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姓》以来, 中国的姓氏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切近的组成部分, 从取名字的避讳、姓名与五行的相生相克到怎样的姓名主贵, 在一个尘封的传统里有中国人的“日常的小秘密”, 百姓日用而不觉。本书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梳理姓氏文化的传统, 对姓氏的民族认同心理、姓名的中
自《百家姓》以来,中国的姓氏文化一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切近的组成部分,从取名字的避讳、姓名与五行的相生相克,到怎样的姓名主贵,一个尘封的传统里面有着中国人的“日常的小秘密”,百姓日用而不觉。本书从姓氏的起源角度梳理姓氏文化的传统,对姓氏的民族认同心理、姓名的中国学都做了详实的介绍,写的生动好读。在赵钱孙李的后面,是中国人取名的一部秘史。
名字与八卦
八卦由来已久,相传是伏羲氏发明的,它是作为《周易》书中的基本结构保存在我们文化传统中。八卦有一种神秘气息,不但能占筮,预测未来,又包含高深的哲理,还和道教、武术、军事等都发生了关系,影响至深且巨,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它。这里,我们只就其在《周易》书里的作为理论模式的一个侧面略作说明。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周易》一书,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则是儒家经典之首。之所以摆到这样的位置,是因为该书保存了*古老、*深奥的思想。《周易》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著作,其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占据着学术殿堂的*高位置。今天人们努力发掘的是《周易》的哲学思想,又盛赞它与电子计算机基本原理的数学二进制有相类似的数理形式,民间却还有人用它来占卜吉凶。
我们研究人名,也随处能见到用《周易》的内容命名的实例。如明代有一位在乡村教私塾的冬烘先生,因编了一部《五伦诗》(吟咏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道德规范的诗集),留下了他的名字,这名字径直用《周易》的书名,叫沈易(姓沈氏),字翼之,取意是孔子作《十翼》阐发《周易》。三国时蜀汉名将赵云,字子龙,是用“云从龙,风从虎”(《周易·乾卦·文言》)之说。唐代有一位精通品茗之道,后被尊为“茶神”的陆羽,字鸿渐,摘取《周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的文句。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有“西北革命擎天柱”之称的一代英烈井勿幕,名字几乎是直接从《周易·井卦》中抄出来的一句爻辞。
使用《周易》中文句命名的现象在古代屡见不鲜,不胜枚举。而《周易》中的八卦被结构为一种理论模式,也能在名字中觅到其踪迹。八卦的理论模式主要容纳了宇宙生成图式和世间万物,如太极、两仪、四象、五行、方位、动物、人体、家庭成员等。八卦的理论模式不如阴阳五行整齐,其系统内的反馈机制不如后者简便易循,又没有对社会历史的具体规范,因而影响也不如后者大。但八卦*基本的功能是占筮,人们出于趋吉避凶的迷信心理,又乐于从此中找到安慰,所以还是有人在八卦的理论模式中撷取嘉名。
八卦*基本的空间结构比阴阳五行学说更为精密,标志着八个方位,人们取名往往与此有关。八卦与八方的相配是:震为东方,巽为东南,离为南方,坤为西南,兑为西方,乾为西北,坎为北方,艮为东北。南宋末年有一位很渊博的学者叫黄震,字东发,八卦与方位的配合在名字中对应起来。发的意义和震卦为雷相照应,《礼记·月令》记仲春之月“雷乃发声”;又与模式中“万物出乎震”有关,因其中包含“发生”的意思。所以取名为震的人多用“发”为字,如南宋初年称为汉上先生的学者朱震,字子发。清代大学者、乾嘉朴学的皖派宗师戴震,字东原,名即八卦之一,表字中有东,为震的方位,还取意于震卦“其于稼也,为反生”(《易经·说卦》),孔疏云,“取其始生,戴甲而出也”,所以表字中有“原”,隐含着原野中禾苗初生的意思。再则八卦模式还有关于家庭的对应结构,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男子命名为震,是否与他为家中长子有关呢?这方面的材料很少,难以说明。即如上举三例,我们只知道朱震有弟弟名朱巽(巽亦是八卦之一),人称“二朱”。戴震有其弟子段玉裁所撰《年谱》,可是这位段先生把笔墨都花在了他老师的学术活动上,只记下了戴东原的祖父、父母,余则阙如,似乎戴先生是个独子。对黄震这方面的情况,我们更是一无所知。
名字用卦名,这样的例证比较明显。有的名字却是暗合八卦模式,那就难以一目了然了。此类例子在史传中偶或见之,终是不多。《新唐书·崔信明传》记载的一个故事,和此人的名字有关系。崔信明的传中不载其字,有名无字,令人遗憾。他这个名字是强调“明”,信在古汉语中作副词是“确实”的意思。书中的故事是说他生在五月五日中午,当时正有许多色彩绚丽的小鸟在庭院里的树上鸣啭,当时有个人说:“五月为火,火主离(即离卦),离为文;日中,文之盛也。雀五色而鸣,此儿将以文显。”名字中的“明”字正是离卦主火主日的取义。宋代有撰写《游宦纪闻》一书的作者,名叫张世南(或作士南),字光叔。按照命名的习惯,名与字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从字面上看,此人却是例外。但用八卦的模式正可以解释,南方之卦是离卦,离为火,为日,为电,这就是“南”和“光”之间的联系。明朝有个曾任重庆府知府的人,名叫黄乾行,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易经·乾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为他的表字一定与此句有关,然而非也,此人字玉岩。我们从乾卦所包罗的事物去看,有了着落,“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按孔颖达的说法,乾为玉是“取其刚之清明也”,那么,“乾行”和“玉岩”仍与乾卦被规定的刚健的性质统一在一起。
我们相信,与八卦模式有关的名字还很多,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在史籍中有所发现。这一类理论模式在中国文化中的渗透,恐怕比我们认识到的要深要广。
……
