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的内心独白,一个渴望爱又不懂爱的“胆小鬼”。
他无法理清人类生活的头绪,只得以滑稽搞笑来伪装自己。
他由恐惧到绝望,由绝望到渴望离开这个世界。
这就是《人间失格》。在这里,人性的丑陋和虚伪,无可遁形。
“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
他太想死了,甚至连“Goodbye”都来不及说完。
畅销超百万册的现象级畅销书,全新修订版“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村上春树推崇备至的作家太宰治绝望的告白,本书同时收录太宰治绝笔之作《Goodbye》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中“十全十美的文章和彻头彻尾的绝望”深受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之影响。――佐藤干夫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奥野健男想要在人的世界里好好地活下去,那种不能实现的焦虑以及想要认认真真活着的渴望才是他的本质。――日本明治大学教授 齐藤孝
**手札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我总是无法理清人类生活的头绪。我从小在东北的乡间长大,初次见到火车,是年纪稍大后的事了。我在火车站的天桥上爬上爬下,满以为它是为了把 车站建得像国外的游乐场一般复杂有趣,而特地打造的新潮设施。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此深信不疑。在天桥上爬上爬下,曾是我*拿手的游戏。我原以为,那是铁路局*为贴心的服务之一。后来我发现,天桥不过是供乘客跨越铁路而设,只是一段实用性的阶梯,于是顿感索然无味。
不仅如此,幼年的我在绘本中见到地铁,也不以为它是为实际需求而建,竟自认为比起地面上的车,地底下的车别出心裁、乐趣非凡,这才是地铁出现的缘由。
我自幼体弱多病,长期卧床在家。躺在床上,我笃定地认为这些床单、枕套、被套都是单调乏味的装饰品。将近二十岁时,才得知这些竟也都是实用品。我颇感意外,对于人活于世的简朴,不禁产生了一种悲情。
还有,我不懂得饥肠辘辘的滋味。我倒并非要傻乎乎地说明自己成长在不愁衣食的大户人家,只是我的确不曾体会饥饿之感。这样说来或许有点奇怪,但我是那种即使饿了,也无法自察的人。中小学时,每当放学回家,周遭的人总会七嘴八舌地吵着:“肚子饿了吧?我们都是过来人,放学回家的时候肚子总会饿得够呛。来点甜纳豆如何?还有蛋糕和面包哦。”我总会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讨好人的精神,嘴上说着“我饿了”,顺手把十颗甜纳豆扔进嘴里。但其实,那时的我对于饥饿一无所知。
当然,我的食量并不小,记忆中却几乎不曾因饥饿而进食。我吃人们眼中的山珍海味,也吃众人艳羡的奢华之食。外出用餐时,总会勉强自己尽量多吃些。年幼之时,于我而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在自家用餐的时候。
在乡下家中,每逢用餐,总是全家十几口人分成两列排开而坐。身为幺子的我,自然坐在末座。用餐的房间光线暗淡,午饭时,十几人默默坐在桌前扒饭,这光景总是让我不寒而栗。我家是传统守旧的乡下家庭,菜色大都墨守成规,我渐渐对山珍海味或奢华之食不再抱有期待,*终竟觉得吃饭的时刻是可怖的。我坐在那幽暗房间的餐桌末端,因恐惧而寒战连连,把饭食一点点强压进口中,闷想着:“人为何一天非吃三餐不可?”吃饭时每个人都表情严肃,用餐俨然某种仪式:一家人须每日三次,准时聚集到一间幽暗的屋中。餐盘的顺序要摆放正确,即使不饿,也须沉默着低头咀嚼饭食。以至于我曾以为,这是在向家中蠢蠢欲动的亡灵们祈祷。
在我听来,“人不吃饭就会死”这句话不过是可恶的恐吓之词。然而,这种迷信的说法(到现在我仍觉得这像是某种迷信)却总能带给我不安和恐惧。人不吃饭就会死,所以必须劳动、吃饭——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让我觉得艰涩难懂、更具有胁迫感的话了。
因此,我对人类的行为,至今仍无法理解。我的幸福观与世人几乎大相径庭。为此,我深感不安,夜夜辗转反侧、呻吟不止,甚至精神发狂。我究竟能否称得上是个幸福的人呢?自幼时起,就常有人说我幸福,
我却总觉得自己有如身陷炼狱,那些说我幸福的人在我看来反而比我幸福许多。
我甚至曾认为,自己背负着十个灾祸。若将其中任意一个交与旁人背负,恐怕都足以令其丧命。
总之,我不懂。旁人承受的痛苦的性质和大小,我完全捉摸不透。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只是吃个饭就能化解的痛苦,或许才是莫大的痛苦。也许,我刚才所说的那十个灾祸在这些痛苦面前,不值一提。也许那些我无法理解的痛苦才是凄惨的阿鼻地狱。果真如此吗?我不知道。但即使如此,那些人依然不想轻生、不会发狂,纵谈政治、毫不绝望、毫不屈服,继续与生活作战。他们不觉得痛苦吗?他们变得自私自利,甚至视其为理所当然,难道他们从未怀疑过自己?若真如此,那真是快活。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吧?真的都满足于此吗?我不知道……在夜里酣然入睡,一早醒来就会神清气爽吗?他们做了怎样的梦?走路时想些什么?想着钱的事情?不会仅此而已吧?我似乎听说过“民以食为天”,却从未听过“人为钱而活”。不,也许因人而异吧……我还是搞不懂……思绪渐感困惑之时,我越发惶恐不安,仿佛自己是这世上的异类。我与旁人几乎无法交谈,因我既不知该谈些什么,也不知该从何谈起。
于是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讨好他人。
那是我对人类*后的求爱。我对人类极度恐惧,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对人类死心。于是,我靠滑稽这根细线,维系着与人类的联系。表面上,我总是笑脸迎人,可心里头,却是拼死拼活,以高难度的动作汗流浃背地为人类提供*周详的服务。
太宰治(1909-1948)
日本文学的重要人物,“私小说”领域的天才作家。
