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学术思想来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长期束缚国人的思想禁锢得到解放;至二十世纪初,随着清帝逊位,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彻底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历史的新时代,也是思想学术的新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随着海外留学的大力拓进、新学堂的纷纷建立、西学学理的广泛传播,国内各学术领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这些学术大师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后世学人表率”之旨,撰著了一批对当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巨大影响的经典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及发展过程。这些大师级学人的经典著述,虽经岁月的磨洗,至今仍然璀璨生辉,在诸多学术领域发挥着广泛影响。民国初叶处于历史激变时期的大师级学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受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洗礼,国学功底深厚;同时又接受过西方先进学术思想的熏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西方先进的学术理念和科学方法,研究国是,探求真知;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他们令人叹为观止的学术成,正是建基于这种种主客观因素之上的。还须指出的是,那一时期独立之精神、自由的思想与学术氛围亦十分重要,与孕育培养出学术大师、撰著出版学术经典密不可分。在今天的清华园中,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撰写的碑文,至今可谓金声玉振、振聋发聩:“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载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是王国维的学术品格,也是民国初叶众多学术大师所共有的学术风范。二十世纪已经渐渐远去。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个激变的时代,更是一个留下了自己深深印痕的时代。那个时代所产生的众多人文学术大师及其学术成果,当时是、现在是、也将永远是我们国家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值得后人珍惜、继承和研究。
蔡元培著的《中国伦理学史(精)》被后人视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的一部书,是中国学者首次以西方观点综合研究中国之伦理学与伦理思想史,首次以西方框架初步清理传统伦理思想之历史遗产,使其系统化、体系化。该书以思路清晰、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中国整个从先秦到清末的伦理学发展史,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极具代表性的思想来铺陈,对于中国伦理学的认识、以及把握和了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
《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中国伦理学史》:小传孔子名丘,字仲尼,以周灵王二十一年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孔氏系出于殷,而鲁为周公之后,礼文*富。故孔子具殷人质实豪健之性质,而又集历代礼乐文章之大成。孔子尝以其道遍干列国诸侯而不见用。晚年,乃删《诗》、《书》,定礼乐,赞《易·象》,修《春秋》,以授弟子。弟子凡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人。孔子年七十三而卒,为儒家之祖。孔子之道德孔子禀上智之资,而又好学不厌。无常师,集唐虞三代积渐进化之思想,而陶铸之,以为新理想。尧舜者,孔子所假以代表其理想而为模范之人物者也。其实行道德之勇,亦非常人之所及。一言一动,无不准于礼法。乐天知命,虽屡际困厄,不怨天,不尤人。其教育弟子也,循循然善诱人。曾点言志曰:与冠者、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则喟然与之。盖标举中庸之主义,约以身作则者也。其学说虽未成立统系之组织,而散见于言论者得寻绎而条举之。性孔子劝学而不尊性。故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又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言普通之人,皆可以学而知之也。其于性之为善为恶,未及质言。而尝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又读《诗》至“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则叹为知道。是已有偏于性善说之倾向矣。仁孔子理想中之完人,谓之圣人。圣人之道德,自其德之方面言之日仁,自其行之方面言之日孝,自其方法之方面言之曰忠恕。孔子尝曰:“仁者爱人,知者知人。”又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此分心意为知识、感情、意志三方面,而以知、仁、勇名其德者。而平日所言之仁,则即以为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故其为诸弟子言者,因人而异。又或对同一之人,而因时而异,或言修己,或言治人,或纠其所短,要不外乎引之于全德而已。孔子尝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称颜回“三月不违仁,其余日月至焉”‘。则固以仁为*高之人格,而又人人时时有可以到达之机缘矣。孝人之令德为仁,仁之基本为爱。爱之源泉,在亲子之间,而尤以爱亲之情之发于孩提者为*早。故孔子以孝统摄诸行。言其常,日养、日敬、日谕父母于道;于其没也,日善继志述事。言其变,日几谏;于其没也,日干蛊。夫至以继志述事为孝,则一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得统摄于其中矣。故日,孝者,“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亦由家长制度而演成伦理学说之一证也。忠恕孔子谓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非曾子一人之私言也。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礼记·中庸》篇引孔子之言曰:“忠恕违道不远。”皆其证也。孔子之言忠恕,有消极、积极两方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消极之忠恕,揭以严格之命令者也。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积极之忠恕,行以自由之理想者也。……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1902年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担任会长。同年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提出以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学教育五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实行全面改革,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科学民主。
中国近代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的演进 本书特色 社会精英的学术思想必须以知识形态实现社会化,才能被普罗大众接受,并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中国近代(1840&m...
西藏佛教 内容简介 西藏佛教 目录 **章 苯教一 苯教的名称、派系二 原 始苯教三 果苯教第二章 佛光初照一 “神秘之物”的传说二 法王松赞干布三 大昭寺和觉...
资本论:节选本 本书特色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巨*。为了适应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需要,根据学马列要精、...
存在主义简论 本书特色 《存在主义简论》与众多研究存在主义的著作相比,本书作者别具匠心地把存在主义定位为一种生活方式,力图全面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人间情怀,深入...
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上) 本书特色 丁士仁教授介绍说,这部已经编纂完毕正在终审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分上中下三卷本。上卷是理论卷...
论道德的谱系.善恶之彼岸-尼采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尼采的豪放力作,是极度自由精神的产物。该书见解独到,语言绚丽,格言警句比比皆是,以深邃和叛逆惊世骇俗。尼采横...
罗伯特.B.皮平(RobertB.Pippin),现任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主任、哲学系教授。他主编现代欧洲哲学(Modern:EuropeanPhiloso...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
来氏易经发微 本书特色 《来氏易经发微》《易经》是*高深的一门学问,要深入堂奥,必须有名师教导。如不能亲得名师教导,从《来氏易经发微》读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伊索寓言中的伦理-经典与解释-46 本书特色 本书为“经典与解释”第46期,论题为“伊索寓言中的伦理”。&ldq...
满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是对中国少数民族萨满文化遗存进行调查、整理的成果,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在当时思想界所产生的影响至少可以概括以下两个方面:人批判的角度来看,在《逻辑研究》完成了对心理主义
宫墙之门: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 本书特色 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政...
刘向《新序》.《说苑》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新序》、《说苑》的思想研究;《新序》、《说苑》的社会批判;《新序》、《说苑》的编撰研究;《新...
孟子 本书特色 《孟子》为儒家重要的典籍之一,该书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影响深远,是儒...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关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的成果,代表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儒学问题研究的富有创新性的高水平...
表现性的符号形式-卡西尔-朗格美学的一种解读 节选 的表现形式 本文**章中谈论康德、卡西尔和波普尔认识论观点的演化时,曾经对先验图型、符号以及&ldqu...
《宗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的一本重要书籍,作者在《宗教的本质》中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
新中国佛教大事记 本书特色 今年是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来,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都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经历了发展、曲折、挫折、恢复的不平凡历程。今天...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修订本 本书特色 对利益理论的研究是我国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者运用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