受障碍……………………………………………………………91
第三章写作主体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写作主体综合素质的培养…………………………………………93
(一)加强思想修养,提高理论素质……………………………………93
(二)端正文风……………………………………………………………95
(三)重视写作主体心理健康的培养……………………………………99
(四)提高写作主体的自我完善能力……………………………………107
二、认真对待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关系…………………………114
(一)说与写的能力差……………………………………………………114
(二)书面语言表达特点…………………………………………………118
(三)写作语言的“言文一致”…………………………………………120
第四章提高思维效率,改善思维环境
一、影响写作主体思维效率的因素…………………………………125
(一)主观因素……………………………………………………………125
(二)客观因素……………………………………………………………127
二、重视思维方式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131
(一)思维与写作…………………………………………………………131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关性……………………………………133
三、学习相关的科学思维方法,搞活思路…………………………135
(一)常见的思维方法……………………………………………………135
(二)相似论思维与写作的相似性………………………………………141
第五章广泛借鉴克服写作障碍的思路
一、向传统文化借鉴…………………………………………………146
(一)重视道德修养………………………………………………………146
(二)重视文道结合………………………………………………………148
(三)重视悲剧意识的宣泄………………………………………………149
(四)重视活用写作规律…………………………………………………150
二、向名家经验借鉴…………………………………………………151
(一)重视苦恼情绪的排除………………………………………………151
(二)重视写作障碍的剖析………………………………………………155
(三)重视真实情感的投入………………………………………………157
(四)重视坚持自觉的实践………………………………………………158
(五)重视形式表达的研究………………………………………………161
(六)重视实用与审美结合………………………………………………162
三、其他方法…………………………………………………………162
(一)科学用脑……………………………………………………………163
(二)徜徉山水……………………………………………………………166
(三)寄情艺术……………………………………………………………167
(四)解以“杜康”………………………………………………………171
第六章网络时代新媒体的读与写
一、网络时代新媒体的阅读…………………………………………173
(一)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173
(二)网络阅读与视觉障碍………………………………………………174
(三)网络阅读障碍的克服………………………………………………176
二、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写作…………………………………………189
(一)新媒体写作的概念…………………………………………………189
(二)新媒体应用写作的种类……………………………………………190
第七章青少年写作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克服
一、青少年写作障碍形成的原因……………………………………197
二、青少年写作障碍克服途径………………………………………199
(一)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敏锐能力………………………199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199
三、青少年写作训练应借鉴的规律…………………………………200
(一)要遵循短—长—短的规律…………………………………………200
(二)如何看待“快速度写作”…………………………………………203
(三)正确对待写作模仿与独创的关系…………………………………205
(四)科学思维的培养与文学写作的提倡………………………………210
第八章规定性写作的障碍及克服
一、规定性写作的种类………………………………………………214
(一)公文…………………………………………………………………214
(二)规章制度……………………………………………………………214
(三)专用文件……………………………………………………………214
(四)日常应用文…………………………………………………………214
二、网络时代的规定性写作…………………………………………229
三、规定性写作特点…………………………………………………229
(一)对象的限定性………………………………………………………229
(二)选材的严格性………………………………………………………229
(三)格式的固定性………………………………………………………229
(四)写作的受命性………………………………………………………230
(五)文章的效力性………………………………………………………230
(六)语言的简洁性………………………………………………………230
(七)写作的集体性………………………………………………………230
四、常见公文写作障碍………………………………………………231
(一)写作主体障碍………………………………………………………231
(二)写作客体障碍………………………………………………………237
五、影响公文写作者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40
(一)焦虑…………………………………………………………………240
(二)急躁…………………………………………………………………240
(三)不自信………………………………………………………………240
(四)写作者的健康被忽视………………………………………………241
第九章文学创作障碍
一、文学创作障碍跨学科研究状态…………………………………242
(一)文学创作障碍研究应加强与交叉学科的试验合作………………242
(二)“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文学创作障碍研究…………………277
二、文学创作者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知障碍……………………279
三、文学创作者的视野障碍…………………………………………284
(一)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艺功能变迁的新变化…………………………284
(二)扩展视野,面向世界………………………………………………285
四、文学创作者的心态障碍…………………………………………290
五、文学创作者的文化积淀障碍……………………………………291
六、异域语言翻译的传播障碍………………………………………293
七、网络上的文学创作………………………………………………294
(一)改变了传统文学纸质文本形式……………………………………295
