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果麦经典:闲情偶寄》是李渔的代表作,既收录其一生戏曲理论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他在居室、器玩、种植、饮馔、颐养等方面的生活感悟。全书观点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值得长久细读玩味。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文学家李渔的代表作,既收录其一生戏曲理论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他在居室、器玩、种植、饮馔、颐养等方面的生活感悟。全书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
◆此版《闲情偶寄》首次采用李渔成书的底本勘校,即《续修四库全书》中收录的《闲情偶寄》清康熙刻本(现珍藏于吉林大学图书馆)影印本,同时参校中国台北广文书局影印的清康熙十年翼圣堂刻本,又考以德国国家图书馆藏清雍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尽力修正了目前市面上流行各版本中多处存疑,努力还读者一本美好而纯粹的《闲情偶寄》。
《饮馔部·笋》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而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饮馔部·面》
南人饭米,北人饭面,常也。《本草》云:"米能养脾,麦能补心。"各有所裨于人者也。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予南人而北相,性之刚直似之,食之强横亦似之。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处心脾之道也。但其食面之法,小异于北,而且大异于南。北人食面多作饼,予喜条分而缕晰之,南人之所谓"切面"是也。南人食切面,其油盐酱醋等作料,皆下于面汤之中,汤有味而面无味,是人之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汤,与未尝食面等也。予则不然,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
所制面目有二种,一曰"五香面",一曰"八珍面"。五香膳己,八珍饷客,略分丰俭于其间。五香者何?酱也,醋也,椒末也,芝麻屑也,焯笋或煮蕈煮虾之鲜汁也。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面中,后以酱醋及鲜汁三物和为一处,即充拌面之水,勿再用水。拌宜极匀,擀宜极薄,切宜极细,然后以滚水下之,则精粹之物尽在面中,尽勾咀嚼,不似寻常吃面者,面则直吞下肚,而止咀咂其汤也。八珍者何?鸡、鱼、虾三物之肉,晒使极干,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中,与鲜汁共为八种。酱醋亦用,而不列数内者,以家常日用之物,不得名之以珍也。鸡鱼之肉,务取极精,稍带肥腻者弗用,以面性见油即散,擀不成片,切不成丝故也。但观制饼饵者,欲其松而不实,即拌以油,则面之为性可知已。鲜汁不用煮肉之汤,而用笋、蕈、虾汁者,亦以忌油故耳。所用之肉,鸡、鱼、虾三者之中,惟虾*便,屑米为面,势如反掌,多存其末,以备不时之需;即膳己之五香,亦未尝不可六也。拌面之汁,加鸡蛋青一二盏更宜,此物不列于前而附于后者,以世人知用者多,列之又同剿袭耳。
《声容部·态度》
古云:"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维何?媚态是已。世人不知,以为美色。乌知颜色虽美,是一物也,乌足移人?加之以态,则物而尤矣。如云美色即是尤物,即可移人,则今时绢做之美女,画上之娇娥,其颜色较之生人,岂止十倍,何以不见移人,而使之害相思成郁病耶?是知"媚态"二字,必不可少。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尤物者,怪物也,不可解说之事也。凡女子,一见即令人思,思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与生为难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说之事也。吾于"态"之一字,服天地生人之巧,鬼神体物之工。使以我作天地鬼神,形体吾能赋之,知识我能予之,至于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之态度,我实不能变之化之,使其自无而有,复自有而无也。态之为物,不特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无情之事变为有情,使人暗受笼络而不觉者。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姿色,便可抵过六七分。试以六七分姿色而无媚态之妇人,与三四分姿色而有媚态之妇人同立一处,则人止爱三四分而不爱六七分,是态度之于颜色,犹不止于一倍当两倍也。试以二三分姿色而无媚态之妇人,与全无姿色而止有媚态之妇人同立一处,或与人各交数言,则人止为媚态所惑,而不为美色所惑。是态度之于颜色,犹不止于以少敌多,且能以无而敌有也。今之女子,每有状貌姿容一无可取,而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从者,皆"态"之一字之为祟也。是知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一着之为要。态自天生,非可强造。强造之态,不能饰美,止能愈增其陋。同一颦也,出于西施则可爱,出于东施则可憎者,天生、强造之别也。相面、相肌、相眉、相眼之法,皆可言传,独相态一事,则予心能知之,口实不能言之。口之所能言者,物也,非尤物也。噫,能使人知,而能使人欲言不得,其为物也何如!其为事也何如!岂非天地之间一大怪物,而从古及今,一件解说不来之事乎?
