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传奇般的当代文学社团——四七社的真实风景
2.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保罗•策兰等数十位文学大家都在这里崛起
3.首部深度追索当代德国乃至欧洲文学摇篮四七社的权威之作
4.本书荣获莱比锡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四七社是一个商标。汉斯·维尔纳·里希特于1947年创办的这个松散的作家团体人尽皆知。正是这个团体发明了文学公开活动的形式,持续而深远地影响了二战后德国的政治面貌。
你所不知道的四七社主要成员
汉斯·维尔纳·里希特四七社创立者
君特·格拉斯 1965年获毕希纳奖,199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因里希•伯尔1967年获毕希纳奖,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保罗•策兰1958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60年获毕希纳奖,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德语诗人
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2002年获歌德奖,被称为德国“文学教皇”的*评论家
君特·艾希1959年获毕希纳奖,1968年获席勒纪念奖
马丁·瓦尔泽1980年获席勒纪念奖,1981年获毕希纳奖
英格博格·巴赫曼1957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64年获毕希纳奖,1968年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
彼得·汉特克1973年获毕希纳奖,1987年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1988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95年获席勒纪念奖
马克斯·弗里施1958年获毕希纳奖,1965年获席勒纪念奖
汉斯·埃里希·诺萨克1961年获毕希纳奖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
1963年获毕希纳奖
沃尔夫冈·希尔德斯海默1966年获毕希纳奖和不来梅文学奖
赫尔穆特·海森比特尔1969年获毕希纳奖
乌韦·约翰逊1971年获毕希纳奖
彼得·魏斯1982年获毕希纳奖和不来梅文学奖
沃尔夫迪特里希·施努雷1983年获毕希纳奖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86年获毕希纳奖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德利乌斯2011年获毕希纳奖
于尔根·贝克尔1987年获不来梅文学奖,2014年获毕希纳奖
伊尔莎·艾兴格尔1955年获不来梅文学奖和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
恩斯特·云格尔1956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74年获席勒纪念奖,1982年获歌德奖
西格弗里德·伦茨1962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99年获歌德奖
亚历山大·克鲁格1979年、2001年获不来梅文学奖,2001年获席勒纪念奖,2003年获毕希纳奖
阿尔诺·施密特 1973获歌德奖
1947年,汉斯·维尔纳·里希特集结了一群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创办了四七社。很快,在四七社的旗帜下汇聚了当时德国乃至欧洲*有实力的一批作家和评论家,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马丁•瓦尔泽、英格博格•巴赫曼、保罗•策兰、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等举世瞩目的文学家在这里相继崛起,佳作如云,交相辉映。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多人获得毕希纳奖,四七社成为战后德国乃至欧洲的文学摇篮和思想重镇,一道*为绚丽的文学风景。德国著名评论家赫尔穆特•伯蒂格在这部饱受好评的著作里,通过深入研究几乎全部的相关作品和大量全新发现的档案文献,并访问在世的亲历者,*次深度、全面地追寻了四七社的历史风貌及其对德国乃至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影响,重现了四七社创设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准确地描绘了那些卓越人物的人生和心路历程,探索了战后德国乃至欧洲社会重建与精神重建的艰难与努力。
迄今为止关于四七社的著作中*好的一本。
——约阿希姆·凯泽
在这本书里,四七社不单纯是一代人的杰作,而是展现了几代人或重叠,或相互交织在一起,有时陷入矛盾的各种政治导向和美学原则。伯蒂格塑造了彼得·魏斯、沃尔夫冈·希尔德斯海默、亚历山大·克鲁格这些对四七社影响巨大的人物,他们和创建者汉斯·维尔纳·里希特在文学方面的理解完全不同。在这个团体里,年轻作家不只是被批得体无完肤,像胡贝特·费希特和彼得·汉特克就通过这些论战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像赫尔穆特·海森比特尔这样的先锋派也能成为四七社奖的热门候选人;四七社里居然还出现了社会民主党选民组织的议会外反对派。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的分析令这幅群像更加丰满。本书的高潮部分在文本整理和作家肖像上。伯蒂格擅长处理数量庞杂的奇闻异事,很多重要场景塑造得尤为精彩,例如英格博格·巴赫曼1954年参加年会的趣事。作家借由读者和评论家的感受以及文学手段讲述了德国1945年之后如何对文学进行了新的塑造,以及文学公众活动这种形式是如何发明的。
——莱比锡国际书展奖颁奖词
有关四七社的*次视野开阔、可读性强的全面描述。让人信服,因为评论公允,既没有被敬畏束缚,也没有陷入恶意的论战。
——《世界报》
赫尔穆特·伯蒂格用他的专著证明了将真相与传说区分开来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新苏黎世报》
伯蒂格在四七社成立六十五周年之际推出了以其发展历程为研究重点的专著。让人耳目一新之处是伯蒂格将四七社的成功归于“以一种新的高超手段与媒体打交道”。
——《时代周刊》
