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九鼎神丹经诀》,题孤刚子撰,二十卷。卷一为《九鼎神丹经》 本文,出于汉末。后十九卷为注诀,约出于魏晋至隋唐。书中认为,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以延年,但不免于死,惟服神丹才能度世成仙,长生不死,由此书中详述外丹炼制及服用方法。本书摈弃了战国以来以服食草木仙药为主,以服食某些天然矿物为辅的长生术,转而独尊人工升炼的神丹,树立了道教丹鼎派炼丹术思想的核心理念,为后来道教外丹经所继承,尤其对葛洪“假外物以自坚固”的金丹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征引广博,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和汉唐道教炼丹术之宝贵史料。此次整理,以《正统道藏》为底本,参校以《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抱朴子内篇》、《本草经集注》、《太清经天师口诀》、《三十六水法》等文献校勘、注释而成。
韩吉绍校译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校释/道教典籍选刊》摈弃了战国以来以服食草木仙药为主,以服食某些天然矿物为辅的长生术,转而独尊人工升炼的神丹,树立了道教丹鼎派炼丹术思想的核心理念,为后来道教外丹经所继承,尤其对葛洪“假外物以自坚固”的金丹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精)大中华文库:庄子(全两册)(汉西对照) 本书特色 秦旭卿、孙雍长译著的《庄子(共2册汉西对照)(精)》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它集庄周学派...
无忧无惧过生活 本书特色 就算生活五彩纷呈,就算生活乐趣重重,但无论贵贱穷通,无论大小强弱,在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又都摆脱不了忧虑和恐惧的威胁。高强度的竞争,快节...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本书特色 宗教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文学、美学、伦理、民俗,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因此,中西方宗教文化的比较也就牵涉到方方面面。...
近代读书人的思想世界与治学取向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为主”,有意召回近几十年史学中逐渐隐去的具体的“人”,使人与事更紧密地结合,就人论事,就事说理,在立说者和接...
成中英文集:全四卷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哲学的特性;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当代英美哲学与科学知识;当代人类的危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等。成中英文集:全四...
重读《周易》智慧 本书特色 树再高也不会告别根本,水再长也不会告别源头;告别根本,不可能有参天之大树,告别源头,不可能有滚滚之江河。《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以整体性的视野阐述马克思主义170余年来形成、发展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着重总结马...
相术 本书特色 《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是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申所收的古代中国术数类部分为底本,经数年精心校勘而成。共有卜筮、星命、相术、堪...
中国哲学史(四) 目录 第七篇封建社会常驻落时期(清代)的哲学思想(公元了1646年——公元1840年)**章清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斗争**节明末及清代的阶级斗争...
托马斯·里德的常识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维真基督教文化丛书》之一,主要是对托马斯·里德的“常识哲学”较全面的研究,重点是对常识哲学的形而上学原理进行深入探...
道德自我性的基础-阿奎那论神圣的善及诸美德之间的联系 本书特色 《道德自我性的基础:阿奎那论神圣的善及诸美德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激发中国学者对阿奎那的兴趣,而且...
道教生育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贾来生编著的这本《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
礼学视野中的荀子人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介绍了荀子人学思想,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明于天人之分:荀子人学思想的自然观根据、性伪...
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第二辑 本书特色 苏德仙、李志杰、兰彦岭、张剑峰、张仲轩编著的《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丛书·第2辑:鬼谷子与茅山道派丹道修真学之...
中国美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中国美学史大纲》是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的名作,出版十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被许多大学选为教材。全书分为四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中国古...
大学中庸初级读本 本书特色本书是国际儒学联合会组编的“儒学经典初级读本系列”的一种。本书对国人必读的传世经典《大学》《中庸》进行解读、英译。为保持全书的系统和连...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冰点的思考 内容简介 真理也能用亲吻?faint啊!当然啦。你想想你和你MM度蜜月时,你MM常对你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嘿嘿!处在fallinl...
《王阳明》三部曲,是迄今首部讲述王阳明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也是一部阳明心学入门必备读物。本书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来自史料,
儒学的时代价值 本书特色 儒学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苦难与面临的问题,其看法固不同于其他中国的时学,因为儒学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道德立场与文化视阈,而这些不同的...
智解大学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形态,在先秦时期是以易、礼为中心的天人思想,秦、汉以后形成儒、道、墨三家学说并立,隋唐以后形成儒、释、道三家鼎峙的局面。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