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训(1897—1977),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吴有训》一书中收录茅以升、任之恭、钱临照、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陈省身、葛庭燧、杨振宁等国内外名科学家的怀念文章及吴有训先生关于科学、教育方面的演说和论文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先生诚挚、坦荡、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高尚品德。
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吴有训》是一本介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吴有训教授的生平和他的科学贡献的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我国现代科学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献资料,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传统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回忆吴有训》:忆正之先生钱临照吴有训字正之,我们后辈称呼他为正之先生,或吴先生。我并非他的学生,也未听过他的课,但在几乎半个世纪之间,我和他接触之中受他的熏陶,不但钦佩他在物理学上创造的业绩,更爱其为人,以师待之。正之先生20年代初在芝加哥大学里和康普顿一道从事X射线散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史上是众所周知的,我不需要在这里重复了。我在这里将记述和吴先生接触中给我深刻印象的二三事。30年代初,当我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时,吴先生在清华,虽多次见面,但无多交谈。1938年为避日寇,清华和北大、南开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北研院物理所还有很多学术机构也都迁到昆明。学术界人见面机会多了,中国物理学会定期(每星期一次)举行学术讨论会。一次,我在会上介绍了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中的缺陷,并谈了G.I.Taylor的位错模型。这在我国是介绍位错的**次。隔数天,我因事去西南联大见到吴先生,他拉着我到他办公室里坐下,详细询问关于那天我做报告的范性形变行为;并提出晶体中的位错既然能影响它的力学性质,是否也能改变它的电学、磁学性质。当时位错模型初次提出,理论未完备,尚缺实验证明,现在说来,Taylor模型是正确无误的,有很高的预见性,但金属加工硬化并不像当时Taylor论文中所说的那样简单,更不用说位错如何能影响晶体的其他物理性质。吴先生一问到此,我只能以浅薄的语言回答他,亦可说无词以对。其后,清华大学在昆明西郊大普吉办了金属研究所,聘余瑞璜等为研究员,吴先生自任所长。吴先生是我们的前辈长者,但在学问上不耻下问。他和年轻人相聚谈话并不矜持,喜欢听取人家意见,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此年轻人喜欢到他家里看望他和他谈话。在昆明时期,吴家住在远郊大普吉,和西南联大教师任之恭、范绪筠、余瑞璜、叶楷等合住一个大院,或有的在近邻。我曾多次从北郊黑龙潭跋涉数十里之遥去看他们,并在那里宿夜,剪烛夜谈,引为乐事。吴先生当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组织工作已够繁忙的了,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他又在学校兼课。大约在1965年,有一天,他到我家闲谈,问我*近有什么好的物理教科书,我向他推荐新买来的Feynmanlectureonphysics三卷本,他借了**卷去。时隔数年,我已忘怀,当此书还到我手中时,我发现书页几经翻阅后手泽痕迹宛然在目,显然他是用心读过全书的。吴先生在康普顿效应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不论在讲课时,或与人谈X射线散射时,从不自道其功绩。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学者提到X射线散射称为康普顿一吴有训效应,吴先生不同意如此称法,而只称康普顿效应。1949年吴先生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时友朋中有北上的,有意欲东渡台湾的。吴先生不但自己拒绝了国民党政府邀请他去台湾,还规劝朋友共同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是年竺可桢先生和正之先生同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事后我在南京见到竺先生,他告诉我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院长为郭老,副院长中有竺老而无吴先生。竺老说:“正之应当做科学院副院长,而不是我自己。”竺老谦逊让贤,品德高尚,而吴先生从未对此事心存芥蒂。1950年底吴先生终于被任命为科学院副院长,实至名归。提到吴正之先生与叶企孙先生两人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吴长叶一岁,而叶早于吴自美归国任教。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叶先生任物理系主任,1928年,吴先生应叶先生之邀请由中央大学转去清华任教。自此两人共事至1945年抗战胜利,吴先生乃去重庆任中央大学校长。两人在清华、西南联大共事十七年,对教育思想和学校行政设施,配合默契,交情弥笃。“文化大革命”期间叶先生蒙受极大冤屈,出狱后,幽禁中关村,吴先生曾去探望他。在当时,此种举动不同寻常,亦为友朋中所难见。直至1975年冬“文革”结束此禁遂废。1977年1月,叶先生逝世,吴先生哀伤不胜,参加追悼会未及终毕而离去,并以叶先生之冤狱未见明白平反为念。是年夏,周培源先生亲赴吴先生家告北京大学已对叶先生做出正确结论,吴始释然。是年冬11月,吴先生亦与世长辞。吴先生一生治学谨严,待人宽厚,笃于友情,长期身居领导地位,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谋私利,处理行政事务不徇私情,公正不阿,他的高风亮节应为后人所敬仰。……
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恭亲王奕诉及普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为**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方案...
