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在我的*后的人生落幕之前,能为自己记下这辈子人生的辛酸苦辣,同时也为我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留下一些痕迹,哪怕是淡淡的浅浅的也好。我无法知道今后的人生还会给我留下多长的时光,我唯有抓牢这人生的*后时光,实现我的这一*后的愿望。我仿佛觉得,唯有这样,才算没有虚度此生,辜负曾来过人世间走过的这一旅程。
徐兆淮著的《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以亲历者的身份,以学者和编辑的眼光,用近似随笔的文体,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史、期刊史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史料,为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留下一些可供回忆的痕迹!徐兆淮是一个十分认真和勤勉的人,除了撰写大量的文学评论文字外,晚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往事与故人的回忆之中。从王蒙、李国文、邵燕祥、从维熙、汪曾祺、林斤澜、宗璞、袁鹰、柳萌、阎纲、林希、艾煊、高晓声、陆文夫、张弦、宋词、戴厚英、何士光、杨苡、忆明珠、章品镇、俞律、叶子铭、陈辽这样的老一辈与平辈作家和师长,到晚辈作家王安忆、梁晓声、贾平凹、阎连科等,他的记叙给上一世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部作品问世与编辑不可分割的关系。
《编余琐忆:我的编辑之路》:对于国文在70岁左右由写小说转为改写散文随笔的缘由,如前所说,简言之,可视为作家的自觉追求和文学创新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作家文学才华和学识修养的体现。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精力的变化而出现的华丽转身,曾经发生在老一辈作家(如茅盾、巴金)身上,也曾经发生在与国文同辈作家身上(如王蒙、从维熙)。然而,国文近十几年的散文、随笔毕竟又有着他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因而,往往如同他的八九十年代的小说一样,同样吸引着读者和文学界关注的目光。如前所说,年近七旬,国文在尝试写了几百万字,长、中、短各种小说体裁,并陆续荣获过全国大奖之后,他的创作便开始自觉地由虚构体小说转向了散文随笔,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新的选择,一种华丽转身,或许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规律使然。聪明如他者自然明白,昔日的生活积累与苦难人生中获得的体验已经宣泄、倾诉完毕,他今后的创作需要重新选择与定位,调整自己的创作方位,更需要补充、调动新的知识结构,开辟新的创作领域。对于一个有自觉追求、勇于创新的作家来说,一旦发现文思不畅、创造力衰减之时,他是决计不愿重复自己的。于是,年过七旬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并理解他为何及时从小说创作抽身而出,转而为《文学自由谈》《随笔》等期刊开辟特约专栏,主要致力于散文随笔创作了。即以发表在《钟山》上的几篇随笔而言,《三国三题》借三国三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可怜一曲(长生殿)》则取材于清代文人洪舁与他的名剧《长生殿》的命运沉浮,实际讲的是中国文字狱的兴衰,引人联想的,却是当代文坛所演绎的一出出冤假错案,抨击的则不仅是封建帝王,还有文场那些专打小报告的小人。而《唐末食人考》考之二十四史等文史典籍及野史文献,实际笔墨所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那些以革命的名义所施行的种种非人道反人性的野蛮行径。在揶揄嬉笑的背后,实则充满着一个作家对现实的关注精神。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编发李国文给《钟山》的一篇篇文化历史随笔时,还以为这只是国文在小说创作连获大奖过后,偶尔为之地写些散文随笔以作创作调剂之需,其后,当我得知他在《文学自由谈》《随笔》《当代》《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上连续发表长篇文化历史随笔,成为特约专栏作家时,我才明白,对于写惯小说且又是“获奖专业户”的作家来说,这实在是一次国文由小说到散文随笔的华丽转身。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他陆续出版了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楼外谈红》《大雅村言》《李国文新评(三国演义)》,且大为畅销、一版再版之后,我方才领悟到,对于李国文创作华丽转身所取得的卓著成绩,应该是值得文学评论界给予更多的评论与关注的。作为读者和朋友,作为国文发在《钟山》作品的责编,我自然为国文转身致力于散文随笔之后所取得的卓著成就而高兴不已。作为评论工作者,有时我又不免为评论界对国文创作的关注度不够,以及总体评价与国文随笔创作成就的不对称而深表遗憾。为此,我宁愿相信,散文评论家韩小蕙所说:李国文是“卓然一随笔大师”,是“学识好、见识好、心态好、用功好、夫人好的'五好先生一'。这当是对国文为人为文的中肯评价。在当代作家中,由写小说转身写散文随笔者甚多,然而,能达到此种境界与成就者,委实并不多见。……
徐兆淮原籍江苏丹徒,生于淮安。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钟山》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作协理事。1974年从北京文学研究所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艰难的寻找》《新时期小说读解》(合作)《编余丛谈》《编辑絮语》等,发表文学评论、散文随笔及有关编辑工作、编辑修养、期刊研究方面的文章近百万字。评论集获省级优秀评论奖,散文随笔获省市级优秀作品奖。责编的中篇小说《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太阳出世》、《涅槃》和话剧《秦王李世民》获全国优秀作品奖。主编的刊物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省十佳期刊称号。2000年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编辑奖,同年评为省优秀出版工作者。
J.M. 库切:南非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
纸的生命 内容简介 这本书里前三辑的配图,全部是作者的硬笔画。复兴运用现代派笔法,把一一对应的文字,抽象地予以延伸,以期引导读者根据各人理解和感受的不同,在想象...
