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在我的*后的人生落幕之前,能为自己记下这辈子人生的辛酸苦辣,同时也为我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留下一些痕迹,哪怕是淡淡的浅浅的也好。我无法知道今后的人生还会给我留下多长的时光,我唯有抓牢这人生的*后时光,实现我的这一*后的愿望。我仿佛觉得,唯有这样,才算没有虚度此生,辜负曾来过人世间走过的这一旅程。
徐兆淮著的《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以亲历者的身份,以学者和编辑的眼光,用近似随笔的文体,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史、期刊史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史料,为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留下一些可供回忆的痕迹!徐兆淮是一个十分认真和勤勉的人,除了撰写大量的文学评论文字外,晚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往事与故人的回忆之中。从王蒙、李国文、邵燕祥、从维熙、汪曾祺、林斤澜、宗璞、袁鹰、柳萌、阎纲、林希、艾煊、高晓声、陆文夫、张弦、宋词、戴厚英、何士光、杨苡、忆明珠、章品镇、俞律、叶子铭、陈辽这样的老一辈与平辈作家和师长,到晚辈作家王安忆、梁晓声、贾平凹、阎连科等,他的记叙给上一世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部作品问世与编辑不可分割的关系。
《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对于国文在70岁左右由写小说转为改写散文随笔的缘由,如前所说,简言之,可视为作家的自觉追求和文学创新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作家文学才华和学识修养的体现。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精力的变化而出现的华丽转身,曾经发生在老一辈作家(如茅盾、巴金)身上,也曾经发生在与国文同辈作家身上(如王蒙、从维熙)。然而,国文近十几年的散文、随笔毕竟又有着他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因而,往往如同他的八九十年代的小说一样,同样吸引着读者和文学界关注的目光。如前所说,年近七旬,国文在尝试写了几百万字,长、中、短各种小说体裁,并陆续荣获过全国大奖之后,他的创作便开始自觉地由虚构体小说转向了散文随笔,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新的选择,一种华丽转身,或许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规律使然。聪明如他者自然明白,昔日的生活积累与苦难人生中获得的体验已经宣泄、倾诉完毕,他今后的创作需要重新选择与定位,调整自己的创作方位,更需要补充、调动新的知识结构,开辟新的创作领域。对于一个有自觉追求、勇于创新的作家来说,一旦发现文思不畅、创造力衰减之时,他是决计不愿重复自己的。于是,年过七旬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并理解他为何及时从小说创作抽身而出,转而为《文学自由谈》《随笔》等期刊开辟特约专栏,主要致力于散文随笔创作了。即以发表在《钟山》上的几篇随笔而言,《三国三题》借三国三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可怜一曲(长生殿)》则取材于清代文人洪舁与他的名剧《长生殿》的命运沉浮,实际讲的是中国文字狱的兴衰,引人联想的,却是当代文坛所演绎的一出出冤假错案,抨击的则不仅是封建帝王,还有文场那些专打小报告的小人。而《唐末食人考》考之二十四史等文史典籍及野史文献,实际笔墨所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那些以革命的名义所施行的种种非人道反人性的野蛮行径。在揶揄嬉笑的背后,实则充满着一个作家对现实的关注精神。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编发李国文给《钟山》的一篇篇文化历史随笔时,还以为这只是国文在小说创作连获大奖过后,偶尔为之地写些散文随笔以作创作调剂之需,其后,当我得知他在《文学自由谈》《随笔》《当代》《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上连续发表长篇文化历史随笔,成为特约专栏作家时,我才明白,对于写惯小说且又是“获奖专业户”的作家来说,这实在是一次国文由小说到散文随笔的华丽转身。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他陆续出版了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楼外谈红》《大雅村言》《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且大为畅销、一版再版之后,我方才领悟到,对于李国文创作华丽转身所取得的卓著成绩,应该是值得文学评论界给予更多的评论与关注的。作为读者和朋友,作为国文发在《钟山》作品的责编,我自然为国文转身致力于散文随笔之后所取得的卓著成就而高兴不已。作为评论工作者,有时我又不免为评论界对国文创作的关注度不够,以及总体评价与国文随笔创作成就的不对称而深表遗憾。为此,我宁愿相信,散文评论家韩小蕙所说:李国文是“卓然一随笔大师”,是“学识好、见识好、心态好、用功好、夫人好的'五好先生一'。这当是对国文为人为文的中肯评价。在当代作家中,由写小说转身写散文随笔者甚多,然而,能达到此种境界与成就者,委实并不多见。……
