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开新篇:傅谨戏剧评论集》是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傅谨先生的戏曲评论集,共收录其戏曲评论40余篇,主要内容是作者近20年来对当下戏曲创作的批评研究。这些评论文章主要集中于传统戏曲的当代生存和危机问题,大多是从具体剧目的创作或某个剧种的现代转型出发来分析探讨,既有具体个案的研究,又有对戏曲艺术发展的整体把握。
著名戏剧理论家傅谨先生近年戏曲评论合集。
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教材
一
弘扬传统戏剧正面价值
文艺评论与戏曲艺术的健康发展
如何让戏剧批评更有效
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与戏曲的传承
弯道超车:福建戏曲的示范意义
身体对文学的反抗
——解读李玉声的16条短信
戏曲舞台重现传统光芒
发现自己:21世纪初戏曲传统的复归
——以历史题材剧目为主轴的考察
戏剧:现实如何重归当代
三思京剧现代戏
戏曲流派是什么和怎么是
京剧出现新流派的可能与现实
二
不循常理方有大成
——漫谈张火丁的时代意义
超然世外的张火丁
历史与人性的烛照
——评话剧《知己》与它的两个京剧改编本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之道
非常小百花非常茅威涛
全本《长生殿》与上昆的意义
回到初心的晋剧《于成龙》
京剧《香莲案》:戏曲经典改编的范例
《凤氏彝兰》的魅力
三
从弱者角度反思历史
《孔乙己》和越剧的现代转型
重排《陆游》再塑辉煌
藏书承志永继斯文
——越剧《藏书之家》的文化价值
有关茅威涛的一些想法
晋剧《傅山进京》与文人戏的新高度
《廉吏于成龙》的启示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的启示
川剧表演与徐棻对经典的改编
《大树西迁》与西部的文化阐释
……
四
后记
《为传统开新篇:傅谨戏剧评论集》:重建戏曲价值观,要有对市场的尊重重建戏曲价值观,*后还有一点是要有对市场的尊重。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戏曲剧团成员基本上都在体制内,体制给我们很多好处,让我们有很多优势,但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其实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文化部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剧团变国有体制。上海、天津把几十个剧团一天之内全部改成国有剧团,到文化部报喜,文化部紧急下发文件说不能模仿。上海和天津只能将新改的这些叫新国营,老的叫老国营。但事实上这些新国营仍是企业。“文革”的时候,剧团做的报表正是企业表格,只有“文革”以后才改成事业单位。所以,现在的国营剧团体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有的,而是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被破坏以后才出现的。这才导致剧团越来越依赖国家,因此就越来越疏离市场。几十年来我们没有认识到,文化市场对艺术发展有多么重要,长期以来将市场妖魔化了。妖魔化的原因很复杂。首先,在传统社会里,社会保障体系不发达,艺人生存没有保障,生老病死无法保障,老了以后连一个棺材都没有。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部分戏曲演员从事的是收入不高、门槛不高的行业,因此他们拿的收入只是跟一般手艺人差不多,高收入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戏曲表演艺术家是边缘人,走江湖的。走江湖人的心态是没有明天的,今天有钱就今天消费,明天的明天再赚,不像社会主流阶层有稳定资产,所以很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晚年都没有好结果。新中国成立后,想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时也并没有解决好,剧团的医药费由剧团开支,意味着一个人生重病全团都白干,这并不是社会保障。而到了现在,整个社会“五险一金”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已经成形,关于生老病死已经不是一个问题,旧社会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用旧社会的情况来反证市场体系的缺点,已经没有说服力了。其次,人们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不会出精品。如果剧团都走市场,大家都想着挣钱,谁来创作精品?这种说法似乎很有力量,但他们忘记了历史。试问,人类历史上那些优秀的艺术精品是在什么环境下创造出来的?中国戏曲历史上数以万计的经典是怎样的环境里出现的?梅兰芳的伟大艺术,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出现的;“越剧十姐妹”也是在上海高度商业化的市场环境里涌现出来的。中国戏曲史上,包括京剧和地方戏在内,绝大多数经典剧目都是艺人在市场环境下创造的。反观当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没有多少好作品值得留下去。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戏曲创造,每年出两千多个新戏,加起来有六万多个,观众却不能记住几个,没有几个戏曲新作有价值。这就说明,艺术的发展、艺术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动力和压力,它们对出好作品必不可少。市场的作用就是给大家提供压力和动力,并不是说市场有多好,而是说市场的压力和动力就逼着你出作品,逼着你出好作品,出了好作品你就能得到回报。诚然,在非市场经济环境下,或许也能出好作品,然而把市场与精品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就不能出好作品,这个观点是经不起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和推敲的。我们都赞同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在哪里?人民就在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人民。如果我们否定了市场,戏曲就会变成业内人士的卡拉OK,变成歌功颂德的政治作品,对戏曲来说那只是一条死路。另一方面,近年来对市场的批评有了新方向,很多人学了一点法兰克福学派的东西,对市场和文化的问题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市场的魅力,告诉我们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规律。因为有马克思主义,因为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所以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很大。法兰克福学派进一步揭示了新时代资本运作的规律,告诉大家资本主义时代对文化的扼杀。……
傅谨,文学博士,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戏剧与影视学)成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艺术》杂志主编。著有《中国戏剧史》《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中国戏剧艺术论》等,主编《梅兰芳全集》《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等。
《去繁从简:交互设计知识体系精讲》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有关交互设计规范与思维方式的指导用书。本书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交互设计的
《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分为两部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者把“现代性”归纳为五个特征:人类中心主义、进步论
美国乡村音乐 内容简介 本书打算在概述乡村音乐的同时也结合介绍民间音乐,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乡村音乐的发展脉络。因为生硬地将两者剥离开来,反而会破坏它的真实性。...