……
《种植部·玉兰》
世无玉树,请以此花当之。花之白者尽多,皆有叶色相乱,此则不叶而花,与梅同致。千干万蕊,尽放一时,殊盛事也。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众花之开,无不忌雨,而此花尤甚。一树好花,止须一宿微雨,尽皆变色,又觉腐烂可憎,较之无花,更为乏趣。群花开谢以时,谢者既谢,开者犹开,此则一败俱败,半瓣不留。语云:"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为玉兰主人者,常有延伫经年,不得一朝盼望者,讵非香国中绝大恨事?故值此花一开,便宜急急玩赏,玩得一日是一日,赏得一时是一时。若初开不玩而俟全开,全开不赏而俟盛开,则恐好事未行,而煞风景者至矣。噫,天何仇于玉兰,而往往三岁之中,定有一二岁与之为难哉!
《颐养部·行乐**》
伤哉!造物生人一场,为时不满百岁。彼夭折之辈无论矣,姑就永年者道之,即使三万六千日尽是追欢取乐时,亦非无限光阴,终有报罢之日。况此百年以内,有无数忧愁困苦、疾病颠连、名缰利锁、惊风骇浪,阻人燕游,使徒有百岁之虚名,并无一岁二岁享生人应有之福之实际乎!又况此百年以内,日日死亡相告,谓先我而生者死矣,后我而生者亦死矣,与我同庚比算、互称弟兄者又死矣。噫,死是何物,而可知凶不讳,日令不能无死者惊见于目而怛闻于耳乎!是千古不仁,未有甚于造物者矣。虽然,殆有说焉。不仁者,仁之至也。知我不能无死,而日以死亡相告,是恐我也。恐我者,欲使及时为乐,当视此辈为前车也。康对山构一园亭,其地在北邙山[1]麓,所见无非丘陇。客讯之曰:"日对此景,令人何以为乐?"对山曰:"日对此景,乃令人不敢不乐。"达哉斯言!予尝以铭座右。兹论养生之法,而以行乐先之;劝人行乐,而以死亡怵之,即祖是意。欲体天地至仁之心,不能不蹈造物不仁之迹。
养生家授受之方,外借药石,内凭导引,其借口颐生而流为放辟邪侈者则曰"比家"。三者无论邪正,皆术士之言也。予系儒生,并非术士。术士所言者术,儒家所凭者理。《鲁论·乡党》一篇,半属养生之法。予虽不敏,窃附于圣人之徒,不敢为诞妄不经之言以误世。有怪此卷以"颐养"命名,而觅一丹方不得者,予以空疏谢之。又有怪予著《饮馔》一篇,而未及烹饪之法,不知酱用几何,醋用几何,醝椒香辣用几何者。予曰:果若是,是一庖人而已矣,乌足重哉!人曰:若是,则《食物志》《尊生笺》《卫生录》等书,何以备载此等?予曰:是诚庖人之书也。士各明志,人有弗为。
《闲情偶寄》是一部讨论生活艺术的书。李渔极富创作思想,对每件东西都有新颖的议论。他所创作的器具中,有许多至今为人所用。
--林语堂
《闲情偶寄》有与自然与人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
--周作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你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迎合尔时世俗的戏剧……作为一个对于品质有真正理解和毫不妥协的人,你写了一部《闲情偶寄》,编了一部《芥子园画谱》,如今,还有人看。你在《闲情偶寄》中谈居室、器玩、饮撰、种植、颐养……后世做会馆的,创造享受清闲氛围的,都该向你学学。"
--冯唐《三十六大》
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金华人。
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自组家庭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与演出经验,提出了较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
曾在南京设芥子园书铺,出版《芥子园画谱》。
一生著述丰富,流传于世的作品包括: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肉蒲团》《连城璧》《十二楼》《合锦回文传》,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闲情偶寄》是一部讨论生活艺术的书。李渔极富创作思想,对每件东西都有新颖的议论。他所创作的器具中,有许多至今为人所用。
--林语堂
《闲情偶寄》有与自然与人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
--周作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你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迎合尔时世俗的戏剧……作为一个对于品质有真正理解和毫不妥协的人,你写了一部《闲情偶寄》,编了一部《芥子园画谱》,如今,还有人看。你在《闲情偶寄》中谈居室、器玩、饮撰、种植、颐养……后世做会馆的,创造享受清闲氛围的,都该向你学学。"
--冯唐《三十六大》
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金华人。
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自组家庭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与演出经验,提出了较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
曾在南京设芥子园书铺,出版《芥子园画谱》。
一生著述丰富,流传于世的作品包括: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肉蒲团》《连城璧》《十二楼》《合锦回文传》,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金华人。
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自组家庭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与演出经验,提出了较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
曾在南京设芥子园书铺,出版《芥子园画谱》。
一生著述丰富,流传于世的作品包括: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肉蒲团》《连城璧》《十二楼》《合锦回文传》,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陌上花开缓缓归-古诗词中的田园之风 本书特色 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诗歌,并借以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寄托,这些诗词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本书以时...
