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专注古典文学专业,集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经典进一步走进大众、走进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套书存孔子之志,养庄子之风,带我们每一个人养成内心要有的儒家担当,外在要有的道家气相。 《于丹:读论语,品庄子》包含《感悟》和《心得》两册,延续了于丹的独特风格,在书中,于丹从多个方面阐释了《论语》的朴素与温暖,《庄子》的恣肆之意,以及两本经典中至始至终充满的智慧。 于丹用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共鸣的文字告诉我们,经典的智慧不止于一两则警句,更珍贵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总是用朴素的话去点明至高的真理。孔子、庄子的精神长风活在当下,给我们内心一种滋养。
读国学经典力作! 张大春书法、陈传席水墨插画,再现《论语》的朴素与温暖,《庄子》的恣肆之意。 千百年来,《论语》和《庄子》互为表里,是一个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精神积淀。 《论语》教我们拿得起;《庄子》又教我们放得下。 《论语》是让我们入世,成为一个角色;《庄子》让我们出世,超脱而成为自己。
于丹《庄子》心得
001不负初心
001庄子何其人
017境界有大小
033感悟与超越
051认识你自己
069总有路可走
085谈笑论生死
103坚持与顺应
117本性与悟性
135心态与状态
153大道与自然
171附录
171《庄子》原文
261出版缘起
于丹《论语》感悟
不负初心
孝敬之道
智慧之道
学习之道
诚信之道
治世之道
忠恕之道
仁爱之道
附录:
本色于丹
《论语》原文
出版缘起
总序不负初心 自2006年国庆长假在百家讲坛讲完《论语心得》之后,2007年春节讲了《庄子心得》,2008年国庆讲了《论语感悟》。荏苒流光,再回首时,世界和人心都有了许多变化;而自万古观之,还是恒久不变的东西更多。 我的家也还是原来的模样。阳光灿烂的周末早晨,带着女儿一起读《论语》,我们俩坐在沙发上,姥姥在餐桌边翻着报纸,祖孙三代,一壶淡茶。女儿抱着一个洗旧了颜色的绒毛鸭子,书架在鸭子头顶,童声朗朗。一瞬间,我清晰地看见当初讲《论语》备课时,这个簇新的绒毛鸭子也放在这个沙发上,不满一岁的女儿粉嘟嘟地坐在玩具堆里,和鸭子差不多大小,我常常开玩笑地对客人们说“会动的那个是我女儿”。 “妈妈,我能问你一个深奥的问题吗?” 我从恍神儿中被拉回来:“什么问题?” “这个世界公平吗?” “不公平,孩子。” “那,孔子的时候就教人日三省乎己,治国导之以德,为什么到今天还有好人受冤枉?报纸电视上还有那么多不公平?” 这真的是一个深奥的问题。 中国的今天不够公平,全人类的今天也不够公平,为了谋求*大公平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大家都在寻找一种共同的公约默契,也都在本土寻求着各自的制度出路,问道自己的先贤,从自己的文化基因里探寻着这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核心价值。孔子和庄子连始皇帝统一中国都不曾见到,他们更不知道互联网和众筹,但他们仍然是千古风尘之前,站在文明肇始之缘的那个坐标,他们的言语里藏着了我们价值基因的秘密。尽管,孔子简约到述而不作,庄子汪洋恣肆到无端崖之辞,简与繁,殊途而同归。 “妈妈,那你说为什么孔子今天还能帮到我们?”女儿去给姥姥送了杯茶,从餐桌边端回一盘姥姥刚切的水果。 “孔子肯定不能像百度作业帮那样帮到你直接的答案,他帮我们的是认清楚一些根本问题。” “什么才是根本的问题?” “你觉得《论语》里什么是根本问题呀?” 孩子想了想,清亮地背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为什么一个从小去教堂的西方孩子长大的惊叹词会是“Oh,myGod”!而一个中国孩子绊个趔趄都会本能地喊“哎呀我的妈呀”!中国传统家族中的信任几乎等于西方宗教中恒久的神——我搂着孩子的小肩膀,看着笑眯眯的老妈妈,满心感慨。 约定俗成的表现,大多来自文化基因。中国文化中强大的伦理性价值,也许就是我们今天安顿于仓皇万变中的不变之本。农耕时代的中国人,始终有份乡土中的默契:即使不识文断字,也得通情达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门风不正就会败家。从贵胄到平民,长幼有序,图的是个家和万事兴。 “妈妈,那咱们平时还说'我的天呐',这又为什么呀?” “中国人的'天'可不是简单的sky,这里有天道,有天时,人也得守着天良。想想老子怎么说人跟天地的关系来着?” 女儿会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是作为一个城里长大的孩子,她见过的庄稼还不如园林绿地多。 “妈妈那你给我讲讲老子和庄子”。 “这个太难了,再长大点儿咱们讲吧。” “不难!妈妈你看大鹏鸟和蓬间雀的对话、还有庖丁解牛的故事我都知道!” 是啊,我们从小都知道的故事,要用一生去参悟,越成长,越觉得参不透。写完《庄子心得》这八年间,看过多少蜗牛犄角里利益的厮杀纷争,听过多少蓬间麻雀对世相的议论,也看过了多少缄默不语的大鹏襟怀,始知摸索人间世的规则,比认清一头牛的骨骼肌理难得太多。 唯有敬畏。以一生的时光浸润在文化川流中,愿年华渐长,可以渐次接近文而化之的境界。 《周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化育世道人心之“文”,也许才是中国文明生生不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一代大儒汤一介先生,即使在恶疾缠身的*后时光里,也一刻都没有停下为“返本开新”的文化理想做努力。卷帙浩繁的《儒藏》,心血累积,一点点呈现出了有序的模样。汤先生在晚期一次住院化疗前夜,研墨拂纸,写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交给乐先生郑重转我,我以此作为先生殷殷托付。