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国内**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该成果的问世,中国文学史将面临改写,强调回到中国民国时期的历史本身,揭示中国现代作家自己经历的历史故事,从中国历史本身出发研究问题,具有全新的开拓意义。《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一书从“空间”角度阐发从“中国现代文学”向“民国文学”转变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渊源。在五个部分的基础上,本书还就宏大叙事破产之后的文学史研究如何进行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书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范式上的启发意义。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国内**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该成果的问世,中国文学史将面临改写,强调回到中国民国时期的历史本身,揭示中国现代作家自己经历的历史故事,从中国历史本身出发研究问题,具有全新的开拓意义。《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一书从“空间”角度阐发从“中国现代文学”向“民国文学”转变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渊源。在五个部分的基础上,本书还就宏大叙事破产之后的文学史研究如何进行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书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范式上的启发意义。
目 录
导论:从“民国”重识“现代”3
上编:空间的史学14
引 论15
**章:对“文学性”的反思17
一、“文学性”的中国谱系18
二、理论的风险和现实的问题20
第二章:对“客观化”文学史的反思23
一、相对主义的陷阱24
二、文学批评的困境26
三、文学市场化的危险27
第三章:“民国视野”的多个维度28
一、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28
二、还原历史的“民国史视角”30
三、“民国机制”的尝试与难题32
第四章:走向“空间”史学(一)——文学史中时间、空间与人33
一、“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间问题34
二、“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空间问题35
三、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的问题38
结语:史学的“民国”与方法的“民国”40
第五章:走向“空间”史学(二)——以延安时期文学研究为例42
一、“解放区文学”中的文学史问题43
二、为什么是“民国”?45
三、民国视野与延安时期文学47
结语:作为“空间”的民国50
下编:空间的方法51
引论51
第六章:民国时期传媒与现代学院互动机制的形成54
——以报纸为中心54
一、民国报纸与现代学院互动的方式55
二、民国报纸的公信力建设与对学院文化的需求56
三、从“士”到“知识分子”:未尽政治理想的实现之途59
四、作为背景的民国传媒与学院文化的互动61
第七章:“青年必读书”:文化错位与鲁迅的侧击63
一、文化错位:“青年必读书”征求中的逻辑谬误63
二、推手:学院文化的扩张与漫溢65
三、“行”与“言”:鲁迅反驳的立场67
四、“说不出”:“听将令”中的批判策略69
第八章:抗战文学的分野与联动71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与战时区域政治71
一、为什么需要“新民主主义”?72
二、民族立场与阶级立场的协调75
余论:延安文艺的“域外语境”79
第九章:“英模制度”的生成:历史塑造与文学书写80
一、“突击文化”与“英模制度”80
二、实用标准与政治渲染82
三、物质感召与乡村重建85
余论:作为社会史一部分的文学史87
第十章:《青年杂志》上的“青年偶像”88
——《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研究88
一、“艰苦力行”、“自疆不息”的励志典范——卡内基与佛兰克林89
二、个性主义文学家三杰:屠尔格涅甫、王尔德、托尔斯泰91
三、不可或缺的民族英雄——谭根95
第十一章:“民国空间”与“人的文学”97
——以新文学发生的“语言空间”为中心97
一、何为“民国空间”?97
二、近代语言之变:“空间”的视角99
三、“活文字”:再造的语言空间101
结语104
第十二章:《药》与“听将令”之后的鲁迅105
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夏瑜为什么“被吃”?106
二、“药”的内涵与鲁迅的启蒙观109
三、“揭密”及其必要性112
结语115
第十三章:“残春”体验与《女神》时期的郭沫若116
一、“残春”体验116
二、双重身份与“自我表现”的艰难118
三、残春的绵延:“重生”与“创造”121
周维东,男,1979年出生,陕西白河人。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集刊编辑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民间学术论坛“西川论坛”发起人之一。曾在西华师范大学任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访学,多次赴台湾政治大学、东华大学、中原大学交流访问。担任中国现代学会会员、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四川鲁迅研究会理事等职。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学术月刊》《鲁迅研究月刊》《中山大学学报》《南开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并结题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多项,获得过四川省优秀成果二等奖、国际郭沫若学会青年论文奖、四川省社科联先进学会工作者、四川大学青年杰出人才等多项社会及学术奖励。
文艺评论精品-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下卷 本书特色 《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雷达文艺评论精品(下卷)》:昨日风,今朝雨。文艺评论精品-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下卷 内容...
