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训(1897—1977),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吴有训》一书中收录茅以升、任之恭、钱临照、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陈省身、葛庭燧、杨振宁等国内外名科学家的怀念文章及吴有训先生关于科学、教育方面的演说和论文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先生诚挚、坦荡、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高尚品德。
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吴有训》是一本介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吴有训教授的生平和他的科学贡献的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我国现代科学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献资料,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传统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回忆吴有训》:忆正之先生钱临照吴有训字正之,我们后辈称呼他为正之先生,或吴先生。我并非他的学生,也未听过他的课,但在几乎半个世纪之间,我和他接触之中受他的熏陶,不但钦佩他在物理学上创造的业绩,更爱其为人,以师待之。正之先生20年代初在芝加哥大学里和康普顿一道从事X射线散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史上是众所周知的,我不需要在这里重复了。我在这里将记述和吴先生接触中给我深刻印象的二三事。30年代初,当我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时,吴先生在清华,虽多次见面,但无多交谈。1938年为避日寇,清华和北大、南开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北研院物理所还有很多学术机构也都迁到昆明。学术界人见面机会多了,中国物理学会定期(每星期一次)举行学术讨论会。一次,我在会上介绍了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中的缺陷,并谈了G.I.Taylor的位错模型。这在我国是介绍位错的**次。隔数天,我因事去西南联大见到吴先生,他拉着我到他办公室里坐下,详细询问关于那天我做报告的范性形变行为;并提出晶体中的位错既然能影响它的力学性质,是否也能改变它的电学、磁学性质。当时位错模型初次提出,理论未完备,尚缺实验证明,现在说来,Taylor模型是正确无误的,有很高的预见性,但金属加工硬化并不像当时Taylor论文中所说的那样简单,更不用说位错如何能影响晶体的其他物理性质。吴先生一问到此,我只能以浅薄的语言回答他,亦可说无词以对。其后,清华大学在昆明西郊大普吉办了金属研究所,聘余瑞璜等为研究员,吴先生自任所长。吴先生是我们的前辈长者,但在学问上不耻下问。他和年轻人相聚谈话并不矜持,喜欢听取人家意见,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此年轻人喜欢到他家里看望他和他谈话。在昆明时期,吴家住在远郊大普吉,和西南联大教师任之恭、范绪筠、余瑞璜、叶楷等合住一个大院,或有的在近邻。我曾多次从北郊黑龙潭跋涉数十里之遥去看他们,并在那里宿夜,剪烛夜谈,引为乐事。吴先生当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组织工作已够繁忙的了,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他又在学校兼课。大约在1965年,有一天,他到我家闲谈,问我*近有什么好的物理教科书,我向他推荐新买来的Feynmanlectureonphysics三卷本,他借了**卷去。时隔数年,我已忘怀,当此书还到我手中时,我发现书页几经翻阅后手泽痕迹宛然在目,显然他是用心读过全书的。吴先生在康普顿效应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不论在讲课时,或与人谈X射线散射时,从不自道其功绩。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学者提到X射线散射称为康普顿一吴有训效应,吴先生不同意如此称法,而只称康普顿效应。1949年吴先生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时友朋中有北上的,有意欲东渡台湾的。吴先生不但自己拒绝了国民党政府邀请他去台湾,还规劝朋友共同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是年竺可桢先生和正之先生同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事后我在南京见到竺先生,他告诉我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院长为郭老,副院长中有竺老而无吴先生。竺老说:“正之应当做科学院副院长,而不是我自己。”竺老谦逊让贤,品德高尚,而吴先生从未对此事心存芥蒂。1950年底吴先生终于被任命为科学院副院长,实至名归。提到吴正之先生与叶企孙先生两人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吴长叶一岁,而叶早于吴自美归国任教。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叶先生任物理系主任,1928年,吴先生应叶先生之邀请由中央大学转去清华任教。自此两人共事至1945年抗战胜利,吴先生乃去重庆任中央大学校长。两人在清华、西南联大共事十七年,对教育思想和学校行政设施,配合默契,交情弥笃。“文化大革命”期间叶先生蒙受极大冤屈,出狱后,幽禁中关村,吴先生曾去探望他。在当时,此种举动不同寻常,亦为友朋中所难见。直至1975年冬“文革”结束此禁遂废。1977年1月,叶先生逝世,吴先生哀伤不胜,参加追悼会未及终毕而离去,并以叶先生之冤狱未见明白平反为念。是年夏,周培源先生亲赴吴先生家告北京大学已对叶先生做出正确结论,吴始释然。是年冬11月,吴先生亦与世长辞。吴先生一生治学谨严,待人宽厚,笃于友情,长期身居领导地位,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谋私利,处理行政事务不徇私情,公正不阿,他的高风亮节应为后人所敬仰。……
落日的: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内容简介 从17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个10年止,精确地说是从1644年到1911年的268年间为清朝统治...
