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组: **组是文艺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即从《三千年文学史, 百年人生情怀咏叹史! 》到《文学是人学, 文论即人论》的六篇 ; 第二组是诗歌接受史研究的理论与个案, 即从《走出接受史的困境》到《为接受史缁ぁ返牧?; 第三组是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的思考, 即*后
本文集按论题分三编。**编文艺学基本问题,对文学的生命本质、“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人生意义等论题作了深入探讨,第二编接受史研究,着重探讨了经典作家接受史和唐诗经典接受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并对唐诗经典的接受史展开了多角度的个案研究,第三编20世纪中国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的学术传统以及美学家的美学动机和美学体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为接受史辩护”是文集命意所在。为此,作者在“后记”中特别强调,作为学术方法的接受史包含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三重含义:一是搜集材料的接受史方法,二是对待材料的接受史态度,三是研究问题的接受史意识。只有全面把握接受史的精神实质,才可能走出接受史的困境,取得接受史的实绩。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为接受史辩护》:近年来,有关“儒家原典与中国诗学”“道家原典与中国美学”的大量研究著作,对孔、孟、老、庄的文艺思想和文学批评,已作了足够详尽的梳理和阐释。这里仅从春秋战国时代拈出几个理论命题,以见其对现代文艺观念的深刻影响,以及与现代文艺学的内在一致性。首先,《尚书·尧典》的“诗言志”和《论语·阳货》的“兴、观、群、怨”说,前者公认为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揭示了文学的艺术本质,后者以*简明的语词概括了文学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而现代文艺学“本质功能论”的核心思想就包含在这两个命题之中。其次,《周易·文言》的“修辞立其诚”和《九章·惜诵》的“发愤以抒情”,前者强调作者的人格境界,后者揭示创作的情感动力;而现代文艺学“艺术创作论”的基本问题就包含在这两个命题之中。再次,《诗大序》的“六义”说,其次序与《周礼·春官》“六诗”次序相同。按《毛诗正义》的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即古代的文体类型学,“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词”,即诗文的创作技巧论;而现代文艺学的“文学作品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部分构成的。*后,《孟子·万章》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前者强调文学批评的历史原则,后者揭示了文本阅读中的阐释的循环;这两个命题同样成为现代文艺学“鉴赏批评论”的核心思想。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刻画“傲慢的现代人”,有一句妙语:“每一代人都以为自己比上一代人更聪明,也比下一代人更睿智。”①文艺学领域似乎也不乏“傲慢的现代人”。那些口口声声要对传统进行“现代转换”或“现代阐释”者,似乎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比上一代人更聪明”。其实,生命是重复,文化是重叠,文化的时间距离不同于编年史的时间距离,春秋时代的文艺观与现代文艺观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遥远。如果透过语言的屏障深入内在的精神就会发现,古人的不妨就是我们的,古代的同样就是现代的;同时还可以发现,当时的文学观念丰富多样而全面浑整,无论儒家还是道家,既论创作也论鉴赏,既谈内容也谈技巧,既重功用也重审美。因此,把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强分为道德的或自然的、伦理的或审美的,是并不妥当的。“多元发展”是文学观念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如果说,文学观念的自觉是指文学观念从上古整合性的观念体系中获得相对独立,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概念命题;那么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则是指文学观念内部分化出不同价值取向的思想和思潮。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是文学观念发展史上更高的阶段。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期。这一时期,先后形成了渊源于儒家的伦理主义文学观和渊源于道家的审美主义文学观两大体系①。从此,这两大观念体系在不同的时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力度,影响着中国文人的诗文创作和诗文批评。两汉不乏司马相如《答盛览问作赋》所体现的“纯艺术”观念,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伦理主义文学观。伦理主义文学观以培养儒家的君子人格为使命,依托五经以立意,弘扬诗教以成人;它形成于西汉的“《诗经》学”,影响于东汉的“《楚辞》学”。《毛诗序》、班固的《离骚序》、王逸的《楚辞章句序》等,是两汉伦理主义文学观的代表之作。《毛诗序》所谓“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离骚经序》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风,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前者成为伦理主义诗教观*经典的表述,后者在《诗》序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伦理主义“美刺比兴”批评的思维模式。……
陈文忠,1952生,上海市人。197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赴复旦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访学。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建设项目主持人。曾赴美国、缅甸、马来西亚诸国讲学。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1998)、《十大文学家》(1998)、《美学领域中的中国学人》(2001)、《文学美学与接受史研究》(2008);主编教材《文学理论》(初版2002、修订版2007、第三版2012)、《艺术与人生》(2005)、《文艺学美学研究导论》(2011)、《文学评论文选》(2012)等。1995年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97年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7年评为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
众志成城颂: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纪实 内容简介 一首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安危共度的同心曲,一篇白衣战士冲锋陷阵以命换命的英雄颂,一曲共产党人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正气歌,一...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本书特色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与情》内容简介:仓央嘉措,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也是西藏*伟大的诗人和情人...