(二)改变了传统文学的社会地位………………………………………295
(三)改变了传统文学固有的传播方式…………………………………295
(四)表现出文学与商业的结合、专业与产业的互动…………………296
主要参考书目…………………………………………………………298
后记……………………………………………………………………302
《走出写作障碍》:对写作者来说,力求客观、全面地看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大体一致,这是写作能否克服障碍、取得成功的前提与关键。哲学家张文儒①先生与本书作者通信时,引用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论及人的认识方法,使用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反对主观成见,提倡尊重和承认客观现实”。他又说:“荀子认为:要求得正确认识,先得破除‘蔽’,蔽即蔽障,也便是先生书里说的障碍。为什么会有蔽,是因为凡事物均有‘异’,也就是有不同属性,只看见事物的这种属性而忽略了它还有另一种属性,就成为‘蔽’。这就成为认识上的局限。”“荀子的名言是:‘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就是认为,人们认识上的通病,是被事物的一个片面所局限,而不明白全面,于是形成了人与人之间认识上的差距,致使有时人不能真正全面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求得正确认识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再加上精确的语言表达,突破写作障碍,形成作品,无论普通文章、文艺创作、学术专著,那便是一件更难的事。也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荀子《解蔽》(见苟子第二十一),是荀子阐述认识论思想的重要文章,提出“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强调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本身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必须防止犯片面性的错误。因此,写作者能够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缩短认识上的差距,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顺利地完成写作过程,并非容易。写作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和各种相关能力,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并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学会控制来自自身和客体的各种制约,主要是心理制约。因为控制心理制约、精神压力与保持写作者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写作者没有一点正常的精神压力,在写作障碍面前退却,会给克服写作障碍造成困难;相反,假如精神压力过大,把写作障碍看得过难,又可能把主、客观压力看得过重,产生自卑、压抑心理,背上精神包袱,无法达到写作目的。提高写作主体控制精神压力的能力,提高克服写作障碍的信心,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要提高主体自身的抗压能力。主体自身抗压能力越强,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小;反之,主体自身抗压能力越弱,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其二,涉及不断端正写作态度,即写作动力问题和重视表达方法问题,二者同样重要。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的女儿万方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电影及电视剧本,写出了一些广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她的小说《空镜子》,在拍成电视连续剧后,获得了中国优秀电视剧“金鹰奖”。但她年轻时并未对写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直到曹禺诞辰100周年,万方才推出了话剧处女作《有一种毒药》,引起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她笑言自己在写戏之后才感到“父亲的压力”,一直等到五十岁后才敢动笔写戏。当很多人问她:“作为曹禺的女儿你会不会在写作时有压力?”“我很自然地回答没有。爸爸在的时候,对待孩子的姿态很平等,从来也没让我感到约束。在我眼里,他就是爸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戏剧家,也从没想过拿自己的作品跟他比较。直到后来我开始写戏了,才知道原来压力一直都有。他的那些戏,就像成功的样板顶在我的头上。不是说我非得写出那样好的戏,但起码得沾点边、像个戏吧。直到自己动笔,我才深切感到,阅历、思想、感悟之外,戏剧需要非常好的结构、语言和节奏。”①万方对压力的感受,不在于父亲的“名”,而在于从习惯于小说的创作,到进入戏剧的创作中,如何研究父亲的阅历、思想和他在戏剧艺术的创作倾向与创作方法上的经验,能否有所感悟而形成的压力。写作压力,归根到底,产生于写作者自身在认识和表达中的差距,是面对主、客观的要求,出现的心理与能力障碍。……
郑学诗,教授,1937年9月生,原籍河北省束鹿县。196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第。于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太原行政学院。从事写作学、思维科学、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兼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思维所特约研究员、太原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等。代表作有《写作障碍论》(知识出版社1994年1版。获山西省2000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至乐集》(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1年3月1版)、《革命先驱高君宇》(三晋出版社2011年6月1版。获2011年度“百部工程”三等奖)等。另有论著多部、省内外获奖论文多篇。 2002年1月被山西省知识工程领导组授予“山西省藏书家”称号。2011年5月获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太原市优秀作家”称号。
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特定的历史时段和地域环境为视角,紧密结合都市文化消费情结的论题,对清代扬州俗文学的生成和延续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深入的...
