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逢陈九时,他已是一位出色诗人(曾应他之请替他的诗集写序)。我*喜欢听他诵读,满口京片子,听了非常有劲。现在我染上了读他杂文的习惯,他的文字如此鲜活;他的文章与众不同,揭露实质,所谓言之有物是也。市上一般流行的所谓抒情散文(绮丽而空洞)不能与之相比。我通过作者的“第三隻眼”,看他所叙的社会与人物。他行文之幽默,对事物观察之冷静,特别令我拜服。《纽约第三隻眼》中有数十篇杂文小品,短小精悍,可读性高。作者取材包罗万象,并不限于他对中国来客的忠告,正如他在“自序”中说:“我的文字源于平凡生活,生活状态决定了文字风格。”他也写自己在海外的感受,所谓“第三隻眼”,他是以第三者立场观察异乡,绘声绘色,把他的感受观察传递给来访同胞,他把如此精緻的数十篇小品文分为“漂泊的华人”、“淡妆的纽约”、“装酷的美国”三个部分。他也不忘论到篮球名将林书豪与以虐待儿女(美国父母的看法)成名的中国“虎妈”。他将华裔家长与美国家长进行比较,也描述华裔孩子与美国孩子间的不同(我不禁遗憾自己女儿与外孙女错过祖国文化薰陶)。陈九虽来美多年,仍保持他的华裔本色,而我自己在美国的六十馀年经验已影响了我的思想与人生观。我作这样比较,是想表明只有像他这样,才有资格向中国读者讲述美国与纽约。他自称是个“漂泊者”,像他这样身负双重文化、双重生活经验的“漂泊者”才有资格来解说美国社会百态,正如他所说,他用“第三隻眼”,“以第三者立场,向原乡展示异乡的社会生活,并藉助这种坚实的展示,审视原乡文化的长短曲直。”——董鼎山
这是一本谈论美国,谈论纽约的杂文集。作者在纽约生活了二十余载,尽管已经融入了当地生活,在身份认同上依旧属于一个漂泊者。这使得本书具有了一种既不同于当地人也不同于游客的视角,对这座城市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姿态。文风泼辣,带着北京人特有的贫劲儿,把平凡的生活咂摸出了别一番的滋味,让人看到别一番的纽约和美国生活。
1 序一董鼎山
5 序二陈九
ⅰ装酷的美国
3 究竟啥是中产阶级?
6 良民与和谐社会
9 《纽约时报》对能源问题的警告
12 都市文明与关心政治
16 影子事件
19 全世界都乱过马路
22 公车管理其实没那么难
25 共同富裕就是吃肉喝汤
28 占领华尔街运动究竟代表谁?
31 撕书,美国大学生的恶习
34 救灾并非美国的强项
37 日薄西山的美国出生地主义
40 林书豪只能是中国人
44 “亚洲”有毒
47 纪念乔布斯的几个要点
50 民主也是一种专政
53 美国高校对华招生有猫腻
56 美国的“个人崇拜”
59 越关越窄的移民之门
62 躲不开的“阶级斗争”
65 马克思真被遗忘了吗?
68 转基因食物的美国现状
72 美国的“丰乳肥臀”
75 闲话美国的言论自由
80 一样雪灾两种结局
83 别说犹太人的坏话
86 劳改制度在纽约
89 小贩何塞安的维权之战
91 廉租房难题让纽约头大
94 欠钱可以欠薪不行,绝不行
98 罕见的纽约“五一”大游行
101 真真假假的宗教自由
104 纽约的离职官员何处去?
107 纽约楼顶为何鲜有违建?
110 美国效率与中国效率
ⅱ淡妆的纽约
115 他们为何喜爱中文刺青?
118 对奥斯卡奖的另一种诠释
121 洋人虎妈更彪悍
124 中国特色的纽约热狗
127 中美节日之比较
131 老美竟如此看待钓鱼岛
134 付小费是有学问的
138 纽约民生与中国“两会
141 什么人乘坐纽约地铁?
144 纽约的娱乐式整容
147 我也想“性上瘾”行吗
150 墓地是另一种公园
153 城市农业能成功吗?
