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和偶像崇拜》是伏尔泰的一部哲理散文选集,集合了28篇优秀的哲理短文,涵盖对偶像崇拜、神迹、邪恶等概念的探讨,对人类的诸多信仰也进行了辛辣的评论。书中讨论的话题各异,涉猎*广,但多是从宗教概念出发引申出作者独有的思考。作者嘲笑虚伪、讽刺过度虔诚,同时也呼吁其同胞理性行事,学会识别统治者们散播的谎言。他的这些思考为世界各地的自由思想者们提供了灵感源泉。
适读人群 :社科哲学爱好者以*精华的篇幅,读懂*伟大的思想。伏尔泰《哲学辞典》精华篇章,独立思想者的灵感源泉。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 奇迹和偶像崇拜(英汉双语)》:平等 狗与狗之间,马与马之间,存在欠债关系吗?当然不存在,同类动物之间,从不依赖彼此。但是对于接受了神之光,拥有理智的人类来说,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结果是奴隶制盛行于世界各地。世界理应如此运行,那就是:倘若人们发现这个世界舒适惬意、物质充足、气候适宜,那么显而易见,人奴役人的现象将不可能发生。就让这个世界遍布健康的果实、让维系生命的空气不再带给我们疾病和死亡、让人们不再拥有比鹿儿更多的贪念,那么成吉思汗和帖木儿,除了他们自己的子嗣,就不会再有其他的仆人,因为子嗣已经完全足够照顾他们养老了。所有四足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动物都享受着这种自然的状态,人类也应和它们一样快乐,这时控制奴役就会成为一种虚妄,一种所有人都不会接受的荒谬,原因就是既然不需要服侍,又为何要去渴求、要去占有仆人呢?如果一些内心残暴,但力量充沛的个人想要征服较弱的邻居,那么也不会成功,因为,在他们这种压迫者采取行动之前,被压迫者就会结盟,一同抗争。由此看来,若无欲望,人人都会平等。但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拥有的低劣品性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隶属关系。不平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罪恶,依赖才是。世上有人被称为殿下,有人被称为圣座,这些称号无关紧要,但是要去服侍他们则是艰难万分。一个富裕的大家族所耕种的土地土壤肥沃,两个临近的小家族土地贫瘠。很明显,这两个贫穷的家族要么服侍、要么杀死这个豪族。其中一个贫穷家族献出劳动,获取面包;另外一个发动攻击、惨遭毒打。前者成为仆人和劳工,后者则成为奴隶。在我们这个不幸的世界里,人类居住的社会都被分成两个阶级,即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而这两个阶级又细分成一千个阶层,这一千个阶层也继续往下细分。并不是所有的被压迫者都会感到不幸。他们大多数都出生在那样的环境里,不断地劳动能阻止他们对自己现状的关注。但是,一旦他们察觉,就会发生战争,比如像发生在罗马人民党与元老院之间的对抗,也如发生在德国、英格兰和法国的农民起义。所有的这些战争早晚都是以奴役弱者而结束,强大一方资金雄厚,而资金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万能的。我只说在很多情况下,因为并不是说在每个国家都是如此。一些善用刀剑武器的国家通常能征服那些富裕但缺乏勇气的国家。每个人生来都有强大的欲望,渴求征服、财富和享乐,对于闲适的渴望也十分强烈。于是,每个人都想将别人的钱财、妻子或女人据为己有,成为他们的主人,征服他们来满足自己善变的喜好、或者放置不管、又或者只做一些令人愉悦的事情。显而易见,好处如此多多,人与人之间实现平等着实不太可能,正如两位传道士或者两位神学教授之间不可能不嫉妒彼此一样。除非大批无产却有用处的阶级存在,否则人类无以为继。因为一个富有的人当然不会放弃自己肥沃的土地,转而耕种你那贫瘠的土地。如果你需要一双鞋子,法官是无法帮你做一双的。于是,平等就成为*理所当然却也是*虚妄不实的东西。但是,人类通常喜欢尽可能地在每件事上走极端,所以这种不平等也被夸大了。有些国家规定公民无权离开自己的国家,尽管他们降生在这国家纯粹是偶然。显而易见,这法律的意思就是:这个国家治理得很差,差到需要我们严禁个人逃脱,因为我们害怕人人都会逃走。那就做得好一点,让你所有的臣民都心甘情愿地留在家中,并吸引外来者的到来。每个人都有相信自己的权利,在人的内心深处,人人生而平等。当然这并不是说要红衣主教的厨子命令其主人来准备饭菜,只是说厨子可以这样说:“我和主人都是人,我和他一样出生在泪水之中,他和我一样要遭受同样的苦难,历经同样的葬礼而消逝。我们都是动物,拥有同样的功能。如果土耳其人俘获了罗马人,那么我就会是红衣主教,我的主人就会是厨子,他会是我的仆人。”这些话公正合理,但是就算是伟大的土耳其征服了罗马,那这厨子照样得坚守自己的岗位,否则每个人类社会都会腐化堕落。对于一个既不是红衣主教的厨子,也没有任何公职的人来说,如果他为人温和谦恭,却为那充满了施舍和蔑视味道的周遭环境而恼怒,明显地发现有些身居高位者,相较于自己而言,学识、智慧、道德品性都无法相比,也发现自己在他们的候客室里等待,疲乏不已,那他应该如何?当然应该离开。……
伏尔泰(Voltaire,1694年—1778年),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他一生著作颇丰,涉猎广泛,在哲学和文学上造诣颇深,代表作有《哲学辞典》《查第格》和《老实人》。
