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新中国**部婚姻法的制定与实施、土地改革、禁娼、全民扫盲、政治参与等几个方面,全面揭示了1950年中国各阶层妇女的生存状态,以此说明:“1950年”的中国妇女是中国革命的实践者和新中国建设的探索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相结合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在1950年之前,中国妇女的生存状态与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紧密相连;从1950年开始,中国妇女的生存状态与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相连。她们成长的足迹,一方面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大变革的痕迹,一方面也体现了自身对时代的紧密追随。这对于今天与世界接轨的中国妇女运动,对于终于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中国当代妇女, 对于目前妇女的价值观、就业观、婚姻观、人生观等教育,都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1.本书**次全方位再现了1950年整个一年中国妇女的生存状态。2.以感性的、个案的分析为重点,回避大规模的、数字式的统计方式,从历史细微处还原历史。3.遵循历史研究的传统方法,注重史料的运用,注重史料、史实、史论的有机结合。4.借鉴性别研究的方法,在史料的运用、史论的分析中运用这种方法,还原历史本原的真实和立体感。5.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设计新颖,可读性强。
前言
**章新中国的**年
**节大规模军事对抗基本结束
第二节新政权的巩固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与实施
**节婚姻法的历史回溯
第二节婚姻法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新旧婚姻家庭观念的交锋
第四节《婚姻法》实施前后的典型案例
第三章新中国禁娼:扫清屋子做主人
**节北京:雷厉风行一举拿下
第二节天津:寓禁于限逐步消灭
第三节上海:全面封闭集中收容
第四节其他地区:依例援引
第四章城乡妇女的扫盲运动
**节扫盲运动与妇女
第二节新法接生与改造接生婆
第三节托儿所与幼儿园的建立
第五章土地改革与妇女
**节新区土改与发动妇女
第二节妇女的诉苦与境遇变化
第三节农村新妇女的产生
第六章妇女参政
**节妇女参政回溯
第二节政界高层妇女群体
第三节基层女性的政治参与
第七章妇女群体
**节知识女性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职业女性群体
第三节城市家庭妇女群体
第八章走出国门
**节与苏联妇女的互动
第二节与国际妇女运动的融合
第九章妇女话语权
**节妇女刊物
第二节妇女团体
参考文献
后记
新中国从法律上规定了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1950年,这些权利与相应的义务契合得很好,因为那是一个大转型的年代,新的社会制度荡涤着旧制度的一切,在这种摧枯拉朽的力量面前,新的理念会很快建立,而包含在这种新理念之中的历史惯性,还没有显现出来,它们要在随后的“男女都一样”“男女平等”的年代中逐渐凸显。在当时,女火车司机、女电车司机、女飞行员、女拖拉机手等,是中国妇女未来新的生活、新的生命的象征。一批普通民间妇女借助这种平台崛起,成为全体中国妇女的榜样。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6日,**届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450人,其中妇女代表39人。会后,全体代表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图:**届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妇女代表所占比例】
从上表分析,华北区妇女代表人数*多,其次是华东区和东北区,这与中国革命的*后进程相吻合。华北区自抗日战争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域的主干,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从延安经山西走向抗日战场,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抗日根据地,*后发展成为连片的解放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强有力的大后方。在这个时期,根据地的各项制度建设,为妇女参政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东北区于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后获得全境解放,迅速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开始有计划地恢复和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在企业中建立工人管理委员会,树立新的劳动态度和国家主人翁责任感,新中国国家新型工业化建设在这里进行着*初的尝试,新中国**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和**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都出自东北;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经过充分发动的农村妇女在土改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许多妇女借此平台走上村级乃至更高一级的管理岗位。
在**届全国工农兵模范代表会议召开的同时,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也在北京召开。由东北、华东、西北、西南、内蒙古、中南、华北七大地区及军委直属单位选出的战斗英雄、民兵英雄、部队模范工作者350名参加了大会。其中妇女代表12名,她们是:女战斗英雄郭俊卿、涂勋;女民兵英雄刘虎成、孙玉敏;部队模范工作者李蓝丁、丁志辉、黄瑞英、黄德芳、姜洁、蔡黎云、姜荣光、孟挽民。
刘晓丽,女,生于1965年4月,山西长治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山西近现代史、山西社会史、妇女史学、山西民俗学研究,出版专著《山西通史·抗日战争卷》、“三晋历史文化”丛书之《晋献公与丽姬之乱》,合著《民国山西史》,任《山西抗战口述史》第三卷主编、《大寨口述史——150位大寨人说大寨》副主编、《百年历程、百年辉煌——山西省红十字会百年史》副主编, 发表《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山西慰安妇群体的发掘及其艰难的民间索赔历程》《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妇女》《清末民初的山西女子教育》《从教育和家族地位看晋商女性》《民国时期女性缠足与生产劳动——以山西碛口镇为例》《沧桑与历练——山西女性百年》等妇女史学及山西历史文化论文30余篇。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文化品位及审美趋势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学和美学角度对广播电视语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内容包括:语言传播文化品位及审美趋势综述、语言传播文化及...
