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时分,我停止了打字,用凉水洗了把脸,打开门。黑黝黝的山林隐藏着未知的东西。我深深吸了口气,又关上了门。我想起了遥远的乌斯怀亚,矗立在小岛之上的也格来日斯灯塔——它是黑夜里的灯火,总有一些东西应该被照亮。”《我们为什么要呼救》为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李西闽长篇新作,讲述三个人震后挣扎求生、战胜心理与身体伤痛的故事。作家“李西闽”在震后多次无法忍受身体疼痛与内心恐惧,试图自杀,但不忍抛弃妻女,也不愿向恐惧认输;摄影师苏青眼见一对新人在自己面前瞬间消陨,总试图弥补内心的愧疚;当地农妇李翠花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却也努力想要一个新的生命。
·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李西闽回顾汶川大地震生死体验,2008至2018十年心路历程
·献给大地震中痛失所爱的人,献给在灰暗时刻仍热爱生活的人。
·这本书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写。十年,需要一个总结,需要回顾,需要思考,否则我无法继续活下去。活着,太艰难了,书中描述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还是没能够写尽这十年的痛苦和欢欣。
——李西闽
后记
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是凌晨五点多,丁屋岭的村落和山野还一片漆黑,呼啸的冽风拍打着窗棂,有公鸡的打鸣声传来,我的脑袋发热,还处在亢奋之中。在丁屋岭写作此书的过程,也是我的心灵经历凛冬的过程。仿佛是我人生中*后一次寒冬,过去的毕竟过去了,天亮之后,我还是要踏上新的旅程。
我泡了壶茶,慢慢地品尝,就像是品味这十年来的甜酸苦辣。
这本书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写。
十年,需要一个总结,需要回顾,需要思考,否则我无法继续活下去。
活着,太艰难了,书中描述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还是没能够写尽这十年的痛苦和欢欣。无论如何,我还是写了这本小书,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生而为人,真的很抱歉。我无法对十年来关爱我的人、与我共渡难关的亲友付出什么,只能在此对他们说声,谢谢!
记得有次,我和一位同样经历过灾祸的读者见面。他给我带来了一摞厚厚的手稿,说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我,只能送给我他在车祸后几年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因为他得知我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希望他的手稿对我有用。他是个比我年长的老者,我们只在一起待了一个多小时,我送他走出咖啡馆时,他对我说了句话:“好好活下去。”我目送拄着双拐离去的他,眼睛湿了。那摞手稿给我的震动很大,我看到了一个人是怎么在艰难的困苦中战胜自己的。我深知,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在痛苦之中,要真正获得重生,还必须靠自己,因为*终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被自己打败。
每年5月12日那天,我会出现在银厂沟,站在当初被埋的地方,对自己说,在这片山野,你还站立着,还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还有蝴蝶在野花丛中飞舞。还有像易延端这样的好兄弟陪着我,我必须活下去。这些年,陪我去过银厂沟凭吊的有许多朋友,比如都江堰诗人文佳君,好几年,他将我从彭州接到都江堰去,目的是为了让我开心,他的良苦用心,让我感动。成都以及周边城市的朋友裘山山、蒋蓝、余海静、魏巍、杨婷、谢玲珑、谢倩、魏冬梅、李亚伟、杨孜等,都对我十分地关爱,在我*艰难时,给过我温暖。*让我铭记的是我的救命恩人们:赵斌、范夕忠、黄贵清、鲍俊杰、李小飞、张世鹏、王洪伟、侯斌……每当想起他们,我就觉得不能苟活于世。十年来,全国各地有很多朋友都帮助过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出名字了,我心里记着你们。
十年,也就是一瞬间。
我不知道下个十年会怎么样,但是,我可以对十年来关爱我的亲人朋友们说的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和风浪,我都会面对,不会退缩,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挺直腰杆做人。
这段时间,在丁屋岭写作,很感激这里的人们,他们淳朴善良,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写作场所,并且在生活上也关怀备至。我必须感激这些人:卓国志、陈日源、黄冠奇、丁强强、三秀、丁冬香、丁仰秋、丁瑞先、丘有滨、卢弓、刘雄、林强辉、董茂慧等。
《我们为什么要呼救》是我这十年的心灵史,也完成了我写作的另外一种转变。此书成稿后,得到了《青年作家》主编梁平、副主编卢一萍等的肯定,并在该杂志全文刊载。同时,也得到了浦睿文化陈垦兄弟的帮助,由他们公司出版此书的单行本。该公司的编辑仲召明、余西对此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深表感谢。
李西闽
2018年3月24日于上海家中
李西闽身体壮实、态度诚恳,却一脑袋奇思妙想。他爱旅游,爱美食,爱热闹,爱朋友,却常常为死亡的恐怖所困扰。
——《收获》编辑 叶开
李西闽情感上的坚强,和写作的勇敢,让他直面这场灾难。他不仅是勇敢,而且理性,写灾难从个人记忆跳出,笔触深入,理性仍然是情感和写作双重的,李西闽写作做了大胆尝试,纪实和虚构融合,让人难分哪些是写他自己,不过写到他个人部分更真切和痛感。
——作家裘山山
李西闽的小说让我感动,并没有仅仅限于个人经历,认识自我的问题变成一个时代的问题,连接虚构和非虚构,展现出他的纠结。
——评论家项静
李西闽,福建长汀人,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成都文学院特邀作家。在《收获》《天涯》《作家》《青年作家》等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出版“唐镇三部曲”《酸》《腥》《麻》,以及《死亡之书》《狗岁月》《血钞票》《崩溃》《巫婆的女儿》《温暖的人皮》等长篇小说三十多部。另有六卷本《李西闽文集》以及十卷本《李西闽经典小说文集》出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被埋废墟七十六小时,获救后写作的长篇纪实散文《幸存者》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青青草香 本书特色 一片远去的生活映像,一段艰辛的往事行走,一份纯真的童年回忆,一份美好的情感收藏……此书是曹少华先生近十年来所写的散文汇集。作者用朴素的文字,...
