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所著《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诗词论丛》以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诠释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叶嘉莹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渊源之后,探讨了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发扬,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与融会,重点评析了叶嘉莹独有的诗学理论,如“兴发感动”说、“要眇宜修”审美特质理论等,具有一定的新意。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以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诠释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叶嘉莹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渊源之后,探讨了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发扬,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与融会,重点评析了叶嘉莹独有的诗学理论,如“兴发感动”说、“要眇宜修”审美特质理论等,具有一定的新意。
她在《我的诗词道路》一书的前言中提到,幼时在家中聆听父母亲与伯父母吟诵古典诗歌,熟悉了诗歌的声律,并习惯了背书与吟诵等传统文化修习方式;她还受教于姨母,学习语文、数学、书法;进人大学之后,得到顾随先生的亲自指点,眼界大开,“因为顾先生不仅有极为深厚的1日诗词的修养,而且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毕业生,更兼之他对诗歌的感受有一种天生极为敏锐的禀赋,因之他的讲诗乃能一方面既有着融贯中西的襟怀与识见,另一方面却又能不受任何中西方的学说知识所局限,全以其诗人之锐感独运神行,一空依傍,直探诗歌之本质”①。叶嘉莹对诗词有着天然的领悟与追求,一直坚持的诗歌创作使她具备了深厚的艺术修养,诗骚屈杜的诗歌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化在她的灵魂之中,形成了她对诗歌敏锐的艺术直觉,’因此深得顾随先生赏爱。顾随先生在给叶嘉莹的信中写道:“年来足下听不佞讲文*勤,所得亦*多。然不佞却并不希望足下能为苦水传法弟子而已。假使苦水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此语在不佞为非夸,而对足下亦非过誉。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②顾随先生的鼓励与鞭策也开启了叶嘉莹古典诗词研究的历程,是使得她终生热爱诗词至老而心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叶嘉莹曾说诗词能让她心不死,她读古代诗词,能够十分精到地捕捉到作者与诗词灵魂中深邃的内涵:“它是属于自我的,也是属于人类的。当她全身心地燃烧于其中的时候,正是其文字*迷人的时候,没有诗人的禀赋和真诚情感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过虽说是‘为己,之作,但在其中所反映的却是并不被个人一己私人情感所拘限的内心影像,而是带有诗人*诚挚之情的一种善美之心灵的呈现。”①其三,王国维对叶嘉莹的人格与学术的影响。对王国维这位学术巨子,叶嘉莹始终深怀景仰,王国维之为学、为文、为人无不对叶嘉莹产生深远的影响。叶嘉莹谈到自己早年学习诗词的经历时,提到母亲在她以同等学力考入初中时送她一套“词学小丛书”,其中就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当时我对诗词的欣赏,可以说是仍处于朦胧的状态之中,虽有主观直觉之爱赏,但却因为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的道理来,所以丝毫也不敢自信。直到读了《人间词话》以后,才恍如在暗室中的人得到了一线光照,往往因为其中的某些言语,与我自己的感受有一点暗合之处,而为之怦然心动,欣喜无已”②。自此之后,叶嘉莹便与王国维结下了不解之缘。叶嘉莹提及自己在人生的艰难困苦中,“*常记起来的,就是静安先生用东坡韵咏杨花的《水龙吟》词的头两句‘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漾漾坠’。我以为自己便也正如同静安先生所咏的杨花一样,根本不曾开过,便已经零落凋残了”③。1970年暑假,叶嘉莹在哈佛燕京学院图书馆研读王国维著作,每到夜晚,“整个图书馆中已空无一人,当我从两侧列满书架的黑暗的长长的通路上走过时,有时我竟会有一种静安先生的精魂似乎就徘徊在附近的感觉。读者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我在本书**章论及静安先生之性格时,对其知与情兼胜之禀赋、忧郁悲观之天性及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都不仅只是客观的分析而已,同时还流露有一种钦迟仰慕的心意”④。……
张春华,女,山东济阳人,1974年生,文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为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诗词批评与鉴赏研究。
求阙齐读书录 内容简介 《求阙斋读书录》为曾国藩读经史子集的读书笔记。该书以经、史、子、集分类,每条先列原文,其下为札记,或考证,或感言。光绪时由曾氏弟子王定安...
双筒望远镜:4:望远镜能望多远 内容简介 《双筒望远镜》是一部多卷本长篇儿童小说。写一对城市双胞胎男孩儿鲁科、鲁赛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不凡经历和他们永不疲倦的好奇...
这是一个讲述未来世界争战与权谋,血与火纠缠的史诗般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59年,东西方两大阵营处在天平的两端,它们掌握着足以
中国地层名称 内容简介 中国地层名称》(1866~1965)是编者鉴于已出版的中国地层名称词书谬误频繁而编撰的中国**个区域地层单位名称——怀安组被命名以后百年...
仮面の下に美しき素顔を隠したピエロ・トリノス。孤高のジャグラー・レオ。少年買いの外交官・オオナギ。トリノスに惹かれてゆく
鹤庐印存 内容简介 自古玺印,不仅作为信物,且有崇高之艺术内涵,从战国至汉而登峰造极,为后世篆刻典范。金石家视为上品,争相搜集,清同光年间,曾风靡一时。吴门望族...
文字学概论-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刘大白编著的《文字学概论》以中国文字为研究对象,首叙文字性质、效用与要素,继而详论汉字的起源、构成、发生演变、形态,终而...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全5卷)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分别为世纪初、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世纪...
卡莱尔文学史演讲集 内容简介 本书以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和作家人格对其创作的影响为主线,对欧洲文学从古希腊至18世纪末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独到的评述和探讨,既有总括性...
从抗战爆发——1949年后——“文化大革命”这四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特殊阶段,战争因素深深地锚入人们的意识结构之中,影响
北条商事社長・潤一郎に実業家ケントが華麗な求愛。少しの浮気心と、恋人葛西の嫉妬心を煽り熟夜を過ごす為、享受する。ところが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文学评论卷 本书特色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文学评论卷)》:对中国经验和江西记忆的思考与抒写,对江西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回望...
《艺术的故事》是范景中和杨成凯两位老师与上世纪80年代翻译完成的。那时出书不易,书稿一直闲置在出版社。在等待出版的过程中,
《近代文学批评史(套装全八卷)》内容简介:★比较文学巨擘韦勒克以一己之力撰著全面梳理和总结西方近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扛鼎之作 ★
也许,作为一个狂热的文具爱好者,各大品牌的手帐本、钢笔、圆珠笔、胶棒等等你都能如数家珍,可你是否了解——在橡皮被发明出来
《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内容简介:继《正午1:我穿墙过去》之后,本书是“正午”系列的第二本,在内容上仍然保持了第一期的品质。
伤寒,是我们讨论的这部书的核心,有关它的涵义我们应该很清楚。伤寒这个概念,在《素问・热论》里有很明确的定义:“今夫热病者
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编著者杨丽。 本书有助于国内学界在生态文化和生态美学层面认识和理解普鲁作品,为当今生态批评实现文化批...
斯蒂芬‧金,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之路。自一九七三
李白研究新探 本书特色 王辉斌编著的这本《李白研究新探》对李白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李白生平求是”、“李白作品索解”、“研李著述评译”。其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