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学院*后两年的授课演讲, 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治理”的续篇。在书中谈到“把所传授的、学到的、复述的、吸收的逻各斯变成行为主体的自发形式”。福柯不断地向前追寻直接表现在正值的行为和与自己的关系中的一种真实话语。
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之一,授课时间为1984年,也是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后的演讲。三个月后,他离开了人世。在整个1984年,他对真的概念进行了完全新颖的研究,他发现在古代的哲学史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被知识和话语的现代体制所遮蔽。福柯重新展开了他的批判工作的三角形:对说真话模式的研究(而不是对真理这个词所做的词源学考察);对治理术形式的分析(而不是权力理论);主体化技术的描述(而不是对主体概念的推理)——关键在于一个确定的文化内核作为研究对象(忏悔、操心自我,等等),它们构成了三个方面的交汇。
1984年6月,福柯去世,福柯的死轰动一时。福柯以他那漂亮的光头一直就是政治勇气的标志。的确,福柯人生的最后反思,是以“说真话”作为教程终篇。
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清凉心菩提行 本书特色 清凉心是人类天生的本质,它是我们冷静和清醒,散发悠闲自得的气质和活泼的创造力。所谓清凉心,不是让我们消极地逃避生活,而是彻底地改变自己的...
我们为什么应该规避道德过错?斯蒂芬•达尔沃认为,迄今为止的哲学之所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是由于没能认识到道德义务本质上的人际
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 内容简介 该书稿共分三部分,主要阐述在全球范围内伴随文化及精神危机而来的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状况成为生态美学发生的直接动因。环境危机...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本书特色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列子留给人世的正是闹市之外的山野、噪声之外的清泉、陶冶心性的洁水、回归故十的小舟。与一...
道家与中国哲学·汉代卷 目录 引论**章 黄老道学——汉初的治国理论第1节 黄老道学的发展大势——汉初儒道融合与相争第2节 陆贾、贾谊——道、儒融合的理论代表第...
现象学在中国:胡塞尔《逻辑研究》发表一百周年国际会议特辑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内容简介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
傅佩荣谈人生-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第二版) 本书特色 作者傅佩荣,是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
人学概论 内容简介 这些专题的选择主要有这么几个部分: **部分,介绍我国人学研究的现状。包括人学兴起的时代背景,我国人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人学研究的...
目录日记(1785-1787)中学时代的作文和图宾根教会学校作文(1785—1788)三巨头对话关于量的观念的一些说明关于希腊人和罗马人
胜鬘经讲记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
当代西方学术经典译丛—道德哲学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评说而展开的,并且由此散发到全部近现代西方道德哲学。本书分析了道德哲学和伦理学这两个概...
《金刚经讲义》为民国时期著名佛学家江味农居士遗著,由后学据其讲解金刚经的笔记整理而成。自1940年正式出版以来,以其殊胜渊博
《药师经法研究:释义与讲记(第1、2辑)》凝集了作者历年修学药师经法之心得,全书共分四辑,分别为七佛药师经释义、讲记、随笔和杂
驳自由之敌[古罗马]西塞罗-55-[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科哲学爱好者以*精华的篇幅,读懂*伟大的思想。西塞罗的雄辩演说,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政治理...
梁启超讲阳明心学 本书特色《梁启超讲阳明心学》是作者许葆云对梁启超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所作的注评之作。许葆云就梁启超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
A.J.赫舍尔(1907.华沙—1972.纽约)是颇有影响的美籍犹太教哲学家和神学家。《人是谁》这本小册子是他对人的生存
激流勇进(毛泽东抗战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毛泽东是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他的战争实践活动是他不平凡的一生中*光辉、*成功的部分之一;他的军事...
解决问题的智慧:人生问题三百问 本书特色 不管人们生活在哪一个时代,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卓越、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吸取历史上人类文明的精华,并结...
诗说 本书特色 廖平是晚清以来今文经学和蜀学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经学史和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诗说》收录了廖平的《四益诗说》、《诗经经释》等共八种《...
论争-关于当代政治与哲学的对话 本书特色 阿兰·巴迪欧与让-克洛德·米尔纳来自同一个时代,巴迪欧于1937年出生在拉巴特,米尔纳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