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歌、林那北、海男、王祥夫、郑彦英、葛水平、艾伟、关仁山、冯秋子、徐小斌,他们用写小说、诗歌的钢笔圈下大片江山后,用水墨颜料再次打开了创作的大门。或用毛笔渲染收藏史,或用油彩涂抹流逝的光阴,或用漆画给屋角的植物造像……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河边的战争》随想式的心灵独白,是对人生与光阴的静心感悟;匠心的画作,是邂逅另一种生活方式后的倾心表白。他们用文字守护心灵的一方净土,用色彩记录每一处生活的哲学。人生永远隐藏着精彩,请不妨想象另一种可能。
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 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艾伟著的《河边的战争》是“自说自画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套关于作家的成长故事与生活感悟的原创散文随笔,并配有作家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追求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和励志精神。《河边的战争》讲述作者的成长经历与人生感悟。
《河边的战争》:回忆童年往事,我总会想起“战争”这个词。事实上我不可能经历战争,相反整个20世纪70年代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显得十分安静,有那么一种神秘的气息,我们沐浴在领袖的光辉与思想之中。同所有乡下孩子一样,我被晒得乌黑发亮、油光可鉴,像非洲丛林里的黑人。那时我们不可能有现在孩子们常玩的变形金刚或奧特曼,对付寂寞的乡村生活的方法之一就是想象或谈论一下逝去的战争或未来的核大战。对军人和英雄的崇拜贯穿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学校里有时候会请参加过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军人来为我们做报告。即使台上做报告的人十分矮小、丑陋或伤残,毫无英武之气,但在我们眼里,他们无一例外地变得高大伟岸,我们会毫不吝啬地给予热烈的掌声。那时候,我们迷恋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打击侵略者》《渡江侦察记》等几部战争影片,我们可以说是百看不厌。*让我着迷的是《回故乡之路》。这是一部越南影片,现在我已记不清具体内容了,只记得有个小伙子在回故乡的路上遇到一群美国轰炸机,他就钻进废弃的弹壳里面躲避天上掉下来的像雨一样的炸弹。多么的大无畏啊!多么的乐观!我甚至能想象出弹壳里硝烟的味道了。同时我深深为自己没赶上大时代而悲哀,和平年代总是风平浪静,生活一成不变。尚武的风气改造了我们的审美,那时我们认为世上*美的事物就是武器。我们都喜欢谈论*新式的军事装备,当然这些装备大都是道听途说,加入了我们的想象和创造。*近的一次战争是中苏珍宝岛战役,因此我们都喜欢谈论这次战争中我军的英勇善战。一个比我们年长的高年级的孩子不知从哪里搞来了苏式武器的图片,他内行地告诉我们,苏式武器比如战机和坦克都用“T”这个字母开头,他说这个字读“图”。虽然这些武器都是苏联的,但我们还是认为这是全世界*美的图片。当时,孩子们中间流行自制火药手枪,在黑夜中打一枪,会在天空划出一条火舌。我当然也拥有一把。这把枪是我自己做的。为了找到用来制作手枪的铜管和铁件,我几乎翻遍了离我们村有七公里之远的小城边上的废弃的金属堆。我的手被扎得伤痕累累。军服成了世上*美的服饰。我的邻居就是军入之家,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参军去了。他们家的门框上有两块“卫国光荣”的牌子.兄弟俩非常英俊,浓眉大眼,穿上军服,那简直像是电影里出来的。他们家的老二回家探亲来了。他的到来让整个村子的姑娘都丢了魂。老二比过去白净了一些,也更和气一些。我是多么羡慕他。那些日子,我远远地跟着他,像他的一条尾巴。我发现他说话有点怪,带着一点广播里的口音。这也让我喜欢。他们家前面有座小山。晚上,我坐在小山的石头上,看着他家的窗子。他们家的两块匾额在月光中闪着黑色光芒。他们家的窗子一直黑着。后来,楼上的灯亮了,我看到那军人坐在灯下,他的手不停地梳理着头部,另一只手伸得老远。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以为他在练习我军的某个军事动作。后来,我才发现,这家伙的手上是一面镜子,他纯粹是在臭美。不过,这个动作丝毫没有降低他高大的形象。我觉得他是有资格臭美的,因为他穿着军装。他坐在灯下,看上去光芒四射。我是多么想弄一件军服呀。这个愿望不只是我有,我的同学冯小强也有同样的渴望。有一天,冯小强跑过来对我说,那家伙把军服脱下来洗了,正晾在他家的院子里。我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我不屑于做这种事,我只同意给他望风。冯小强就爬到他家院子里面,把那件还没千的军服套在自己的身上。他站在那里,那军服把他的脚都遮住了,看上去像电影里穿着长衫的汉奸。我笑起来,说太丑了太丑了。我一边笑一边假装拍照,嘴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直到他把军服脱下来,重新晾好。我盼望有一件合身的军装。这个愿望要等到新年才可能实现。那时,不是随时可以添置新衣服的。那时,买布要布票,布票是定量供应的,置新衣的机会基本上是在过年之前。我们就等着新年快点到来。新年终于到来了,可那种黄色的布料突然成了紧俏货。衬里的供销社很快就脱销了,县城也没有。……