徐兆淮原籍江苏丹徒,生于淮安。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钟山》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作协理事。1974年从北京文学研究所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艰难的寻找》《新时期小说读解》(合作)《编余丛谈》《编辑絮语》等,发表文学评论、散文随笔及有关编辑工作、编辑修养、期刊研究方面的文章近百万字。评论集获省级优秀评论奖,散文随笔获省市级优秀作品奖。责编的中篇小说《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太阳出世》、《涅槃》和话剧《秦王李世民》获全国优秀作品奖。主编的刊物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省十佳期刊称号。2000年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编辑奖,同年评为省优秀出版工作者。
半岛 本书特色 《半岛》是“2008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获奖诗人林雪的一部自选诗集,收短诗80余首。这些诗歌基于作者自己生活的体验,在...
《自我与本我》内容简介:《自我与本我》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及《自
中亚腹地的踏勘者,独行侠式的旅行家受诺登斯科德探险队的启发,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885年夏展开首次亚洲之旅,由俄属中亚进入波斯,逐步走向亚洲心脏地带。五年后...
《中国文学批评》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通史著作,分为三卷四十五篇,论及历代文学批评家凡六十余家,以时代为序勾勒批评原理的历
黄裳散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黄裳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街心花园 本书特色 杜拉斯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 玛格丽特·杜拉斯,无疑是二十世纪*有影响、*具...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 本书特色 柏桦、李敬泽、欧阳江河、王家新、西川、谢有顺、于坚、张清华联袂推荐。探赜一代精英写作与成长,反思汉语创作困局,讲述诗歌江湖纷...
古典小说漫稿 本书特色本书是吴小如先生的一部小书,对诸如三国、水浒、红楼、儒林外史等小说的一些评论。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唐代传奇简介》等6篇分别收入了《中国...
汪曾祺集:逝水(布面) 本书特色 ★汪曾祺,在自创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大师级作家。其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
此心安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地理学 本书特色 科林·埃拉德、许钧、吴文智编著赵凯、张慧君、茅佳惠编译的《此心安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地理学)/镜与灯人文译丛》探索了...
万物皆有欢喜处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奉天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四。400年来,从“沈阳路”、“沈阳中卫”到&...
六丑笔记 本书特色 《六丑笔记》是国内著名藏书家止庵的随笔集,共计收录49篇随笔文章,纯字数10万余字。书中的文章被分为四部分:(一)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与阅读;(...
人造天堂 本书特色 《人造天堂》作者夏尔·波德莱尔以细腻、抒情性的语言,描述了酒、鸦片及印度大麻给吸食者所带来的种种奇妙、精致、如梦如幻的感觉。那种迷醉感恰似一...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 内容简介 二十一世纪初,杨义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前沿命题,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受到世界学术界的关注。五年来,这个命题由仅...
名诗珍藏系列--涅克拉索夫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选辑了涅克拉索创作的数十首经典诗歌。涅克拉索夫的诗歌紧密结合俄国的解放运动,充满爱国精神和公民责任感,许多诗篇...
《国际社会保障全景图》内容简介:本书对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了全面考察与总结,并结合我国情况,从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养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2岁以上(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品;(2...
简爱(插图本) 内容简介 《简·爱》是一本用**人称叙述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写的虽然不全是作者本人的生平,但其中的许多情节都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凝聚了作者的内心...
打翻铅字架 内容简介 本集十八个短篇皆以杂文笔法写成,有强烈的讽刺性及幽默感,叙述语句有相当程度的扭曲与夸张,直指社会的病态现象及具恶质倾向的人心人性。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