我所见到的汤先生辞世前*后一段录像,就是沉静坚定地又一次诵读了宋儒张载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返本问道,可以探寻孔子与庄子的精神气象,远在悠悠千古之前。倘若我们后辈子孙真从他们的身上领悟了智慧,那是先贤文化血脉的传承。倘若我们偏执一端,一味忽略着甚至批判着他们,他们也依旧站在文明的滥觞之缘,不改缄默微笑。而开新宏愿,还靠更多愿意文而化之的天地之心。 流光无痕,人心有信。孔子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份民族文化的初心一直还在,两千多年的浮沉,经历过太多坎坷困顿,但基因就是基因,但凡对这个民族文化有信有爱的后辈子孙,总还是能从孔子庄子的传世箴言中触摸到一团真气,从往昔中清晰辨识出中华文明的未来。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她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重温zui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字解人生》及《有梦不觉人生寒》,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
孔子全集-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孔健是作家、孔学研究家,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将《论语》以中、英、日、韩四国语编译出版,以中日...
人生的亲证:诗哲泰戈尔的人生哲学 本书特色 泰戈尔,一位恒河畔静修林中的智者,一位人格洁白的诗人。 他以一双明澈的眼采撷自然里的风物,以一颗伟大的心灵体悟博大宇...
英国自然神论--起源和结果/自然神论译丛(自然神论译丛) 本书特色 自然神论是17世纪产生于英国的一种宗教思潮,它在17、18世纪具有理性精神和自由思想的英国科...
古易今诂 内容简介 简介《古易今诂》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古易今诂 目录 前言卷一上经乾卦**坤卦第二屯卦第三蒙卦第四需卦第五讼卦第六师卦第七比卦第八卷二小...
收陈寅恪1923-1966年间致数十位亲朋、学者的二百余通书函,通信对象包括傅斯年、陈垣、胡适、罗香林、梅贻琦、杨树达、陈述、闻宥
康德的上帝观 目录 导言 康德宗教哲学研究现状及本书主题一、国内研究概况及分析二、国外研究状况一瞥三、本书的主题**章 思想背景一、新教信仰二、近代启蒙运动三、...
道中的道 本书特色 人生即是道场。心中有“道”,所以气度非凡,凭借强大的正能量震慑场面、影响他人,左右事态的发展。与人相处,从道家思想中修习“道法自然”“不争”...
消极自由有什么错 内容简介 以赛亚·伯林是当代影响巨大的理论家,他所提出的“两种自由概念”引起政治哲学界的广泛争议,伯林对浪漫主义思潮、德国唯心论、俄国现代思想...
人生之谜 令我入迷 本书特色 《人生之谜令我入迷——周国平哲言录》是作者亲自将已出版和未出版的全部文字整理后,跟读者分享了他对命运、时间、成功、处世、真性情、爱...
菜根谭 本书特色 《典藏:菜根谭》,《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毛泽东曾说过:“嚼...
三易洞玑 本书特色 黄道周,明末易学家,相关著作有《易象正》、《三易洞玑》、《易本象》。《三易洞玑》凡16卷,内容依次为《宓图经纬》上中下、《文图经纬》...
圣经和希腊主义的双重视野(奥利金其人及神学思想)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古典的情怀对奥利金的一生,以及神学思想和思想遗产作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阐述。纵览全书,基督...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诗的原理-徐复观全集 本书特色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诗的原理》系徐复观先生两部译著的合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译自日本文学博士中村元氏所著的《东...
广钦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渊源与流变:印度初期佛教研究 本书特色 历史早已说明,佛教的发展与弘扬,不可能超越于时代的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学术之外。虽然20世纪的中国佛教曾经面临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凡可独立成
中华圣贤讲什么 本书特色 《中华圣贤讲什么》为概述古代圣贤思想或学说的普及读物,采取总-分-总的叙述方式,由“儒道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赵...
这本集子收入了作者十几年来的一些论文,绝大部分是1992年回国后写的。除了五篇还在等待出版之外,大多已发表过,散见于各种书刊
韦伯作品集:V: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两部分。《中国的宗教》集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思想等诸层面的问题;《宗教与世界》所集论文是韦伯为基督新教...
鬼谷子 本书特色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鬼谷子》就是“轴心时代”的代表作之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