通过伯蒂格对作家、作品和四七社从创办到1967年间活动的描述,评论家们收获颇多,那些年会甚至可以反应出联邦德国民主化的成果。另外,四七社还确定了文学经典作品的标准,塑造了包括文学评论和文学市场在内的文学生活的一种新形式。
——《南德意志报》
赫尔穆特·伯蒂格,生于1956年,德国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他在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作为文学编辑任职于《法兰克福评论》等著名刊物。现在是自由职业作家和评论家,生活在柏林。近期作品包括《乌托邦之后——德语当代文学的历史》(2004年)和《海边的策兰》(2006年)。伯蒂格曾于1996年获得恩斯特-罗伯特-库齐乌斯促进奖(散文类),2012年获得阿尔弗雷德-克尔文学评论奖。2013年凭《四七社》获莱比锡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
纳兰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精装)—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本书特色 《纳兰性德全集》汇辑纳兰性德诗全部作品,是目前纳兰性德诗作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今注、简释...
寄天涯一孤鸿-庐隐经典作品 本书特色 本书辑录庐隐诗歌、散文、小说和书信中的经典篇目,包括诗歌《秋别》、《云端一白鹤》,散文《华严泷下》、《窗外的春光》,小说《...
《可转债:投资小白躺赚指南》内容简介:当你无法准确判断市场行情时,投资可转债是优选。可转债,是近年来逐渐火热起来的一款神秘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本书特色这本由新华社资深记者李锦撰著的40年职业生涯的纪实书,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深层解读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的由来与实...
词部-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第二辑第二册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而且未曾中断的国家,诗歌发展至先秦,已趋成熟。《诗经》舆《楚辞》为黄河、...
一颗汉字的泪水白连春诗歌自选集 本书特色 《一颗汉字的泪水》选用了白连春从1990年至2010年间的250首诗作,这些作品无论对祖国、故乡,还是对身边的人、草和...
泰戈尔集 本书特色 世纪之交,人文学术的发展历程需要回顾和检审,这是前进中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而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当代西方所获得的相当程度积累...
不裁 本书特色 《不裁》是一本毫不自恋的随笔集,里面的作品大多是作者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关于生活的轻快评议等等。作者放眼去看世事,揣测别人的心理,不仅更加理解周遭...
《古典诗的现代性》内容简介:“用一把欧美名牌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然而,作者却“想拿西方诗学的试纸,来检
赖柏英 内容简介 《赖柏英》是国学大师林语堂著作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在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对女性的推崇和尊敬是许多书中可以看出的,但是有一个女性让它终身难忘,那就是...
晚安.当一切入睡 本书特色 这复杂纷扰的世界有太多烦恼,每到夜深,总有人无心安睡。于是,那么多个夜晚,你听过风见过雨,感受过你的城市凌晨三点的样子,却鲜少再尝过...
李欣频的私房50 本书特色 -李欣频至今共出版了27本畅销书,其中多本名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作品创意励志书《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两岸疯狂热印40多次。系媒体创意话...
多鼠斋杂谈 内容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老舍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有时到了成也幽默,败也幽默的程度。老舍的幽默...
于丹趣品人生 本书特色 跟随着于丹,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品出趣味,发现生活的另一番美好。在《于丹趣品人生》这本书中,“一山一水一世界&rdq...
布克奖得主迈克尔・翁达杰 Michael Ondaatje布克文学奖创立50年来最佳小说 唯一斩获金布克奖的作品奥斯卡9项大奖代表作the Golden Man...
流沙河-Y语录 本书特色 流沙河先生记录之世说新语 于不经意处见机锋 令人拍案叫绝! y这个音,在蜀人口语中,意思是伪劣是差次,总之是不好...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路翎代表作--旅途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路翎代表作--旅途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
红楼梦考证 本书特色 胡适是新红学的开山祖师,1921年他以《红楼梦考证》一文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时代,这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已成为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在本书中,胡适...
《挣脱:史上最强劲的心灵越狱计划》内容简介:人的一生是在跌宕起伏中度过的,修炼自己的心灵,建立强大的心灵气场,就会从苦役般
戴建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钱币》《中国经济史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杂志编委。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近代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