作品目录魔女之尸Ⅰ魔女之尸Ⅱ魔女之尸Ⅲ魔女之尸Ⅳ魔女之尸Ⅴ魔女之尸Ⅵ· · · · · ·
中国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谭龙曼编写的《中国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国学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成语、俗语...
古玩鉴赏十六讲 本书特色 中办、国办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
中国古代地名 本书特色 中国的地名多姿多彩,生动有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远历史和丰富人文信息,值得让人细细体味。《中国古代地名/中...
墨子 本书特色 《墨子》为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记录了墨子的言行,阐述了墨子的思想,着重阐述了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涵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墨子》一书思想...
房龙讲历史 本书特色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读他的书都将受益匪浅。他为世人留下的主要著作大约有30多部,每部书都由他自己...
文学名著:菊与刀 本书特色 由鲁思·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精)》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作品。”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
孔子VS基督 内容简介 中西方文化存在有巨大差异,这只众所皆知的事情。本书从宗教中的孔子与基督入手,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有孔子的思想世系和基督的信徒...
穿过月洞门:一个美国女摄影师眼中的老北京 本书特色 一个美国人讲述上世纪20年代老北京生活的家长里短,平凡,但有生活的气息穿过月洞门:一个美国女摄影师眼中的老北...
汉语通用语史研究 本书特色 《汉语通用语史研究》全面梳理了汉语通用语发展的历史轨迹,描绘了汉语从自发规范不断走向自觉规范的历史足迹。本书上起秦汉、下至当代,廓清...
中日夷越文化探究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探讨中日两国古代东夷人和越人及其后裔的民族识别、形成、融合、迁徙,民族族称之更替以及上述各民族的文化之古今面貌、各种变化等情...
某部電影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兵不厭詐,這是戰爭!」新婚不過三日,夏瑞熙和歐青謹已經開始了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婚姻生活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中国房企新战略》内容简介:构建“6+2”模型,为新周期下房企赋能提效。在地产调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地产行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
大学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为纲,按照文学史发展的脉络,精选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共87篇,所有选文都以“提示”的方式概括其思想艺术特点。此外,每篇...
达斡尔语词典-(修订本) 内容简介 《达斡尔语词典(修订本)》是在《达斡尔语词典》(试用本)的基础上历经6年修订而成,以达斡尔语标音方案注音,以汉语文释义的双语...
汉声:汉语音韵学的继承与创新 本书特色 张渭毅主编的《汉声——汉语音韵学的继承与创新(上下)》是对中国上古音韵、中古音韵进行研究的论文集。精选了音韵学学术论文三...
中华拼板文化—中华十五巧艺术 本书特色 现在汉字简化,为十五巧汉字的拼玩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弘扬我国十五巧文化,为十五巧艺术增光添彩,为少儿启智及休闲娱老,林星...
砚 本书特色 一套详细讲述笔墨纸砚起源、发展、流派、制作、使用、收藏的图书。专家执笔,文字简炼,条理明晰,内容充实。使用和收藏鉴赏之启蒙,文化和艺术工艺之传承。...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特色 1、梁晓声2018年重磅新作,是对于中国文化多年的读书思考集大成之作!2、继《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后,从文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