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逢陈九时,他已是一位出色诗人(曾应他之请替他的诗集写序)。我*喜欢听他诵读,满口京片子,听了非常有劲。现在我染上了读他杂文的习惯,他的文字如此鲜活;他的文章与众不同,揭露实质,所谓言之有物是也。市上一般流行的所谓抒情散文(绮丽而空洞)不能与之相比。我通过作者的“第三隻眼”,看他所叙的社会与人物。他行文之幽默,对事物观察之冷静,特别令我拜服。《纽约第三隻眼》中有数十篇杂文小品,短小精悍,可读性高。作者取材包罗万象,并不限于他对中国来客的忠告,正如他在“自序”中说:“我的文字源于平凡生活,生活状态决定了文字风格。”他也写自己在海外的感受,所谓“第三隻眼”,他是以第三者立场观察异乡,绘声绘色,把他的感受观察传递给来访同胞,他把如此精緻的数十篇小品文分为“漂泊的华人”、“淡妆的纽约”、“装酷的美国”三个部分。他也不忘论到篮球名将林书豪与以虐待儿女(美国父母的看法)成名的中国“虎妈”。他将华裔家长与美国家长进行比较,也描述华裔孩子与美国孩子间的不同(我不禁遗憾自己女儿与外孙女错过祖国文化薰陶)。陈九虽来美多年,仍保持他的华裔本色,而我自己在美国的六十馀年经验已影响了我的思想与人生观。我作这样比较,是想表明只有像他这样,才有资格向中国读者讲述美国与纽约。他自称是个“漂泊者”,像他这样身负双重文化、双重生活经验的“漂泊者”才有资格来解说美国社会百态,正如他所说,他用“第三隻眼”,“以第三者立场,向原乡展示异乡的社会生活,并藉助这种坚实的展示,审视原乡文化的长短曲直。”——董鼎山
这是一本谈论美国,谈论纽约的杂文集。作者在纽约生活了二十余载,尽管已经融入了当地生活,在身份认同上依旧属于一个漂泊者。这使得本书具有了一种既不同于当地人也不同于游客的视角,对这座城市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姿态。文风泼辣,带着北京人特有的贫劲儿,把平凡的生活咂摸出了别一番的滋味,让人看到别一番的纽约和美国生活。
1 序一董鼎山
5 序二陈九
ⅰ装酷的美国
3 究竟啥是中产阶级?
6 良民与和谐社会
9 《纽约时报》对能源问题的警告
12 都市文明与关心政治
16 影子事件
19 全世界都乱过马路
22 公车管理其实没那么难
25 共同富裕就是吃肉喝汤
28 占领华尔街运动究竟代表谁?
31 撕书,美国大学生的恶习
34 救灾并非美国的强项
37 日薄西山的美国出生地主义
40 林书豪只能是中国人
44 “亚洲”有毒
47 纪念乔布斯的几个要点
50 民主也是一种专政
53 美国高校对华招生有猫腻
56 美国的“个人崇拜”
59 越关越窄的移民之门
62 躲不开的“阶级斗争”
65 马克思真被遗忘了吗?
68 转基因食物的美国现状
72 美国的“丰乳肥臀”
75 闲话美国的言论自由
80 一样雪灾两种结局
83 别说犹太人的坏话
86 劳改制度在纽约
89 小贩何塞安的维权之战
91 廉租房难题让纽约头大
94 欠钱可以欠薪不行,绝不行
98 罕见的纽约“五一”大游行
101 真真假假的宗教自由
104 纽约的离职官员何处去?
107 纽约楼顶为何鲜有违建?
110 美国效率与中国效率
ⅱ淡妆的纽约
115 他们为何喜爱中文刺青?
118 对奥斯卡奖的另一种诠释
121 洋人虎妈更彪悍
124 中国特色的纽约热狗
127 中美节日之比较
131 老美竟如此看待钓鱼岛
134 付小费是有学问的
138 纽约民生与中国“两会
141 什么人乘坐纽约地铁?
144 纽约的娱乐式整容
147 我也想“性上瘾”行吗
150 墓地是另一种公园
153 城市农业能成功吗?
