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逢陈九时,他已是一位出色诗人(曾应他之请替他的诗集写序)。我*喜欢听他诵读,满口京片子,听了非常有劲。现在我染上了读他杂文的习惯,他的文字如此鲜活;他的文章与众不同,揭露实质,所谓言之有物是也。市上一般流行的所谓抒情散文(绮丽而空洞)不能与之相比。我通过作者的“第三隻眼”,看他所叙的社会与人物。他行文之幽默,对事物观察之冷静,特别令我拜服。《纽约第三隻眼》中有数十篇杂文小品,短小精悍,可读性高。作者取材包罗万象,并不限于他对中国来客的忠告,正如他在“自序”中说:“我的文字源于平凡生活,生活状态决定了文字风格。”他也写自己在海外的感受,所谓“第三隻眼”,他是以第三者立场观察异乡,绘声绘色,把他的感受观察传递给来访同胞,他把如此精緻的数十篇小品文分为“漂泊的华人”、“淡妆的纽约”、“装酷的美国”三个部分。他也不忘论到篮球名将林书豪与以虐待儿女(美国父母的看法)成名的中国“虎妈”。他将华裔家长与美国家长进行比较,也描述华裔孩子与美国孩子间的不同(我不禁遗憾自己女儿与外孙女错过祖国文化薰陶)。陈九虽来美多年,仍保持他的华裔本色,而我自己在美国的六十馀年经验已影响了我的思想与人生观。我作这样比较,是想表明只有像他这样,才有资格向中国读者讲述美国与纽约。他自称是个“漂泊者”,像他这样身负双重文化、双重生活经验的“漂泊者”才有资格来解说美国社会百态,正如他所说,他用“第三隻眼”,“以第三者立场,向原乡展示异乡的社会生活,并藉助这种坚实的展示,审视原乡文化的长短曲直。”——董鼎山
这是一本谈论美国,谈论纽约的杂文集。作者在纽约生活了二十余载,尽管已经融入了当地生活,在身份认同上依旧属于一个漂泊者。这使得本书具有了一种既不同于当地人也不同于游客的视角,对这座城市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姿态。文风泼辣,带着北京人特有的贫劲儿,把平凡的生活咂摸出了别一番的滋味,让人看到别一番的纽约和美国生活。
1 序一董鼎山
5 序二陈九
ⅰ装酷的美国
3 究竟啥是中产阶级?
6 良民与和谐社会
9 《纽约时报》对能源问题的警告
12 都市文明与关心政治
16 影子事件
19 全世界都乱过马路
22 公车管理其实没那么难
25 共同富裕就是吃肉喝汤
28 占领华尔街运动究竟代表谁?
31 撕书,美国大学生的恶习
34 救灾并非美国的强项
37 日薄西山的美国出生地主义
40 林书豪只能是中国人
44 “亚洲”有毒
47 纪念乔布斯的几个要点
50 民主也是一种专政
53 美国高校对华招生有猫腻
56 美国的“个人崇拜”
59 越关越窄的移民之门
62 躲不开的“阶级斗争”
65 马克思真被遗忘了吗?
68 转基因食物的美国现状
72 美国的“丰乳肥臀”
75 闲话美国的言论自由
80 一样雪灾两种结局
83 别说犹太人的坏话
86 劳改制度在纽约
89 小贩何塞安的维权之战
91 廉租房难题让纽约头大
94 欠钱可以欠薪不行,绝不行
98 罕见的纽约“五一”大游行
101 真真假假的宗教自由
104 纽约的离职官员何处去?
107 纽约楼顶为何鲜有违建?
110 美国效率与中国效率
ⅱ淡妆的纽约
115 他们为何喜爱中文刺青?
118 对奥斯卡奖的另一种诠释
121 洋人虎妈更彪悍
124 中国特色的纽约热狗
127 中美节日之比较
131 老美竟如此看待钓鱼岛
134 付小费是有学问的
138 纽约民生与中国“两会
141 什么人乘坐纽约地铁?
144 纽约的娱乐式整容
147 我也想“性上瘾”行吗
150 墓地是另一种公园
153 城市农业能成功吗?
