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模糊是我们追求准确的障碍,还是更为准确认识人类世界的必要工具
我们真的可以把一切都说的清晰准确吗?即使我们追求科学与精确,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非此即彼。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含糊不清,语言就是*好的例子,例如我们所说的高或矮,是多高多矮?似乎每次遇到这些模糊和含混,我们就多了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基斯·范迪姆特通过大量援引和论证,涉及文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向我们展示模糊的不可避免和它的用途,以及在其描述下的世界之美。模糊的表达对我们来说似乎轻而易举,但作为计算机语言学者的基斯·范迪姆特深知,让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说话有多困难。在进入博弈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之前,也许先将模糊理论讲清楚,才是*好的主意。
《不确定之美:给模糊的赞歌》:
1导论:虚假的明确性几年前,英国广播公司刊登了一则新闻故事,标题为“学生在天黑后普遍感到不安”。对于一名怀疑论者,这个标题可能使我们想起从与考试有关的梦中醒来的情景。这个故事虽与其他媒体所报道的无本质区别,却把事情描述得更为严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更接近于这则故事的源头,它指出“研究发现在一天中虽然学生一般会感到安全,然而仅有不到四成的学生会在全天中感到安全”(2004年4月16日)。对安全的担心是合乎常理的,但是人们更想知道这种报道是怎么来的。这个研究本身可能是有根据的,然而记者的写法却使得安全感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全有或全无的事情。但感觉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另外,还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不太可能存在某个转折点,安全感会突然变为不安全感,出于这个原因,上述比例就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了。
感觉也许非常难以量化,但这并不是关键所在。
关键是当有人问到令人好奇的问题时,数字化的信息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权威资料告诉我们“在2004年,贵国平均每天发生200次群体骚乱”,但没人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骚乱。我们对学校的高事故率、暴力犯罪、肥胖的高发率感到痛惜,而没有对致使这些令人痛惜的行为背后的准则提出质疑。不过,在你能够计算之前,你必须明白你在计算什么。
比如肥胖,我们得知现在40%的英国儿童是肥胖的,我们相信这个信息。但是无论儿童现在多么苗条,人们总会以儿童的肥胖率是40%这样一个标准来作为肥胖的门槛。如果有人告诉你40%的人会长得高,你将会对他们不太在意。肥胖也许不同,但是明确来讲是为什么呢?我们已注意到,人们趋于把事实涂黑或涂白,而不是使用富于变化的灰色调来对待事实。我们看来如此喜欢清晰明了,以至于在它不存在的地方都看到了它。黑和白这两个术语本身是非常有趣的例子,当用于形容肤色时尤其如此。我们都非常熟悉一些预测,它们说西欧的某个城市在今年或未来的一年会有大量的黑人居民。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这些数字极少引起诸如“到底一个人的皮肤有多黑才可以被认为是黑人”之类的问题。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有一句非常巧妙的名言,在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上都允许我们以黑白的方式进行思考——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称它为不连续思想的专政。我们不久将会看到是什么促使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社会场合:我们的思维基石也受影响。因果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尽管许多不同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癌症,但是许多法庭案例一直围绕吸烟是不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这个问题而争论,所以原因的概念是有争议的。吸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可以证明吸烟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这个简化的合理性。然而其他的事例表明我们真的缺少一种意识,即原因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迈克尔·布拉斯特兰德和安德鲁·迪尔洛特在他们*新的一本名为《数字不是老虎》的书中讨论了一些事例,据说科学家已发现了多种硬化症或哮喘症的基因。然而,实际上,这个基因在患者中出现的百分比只比普通人高一点。这种简化可能会误导他人,因为他们夸大了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一般科学领域的其他作者也有相似的观察。例如,约翰.艾伦·保罗斯专注于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概念。他报道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1958年法案中的一个条款,这个条款指出,如果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发现在人或动物身上可诱发癌症,这种添加剂将被视为不安全的,但没有明确说明每一种与之相关的物质*小的允许量,也没详细阐明“诱发”这个词。
我们喜欢假装在安全物质和有毒物质间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然而实际上,这些物质都位于一个连续体中。在安全的一端可能是水(因为只有短时间内大量地饮水才能导致死亡);在相对的另一端是化学武器,中间则是盐和酒精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黑白分明地思考,然而事实却被巧妙地掩盖了。
……
基斯·范迪姆特(Kees van Deemter),就职于阿伯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语言学研究——“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发表有超过一百篇论文,对从计算机科学引发的逻辑和哲学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
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 本书特色 1、本书作者徐贲,是国内外知名的独立学者,研究领域以公共生活、文化批评为主。徐贲在《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多家平煤开有专栏...
文献论理与考实 内容简介 《文献论理与考实》是有关历史文献学理论与实证的论文集,内容有三个部分:其一名之日“论理篇”,所收文章对若干文献学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托跋廛丛刻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书店出版★ 陶湘以精校精刻闻名,是民国以来著名的大刻书家,《托跋廛丛刻》是以其斋号托跋廛命名的丛书★ 其中《髹饰录》乃...
《中国青年》2005年佳作 本书特色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
档案穿越:2012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印质上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江苏省档案局、扬子晚报社主办的大型历史文化专版“档案穿越”2012年3...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本书特色 城市灾害的全景图,综合减灾的警示篇。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让中国4亿多城市市民全面认知家园“灾事”的普及读物。湖南衡阳...
1949-2011-中国人事人才纪事 本书特色 潘晨光主编的这本《中国人事人才纪事(1949-2011)》整理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人才培养问题的...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段》内容简介:本书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它
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版 内容简介 《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版)》从文献学和数术史的角度来解读和认识早期数术文献,一方面注意搜求后世相关记载与出土文献对读,另一...
校雠通义通解 内容简介 简介《文史通义》是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著作。章学诚字实齐,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曾经为和州永清县和亳州编写县志...
漫拂书尘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围绕作者个人的藏书写成的一部书话集,亦是用书话介绍民国时期书、报、刊的一本集子。分为论著、小说、译作、报刊、杂俎五个部分,涉及的藏品主...
往事和近事 内容简介 我学了历史,特别是研究了历史地理以后,对过去越来越了解,童年的记忆也由苦涩而变得温馨,因为当时所见所闻而今早烟消云散。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本书特色 乔治·埃尔顿·梅奥,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
古典文献学术论丛:第一辑 本书特色 《古典文献学术论丛(第1辑)》: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科主办。古典文献学术论丛: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试...
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1897-2007) 本书特色 《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1897-2007)》介绍了商务印书馆自创业以来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前、后...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出版社出版★ 所收百余件瓷粥罐,时代从明代晚期,到清代,再到民国,以至建国后,按时间顺序分七个时期分别进行介绍★...
中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八章, 主要内容包括: 导论、新中国处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理论与先期实践、新中国处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
话说中国人 本书特色 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有关中国**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者影响极深。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本...
《永别了,武器》内容简介:★海明威诞辰120周年、名家名译 ★浓缩海明威参战经历,一首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哀婉动人的悲歌 美国青年
柯文(Paul A. Cohen,1934—),美国麻省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学荣休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