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是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社群主义是个人主义极端发达的产物,是对个人主义不足的弥补。它的价值只有在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极端发达的前提下才得以凸显,它自己的不足也只有通过自由主义才能得以补偿。离开发达的自由主义就无法真正理解社群主义,离开自由主义谈论社群主义就会发生时代的错位,这种错位的后果很可能是危险的。社群主义似乎类似于集体主义,但对社群主义进行研究却可以预示的未来社会的分化方向。本书在介绍了新自由主义一社群主义之争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流变之后,着重论述了社群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特别是社群主义关于自我、个人、社群、认同、权利,美德、公益、国家等的观点。最后作者还简要分析了社群主义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及实际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在集体和社群的价值被不断高估的西方,“自由及其局限”一度成为主流,社群主义应运而生。以至于有人说,20世纪7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正义,而8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则是社群主义者的社群。在20世纪90年代,正义和社群两者同时成为政治哲学的主题。
对于长期饱受集体主义浸淫,如今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讨论社群主义,究竟是早还是晚?这就需要从政治哲学的视角,进入社群主义的思想内核。本书作者,十年前曾因“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引起轰动的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在梳理西方政治哲学流变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社群主义及其价值,并明确指出,离开自由主义,谈论社群主义的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俞可平,著名学者,政治学家,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哲学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因倡导“治理”“善治”“增量民主”“政府创新”“动态稳定”“协商民主”而广受关注。2006年因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引起轰动,2008年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2011年被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评选为“2011年全球百名思想家”,著有《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敬畏民意》《民主与陀螺》《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等。
张志,网名秋叶,新浪微博@秋叶语录,博客www.70man.com刘俊,新浪微博@卓弈刘俊杨雪,新浪微博@西岭夜雪
《Java Web整合开发王者归来(JSP+Servlet+Struts+Hibernate+Spring)》全面介绍了Java Web开发中的各种相关技术及知...
实用老年中风康复防治学 本书特色 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广大读者检索阅读。谢瑞满主编的《实用老年中风康...
成长的根本是:创造价值、做成事情。从“习惯养成”到“技能培养”,从“对内输入”到“对外输出”,从成为“更好的人”到成为“更有价值的人”,这些刻意的转变会让我们走...
徐 铸 成 ( 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1927 年进入国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后在《大公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
《与鹤共舞》内容简介:《与鹤共舞:丹顶鹤的隐秘世界》是作者跟踪拍摄丹顶鹤7年的研究成果。其中精选150多个镜头,讲述了两只丹顶
汉斯·贝尔廷, 1935年出生于德国,曾在美因兹大学和罗马大学修习艺术历史、考古学和历史。1959年取得艺术史博士学位。1966年为汉堡大学的艺术史副教授;19...
白兆芝临证经验集粹 本书特色 白宇宁、白震宁主编的《白兆芝临证经验集萃》内容除学术思想外,分医论辑要、临证经验辑要、医案辑要和经验方辑要四部分,对白教授的学术特...
针灸心语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其多年研习中医针灸理论的心得及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既涵盖了《针灸心悟》、《针灸心传》、《针灸心扉》的主要内容,又在前三本书的基础...
精彩摘录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的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
●作者介紹司馬遼太郎一九二三年生於大阪,大阪外語學院蒙古語系畢業,原名福田定一,筆名乃「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一九六○年以忍者小說《梟之城》獲直木賞後,幾乎...
日本主妇之友社日本著名的生活时尚类图书的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出版过数百册生活实用类图书,收到日本读者的广泛喜爱。每年都有众多图书的版权出售到中国、韩国、泰国等国...
《形式综合论》(Notes On The Synthesis of Form)是亚历山大最重要且最常被引用的著作之一,该书奠定了亚历山大一生学术工作的基础,同时...
故事始于1901年义和团运动,讫于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前后跨越30多年,借北平姚、曾、牛三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反映了家国变迁和世道兴衰。小说以诸多真实...
Make personalized marketing a reality with this practical guide to predictive an...
建筑生与灭:建筑物如何站起来 本书特色 作者 马里奥·萨瓦多里编辑本书,像是在讲述一些有关建筑的历史故事:从古至今一些伟大的建筑物,一座座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其中...
疲劳断裂可靠性工程学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汇集作者在疲劳断裂可靠性工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按学科体系纂辑而成。全书总体构思如下:作者将材料疲劳断裂性...
夏洛特与彼得·菲尔夫妇是英国知名设计史学者。他们都有着艺术史与设计史专业教育背景,学术经历丰富。夏洛特曾就读于佛罗伦萨英国学院和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彼得曾在中央圣...
安东尼·维德勒 (Anthony Vidler) 是纽约库珀联盟学院欧文·S·查宁建筑学院的院长兼教授。他是《扭曲的空间:现代文化中的艺术、建筑和焦虑》(200...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