156 马车保卫战
159 美式调情
162 时报广场上的裸体秀
165 明火执仗的偷情公司
168 晚餐约会连着床
171 曼哈顿女子监狱秘闻
174 老人查理的《国际歌》
177 洋窦娥的冤情
180 琼斯海滩的孤魂
183 v型手势不该到处用
186 朱莉割乳与基因迷思
192 关于葬礼的联想
ⅲ漂泊的华人
197 与老外交谈不必太认真
200 世界更关心我们怎么做
203 从莫斯科到纽约烤鸭店
206 健身房里谈冷战
209 别了,纯正英语
213 你可记得刘广宁
216 国产电视剧火到了海外
219 华裔孩子与美国孩子
222 华裔家长与美国家长
226 子曰:海外华人是中国人
231 家乡吹来春天的风
235 小心,老美都懂几句中文
238 怎么哪儿都有铊中毒事件
241 我被鱼嘬破了嘴唇
245 有匹马儿叫禅丝
249 打哪儿冒出的蓝博基尼?
252 敢pk央视的华人春晚
255 没对没错的一妻多夫
258 纽约的中秋节
262 漂泊与方言
265 艰辛的华人参政之路
268 接机的发现
271 谁在妖魔化华人社区?
274 追捧名牌还是终结名牌?
陈九,北京人,居纽约,现任职纽约市政府主任数据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赴美后就读于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系,纽约石溪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多年从事华文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选《纽约有个田翠莲》,散文选《车窗里的哈迪逊河》,《域外随笔》,诗选《偶然》,《漂泊有时很美》等。第四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第十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得主。
古文观止 本书特色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代散文选本,原是为学生编的教材。书名中的“古文”意指明代归有光、茅坤等人提倡...
韬奋著译文丛抗战以来 本书特色 ★ 应《华商报》之邀,韬奋撰写了连载长文《抗战以来》。从1941年4月8日正式创刊,至6月30日止,一天不间断,共得文稿77篇。...
暗盒笔记 本书特色 (照片)制造了生活的假象,生活并不只是一个瞬间,生活是历史和现场,是延续不断在空间中的种种事情,状态,是被《照相机》镜头切断的街道上的无数事...
词学入门 内容简介 吴梅以曲家名世,为中国著名词作家与词研究家。精通昆曲,被视为将昆曲这一民间艺术引入大学讲堂之**人。终身执教,桃李满天下,被评为“近代...
《水面波紋》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中的第四部作品。蓋瑞.施耐德(GarySnyder)在中國的詩歌讀者中大
记忆的脚注 本书特色 1、小怀旧版,龙年董桥七十了--董桥说:我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我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我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
草堂 本书特色 有温度有质感的大唐风骨有颜面有尊严的当代诗歌由当代诗人梁平主编,高质量、高稿酬、高颜值的诗歌刊物,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
丁玲办《中国》 本书特色 创办《中国》杂志是丁玲晚年做的一件大事。《中国》是中国**本“民办公助”的杂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坛的重要构...
《十八家诗钞(套装上下册)》这部书,最先的构想也产生在咸丰年间。据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记“余在京抄成十八家诗”这句话,可
《心外传奇(典藏版)》内容简介:这是一部科普书,更是一部外科史,它围绕着心脏外科发展各个阶段的一系列人和事展开叙述,在故事
《文学之用》内容简介:★易读的思辨小书,直击文艺太文艺背后的思想谜团 ★古根海姆奖得主芮塔·菲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文学研究学
中国文学经典--唐宋八大家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八在家各方面的代表作品,既有历来家传户诵的脍炙人口之作,也有历来公认是名作而一般选本鲜有选入者,还有少数是笔者...
狱中记 本书特色 ★王小波之妻、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作序推荐,感叹道:“阅读王尔德狱中血泪斑斑的书信时,让我们铭记人类历史上迫害同性恋的这一痛苦教训,对同性恋者多...
热爱生命 本书特色 杰克·伦敦著雨宁译的《热爱生命/新悦读之旅》这篇小说中,杰克·伦敦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对生命的酷爱如何帮助一个人战胜了死亡的故事。通过描写...
《彭斯诗选》内容简介:《彭斯诗选》属于“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第三辑,收入苏格兰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罗伯特·彭斯的六十首诗歌。
草木春秋 内容简介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的来,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了展示...
给我的孩子讲离婚 本书特色 《给我的孩子讲:离婚》编辑推荐:至简的话语,至深的启示。法国青少年人手一册的畅销书。面对孩子简单纯净的眼神,怎样说出离婚这两个字?怎...
带一本书远离人群 本书特色 《带一本书远离人群》与其说是一本书评集,不如说是关于作家和书籍的古怪记录:哲学家阿尔都塞为何杀妻,是谁在赞助里尔克,随笔作家罗兰·巴...
野草 本书特色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
《后西游记》,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三大续书之一。(另两者为《续西游记》、《西游补》)该书作于明代(书中语及“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