歌德谈话录-杨武能译文集 本书特色 《歌德谈话录》是由歌德的朋友艾克曼辑录整理而成的,对歌德作了细致而深刻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
西方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名篇.选读与实践 本书特色 吕超编著的《西方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名篇选读与实践》从众多西方文学理论名篇中精选了七篇名作,所选论著,均为比较文...
文学前沿(第8辑) 本书特色 本书《文学前沿》是一本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前沿性的书籍。它主要选取了著名文学研究者对文学艺术的研究与评论及其研究。内容充实详细,观...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赵树理小说的评价仍是极为相左,一些批评者认为赵树理的小说是*时代的典范作品,缺乏现代品性。一些批评家采...
古物鉴真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由史树青、冯其庸、杨仁恺、孙守道等担任顾问★ 各类撰写人员:玉器徐春玲;珠宝范学静;瓷器王健华;牙角木...
中国诗歌艺术指南 本书特色 所谓诗歌艺术,是指在审美创作过程中,诗人为达到艺术*佳表现目的所采用的合乎美的规律的操作技能。本书从35个方面对诗歌艺术进行一一指点...
日本文学经典与民族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叶琳、江宁康编著的《日本文学经典与民族文化研究/外国文化经典与民族文化研究丛书》分析日本文学经典与日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古...
填词基础知识与词例 本书特色 《填词基础知识与词例》由两部分组成。*部分为:填词基础知识。以此供词作爱好者用来选调、协律、推敲平仄,并详细介绍了词的起源、概念等...
柏林圍牆毀滅,以及蘇聯隨後瓦解,有人稱之為共產主義的傾覆,以及馬列主義作為近代世界一種意識型態力量的傾覆。此見無疑是正確
海外晚清文学研究文选 本书特色李欧梵、季进、王尧主编的《海外晚清文学研究文选(英文版)/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丛书》精心编选海外学界关于晚清文学研究的成果,以此呈...
中国文学论丛-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
中国小说史略(学术经典) 内容简介 该书搜罗资料宏富,采辑审慎,并脉络清晰地描画出数千年来中国小说的发展线索。作者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
《亲子活动共成长:家长能力(2~3岁)》内容简介:本书适合2-3岁的宝宝不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小婴儿,他们的独立性变强,容易任性和
誰かと付き合うって、どういう感じなんだろう?想いが通じあった御崎と有川。だけど、初めての恋人という存在に御崎は戸惑ってば
500强国际市场调查 本书特色 该丛书由对国际国内经济从事多年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主编,同时特邀了国际一流的专业服务机构的高层作为本丛书的编委会。书中通过借鉴、剖...
活在名著中的女性 本书特色 鹅毛信文库·第1辑。 当简爱、安娜、苔丝、卡门、艾思米拉达……从世界文学殿堂的深处向你走来,她们不仅为你带来山庄的温馨、雪国的凄美、...
话语与生存:解读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话语生存论的角度探讨了战争年代(1937—1948)的话语分布。话语生存论认为话语是生存的家...
摇滚音乐家、导演崔健、《北京遇上西雅图》编剧、导演薛晓路联袂推荐本书是人气作者、高颜值女编剧邵艺辉(@红拂夜奔不复还)首部
《写给青少年的万物发明简史》内容简介:★脑洞大开的创造发明史。★一本好的科普书需要具备的元素,《万物之源》都具备:信息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