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原子》一书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微观和*宏观的世界——原子、亚原子、粒子以及整个宇宙,目的是尽量解答以下两个问题:“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和“我们所在的宇宙是怎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书中首先在人类自身的尺度上对自然进行审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一些有用的物理规律,同时,我们还采取历史方法,讨论一些现在看来很古怪,甚至很愚蠢的观点,探讨早期科学观点中的谬误对我们而言有着诸多裨益。
宇宙的浩瀚与原子的微小
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探索的目标
寻着先人的脚步
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
传统来说,我们的世界上有苦有甜、有冷有热,然后还有颜色。事实上,我们的世界只有原子和虚无。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57)
万物皆由原子构成。
——理查德·费曼(1918-1988)
在现代的自然观念里,构成物质的*小部分的自然规律与整个宇宙的进化发展息息相关。与早期的原子观不同,我们现在所称的原子并不是*小的粒子,原子也是由更小的东西构成。同样,原子也能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
11.1早期的原子观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物理世界的诸多事物进行过猜测。他们经常会对自然的运行规律进行假想,但在亚里士多德之前,鲜有哲学家试图去证明他们的假想。因此,普通物体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小东西(原子)构成这一观点和物质能够被无限分割的观点同时存在着。
有个早期的古希腊人设想了原子的存在,这个人就是阿那克萨戈拉(公元前500—前428)。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57)发展了阿那克萨戈拉的思想,并指出物质是由存在于其他虚空中的形色各异的不可见原子构成。我们可以看出,德谟克利特并没有试图证明原子存在与否。很显然,原子对他的吸引仅停留在哲学层面上。
其他的希腊哲学家则对物质可无限分割这一观点很感兴趣,亚里士多德就在此列。尽管亚里士多德强调观察,但他没有把自己的理论严格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而且,有时他尽管确实对自然做出了观察,但他并没有从观察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亚里士多德是位伟大的哲学家,但他的科学观点仍有许多改进的余地。
在科学研究当中,亚里士多德不是很幸运,因为许多理论在当时无法通过观察来验证。亚里士多德肯定发现自己可以将物质切分得越来越小。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观察不到的微小尺度上,物质无法在不改变属性的前提下继续分割下去。
11.2原子存在的证据
实际上,人们在200多年前就有了间接证据证明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中一条证据是,特定的物质可从某种看上去类似的物质中分解出来,就像这种相似的物质中包含着这种特定物质的微小颗粒一样。
另一条证据来自气体的运动现象。封闭容器中的气体会对容器的内壁施加一个压力(在第5章中,我们将压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力的大小)。气体温度上升或容器内气体增加时,这一压力也随之加大,这就好像气体是由在容器中随机运动的粒子构成一样。在任意时间内,会有一部分粒子撞到容器内壁,从而施加一个作用力,产生压力。若气体的量增加,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内壁的粒子就会增加,压力也随之加大。若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粒子活动就会加快,压力也会加大。粒子运动速度越快,它们所拥有的动能就越大。气体的各个粒子所拥有的动能并不是完全相等,但我们可以用这些粒子的平均动能。温度与平均动能成正比。
我们之前讨论过两种不同的温度计量方法,即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在华氏温标中,水在32度结冰,在212度沸腾。在摄氏温标中,水的冰点是0度,而沸点是100度。摄氏温标为除了美国之外的世界上各个国家通用。在科学实验中还经常用到另一种计量方式,即“绝对温度”或开尔文温标,名称取自开尔文男爵。开尔文男爵原名威廉·汤姆逊,是一个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物理学家。有一个科学定律,即在压力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而这个温度指的就是开尔文温标下的温度。同样,我们在之前的段落中讲到温度与平均动能成正比,这个温度也是开尔文温标下的温度,缩写为K。温度的*低点为0 K,不过根据自然定律,温度只能是非常接近0 K,而不能完全达到0 K。(在开尔文温标中通常省略“°”的符号。)在开尔文温标中,水的冰点为273度,沸点为373度。注意,在开尔文温标和摄氏温标中,水的冰点与沸点之间都有100度的温度差。因此,在这两种计量手段中,1度的温度差是相等的,两种温标的差别仅在于一个恒定值为273度的尺度顺移(0 K就相当于-273℃)。
作者: [美]唐·利希滕贝格
译者: 周弘毅
唐·利希滕贝格,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物理学名誉教授。纽约大学本科理学士,伊利诺斯大学乌尔班纳分校学术博士。他的专业范畴是基本粒子的理论,包括夸克、电子,和胶子。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重子相互作用的夸克,如质子和中子,介子,π介子和k中介子。尽管他停止了原创物理学研究,但他的作品仍被物理学家所引用。
中国古代度量衡 内容简介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书中包括了:度量衡的萌芽时期、大禹治水和度量衡...
冰川观测与研究方法 本书特色 刘时银编著的《冰川观测与研究方法》涵盖了现代冰川野外观测和研究方法,每一项观测都从理论介绍切入,使读者在冰川学理论指导下,开展野外...
广义相对论基础 内容简介 《广义相对论基础》是一本简明扼要的广义相对论入门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突出物理图像、物理内容和物理思想,同时在数学上自给自足。注意把广义...
《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既是一本专业书籍,也是一本科普读物。作者戴维·伍兹先生按照往返月球的实际飞行顺序,探究了登月之
本书完整地收录了这些演讲,并配之以部分获奖者撰写的后记,旨在反映过去数年来这一领域中发生的变化。对任何一位计算机科学的历
有机化合物系统鉴定手册 本书特色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是有机化学的基础,是有机合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本书主要内容有未知物...
地理空间信息的分形与分维 内容简介 分形理论作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自其产生之日起,就逐渐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分形理论已经在自然与社会经济...
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定量分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及其合作者长期以来在强非线性振动领域科研成果的系统总结。书中全面地介绍求解强非线性振动周期解的增量谐波平衡法(I...
高光谱遥感图像特征提取与分类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遥感图像处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本书主要介绍总结了作者多年的工作,并展现了所提...
《量子力学原理(第2版)》主要内容:Review:`Anexcellenttext....Thepostulatesofquantummechanicsandt...
光学原理 -光的传播.干涉和衍射的电磁理论-(第7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经典光学世界名著。全书以麦克斯韦宏观电磁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光在各种媒质中的传播规律...
DNA小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七章介绍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焦磷酸测序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从植物与激发子物质或微生物互作角度系统介绍了植物疫苗在植物免疫诱导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实践。本书共分15章,主要论述...
《存在之轻:质量以太和力的统一性》内容简介: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自然界最深层次实在的理解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已经有了
采动岩体蠕变与渗流耦合动力学 本书特色 《采动岩体蠕变与渗流耦合动力学》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采动岩体蠕变与渗流耦合动力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采动岩体蠕变—渗流耦...
《天体运行论》内容简介:这套丛书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足够长的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为了区别
自然的控制 内容简介 本书对“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意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它揭示了观念的内在矛盾,阐明环境问题一种更深刻的困境——人对人的控制的...
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 本书特色 《利维坦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首次将霍布斯拉丁文版《物理学对话录》译为中文(见附录),是了解霍布...
护卫生命的尊严-现代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从独特视角试图将现代生物技术中蕴涵的从理探讨和法学探讨结合起来的著作。作者对人类基因组合研究、转...
原子结构、碰撞与光谱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原子结构、原子碰撞和光谱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全书共分15章,**章至第八章阐述了波函数角动量性质、不可约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