赵瑞民,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西北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著有《姓名与中国文化》,与周苏平合著《中国地域文化三晋文化卷》,参加编著《中华文化通志晋文化志》等。后转入考古学研究,与韩炳华合著《晋系青铜器研究: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合作编撰《黄河漕运遗迹(山西段)》等。
中国文化史纲要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中国古代文化思潮、文化现象与文化制度的发生与发展,内容照顾到点与面,时间与地域,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勾勒出...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通过蕴涵于生活世界中的人的重要思维层面——日常思维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从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的内在关联中阐释日常思维的意...
中国古代民间社会巫术信仰研究:灰暗的想象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巴蜀书社出版★ 中国古代民间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亦十分丰富,其传承的历史悠远绵长,民间信仰在其...
中国的品格 本书特色 我们这一代人普遍都没有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又感觉确实需要懂点这方面的知识,楼先生的这个系列讲座深入浅出、全面细...
中西文化文学十论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上篇﹑下篇两部分。上篇含6篇关于中西文化研究专题论文,形成中西文化对比与互鉴的体系和框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篇“巴特的‘...
回族服饰文化 内容简介 该书探讨了国内回族服饰的历史传承,对中亚干族的传统服饰进行了研究,对回族服饰文化的趋向作了展望,提出了回族传统服饰的现代化趋向及回族服饰...
承认的过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内容简介 《承认的过程》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保罗?利科逝世前出版的*后一部重要著作,初版于2004年,系利科在奥地利维也...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 本书特色 ★ 精装16开,胶版纸印刷,民族出版社出版★ 本书依其内容和形式将它细分为服饰、饮食、居住、交通运输、生产、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社...
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内容简介:滋润着祖国辽阔土地的黄河、长江,像母亲的乳汁,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千百年来...
汉语历史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江山语言学丛书”之一。本书从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朱熹与宋代方音,宋代福建文士用韵中韵阴入通押现象,宋代闽音次浊...
梨园幽韵-闲趣坊-18 本书特色 《回忆先师程继仙先生》、《盖叫天创制霸王装》、《梅兰芳师从王瑶卿》、《齐如老与梅兰芳对台排新戏》、《余叔岩与孟小冬的师...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 本书特色 《品味公文》不是低层次地简单讲解公文格式的条条框框,而是集作者几十年的机关写作积累,归纳出丰富而实用的写作实战经...
《Scratch3.0案例式少儿编程初级35课》内容简介:本书是丛书“案例式少儿编程100课”的第二册,包括初级35课案例。每一课的案例都贯
「每一段扣得很深的關係都是愛情,都有它最像愛情的時候,也都經歷著甜蜜與苦澀,渴望與心碎,熱情與荒涼。」 特別罪案組探員白小綠曾經是有名的第六感少女。這個孤獨沉靜...
《多元协同下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化路径研究》内容简介:本书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与文献收集整理的方法,揭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中大
中外水文化比较 本书特色 世界文明是因水而生的文明,作为人类*古老且 具有母体性质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的 浪潮中,中外水文化比较对繁荣和发展中华水文...
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 本书特色 清代是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清代文人作家创作出的数...
2003-2012-风尚嘻哈大全集-格言-花开十年-10年全景版 本书特色 1. 暴强段子全囊括2. 时鲜段子全搜索3. 嘻哈段子全容纳2003-2012-风尚...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这一问题是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这一总课题之下来思考的。作为以不同方式解释宇宙和世界的世界观、作为认识事...
探索古印度文明 本书特色 印度是世界*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300年,印度河流域就出现了城市国家,产生了灿烂的哈拉巴文明。至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兴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