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庄子现在是很热的学问,但是解读是否恰当,则要依解读者个人的境界而定。冯学成居士以深厚的佛学功底与深透的人生领悟,还原了庄子精神原本的开阔和自由。
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在宥》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开讲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君主论 本书特色 由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所著的《君主论》论述的君主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惊世骇俗,被西方学者称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的*独特、*精辟、*诚...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 本书特色 ·被接受,就是“恩典”。接受这一事实,才是“勇气”。·恐惧死亡会降低生命的活力,接受死亡,乃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恩宠与勇气,有深...
隋唐三教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按三条线索,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
邓晓芒讲黑格尔-未名讲坛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哲学有三个主要特点,体现出他跟其他哲学家,包括跟他以后的哲学家的重要不同之处。**个特点是他的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
杨树达讲周易、老子 本书特色 《领导干部读经典》辑选晚近人文精粹,为领导踱索“价值”和“判断”提供治国理政的思想,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丛书。 ...
湘学研究-二O一七年第二辑(总第十辑) 本书特色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以弘扬湘学研究、推进文化强省为宗旨。通过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的研究力量开展湘学研究,从而达到宣传...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一书是布鲁诺的主要哲学代表作。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先后被译成德、英、法、俄、西、匈等多种文本
庄子新释研习庄子的最佳入门读物 本书特色 我以为研究《庄子》,有*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寻获《庄子》的钥匙。别的子书,大门是开着的,只要你肯破费工夫去游览,不难见到...
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对这四大思想家在苏东剧变后走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作出如实的描述和考察,以帮助人们破解这个谜。...
牟宗三哲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本书为第十二...
社会契约论 本书特色 《社会契约论》主要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卢梭相信,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与约翰 洛克一样,卢梭认为政府的...
思孟之间儒学与早期易学史新探 内容简介《思孟之间儒学与早期易学史新探》着眼点仍在于中国文化的形成演进,而集中阐述“从宗教到哲学”的过渡历程。作者自己讲,这本来是...
陌生人溺水 本书特色 这本书将会挑衅甚至颠覆你的三观!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应该先救谁?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
易经实用解说 本书特色 《易经实用解说》:易有大道,包罗万象,一切变化全在其中。洞悉世态,化难为易,事事皆能逢凶化吉。实用的角度通俗的语言人人都能撷取《易经》的...
郑阿财敦煌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郑阿财教授有关敦煌学的十六篇论文,内容则涉及敦煌吐鲁番文献中佛教经卷与世俗文化、文学等之间...
古代铭刻研究在历史、考古学中有其一定的地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具书是迫切需要的。我所有鉴于此,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先后邀请
瞿秋白哲学思想评析 本书特色 传播和超越是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点。他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还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基本理...
孔子与论语-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錢穆先生全集,在臺灣經由錢賓四先生全集编輯委員會整理编輯而成,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錢賓四先生...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尼采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阐述了自己的许...
本套书共三册,将《印光法师文钞》初、续和第三编卷一中的书信录集为上册。将第三编卷二、三、四中的书信录和初编中的序合为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