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2015.2 Vol.4)》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录”等,邀请各方学者和作家等,对现当代文学评论、文学史发展、现当代旧体诗词等领域,或撰文抒发己见,或参与访谈剖析心声。
黄永林、阎志、张永健主编的《新文学评论(2015\\2)》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录”等,邀请各方学者和作家等,对现当代文学评论、文学史发展、现当代旧体诗词等领域,或撰文抒发己见,或参与访谈剖析心声。
《新文学评论(2015.2 Vol.4)》:在历经数年的沉寂之后,轩辕轼轲再次回归诗坛,并以《在人间观雨》《广陵散》两部诗集作为记录时间的见证。也许,按照习惯的“知人论世”模式,轩辕轼轲依然会被某些读者视为某一类或某一群落的涛人,但反复阅读他的诗,就会发现有时候所谓命名会因为过于简单甚至偏颇而显得不那么重要。像一位怀揣语言利用的诗歌游侠,轩辕轼轲时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时而先锋、前卫,敢于孤军深入写作的腹地,并*终使他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个性鲜明且义令人难以捉摸。他的诗因其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表现力常常呈现出多重影像,为此,我们有必要以分解镜头的力式,讲述其幻化时的姿态。一、“孤独的体验”及其有效展开按照年代史的顺序,我们可以将“孤独的体验”作为进人轩辕轼轲诗歌的逻辑起点 阅读轩辕轼轲早期的诗,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孤独及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那里既有一个人的故事,也有一个人的喝彩,还有一个人的战争和一个人的思考……也许,在每次书写孤独时,外部世界环境会有所不同,但轩辕轼轲关注的只是“自我的世界”在《太精彩了》中,他曾以旁若无人的形式写出了精彩的发现以及发现时的孤单:“太精彩了/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坐在地球这个冷板凳上/看这场超宽银幕的世界/忍不住率先鼓起掌来/却没有人响应//整个宇宙间/也就只有我这两只巴掌/像上帝的眼皮/眨巴了几下。”因为地球这个“冷板凳”空间过于厂阔,所以,轩辕轼轲的曲高和寡就有了别样的滋味。将孤独的场景无限放大之后,诗人在无限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无人呼应时的冷清。无人理解与无人喝彩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地,此情此景会在无形中强化自我意识,直至将孤独转化为具有启示意义的财富。而在《路过春天》中,那个“假仁假义”的“我”,曾“身上披满了青草”、”模仿着春天将自己装扮”,又在“混进了春天后”、“暗自偷笑”,“不料不依不饶的春风/大踏步地从背后追赶过来/一把撕去厂我的伪装/露出了那张//雪盖冰封的脸”。这里,不露破绽地“混进春天”,可以视为一种应对的策略。正如人们必将要经过季节的轮回、时间的流转,变化与发展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我”的内心是封闭的、隔绝的。相对如期而至的春天,“我”只是一个过客:“我”依然停留在冬天的世界,以至于必须要以伪装混迹于春天。没有更多交代前因后果,轩辕轼轲只是通过过程性叙述揭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状态。因为与众不同,那张冰封的面孔显得如此陌生、以不变应对改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那张冰封的面孔感受到诗人在叙述若干搞怪场景、捉迷藏游戏时的“含泪的笑”。这种孤独感透着寒意,带着裂解般的疼痛,其潜在的孤独感是直刺灵魂、深入骨髓的。“我”不想改变,为此不惜上演了一幕闹剧,轩辕轼轲将这一份孤独的体验赋予了戏剧化的场景,其浓重的自我意识体现于诗歌语境中的对立与反差。……
黄永林,男,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04年起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会长,《教育财会研究》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湖北经济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相约来世-心的新疆 本书特色 《相约来世(心的新疆)》是张承志多年来走进新疆感知新疆的文字的集合,是作者与新疆心灵共振的一次释放。作者倾其半生对新疆的感...
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朱自清游记: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内容简介 朱自清欧游,是在以散文成名之后。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表于一九二三年《背影》发表于一九二五年,《荷塘月色》发表于一...
我与世界的现象学-史铁生及其生命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融合文学与哲学,从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宗教信仰的类型与意义、写作与人生的内在关联等议题入手来理解史铁生及其生命...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 本书特色 托尔斯泰读书*大的特点是借题发挥。 在《阅读圈》中,他告诫读者说:“如果有人愿意把这本书翻译成别的语言,那么我建议他们不要用自己的语...
李敖杂写:五:李敖书牍集 李敖书笺集 李敖书函集 本书特色 台湾著名作者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写作勤奋。作品独树一帜,颇富特色。说...
红楼梦叙事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名著。自《红楼梦》问世之日起,有关它的研究便随之而生。20世纪80年代,叙事学从西方引进我国,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红楼...
米塞斯回忆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奥地利经济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自传,是他在对自己移民美国前的工作和学术生涯的回忆录。通过描述米塞斯的生活历程,本...
何满子集 本书特色 《中国杂文(百部)卷一·当代部分:何满子集》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何满子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
闲话之七:半世浮沉 本书特色 修复记忆,扫描名流世界。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慕客书的形态连续出版,扫描名流世界,管窥历史碎屑,近观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
南海百咏 南海杂咏 南海百咏续编 本书特色 《南海百咏、南海杂咏、南海百咏续编(繁体版)》:广州史志丛书。南海百咏 南海杂咏 南海百咏续编 内容简介 《南海百咏...
纳博科夫如何在穿越美国的旅途中写出了《洛丽塔》?在牛津,刘易斯·卡罗尔如何创作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门罗与温哥华这座城市之间,有着怎样深层的联系?博...
黑发女大学生之死 本书特色 女大学生茉德·史塔克,身材高挑,艳丽动人,聪明伶俐,出身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却大胆在当地报纸发文,抨击“反堕胎”游行示威者,由此引起当...
晚宴 本书特色 一场晚宴 半生荣华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再现上海滩权贵家族的沉浮史晚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著名作家萧马的一部作品集。书中收录了中篇小说《晚宴》...
《自由与组织:1814-1914》内容简介:罗素追溯了1814年—1914年这一百年来政治变革的主要原因,认为它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经济
明清词举要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孙文光、彭国忠两位先生执笔,精选了明、清两朝115位词人的257篇作品,其中:明词30家56篇,清词85家201...
光辉岁月-我们的新中国记忆 目录 序奔向光明清华拂晓经济**役治沟龙须扫除文盲人大肇基农奴翻身溥仪新生英雄时代大寨传奇筑路坦赞告别饥馑肥西包产宝山锻钢作别票证沪...
第30届青春诗会诗丛:巫辞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父亲、母亲、妻子、孩子、姐姐、哥哥、弟弟、妹妹、骑士、青铜、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晨、谷雨、立夏、小...
《黄河边的中国(增补本)》内容简介:本书是学者曹锦清1996年5月—11月期间深入河南地区的田野调查,是一部当代中国少见的实证考察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样式。作者以深湛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最绮眩精微的部分。作者简介 葛晓音,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