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模糊是我们追求准确的障碍,还是更为准确认识人类世界的必要工具
我们真的可以把一切都说的清晰准确吗?即使我们追求科学与精确,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非此即彼。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含糊不清,语言就是*好的例子,例如我们所说的高或矮,是多高多矮?似乎每次遇到这些模糊和含混,我们就多了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基斯·范迪姆特通过大量援引和论证,涉及文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向我们展示模糊的不可避免和它的用途,以及在其描述下的世界之美。模糊的表达对我们来说似乎轻而易举,但作为计算机语言学者的基斯·范迪姆特深知,让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说话有多困难。在进入博弈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之前,也许先将模糊理论讲清楚,才是*好的主意。
《不确定之美:给模糊的赞歌》:
1导论:虚假的明确性几年前,英国广播公司刊登了一则新闻故事,标题为“学生在天黑后普遍感到不安”。对于一名怀疑论者,这个标题可能使我们想起从与考试有关的梦中醒来的情景。这个故事虽与其他媒体所报道的无本质区别,却把事情描述得更为严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更接近于这则故事的源头,它指出“研究发现在一天中虽然学生一般会感到安全,然而仅有不到四成的学生会在全天中感到安全”(2004年4月16日)。对安全的担心是合乎常理的,但是人们更想知道这种报道是怎么来的。这个研究本身可能是有根据的,然而记者的写法却使得安全感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全有或全无的事情。但感觉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另外,还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不太可能存在某个转折点,安全感会突然变为不安全感,出于这个原因,上述比例就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了。
感觉也许非常难以量化,但这并不是关键所在。
关键是当有人问到令人好奇的问题时,数字化的信息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权威资料告诉我们“在2004年,贵国平均每天发生200次群体骚乱”,但没人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骚乱。我们对学校的高事故率、暴力犯罪、肥胖的高发率感到痛惜,而没有对致使这些令人痛惜的行为背后的准则提出质疑。不过,在你能够计算之前,你必须明白你在计算什么。
比如肥胖,我们得知现在40%的英国儿童是肥胖的,我们相信这个信息。但是无论儿童现在多么苗条,人们总会以儿童的肥胖率是40%这样一个标准来作为肥胖的门槛。如果有人告诉你40%的人会长得高,你将会对他们不太在意。肥胖也许不同,但是明确来讲是为什么呢?我们已注意到,人们趋于把事实涂黑或涂白,而不是使用富于变化的灰色调来对待事实。我们看来如此喜欢清晰明了,以至于在它不存在的地方都看到了它。黑和白这两个术语本身是非常有趣的例子,当用于形容肤色时尤其如此。我们都非常熟悉一些预测,它们说西欧的某个城市在今年或未来的一年会有大量的黑人居民。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这些数字极少引起诸如“到底一个人的皮肤有多黑才可以被认为是黑人”之类的问题。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有一句非常巧妙的名言,在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上都允许我们以黑白的方式进行思考——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称它为不连续思想的专政。我们不久将会看到是什么促使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社会场合:我们的思维基石也受影响。因果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尽管许多不同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癌症,但是许多法庭案例一直围绕吸烟是不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这个问题而争论,所以原因的概念是有争议的。吸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可以证明吸烟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这个简化的合理性。然而其他的事例表明我们真的缺少一种意识,即原因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迈克尔·布拉斯特兰德和安德鲁·迪尔洛特在他们*新的一本名为《数字不是老虎》的书中讨论了一些事例,据说科学家已发现了多种硬化症或哮喘症的基因。然而,实际上,这个基因在患者中出现的百分比只比普通人高一点。这种简化可能会误导他人,因为他们夸大了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一般科学领域的其他作者也有相似的观察。例如,约翰.艾伦·保罗斯专注于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概念。他报道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1958年法案中的一个条款,这个条款指出,如果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发现在人或动物身上可诱发癌症,这种添加剂将被视为不安全的,但没有明确说明每一种与之相关的物质*小的允许量,也没详细阐明“诱发”这个词。
我们喜欢假装在安全物质和有毒物质间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然而实际上,这些物质都位于一个连续体中。在安全的一端可能是水(因为只有短时间内大量地饮水才能导致死亡);在相对的另一端是化学武器,中间则是盐和酒精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黑白分明地思考,然而事实却被巧妙地掩盖了。
……
基斯·范迪姆特(Kees van Deemter),就职于阿伯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语言学研究——“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发表有超过一百篇论文,对从计算机科学引发的逻辑和哲学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
中国古村落:郭峪村 内容简介 “沁水长百里,灵气钟阳城”,郭峪地属山西阳城,清康熙年间文渊阁文学士、《康熙字曲》总裁官陈廷敬就出生在这里。郭峪位于晋商之地、煤铁...