《我从西藏来》,原书书名:《BornInTibten》,是创巴仁波切记述他被认证为第十一世创巴祖古(转世活佛),带领一群藏胞从西藏前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浙东学派溯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
画说道德经 本书特色 《画说道德经》作者张乐群细心研读道德经五千文,用国画的形式精心绘制成80多幅图画,配以原文和相应的解释文字,图文并茂。简洁生动的语言,配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本书特色 本选集分为四卷。**卷是1843-1859年的著作,第二卷是1857-1871年的著作以及《资本论》节选,第三卷是1871...
真理.意义与方法:戴维森哲学文选 目录 选编者引言**部分一般意义理论与真理理论1.真理与意义(1967)2.为约定T辩护(1973)3.真理概念的结构与内容(...
目錄上人中國行腳圖新編序言/宣化上人事蹟委員會緣起──無盡燈‧燈無盡代序──長白乞士記/一九八○年二月一日宣公上人親述上人
韩国佛教史-韩国研究文库 目录 初版序言**章 佛教的初传 **节 三国前史1.檀君朝鲜 2.箕子朝鲜 3.卫满朝鲜 4.“汉四郡”与“三韩” 5.高句丽 6....
长安学术-第四辑 本书特色 2009年5月,由中华美学学会、香港浸会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儒家美学思想的现代阐释——两岸三地首届中国美学学...
方与圆 本书特色 《方与圆》全书共分二十章,在内容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方之道”与“圆之法”的方圆哲学讲起,讲述了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商海之道以及谋略...
中国伊斯兰教史 本书特色 王灵桂先生新近付梓的专著——《中国伊斯兰教史》,是他长期从事伊斯兰教研究,潜心钻研中东与阿拉伯问题的过程中,梳理常年的学术成果、提取思...
哲学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罗素是当代西方*知名和*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在数理逻辑的...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叔本华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叔本华思想之大成。全书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人的本性”“人生总论”“处世之道”“待...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人物 本书特色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人物》探讨了一系列近代中国人物如马应彪、林联辉、梁廷枏、郑观应、洪仁玕、孙中山、杨衢云、容闳、林则徐、王韬等与...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目录 译者序言著者序言缩略语表序论 逻辑学基础论与佛教逻辑学一 逻辑学之种种相与基础论之种种相基于量论之因明——古因明之三量说与新因明之二量说...
方外看红尘 本书特色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圣严法师以清净智慧眼,带您勘破人生红尘纷扰,挣脱烦恼旧樊篱,直达美丽心世界!方外看红尘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圣...
《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特色2012年3月,蔡礼旭老师于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开讲《了凡四训》,主要针对来自各地的家长朋友,每周一次课程,持续约一年时间,于20...
MichelFoucaultwasoneofthemostinfluentialthinkersinthecontemporaryworld,someonewh...
近代卷-东方哲学史 本书特色 《东方哲学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徐远和、李甦平、周贵华、孙晶主编。该书共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
人生三论 本书特色 《人生三论》:命运·死亡·人生奋斗人生的生命旅途,随时伴随着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既需要我们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去追求,去奋斗,更需要智...
论语 本书特色 李明阳译注的《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