太宰治出身于日本东北地主家庭,从小体弱敏感;中学开始对文学着迷,崇拜泉镜花和芥川龙之介;高中时立志于文学创作,开始发表随笔。
1935年凭借《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候补作品;1945年《女学生》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斜阳》《Goodbye》《维庸之妻》等被认为是其优秀的作品。
太宰治一生多次求死,在自我放逐和沉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直至1948年自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向世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留下众多不朽佳作。其多数作品采用“私小说”的自我告白形式,充满了纯粹而敏锐的感受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作品目录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篇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 · · · · ·精彩摘录每一个悲哀
王小波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收入王小波*具代表性的散文,包括《一只独立特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等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王小波散文精选 内容简介...
《暗物质探索者:密室黄金之谜》内容简介:本系列是两极科学家、科学文学作家位梦华所著的儿童科幻小说。书中的爱斯基摩小伙子小摩
霜冷长河-余秋雨 本书特色 《霜冷长河》是余秋雨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转变,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再到《霜冷长河》,从历史的大话题转向了历史的小话题,在《霜冷...
《中国制造2025》内容简介:本书从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入手,在全球视野下展现新一轮工业革命在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发展趋势和实施策
本书为“中国文学通史系列”的其中一册,阐述了我国魏晋文学的基本面貌,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
《互联网金融运营与实务》内容简介:本书面向互联网金融应用,系统地介绍了互联网金融运营与管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新颖性、实用
海南岛:阳光与水的叙事 本书特色 海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旖旎的热带风光和丰厚海洋文化。海南历史悠久,但又是我国*年轻的省份。《海南岛——阳光与水的...
香港人和事 本书特色 罗孚——香港文学界的伯乐,金庸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催生婆,大陆文人眼中的两栖作家,董桥风靡大陆的推手。 《香港人和事》是罗孚邀请二十多位能文之...
白居易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单独成册,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配以与诗词...
精彩摘录一次,马吕斯见到九月天美丽的阳光,满怀信心,跟着古费拉克、博徐埃和格朗太尔去参加索城的舞会,希望——多美的梦!—
花凋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谜一样的作家,既善于将生活艺术化,又满怀着近乎浪漫的悲剧情感;她既悲天悯人,但时时刻刻又能洞见芸芸众生之可怜可笑……只有她才能同时享受万...
异域掠影 本书特色 《异域掠影/青年博览精品系列丛书》编著者《青年博览》编辑部。《青年博览》是深受青年读音喜爱的杂志,曾获得《全国*受大学生喜爱的十佳报刊》、《...
回望汪曾祺:梦里频年记故踪--汪曾祺地域文集·高邮卷 本书特色 梦里频年记故踪——汪曾祺地域文集·高邮卷》分为小说和散文两大部分,一共五十多篇文章,其中小说卷收...
符号车间:流行文化关键词 本书特色 《符号车间--流行文化关键词》选择当代中国* 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内容涉及流行的“器物符号” 、“视觉符号”、“空间符号”、...
《简单之美》内容简介: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方法论的理论性书籍(尽管已经尝试在大量的思考上进行一些理论归纳),也不是一本关于具体
《合伙创业:合作机制+股份分配+风险规避》内容简介:在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下,单打独斗的创业风险高,且成功率低。而合伙创业则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 本书特色 柏桦、李敬泽、欧阳江河、王家新、西川、谢有顺、于坚、张清华联袂推荐。探赜一代精英写作与成长,反思汉语创作困局,讲述诗歌江湖纷...
《迷路的广告人》内容简介:从毕业后横跨欧亚大陆的漫游、初入职场的迷茫和烦恼,到亲人离世的生活变故,再到获奖后刚刚进入事业上
众声独语-70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 本书特色 《众声独语——“70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是“微光-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