156 马车保卫战
159 美式调情
162 时报广场上的裸体秀
165 明火执仗的偷情公司
168 晚餐约会连着床
171 曼哈顿女子监狱秘闻
174 老人查理的《国际歌》
177 洋窦娥的冤情
180 琼斯海滩的孤魂
183 v型手势不该到处用
186 朱莉割乳与基因迷思
192 关于葬礼的联想
ⅲ漂泊的华人
197 与老外交谈不必太认真
200 世界更关心我们怎么做
203 从莫斯科到纽约烤鸭店
206 健身房里谈冷战
209 别了,纯正英语
213 你可记得刘广宁
216 国产电视剧火到了海外
219 华裔孩子与美国孩子
222 华裔家长与美国家长
226 子曰:海外华人是中国人
231 家乡吹来春天的风
235 小心,老美都懂几句中文
238 怎么哪儿都有铊中毒事件
241 我被鱼嘬破了嘴唇
245 有匹马儿叫禅丝
249 打哪儿冒出的蓝博基尼?
252 敢pk央视的华人春晚
255 没对没错的一妻多夫
258 纽约的中秋节
262 漂泊与方言
265 艰辛的华人参政之路
268 接机的发现
271 谁在妖魔化华人社区?
274 追捧名牌还是终结名牌?
陈九,北京人,居纽约,现任职纽约市政府主任数据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赴美后就读于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系,纽约石溪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多年从事华文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选《纽约有个田翠莲》,散文选《车窗里的哈迪逊河》,《域外随笔》,诗选《偶然》,《漂泊有时很美》等。第四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第十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得主。
六人(特惠品)本书特色 六条路。六个人。浮士德、唐、璜、哈姆雷特、唐·吉诃德……各自在自己的路途上留下足迹,但每条路都通往同一个目标。“伟大的奇迹近在眼前,时候...
十堂课,讲透中国人的浪漫底色古典文学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解读千古名作本书选取了唐宋元三代经典诗词曲作品,既有文本的细读、对勘和阐释,亦有历史语境的梳...
五十大话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贾平凹的母亲、“卧虎”说、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在西大受聘答谢辞、张之光画集序、我不是个好儿子、我是农民、关于小说语言、沈从文的文...
繁星春水 内容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一年OO年出生于福州。是我国现代著作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笔名还有冰心女士、男士等。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具有爱国维...
《梅林闲笔》内容简介:要对“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做出完满的回答并非易事。几年前,我听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就此讲过六条:
浊世清流 本书特色 《世说新语》表现的是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魏晋风度一直让人神往,再加上行文隽永优美,这部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猎熊记 本书特色 《猎熊记》:罗斯福名言词语都不能述说荒野的那种隐藏的精神,也无法展现荒野的神秘、忧郁和魅力。猎熊记 内容简介 简介《猎熊记》:罗斯福名言词语都...
回望汪曾祺:林斤澜谈汪曾祺 本书特色 林斤澜和汪曾祺的故事能说很多,他们曾常常一起喝酒,一起出游,一起参加笔会、研讨会、对话会。二人也惺惺相惜、互相欣赏,也抬过...
诗经-图文版 本书特色 孔丘等编选的《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又称《诗三百》。西汉时...
巴金作品新编 本书特色 巴金一生创作数量超过千万字,想在二三十万字的篇幅中完全了解他的创作是不现实的,《巴金作品新编》选择了巴金的四部核心作品,由它们组...
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木山英雄是继竹内好、丸山升之后又一位研究鲁迅的代表性学者★ 本书被...
安静-周国平散文精粹本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了作者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作品。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作者逃离了镁光灯的追逐,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安静的...
尼采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这位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怪哲,不仅在德国国内,而且在世界上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又不仅在哲学领域带来极大的震撼和冲击,...
墨西哥早晨 本书特色英国作家劳伦斯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在劳伦斯短暂的一生中,他*后的日子是与妻子弗里达在意大利、美国、...
独立韩秋 本书特色 独立韩秋。汉江北去,孔子挠头。看红男绿女,招摇过市;肥猫瘦狗,潇洒同流。渴饮酱汤,饥餐泡菜,欲涮火锅不自由。勒裤带,问葱姜大蒜,谁主沉浮 招...
吴梅谈曲 本书特色 近世对于戏曲一门学问,*有研究者推王静安与吴梅先生两人。静安先生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戏曲本身之研究,还当推瞿安先生独步。...
游嬉-老上海弄堂 本书特色 由管继平编著的《游嬉——老上海弄堂》是“老上海旧影新拾笔记”之一种,以上海老弄堂为对象,发掘那些沉淀在历史尘埃下的种种故事,...
刘恒, 本名刘冠军,1954年生,北京人。现任《北京文学》主编,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驻会一级作家,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曾从事过工农兵三业。70年代...
《绩效薪酬设计全书》内容简介:本书从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面谈、薪酬水平设计、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激励设计7个
《小学生漫画独立学习力(全3册)》内容简介:孩子学习不自觉?激发兴趣是关键! ·漫画还原75个孩子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