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转型并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变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文化现象,国家和个体的价值观建设事关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质量和动力,事关国内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际社会的认同。当前国内社会出现的诸多矛盾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多重误读,与我们在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模糊性与滞后性具有较大关联。现代性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一种时代精神,崇尚对科学、法治、平等、民主等诸多理念的体现,现代性视野将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地审视国家和个体价值观建设的方向、内涵与进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系列: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价值观建设》将对形成价值观建设现代性取向的必要性及要素进行论证和阐释,对个体、社会、国家多个层面价值观建设的相关性展开理论论证,目标是提出和论证转型期中国价值观建设的方向、结构、条件、途径等要素。
在中国社会转型并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变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文化现象,国家和个体的价值观建设事关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质量和动力,事关国内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际社会的认同。当前国内社会出现的诸多矛盾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多重误读,与我们在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模糊性与滞后性具有较大关联。现代性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一种时代精神,崇尚对科学、法治、平等、民主等诸多理念的体现,现代性视野将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地审视国家和个体价值观建设的方向、内涵与进程。本书将对形成价值观建设现代性取向的必要性及要素进行论证和阐释,对个体、社会、国家多个层面价值观建设的相关性展开理论论证,目标是提出和论证转型期中国价值观建设的方向、结构、条件、途径等要素。
导论
一、当前我国价值观建设问题的实质与研究的缘起
1.社会形态与价值观的属性问题
2.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的变迁
3.现代性与价值观的复杂性
4.价值观与具体行动之间的张力
二、价值观研究的一般路径与方法
1.面向生活和现实的实证研究
2.追寻发展进程的历史研究
3.深挖思想根源的理论研究
4.中西方之间的比较研究
**章 关于价值观发生机理的探讨
一、价值观发生的逻辑前提
1.主体及其活动
2.主体所处的环境
3.主体的问题遭遇
4.主体活动所受到的约束
5.主体活动的结果
二、价值观发生的一般过程
1.主体的生活体验
2.主体对生活主题的提取
3.主体对意义的关注
4.主体的价值建构
5.主体的集合与抽象
三、价值观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观建设的现实意义
1.价值观的规范与调整功能
2.价值观的统摄与导向功能
3.价值观的激发与促动功能
第二章 价值观的形态
一、价值观的基本形态
1.价值观的理论形态
2.价值观的实践形态
3.动力机制与价值观的形态
4.社会关系与价值观的形态
二、价值观的特殊形态
1.代价观的缘起
2.代价观的本质
3.代价与代价观的表现
三、价值观的存在基础与价值观建设的机制
1.价值观形成的思维基础
2.价值观形成的现实基础
3.价值观建设的机制
第三章 面向现代性的价值观建设
一、价值观建设的取向、条件与限度
1.价值观建设的取向
2.价值观建设的条件
3.价值观建设的限度
二、关于现代性内涵的梳理
1.现代性话题的缘起
2.现代性的基本内涵
3.在现代性语境下认识当代中国
三、现代性问题与现代性视野
1.对现代性问题定位
2.现代性的普遍与多元之争
3.在现代性下寻求平衡
四、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的关系
1.尝试与对话
2.转型与超越
第四章 转型中国的价值观建设
一、社会转型与国家价值观构建
1.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2.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与建构国家价值观的必要性
二、国家价值观的基本构成
1.国家的利益观
2.国家的责任观
三、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国家价值观的内向建设
1.以中国特色为根基
2.以科学发展为路径
3.以社会和谐为归宿
四、全球化进程与中国国家价值观的外向表达
1.平等互信
2.包容互鉴
3.合作共赢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与个体价值观建设
一、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基础
1.改革与发展的承接期
2.矛盾与问题的多发期
3.现实选择的多样性
二、现代性的社会制度与心灵秩序
1.制度与心灵的关系
2.制度的变革与心灵的变迁
三、社会约束的范式与个体价值理念的生成
1.道德的约束
2.法律的约束
四、从个人美德到公共精神
1.个人美德的养成
2.公共精神的培育
第六章 走向和谐的价值观建设
一、直面价值困惑
1.价值目标的困惑
2.价值原则的困惑
3.价值判断的困惑
4.价值选择的困惑
二、对传统性与民族性的超越
1.中国问题的特殊性
2.对传统性、民族性的超越
三、走向和谐与价值观建设的多重维度
1.民族精神与国家精神相结合的维度
2.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互映照的维度
3.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的维度
后记
徐蓉,法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力政治哲学、价值观建设、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等。出版《核心价值与国家形象建设》《走向社会与个人发展》《冷战后军事干涉的理论分析》等著作,在《复旦学报》《学术月刊》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团体社会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团体工作知识体系,一是团体社会工作基本原理,包括团体社会工作的含义,功能,应用领域,价值、理论、类型和要素,二是...
正面战场九一八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二十二次、战役一千一百多...
本书为凯撒继《高卢战记》后的另一部作品,包括《内战记》和作者不详而与内战有关的《亚历山大里亚战记》、《阿非利加战记》和《
霹雳-中国第一机械化师 本书特色 这是建国初期一支由步兵师一步跨入机械化的中国机械化劲旅。 这是一段风云变幻跌宕起伏但却启人心智激人奋发的...
拉丁美洲与和平幻象 本书特色 作者在《拉丁美洲与和平幻象》中对拉丁美洲地区的安全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在当代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拉美地区是一个相...
自然法典-汉译文库 本书特色 《自然法典》中力图陈述作者所发现的一个“简单法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律”,理性的任务在于考察和分...
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 本书特色 关于什么是*佳生活方式及其政治体现,理性与信仰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亚里士多德的*佳政制学则揭示了这场几乎为人遗忘但又无法调和的纠葛...
《必要的幻觉》内容简介:“现代人小丛书”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解码假象生产之技艺
医疗保障卷-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十位从事医疗保障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结晶...
《中国政府透明度(2009-2016)》内容简介:本书内容涵盖法治国情调研团队从2009年开始的对全国层面的政府透明度进行测评的历年报告
埃塞俄比亚联邦制:1950-2010 本书特色 中国人对非洲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不多,对非洲国别的研究更少。张湘东博士的这部著作是关于埃塞俄比亚联邦制度的研究,是建...
2006-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之四 内容简介 “民工潮”与“民工荒”的背后——如何正确看待农民工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每年春节前后,在中国大...
《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为9个项目,包括初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初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认识Windows 7的桌面及窗口、
走向海洋 本书特色 《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原班人马,历时三年,精心策划、制作!中宣部亲自关注并深入参与指导,国家海洋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同投入巨资拍摄...
中国侦察兵-1947-1949大转折亲历记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军事纪实作品。本书以一位侦察老兵所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侦察连的回忆,讲述刘邓大军在1947—1949年...
世界期待一个怎样的中国 本书特色 人类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口。一方面,美、英、意等西方国家问题频出,“西方之乱”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因...
特种武器:苏联特种装甲力量拾遗 本书特色 《特种武器:苏联特种装甲力量拾遗》通过大量历史照片,介绍了苏联红军装甲部队中被忽视的组成部分,这些车辆包括装甲雪橇、拖...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研究人员多人撰写。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与共和国历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及历史作用,反映了共和国50年发...
《“卑贱者”最聪明》内容简介:本书是蔡昉的经济学随笔集,为作者在学术研究之余写作的非专业类短文,文风轻松活泼、内容具有故事
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 本书特色1931—1937年的中国,纷乱而动荡,却也在凝聚力量与滋生希望。它的前面,是军阀混战,各自为政,国家积弱,民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