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学术思想来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长期束缚国人的思想禁锢得到解放;至二十世纪初,随着清帝逊位,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彻底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历史的新时代,也是思想学术的新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随着海外留学的大力拓进、新学堂的纷纷建立、西学学理的广泛传播,国内各学术领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这些学术大师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后世学人表率”之旨,撰著了一批对当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巨大影响的经典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及发展过程。这些大师级学人的经典著述,虽经岁月的磨洗,至今仍然璀璨生辉,在诸多学术领域发挥着广泛影响。民国初叶处于历史激变时期的大师级学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受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洗礼,国学功底深厚;同时又接受过西方先进学术思想的熏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西方先进的学术理念和科学方法,研究国是,探求真知;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他们令人叹为观止的学术成,正是建基于这种种主客观因素之上的。还须指出的是,那一时期独立之精神、自由的思想与学术氛围亦十分重要,与孕育培养出学术大师、撰著出版学术经典密不可分。在今天的清华园中,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撰写的碑文,至今可谓金声玉振、振聋发聩:“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载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是王国维的学术品格,也是民国初叶众多学术大师所共有的学术风范。二十世纪已经渐渐远去。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个激变的时代,更是一个留下了自己深深印痕的时代。那个时代所产生的众多人文学术大师及其学术成果,当时是、现在是、也将永远是我们国家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值得后人珍惜、继承和研究。
蔡元培著的《中国伦理学史(精)》被后人视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的一部书,是中国学者首次以西方观点综合研究中国之伦理学与伦理思想史,首次以西方框架初步清理传统伦理思想之历史遗产,使其系统化、体系化。该书以思路清晰、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中国整个从先秦到清末的伦理学发展史,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极具代表性的思想来铺陈,对于中国伦理学的认识、以及把握和了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
《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中国伦理学史》:小传孔子名丘,字仲尼,以周灵王二十一年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孔氏系出于殷,而鲁为周公之后,礼文*富。故孔子具殷人质实豪健之性质,而又集历代礼乐文章之大成。孔子尝以其道遍干列国诸侯而不见用。晚年,乃删《诗》、《书》,定礼乐,赞《易·象》,修《春秋》,以授弟子。弟子凡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人。孔子年七十三而卒,为儒家之祖。孔子之道德孔子禀上智之资,而又好学不厌。无常师,集唐虞三代积渐进化之思想,而陶铸之,以为新理想。尧舜者,孔子所假以代表其理想而为模范之人物者也。其实行道德之勇,亦非常人之所及。一言一动,无不准于礼法。乐天知命,虽屡际困厄,不怨天,不尤人。其教育弟子也,循循然善诱人。曾点言志曰:与冠者、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则喟然与之。盖标举中庸之主义,约以身作则者也。其学说虽未成立统系之组织,而散见于言论者得寻绎而条举之。性孔子劝学而不尊性。故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又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言普通之人,皆可以学而知之也。其于性之为善为恶,未及质言。而尝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又读《诗》至“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则叹为知道。是已有偏于性善说之倾向矣。仁孔子理想中之完人,谓之圣人。圣人之道德,自其德之方面言之日仁,自其行之方面言之日孝,自其方法之方面言之曰忠恕。孔子尝曰:“仁者爱人,知者知人。”又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此分心意为知识、感情、意志三方面,而以知、仁、勇名其德者。而平日所言之仁,则即以为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故其为诸弟子言者,因人而异。又或对同一之人,而因时而异,或言修己,或言治人,或纠其所短,要不外乎引之于全德而已。孔子尝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称颜回“三月不违仁,其余日月至焉”‘。则固以仁为*高之人格,而又人人时时有可以到达之机缘矣。孝人之令德为仁,仁之基本为爱。爱之源泉,在亲子之间,而尤以爱亲之情之发于孩提者为*早。故孔子以孝统摄诸行。言其常,日养、日敬、日谕父母于道;于其没也,日善继志述事。言其变,日几谏;于其没也,日干蛊。夫至以继志述事为孝,则一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得统摄于其中矣。故日,孝者,“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亦由家长制度而演成伦理学说之一证也。忠恕孔子谓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非曾子一人之私言也。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礼记·中庸》篇引孔子之言曰:“忠恕违道不远。”皆其证也。孔子之言忠恕,有消极、积极两方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消极之忠恕,揭以严格之命令者也。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积极之忠恕,行以自由之理想者也。……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1902年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担任会长。同年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提出以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学教育五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实行全面改革,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科学民主。
序言保罗·尼特(PaulF.Knittcr)是美国杰出的神学家、社会活动家,也是当今世界宗教多元论思潮和宗教对话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汉娜·阿伦特(不朽的肖像·女杰) 本书特色 《汉娜·阿伦特》作者主要作品有《恐怖的权力:论卑污》、《多元逻辑》、《女人天性:生活、疯癫与语词》等。汉娜·阿伦特(...
侯外庐学术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侯外庐一生主要从事社会史、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并亲身执教,对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西北大学担任校长期间,对该校的教学、...
自然与生态 本书特色 克里希那穆提——他被认定为“世界导师”,却始终不接受这一身份;世界各地的听众着迷于他的演讲,他去宣布自己不是权威……正是他思想的源源泉水,...
朝话-人生的省悟 本书特色 《朝话:人生的省悟》:诚挚、智慧、刚健二十世纪的《论语》“*后一位儒家”的人生语录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
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金勋主编的《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涵盖“道”与东方文化、江华岛“堑城坛”与道教...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简称《百法》,是世亲菩萨在世间的森罗万法中取出一百种法,以唯识观点分成五类,认为这一百种法是万法的
宗教经验种种 本书特色 宗教经验暗示,我们的自然经验,我们严格的道德经验和慎行经验,恐怕都不过是真正的人类经验的一个片断。宗教经验模糊了自然的轮廓,开拓了*为奇...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弗里德里希尼采,19 世纪后期*伟大的哲学家。他与传统辩驳,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1889 年,尼采在都灵的街头,看到了一匹被马夫虐待的...
宗镜录略讲-(卷二) 本书特色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宗...
雪域梵宫-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本书特色 《中国佛教文化之旅》丛书五大特性:1.知识性:体系完整,读者可全面了解中国佛教文化;2.鉴赏性:图片精美,文字具有可读性;...
《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内容简介:马丁·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公开结盟,以及这一结盟与其哲学思想中的具体关系——也就是在何种程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本书特色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内...
李觏集 内容简介 李觏是北宋中叶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本书收集他的全部现存著作,是研究李觏思想及北宋社会的重要资料。李觏集 目录 直講李先生文集序自序卷** 賦...
荀子精解-百部国学.精装版 本书特色 《荀子》是一位首先提出大一统国度的先哲著述。它立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汇通众论之长。“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和民的舟与水关系...
道教(中国道家文化百科999问) 内容简介 道教文化并不是一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和现代生活没有关系的文化,恰恰相反,它的许多思想对当前的现实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
荒漠甘泉 本书特色 信心是一泓鲜活甜美的生命甘泉,爱心是一座支取不尽的心灵宝库。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一书出版于1920年,发行以后一时洛阳纸贵,畅销不辍,仅英...
钟茂森博士儒释道经典讲座文集-(全五册) 本书特色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弟子规》为儒之本,《太上感应篇》为...
汉译经典: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 本书特色 2001年美国“911”之后,各界学者纷纷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做出分析,齐泽克独辟蹊径地从马克思...
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 本书特色 《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两部专著的结集。在《宗教的形成》一书中,作者运用自己独特的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