如何赢得媒体宣传(公共组织宣传操作指南) 目录 前言总论:追求实效——公共组织宣传管理的核心问题**部 分理论篇——我们为什么要做宣传**章 宣传的科学界定和历...
读解电视-英文 本书特色 本着电视研究跨学科、多视角的特点,《读解电视》的编者宋云峰、尼克·佩里选取了20篇电视研究学者的重要文章(或章节),从五个主要方面全面...
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 内容简介 《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主要选编龚育之关于不同人物的印象记,同时,兼及人物传记。采取集中描写同一主题的方式,或个人一生...
近代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 内容简介 历经数载,本书终得付梓,也算是了却一件心事。从征稿到出版的三年中,本书经历了诸多变故。*初设想编辑系列的《华北区域厂史研究年刊...
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本书特色 本书说起来也很老套,无非就是说服读者*终相信一件事:大众文化在*近的30年里,总体发展趋势更复杂、更有益于挑战智...
问题.3 内容简介 问题学科化指的是:迄今为止的思想学术主要以学科化的方式来提出问题、确立问题、展开问题、回答问题,形成分门别类的知识与启示,也形成分门别类的问...
本书英文版1998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1999年获得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协会颁发的舒曼奖。2000年由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内部发行。2014年由社科文献出...
《熊猫指南 知食四季》内容简介:中化农业熊猫指南的认证官为了寻找和论证具有公信力的农业标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行走在中国的
他被称为人类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汤因比认为他的著作堪与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相媲美.伊本·赫勒敦(1332—1406),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历史学家、政...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责任推断: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的潜在假设是:社会判断和社会公正存在于基本的人类成见中,责任的推断渗透于我们的世界和日常经验之...
-编辑推荐-刷着朋友圈和短视频,你是否在某一瞬间会突然自问:“这到底有什么意义?!”你又是否想过,可能它们的意义恰恰在于它们的无意义?你曾受够了一份工作、厌倦了...
《写作:风物语》内容简介:这不是一本有关写作教学的技巧指导书,而是对文本阅读和文本写作的深层次的精神反思。虽然书中对语感、
《四库全书》提要稿专存-(全五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前身)2006年1版1印★ 本书是目前所搜集到的《四库全书》提要稿的汇...
研究项目的实施-手把手指南 本书特色 作者(尼可拉斯·威廉)用一种简单而轻松的方式阐述了研究方法及其背后的理论,与此同时,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准备和实施自...
乐峰,1928年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杜戌村。1948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今中国人氏大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从事哲学...
民盟历史文献:冯克熙文选 内容简介 《民盟历史文献:冯克熙文选》讲述了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
跨媒体传播基础教程(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跨媒体传播知识的入门教程,上篇梳理了跨媒体传播的概念、应用类型,下篇介绍了跨媒体传播的基本...
新时期《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了新时期中国*重要的文学杂志《人民文学》及其与(人民文学)的关系,进而揭示新时斯文学发展变化的一般轨迹与内在...
《学做工》内容简介:2013年3月,《学做工》这本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终于由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威利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