自由在高处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
中国文化史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中国文化的四个层面中更注重观念层面及其物化形态的叙述,以“小文化”为主线,加强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归纳,彰显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主潮;把中...
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史研究 内容简介 长江以南,太湖之滨,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这便是江南地区的核心,众人瞩目的苏南地区。近代以一,中国的近代化在这里迈出了**步:工...
《图解果壳中的宇宙》内容简介:时间和空间有形状吗?黑洞究竟是不是黑的?时间旅行存在哪些问题?到底有没有星际来客?这些看似小
从《离骚》开始,翻译整个中国:杨宪益对话集 本书特色 《从离骚开始翻译整个中国(杨宪益对话集)》是杨宪益先生对话文章的汇编,含媒体访问、师友对谈等。集中...
《淡定的女人,离幸福越来越近》内容简介:淡定的女人是睿智而雅致的,生活或许平凡,但绝不是平庸,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淡定的女人
知识网络导论:理论与应用 本书特色 《知识网络导论——理论与应用》是在作者肖冬平近年来进行知识网络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进行...
中国社会学(第六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的文章集中反映了*近10年社会学界对中国发生的经济变革、正在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和转型期的社会运动等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尤其...
悦读MOOK-21 内容简介 编完这一卷稿件,一个个人物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其中有一介平民,也有身居高位的领导人;有在延安窑洞中成长的"八路军公主",也有年已...
视觉创意A-Z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涵盖了众多广告活动、海报、书籍和杂志封面以及插图,海量优秀范例供你参考★ 将灵感转化为创意,...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本书特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中国本土学者**本系统解释“消费”的著作。书中直指在温饱满足的“后...
罗宾·霍布(Robin Hobb),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亚马逊畅销书作家。生于美国加州,在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度过大部分的成长岁月。在那里,她爱上了森林和原野,...
媒介批评-21世纪的前卫批评(第二辑) 内容简介 《媒介批评》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提供了针对当代媒介的评价性言论和交流*新学术资讯的平...
劳伦斯•奥斯本(Lawrence Osborne),1958年出生于英国。记者,旅行家,作家,曾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哈珀斯》等多家媒体供稿,...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苏联民族问题研究》是对苏联民族问题做了系统介绍,从沙皇俄国开始,到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各个时期处理民族问题...
四库全书精编(全四卷) 本书特色 “汗牛充栋,文化渊薮”的经典,编纂工程浩大,机构庞杂,人员众多的文化宝典,我国*大的百科全书,文化的长城。四库全书精编(全四卷...
新闻教育未来之路 内容简介 “首届全球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上的众家观点、李希光教授对中国新闻学教育的深入思索、新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青年学生的对话,以及联合国...
反思性历史社会学 本书特色 本书在社会理论和历史社会学的交叉点上开辟了一块新的理论领域。作者认为,将埃利亚斯、沃格林、博克瑙和芒福德这些思想家的研究汇聚起来,再...
汉村与苗乡:从20世纪前期滇东汉村与川南苗乡看传统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主旨在于,18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云南呈贡二村为背景,以当地的基层社会机构为基础,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