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原子》一书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微观和*宏观的世界——原子、亚原子、粒子以及整个宇宙,目的是尽量解答以下两个问题:“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和“我们所在的宇宙是怎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书中首先在人类自身的尺度上对自然进行审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一些有用的物理规律,同时,我们还采取历史方法,讨论一些现在看来很古怪,甚至很愚蠢的观点,探讨早期科学观点中的谬误对我们而言有着诸多裨益。
宇宙的浩瀚与原子的微小
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探索的目标
寻着先人的脚步
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
传统来说,我们的世界上有苦有甜、有冷有热,然后还有颜色。事实上,我们的世界只有原子和虚无。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57)
万物皆由原子构成。
——理查德·费曼(1918-1988)
在现代的自然观念里,构成物质的*小部分的自然规律与整个宇宙的进化发展息息相关。与早期的原子观不同,我们现在所称的原子并不是*小的粒子,原子也是由更小的东西构成。同样,原子也能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
11.1早期的原子观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物理世界的诸多事物进行过猜测。他们经常会对自然的运行规律进行假想,但在亚里士多德之前,鲜有哲学家试图去证明他们的假想。因此,普通物体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小东西(原子)构成这一观点和物质能够被无限分割的观点同时存在着。
有个早期的古希腊人设想了原子的存在,这个人就是阿那克萨戈拉(公元前500—前428)。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57)发展了阿那克萨戈拉的思想,并指出物质是由存在于其他虚空中的形色各异的不可见原子构成。我们可以看出,德谟克利特并没有试图证明原子存在与否。很显然,原子对他的吸引仅停留在哲学层面上。
其他的希腊哲学家则对物质可无限分割这一观点很感兴趣,亚里士多德就在此列。尽管亚里士多德强调观察,但他没有把自己的理论严格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而且,有时他尽管确实对自然做出了观察,但他并没有从观察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亚里士多德是位伟大的哲学家,但他的科学观点仍有许多改进的余地。
在科学研究当中,亚里士多德不是很幸运,因为许多理论在当时无法通过观察来验证。亚里士多德肯定发现自己可以将物质切分得越来越小。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观察不到的微小尺度上,物质无法在不改变属性的前提下继续分割下去。
11.2原子存在的证据
实际上,人们在200多年前就有了间接证据证明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中一条证据是,特定的物质可从某种看上去类似的物质中分解出来,就像这种相似的物质中包含着这种特定物质的微小颗粒一样。
另一条证据来自气体的运动现象。封闭容器中的气体会对容器的内壁施加一个压力(在第5章中,我们将压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力的大小)。气体温度上升或容器内气体增加时,这一压力也随之加大,这就好像气体是由在容器中随机运动的粒子构成一样。在任意时间内,会有一部分粒子撞到容器内壁,从而施加一个作用力,产生压力。若气体的量增加,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内壁的粒子就会增加,压力也随之加大。若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粒子活动就会加快,压力也会加大。粒子运动速度越快,它们所拥有的动能就越大。气体的各个粒子所拥有的动能并不是完全相等,但我们可以用这些粒子的平均动能。温度与平均动能成正比。
我们之前讨论过两种不同的温度计量方法,即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在华氏温标中,水在32度结冰,在212度沸腾。在摄氏温标中,水的冰点是0度,而沸点是100度。摄氏温标为除了美国之外的世界上各个国家通用。在科学实验中还经常用到另一种计量方式,即“绝对温度”或开尔文温标,名称取自开尔文男爵。开尔文男爵原名威廉·汤姆逊,是一个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物理学家。有一个科学定律,即在压力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而这个温度指的就是开尔文温标下的温度。同样,我们在之前的段落中讲到温度与平均动能成正比,这个温度也是开尔文温标下的温度,缩写为K。温度的*低点为0 K,不过根据自然定律,温度只能是非常接近0 K,而不能完全达到0 K。(在开尔文温标中通常省略“°”的符号。)在开尔文温标中,水的冰点为273度,沸点为373度。注意,在开尔文温标和摄氏温标中,水的冰点与沸点之间都有100度的温度差。因此,在这两种计量手段中,1度的温度差是相等的,两种温标的差别仅在于一个恒定值为273度的尺度顺移(0 K就相当于-273℃)。
作者: [美]唐·利希滕贝格
译者: 周弘毅
唐·利希滕贝格,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物理学名誉教授。纽约大学本科理学士,伊利诺斯大学乌尔班纳分校学术博士。他的专业范畴是基本粒子的理论,包括夸克、电子,和胶子。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重子相互作用的夸克,如质子和中子,介子,π介子和k中介子。尽管他停止了原创物理学研究,但他的作品仍被物理学家所引用。
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 节选 nbsp; 言 地理学史是由过去时间里发现、认识、思考和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所构成的。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
六个数——塑造宇宙的深层力 内容简介 作为权威的宇宙学家,作者以其深刻的洞察力用了仅仅六个数将宇宙学中看似无关的众多发现连在一起。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对这两...
化学实验员简明手册-化学分析篇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七章,着重介绍了实验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定性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有机物定量分析...
基础物理学-上册-(第二版) 本书特色 蔡怀新、李洪芳、梁励芬、陈暨耀原著,陈暨耀改编的《基础物理学(第2版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力图将近代物理...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手册 本书特色 我们希望这本《常见鸟类野外识别手册》是一个开放的窗口,能帮助鸟类学者、观鸟者和自然爱好者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参考,让人们在中国的土...
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的历史和现状。论述了复杂有机分子体系内同位素分馏的理论,生物圈内碳同位素分馏,同位素在研究有机质转化、...
从《基因》到现在的《基因Ⅷ》,该系列已成为20年来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堪称分子生物学的国际第一书。每一版的更新都紧跟学科发
大地测量学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讨论了测绘基准与大地控制网、大地水准面与高程系统、参考椭球面与大地坐标系、高斯投影与高斯平面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等...
NeuroscientistV.S.Ramachandranisinternationallyrenownedforuncoveringanswerstothe...
力学 本书特色 本书简洁、系统地阐述了力学的基本内容,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教学中精、新、活的独特风格。本书内容精练,物理概念准确清晰;作者着力于用现代...
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论述平衡态唯象热力学业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化学领域中典型体系上的应用。本书内容的核心是热力学四条独立的基本定律,灵魂是热力学...
历代科技发明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灿烂辉煌,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因而,回顾历史,认识和了解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对提高我们的民族...
科研方略18讲 本书特色 2013年年初,戴世强应香港城市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之邀,到那里访问,除了完成约定的任务以外,还为研究生开设了专题课程“科研方略18讲”...
剑桥科学史:第七卷【现代社会科学】 本书特色 《剑桥科学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大象出版社独家引进,同步翻译出版。本卷共43章,介绍了18世纪以来关于社会科学...
每天打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参加旅行团有什么“潜规则”?酒店早餐是免费的吗?还贷款与购入共同基金,哪个更划算?猫儿为什么每
天文学卷-异想天开-古今中外天文简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本书特色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编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共50册)》涉及哲学、社会科学...
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 内容简介 《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共分为3篇,第1篇现代遥感基础部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更新;第2篇遥感数字影像处理部分,注重知识结构的先易...
《天体运行论》内容简介:这套丛书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足够长的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为了区别
本书描述的是技术发展理论的依据是技术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从经济史和人类学中获取的相关材料。它挑战了一种流行观点:技术进
卫星海洋遥感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介绍卫星海洋遥感的教材。全书共12章,简要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海洋遥感卫星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