文化名家说痴癖雅好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六十多位名家的散文作品,从各个方面畅谈那些关于痴玩、癖好的事。 我们可以在吴组缃的《谈癖》、周汝昌的《自家的...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翻译家。求学于清华大学外文系、西南联大,参加过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部队,四十年代末留美,后回国任教于南开大学...
文艺卷-给灵魂一点时间-读者原创版高端访谈-读者原创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为《读者原创版》杂志历年采访的国内知名作家、知名学者、知名媒体人、知名音乐人、知名演员等的...
牧歌(汉拉对照) 内容简介 简介《牧歌》是维吉尔早期*重要的作品,被认为是拉丁语文学的典范,充溢着浓郁的古罗马田园风采。《牧歌》共收诗10首。各首诗具体写作年代...
《罗马日记》内容简介:“在这个庇护所里,新的世界出现了。它永远在那儿,永远与我相关。”《罗马日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裘帕·拉
《散财有道:南都公益基金会公益风险投资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内容简介:“散财有道”,以风险投资的思维开展公益资助可以使公益资金
徐志摩散文全编(全三册) 内容简介 徐志摩是一位诗人。你知道,全都知道。突然一天,有人说,他是一位散文家,你的吃惊不亚于听说张飞用的不是丈八长矛,而是青龙偃月刀...
张炜散文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
《新闻业的怀乡病》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媒体评论集。许知远从新闻从业者的视角,聚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财富》《经济学
1961-2012-鲍勃.迪伦诗歌集-全八册 本书特色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囊括迪伦逾半世纪创作经典。 八卷本,收录鲍勃迪伦逾半世纪创作生涯中31张经典...
2007散文 内容简介 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仍然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成为文学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及时总结年度散文创作的实绩,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的散文作品...
作品目录编者的话向钱锺书先生学习第一辑对钱锺书学术境界的一种理解钱锺书先生的精神遗产钱锺书简论钱锺书、杨绛散文比较《管锥
伊藤虎丸,1927年3月30日生于日本东京淀桥。1953年就学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同年,受洗于日本基督教团美竹教会浅野顺一牧师。1959年至1962年,完成东...
旅行的意义:每一次旅行都是对生活的拯救 本书特色 这本旅行散文是一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爱和自由;快乐和幸福的故事。它,也许也是你的心灵旅程。一个学有所成的海归女孩...
浮生 本书特色 有人今晚很幸福。有人孤独。有人一边幸福一边孤独。有人在我回到家后电话安慰我。他是已婚男人,有个幼儿。他说结婚的感觉就像迷迷糊糊上台唱歌,你就是得...
一支被罗马迷死的铅笔 本书特色 一本风靡韩国的铅笔旅行绘本。这本书,就如同一封一封信笺的集合,阅读的每个人都是收信的对象。信纸的那一头,那个先到了异国的人向你娓...
《单身女性》内容简介:★日本冰河期就业世代女性群像 ★浮沉于时代洪流的真实证言 本书考察的对象是日本冰河期就业世代中的女性群
原子弹调查 内容简介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什么都知道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很多故事,我们都知道它发生了,却并不知道它是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会发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