长城踞北:延庆卷 本书特色 *雄伟的长城,美丽的雁栖湖, 已经成为美丽新怀柔的两张精美名片,见证了首都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与八百多年建都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变...
发现世界:黄金时代(一个荷兰船长的亚洲冒险) 内容简介 黄金时代,一个为追求财富、权力、梦想而向远洋挑战的大航海时代,整个欧洲的社会制度、文化思想、科学发明,都...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该书为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作者张金奎、胡凡、陈时龙、赵献海等为历史所研究人员,朱鸿林为香港理工大学中华文化系主任教授,庄...
私人生活史IV 内容简介 《私人生活史4》是一部介绍古代私人生活史的优秀著作。《私人生活史4》主编乔治·杜比通过艰辛的研究与探索,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古代人私生活的...
在对人道灾难的记忆中,最能帮助受害者重新找回生命意义和做人尊严的就是“见证”。任何亲身经历过苦难的人都是苦难的见证人。但
沙千里回忆救国会-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救国会是1936年在上海建立的一个爱国救亡组织,全称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沙...
《医生,你在想什么》内容简介:★人人都会生病,但并非人人都会看病。学会医学思维,让看病变得简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
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本书或是资料,能比《被遗忘的战斗:1944年马斯河突出部之战》更为详实和丰富地描述出有关当年佩尔沼泽与马斯河
战时日军对山西社会生态之破坏 内容简介 本书不限于从表层上描述日本的侵华暴行,而以“社会生态”为角度,通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及量化分析,从深层上挖掘战争之直接损失、...
《写给大家的世界简史》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通俗的史书,论述了从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类的起源直到现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横
发现藏经洞发现藏经洞前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五卷汉译本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我国学术界值得欣慰的...
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元史、战争史及中国古代史爱好者采用纪实的写作手法,生动描绘大一统所引发的社会巨变及众多历史人物面貌。 ·本书聚焦...
《东西街: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的起源》内容简介: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
明朝那些事儿8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第八部,主要讲述了从明熹宗到崇祯皇帝近十年间的历史。天启继位后,不理朝政,沉溺于木匠活之中,整个帝国内忧外患,死...
《职业素养入门与提升》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介绍大学生必备职业素养的书籍,基于我国多所高校的具体做法和和经验总结,较系统地构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丝绸之路首倡者——李希霍芬的中国旅行日记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68年至1872年间对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足迹遍...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14 本书特色 人不同于禽兽,毋庸置疑:人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亦毋庸置疑。根据现代遗传学研究,我们与另外两种黑猩猩的基因组,有百...
打开北朝之门 本书特色 《打开北朝之门》: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领队的亲身讲述,真实再现考古发掘全过程首次揭秘曹操墓的确切位置,为日后的发掘埋下伏笔。...
《绘画中的日常》内容简介:用日常经验品赏绘画,让如许名作重返日常。彼时彼刻感动画家的日常,依然感动着此时此刻的我们。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