清晴可喜 本书特色 《清晴可喜》是作者文河的散文随笔集,全书共收录作者近百篇随笔,分为三辑,“雪隐鹭鸶”“好书过眼&rdqu...
倾听文化的心语-畅游心灵版E 本书特色 原来那种感觉仍然一直深藏心中,对大自然的惊羡与热爱仍然永远伴随着我,这么多年都已经过去了,经历过多少沧桑世事,可喜的是那...
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阐释中西美学思想精髓的心血之作。本书既有关于美学理论的论述,又有关于具体美学问题的探讨;既谈美学...
革命烈士诗歌选读-最新版 本书特色 ★我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不仅因为这套丛书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更因为出版社以严谨精审的态度,给读者提供了...
中国人自述丛书:留德十年 本书特色 《留德十年》:1911——209:百年季羡林,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儒者情怀,布衣精神。季羡林先生出身农家,幼时家里没...
世界名人书话系列-罗曼·罗兰读书随笔 本书特色 罗曼·罗兰是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个优秀的散文家。值得注意的是 , 他的随笔,尤其是读书随笔,是他的散文作品中*有...
笑看沧海欲成尘-唐诗中的仙神鬼怪 本书特色 《笑看沧海欲成尘:唐诗中的仙神鬼怪》:唐代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句,那些诗句中的密码经历了千年的时光,依然...
《给我翅膀》内容简介:★同名电影豆瓣评分8.8,一对父子,二十只濒危大雁,飞越冰川湖泊的瑰丽冒险,生命与自然、责任与勇气的觉醒
本书是当年开明书店汇集一些名家编印的系列国文教材中的一套,选取的三十二篇文章,从宋朝一直到近代,包括小品、笔记、小说、古
青崎有吾,1991年生,作家。2012年,凭借《体育馆之谜》获得第22届鮎川哲也奖。2014年,《水族馆之谜》获得本格推理大奖第二名。以超缜密的思维方式被誉为“...
团购:邓贤“抗战”纪实系列4册 内容简介 大转折 : 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流浪金三角帝国震撼大国之魂团购:邓贤“抗战”纪实系列4册 节选 团购:邓贤“抗战”...
牛棚杂忆-名家散文经典精装插图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
《LED显示屏组装与调试全攻略(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LED显示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的检测、LED显示屏电源电路、LED驱
苹果树 本书特色山叶一直呼吸在传统理论的古老教诲里 这是他抒情的根 他的情感反应 以一种无动于衷死的丧失 来抵达生活的本质苹果树 内容简介 本书为青年诗人山叶(...
《普希金诗选》内容简介:★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普希金的每一节诗都能提供我们一个不同的优美感觉,一种特殊的浑圆味道,归
青年读本青灯琐记(上下) 本书特色 黄苗子是当代漫画家、书法家、作家,曾告密陷害著名学者、诗人聂绀弩,因此有“文坛犹大”之称。本书为其散文作品集,书中收录了:《...
张抗抗散文-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张抗抗散文-插图珍藏版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
《半小时漫画青春期·生理篇》内容简介:从变声长痘到脸红心跳,笑着笑着解决青春期困扰!读爆笑漫画懂身体变化,全解青少年生理知
王朔,1958年出生,1976年高中毕业。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