156 马车保卫战
159 美式调情
162 时报广场上的裸体秀
165 明火执仗的偷情公司
168 晚餐约会连着床
171 曼哈顿女子监狱秘闻
174 老人查理的《国际歌》
177 洋窦娥的冤情
180 琼斯海滩的孤魂
183 v型手势不该到处用
186 朱莉割乳与基因迷思
192 关于葬礼的联想
ⅲ漂泊的华人
197 与老外交谈不必太认真
200 世界更关心我们怎么做
203 从莫斯科到纽约烤鸭店
206 健身房里谈冷战
209 别了,纯正英语
213 你可记得刘广宁
216 国产电视剧火到了海外
219 华裔孩子与美国孩子
222 华裔家长与美国家长
226 子曰:海外华人是中国人
231 家乡吹来春天的风
235 小心,老美都懂几句中文
238 怎么哪儿都有铊中毒事件
241 我被鱼嘬破了嘴唇
245 有匹马儿叫禅丝
249 打哪儿冒出的蓝博基尼?
252 敢pk央视的华人春晚
255 没对没错的一妻多夫
258 纽约的中秋节
262 漂泊与方言
265 艰辛的华人参政之路
268 接机的发现
271 谁在妖魔化华人社区?
274 追捧名牌还是终结名牌?
陈九,北京人,居纽约,现任职纽约市政府主任数据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赴美后就读于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系,纽约石溪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多年从事华文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选《纽约有个田翠莲》,散文选《车窗里的哈迪逊河》,《域外随笔》,诗选《偶然》,《漂泊有时很美》等。第四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第十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得主。
云物如故乡 本书特色 张怡微台湾系列图书的第三本,在台湾生活五年的上海才女作家,不只是观光客,也难以摇身变为在地人。在这五年里,作者与与故乡之间的疏离已经建立起...
1990-2013-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 本书特色 一套诗丛,确立当代诗歌的标准一本典藏,阅读杰出诗人的首选1990-2013-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 内...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四万余卷古代遗书,震动了世界学坛,从此产生了一门国际性的综合学术――敦煌学。
《课本里学不到的实验(上下册)》内容简介:《疯狂的百科:课本里学不到的实验》是乔伊·玛索夫继《课本里学不到的科学》《课本里
索赔-亲历中国慰安妇及被强掳赴日劳工诉讼 本书特色 《索赔:亲历中国“慰安妇”及被强掳赴日劳工诉讼》系康健律师参与对日索赔近二十年诉讼历程的口述纪实。全书分为上...
《斯宾塞情诗集》内容简介:《斯宾塞情诗集》的主要内容有《爱情小唱》《阿纳克里翁体讽刺诗》《婚颂》《迎亲曲》。全书采用英汉对
陈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主持人。在北大出版社出版专著《殊方异药...
散文集08-镜中恶魔 本书特色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作品集首次登陆中国十部作品,震撼上市!翻译阵容超级豪华,齐集全国著名的德语文学翻译家.这是一...
《城与城》内容简介:这是个处于边缘地带的城市;无声的地下城市暗流汹涌;一起怪异的谋杀事件,打破了看似平静的一切…… 位于边缘
全宋文(第四十二册)精装版 本书特色 1985年夏天始有《全宋文》的编纂计划,“收文力求不重不漏不误,体例力求谨严”,1988年至1994年陆续出版50册,由于...
《避雷针让闪电从身上经过》是中国著名诗人周伟驰的新诗选集,诗风清丽,哲理深远。作为诗人,周伟驰是我们时代尤为罕见的综合性
词选--胡适选注 本书特色 《词选》的工作起于三年之前,中间时有间断,然此书费去的时间却已不少。我本想还搁一两年'等我的见解更老到一点,方才出版。但今年匆匆出国...
问学录/副刊文丛 本书特色 《问学录》着眼于学术名家的求学、治学往事,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他们的治学之路,做一个通俗版本的呈现,也可以从他们的人生阅历中看到中国近...
范曾散文三十三篇 内容简介 己卯夏日,由侯军兄引荐,我始得见范曾先生。我之初欲从先生学,实慕先生之名,钦先生之才,赏先生之人。不敏如我,固非贤者,然迨进先生门墙...
Denis Feeney,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古典学教授,罗马文学专家。
徐志摩名作欣赏 本书特色 《徐志摩名作欣赏》:季羡林、周汝昌、启功、王安忆……领衔解读大师名作!中学教师授课参考,高中学生高考必读,优秀家长自修教材!这位诗人的...
名家失踪作品集:一个淘井的慈善家 本书特色 《名家失踪作品集》收录民国时期散逸的名家优秀儿童著作,其中有叶圣陶、郑振铎、孙毓修、沈雁冰、陈鹤琴等众所周知的大家,...
南宋傅干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第一家注本和最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
诗歌卷-泰戈尔精品集 内容简介 《泰戈尔精品集》由我国著名泰戈尔文学研究专家白开元首次从原版孟加拉语《泰戈尔全集》中遴选新文,直译为中文。白开元先生致力...
我很重要 本书特色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