鲁迅卷-鲁迅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文坛巨擘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散文名篇、文化随笔、社会随笔、生活随笔近百篇,如:《文学和出汗》《略论中国...
不寄的信-倪匡散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倪匡心中的**批不寄的信,倪匡尝试诱过笔杆、透过信纸,将对自己、对男人、对女人、对情爱、对想像和现实的想法,与每一位读者分...
现代名家自选集-鲁迅自选集 本书特色 *有话题性的战士,如何定义心中的自我?*著名的作家,*私人的阅读*可爱的女人在卸妆后,*真实的作家在自选集里现代名家自选集...
本书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系列丛书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为拓展我社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格和品牌,收录先秦诗作品370余篇,主要包括《诗经...
驰想日 本书特色 《驰想日——地理阅读》是陈丹燕旅行汇系列作品,为同时出版的《捕梦之乡—地理阅读》姊妹篇。作家陈丹燕带着20...
《战争与爱情(唐德刚作品9)》内容简介:这是唐德刚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与《李宗仁回忆录》并称“文史双璧”。小说原拟题《三天两
清华园日记 本书特色 《清华园日记》是季羡林先生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于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所写的日记。书中详细记录了季羡林先生那些青春往事,因...
《石川啄木短歌》内容简介:◆收录石川啄木《一握砂》的551首短歌,根据1962年周作人译《石川啄木诗歌集》和1962年岩波文库《啄木歌
《移动终端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分析》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移动终端安全技术的参考书,内容新颖,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并重。
茅盾文集-第1卷 本书特色《茅盾文集(第1卷蚀幻灭动摇追求)》为《茅盾文集》第1卷,收入了茅盾的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由《幻灭》《动摇》《追求》组成。这次出版的...
文学名著:朝花夕拾 本书特色 《朝花夕拾》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书中还收录了《琐记》、《藤...
恶之花 内容简介 这是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baudelaire,1821~1867)当年站在大自然遗落的心灵圣地与喧嚣的工业文明之隙向...
种地书 本书特色 梁文道 马世芳 手不释卷推荐关于人与土地的美好相遇关于自然风物*值得珍藏的私家记忆作者获奖记录:· 《红焖厨娘》获 2005年《中国时报》开卷...
屠格涅夫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性作品精选,分为散文、小说、书信等多种文体,其中有经典名篇如《猎人笔记》《在普希金纪念像揭幕上的...
红婴仔 本书特色 1.本书是简媜蓄意贴近育婴实况而写的散文记录片——她详述了自己为人母的忐忑心路及亲手抚育新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情,包括兴奋、惶恐、期待及挫...
2013-诗歌卷-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 本书特色 本书稿是由中国高校文学作品征集评审委员会推选出的2013年年度高校诗歌作品集,收录了第四届全国高...
沃尔夫冈·霍尔拜恩和海克·霍尔拜恩夫妇是德国当今最有影响的畅销书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涉猎奇幻、科幻、恐怖小说和电影剧本,至今已出版近百部作品,发行量高达数...
《企业微信私域运营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到第3章从企业微信的发展历程入手,带大家重新认识企业微信,了解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赠送10篇毕淑敏经典文字朗读音频 本书特色 1、毕淑敏全新“朗读者”系列散文终结篇——人生篇,经典的文字,用朗读的方式,伴你成长。2、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