美国文化史 本书特色 历史是对过去的描述,文化则是对过去认识的概念,透过主体意识建构过去,而这种过去正左右了人的活动。二次大战之后,美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四大家族恩怨秘史 本书特色 走入支撑蒋家王朝的“四大家族”的幕后 探秘民国*高统治核心的公私情仇“四大家族”因何而生为何崛起?民族与家族孰轻孰重?他们...
世界文明史 本书特色 朱亚娥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紧紧围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与历史、与文明对话,了解人类文明发展...
资治通鉴-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 本书特色 一部《资治通鉴》,现事件之磅礴,蹈人性之幽径,可谓千古文章,万般风采。细读《资治通鉴》,我们将在细腻而雄浑的文字中感...
《泽泻集 过去的生命》内容简介:《泽泻集》收录周作人散文二十二篇,为“苦雨斋小书之三”,既有情趣盎然的“美文”,也有铿锵典雅
《了不起的中华服饰:瑶族》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得以系统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其中少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2》内容简介:《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2,简单生活》是一本看了就想去做点什么的好
20世纪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芬纳的传世巨著,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亲为中译本作序,甘阳、张维为、刘军宁、汪晖倾力推荐!甘阳:一
读者人文读本·高中卷3 内容简介 《读者人文读本》是一套以关照中学生精神成长为目标、比照举世闻名的《美国读本》编写,更注重人性、理性和智性,是《读者》杂志的又一...
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 本书特色《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首次用遗世文物,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展示北平抗战历史的风云。通过走访多家文物收藏单位和抗战文保单位,我们发现众...
战国策 本书特色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240年间,12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
中国通史-精装插图本 本书特色 1. *快速、*系统、*经典的国史教材,了解中国历史公认的权威版本。2. 畅销七十余载,重印百余次!彩页、插图、精装,全面超越市...
辽史百官志考订 本书特色 官制是理解国家机构运作及变迁之基石,因此向 来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历朝官制 的研究中,正史的《百(职)官志》都是核心史...
《没有森林会怎样》内容简介:森林里各种生物之间、森林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它们是如何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地球
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忆凇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 本书特色 《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一一忆淞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一书是由时年逾八十、现已97岁高龄的原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
哈尼族简史 本书特色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二——《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共计55本,于上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该《丛书》记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水德吟》内容简介:《水德吟:为古筝四件弦乐器与两位打击乐演奏家而作》创作于2013年。所谓水者,发于高山,归于大海,浩浩荡荡
看了明朝就明白 本书特色 王春瑜所著,今生叹编著的《看了明朝就明白(人民联盟文库)》用散文、随笔的笔调写作读史札记,给每一篇明史札记写短评,目的只有一个:增加思...
蒋介石手令秘事 本书特色 《蒋介石手令秘事》包括了刚正不阿 蒋介石开除黄埔生、党国元老 立法之争院长被扣、出尔反尔 青年学生国府被骗、欲加之罪 顾祝同制造“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