小提琴经典小品选。2 内容简介 在浩如烟海的小提琴曲中有着不计其数的经典小品。它们以旋律优美、生动感人、短小精湛而雅俗共赏。本书选编的小品都是世界名曲,由小提琴...
莫扎特神灯 本书特色 ★知名乐评人、专栏作家贾晓伟*新古典音乐随笔集。★古典音乐,终极的馈赠,开端的表达。★倾听,人性的感动,魔性的美,自身的超越。莫扎特神灯 ...
Sinceitsinitialpublicationin1980,theTheNew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hasb...
吉他弹唱浪漫金曲 内容简介 为了给读者提供大量的演奏曲目,本书还精选出当前流行的曲目和欧美经典歌曲,这些曲目经过精心的编配,改编成吉他弹唱伴奏金曲,不论是对初学...
音乐二十讲-大家西学 本书特色 《音乐二十讲》避开教科书式的宣讲,从西方众多大师的作品中剔选出解读西方古典音乐的优秀篇章,让般读者有机会亲近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草堂-2019第07期第35卷 本书特色 由当代诗人梁平主编,高质量、高稿酬、高颜值的诗歌刊物,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语诗坛的重要...
《冬心题画记》主要内容:中国画论经秦汉到西晋的萌芽,于东晋、南北朝蔚然独立,历唐、宋、元的繁荣,至明清二代,重在传承总结
伍佰吉他弹唱专集 内容简介 伍佰本名吴俊森,是华语地区*知名的歌手之一、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他虽以词曲演唱制作的全能音乐人著称,但本质却是个独立于主流之外的...
音乐的故事 本书特色 《音乐的故事》是房龙关于西方古典音乐的力作。全书娓娓道来,平易近人。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都在你的身边。作者亨德里克...
本书选注目的,首先是作为艺术院校“中国画论”一课的教材,次之作为一般爱好美术的青年研究中国画论的辅助读物。本书选择的标准
赏自然之大美探生命之秘境………………※编辑推荐※☆法国著名摄影师四十年收集整理蝴蝶标本的结晶,精美的微距照片,展现大自然
音乐导读 19海顿交响曲 本书特色 本书是'BBC音乐导读'丛书第19篇《海顿:交响曲》。莫扎特在谈到海顿时曾说:'没有人能像海顿那样无所不能--既能开玩笑也能...
阴法鲁(1915—2002),山东肥城人,著名古典文献学者,音乐史、舞蹈史专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毕业。1942年...
中国小号作品集-(第1集)(含CD二张) 内容简介 《中国小号作品集》的问世,从普及的层面来说,中国作品对初涉音乐之门的孩子更补偿容易接受,对提高他们(包括家长...
最易演奏流行古筝曲128首-初学者专用简易版 内容简介 编者专为初学古筝1-12个月的学员,编写了能够使其快速上手演奏的这本流行古筝曲集。真正做...
美是一个看不见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反映在企业上,会创造惊人的产值与财富。近年来,许多企业意识到创意的珍贵,而想藉由提升员
《我曾遇见那男孩》内容简介:一间明宿里的留言簿,把少年周闲的高中生活铺陈开来,那些已被删除或更改的青春,想夹在课本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