屈赋通释 内容简介 一、本书屈赋正文依《山带阁注楚辞》(清蒋骥著,中华书局1958年9月版),注译屈作二十七篇,个别字句参照其他版本有所改动。分段注释、浅...
补天裂 内容简介 《补天裂》是一部历史小说,史料的搜集、辨识、论证不是工作的结束,而只是它的开始,历史小说要真实地反映历史,却又不能仅止罗列史料,它必须以人物和...
盗寇的潜规则 本书特色 自古有云:少不读《水浒》,为什么年少之时不能读水浒,《水浒传》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看看IT专家如何读《水浒》,运用数据分析,让你看清《...
《牛津通识读本:浪漫主义(中文版)》内容简介:浪漫主义和我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浪漫”并无多少关联,它是艺术和哲学领域的一
叩问现代的消息-中国近代文学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思潮、散文、小说、戏剧以及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等几个方面,对中国近代文学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从时代变迁、历史...
临床药物疗法新编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各系统和各科常见疾病及病症为中心,对每种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疗法进行了全面介绍。临床药物疗法新编 目录 第1章 感染性疾病第2...
《宋诗纪事》是宋代诗歌资料汇集。清代厉鹗(1692~1752)辑。共100卷。录宋诗作者3812家,各系以小传。以事存诗,以诗存人。这部诗
英汉词典 内容简介 这部词典共收入20000余词条。选择词条的原则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及常见的词汇。考虑到读者对象主要是学生(从初学者到大学专业...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叙事研究 本书特色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叙事研究》由张晏所著,本书借助西方叙事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探讨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叙事技巧,梳理了情节、叙述者...
文学大纲-(全三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郑振铎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历任《世界文库》《小说月报》《文学》等杂志主编,一生致力...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艺风云书系”中的一册,“文艺风云书系”是河南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套大型现当代文艺研究丛书。丛书以五四以来的文艺风云...
石破天荒-红楼解密 本书特色 不读此书,不知红楼梦竟有如此蹊跷;不读此书,走不出红楼迷宫;不读此书,难解红学为何发达至斯。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可谓纷纷繁繁,且...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 内容简介 这是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部文学传记。这部传记以诗的语言、散文笔法,描绘了林徽因早年游学英伦,与著名诗人徐...
《菩萨蛮》(长篇小说)是一个发生在南方一个平民家中的故事,是一个传统的一家人的故事,只是所有的叙述通过亡父华金斗的幽灵来
梦中的饼干屋(台湾名家名著选) 本书特色 《梦中饼士屋》精选自《万水千山师友情》、《泪珠与珍珠》、《总是有情人》;此书正是琦君在“三度空间”浮游心情的写照。散文...
从单句到段落,从段落到篇章,《双语译林:英汉名篇名译》邀请您全面领略名家译笔,深入体味名译风采。从实例到理论,从理论到评析
绝妙好诗-如何读懂古典诗歌 本书特色 孙静*的《*妙好诗(如何读懂古典诗歌)》主旨 是引导和帮助读者学会分析与鉴赏作品。本书选了上 百首古典诗歌,对每一首都作了...
赵小春就算自己不去惹麻烦,麻烦也会主动找上他!在和雲傾高高興興回「娘家」神仙谷的路上,卻不小心救了被烏衣魔教追殺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