艾伟,浙江上虞人,有长篇小说《风和日丽》《爱人同志》《爱人有罪》《越野赛跑》《盛夏》《南方》,小说集《乡村电影》《水上的声音》《小姐们》《战俘》《整个宇宙在和我说话》等多种,另有《艾伟作品集》五卷。
作品目录第一辑 影剧文本1 太太万岁2 情场如战场3 小儿女第二辑 佚文1 秘密2 丈人的心3 不幸的她第三辑 书信选1 致胡兰成信2 致
七宗罪:魔鬼的侧影 本书特色 是什么,诱惑天使堕落?是什么,诱导人们走上暴力犯罪的不归路?是人性原本如此,还是后天环境使然?这也正是作者想要极力探究的问题。在本...
萧红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萧红散文选集》内容简介:萧红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小说名篇如《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牛车上》、《小城三月》等等都...
白石道人词笺平-陈柱集 本书特色 《白石道人词笺平》应该是关于姜夔词的*早标点注本,同时,也是探究二十世纪词学研究史、把握陈柱先生学术思想之重要文献。本次校注以...
道德论丛-普鲁塔克全集-(全四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普鲁塔克,被誉为“西方的孔子”,辅弼两位盛世贤君哈德良皇帝和图拉真皇帝,铸就百...
寄居者 本书特色 严歌苓2009年*新力作,继《小姨多鹤》之后的*新长篇小说作品。一位中国上海版的“辛德勒”,后来享誉世界的报业巨头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
《Go并发编程实战》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Go语言的特点、安装部署环境、工程规范、工具链、语言语法、并发编程模型以及在多个编
白华山人诗集 内容简介 厉志(1783-1843),初名允怀,字心甫,号骇谷,又号白华山人。浙江定海人。与镇海姚燮、临海姚濂齐名,有“浙东三海”之称。本书收录了...
德富芦花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德富芦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近代作家。他的小说《不如归》早在1909年即由林纾译成中文。德富芦花的散文曾在日本文坛...
《乐读:古典音乐漫游指南》内容简介:《乐读:古典音乐漫游指南》将音乐作品放回到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参照,理
金树叶-(上.下) 本书特色 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
唐师曾我说 本书特色 我是一只大喊大叫、宁死不屈的瘸鸭,即使知道死之将近,也要面向太阳。海子就这么死了,我们都瞎忙自己的事,都应该为天才的夭折负疚。一个战地记者...
旧事新知风雨声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包括鲁迅、梁遇春等多位大师和学人,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的本质,学习哲学的本...
中国现代诗歌史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时期,它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诗的优秀传统,并吸收了外国诗歌的有益成分,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风格。本书以通俗易懂深...
东塾读书记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东塾读书记》 《东...
艳孀奇遇记·春宵梦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顾明道著的《艳孀奇遇记春宵梦/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为其中...
曹雪芹画传 本书特色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天津人也。生于1918年,是当今年龄*高,资历*深,著作*富的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
鲁迅作品-鲁迅作品精选-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珍藏版 本书特色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发轫于“五四...
纸上的爱-萧伯纳与 爱兰.黛丽书信集 本书特色 萧伯纳从1892年起和爱兰黛丽通了三十多年的书信。在这期间,爱兰黛丽不但已经结婚,做了母亲,而且也已...
如果深情与戏不曾老去 本书特色 通过中国传统戏剧京剧来描绘人间深情,一种另类的文学文集,写的是戏剧,讲的却是爱情故事,每一段戏曲背后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