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着眼于原子弹试验的工作流程,从押运原子弹部件开始,到原子弹装配、上塔、保温、插雷管直至引爆成功的一系列具体操作。受访者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然而,他们却是在这一长长链条各个环节上“操刀”的亲历者。该书是一本没有任何修饰的有关当事人的述说集,用他们自己的亲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情来还原那一段历史。
“十七号工地”是中国原子弹爆轰试验场地,被几代研制核武器人称之为“摇篮”。在新中国艰难的六十年代,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国核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在长城脚下迅速汇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复转军人。他们从地质勘探队、大庆油田、军兵工厂脱下工装和军装与刚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在王淦昌、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等专家带领下,凭着一腔报国激情,白手起家,开展炸药成型、爆轰物理等一系列攻关项目,在“十七号工地”做了上千次爆轰试验,为原子弹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摇篮”的地位不言而喻。樊洪业主编的《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通过众多亲历者的口述,揭示了核武器研制过程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要搞一个爆炸丝雷管,美国的北极星导弹里面用的就是这种,就是不用起爆药、比较安全的这种雷管。这种雷管到1982年就定型了,并且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现在一直装备导弹部队。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改进了,使用比这个还更安全的炸药,雷管技术性能更好、更安全、更可靠。 到现在为止,只要严格地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按照我们的技术规定去执行的话,火花式电雷管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除非个别同志,比如说带电作业或者不小心穿了不防静电的衣服,例如在221厂109工号发生过事故,有人把手炸了,有人把眼睛炸瞎了,在青海那儿有这么个情况。 吴永文:我来十七号工地后有这么两段工作过程。**段是1960年底的时候,吴际霖、朱光亚派我到西安兵器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和804厂,由我带队带着十来个人去,加上老二室一组的人,我是二室的副主任嘛。开始曾经设想和北京工业学院搞协作,但北京工业学院的条件不够。因为要求有能测试微秒级雷管的照相设备,他们没有高速转镜设备。后来我们得知西安兵器工业部第三研究所有转镜相机,这样一来,经过国防工办的批准,我带着十来个人就去了。由西安三所的雷管研究室、北京九所雷管研究组,还有804厂的一个研究所,合在一起研究微秒级雷管。吴际霖在延安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叫郭力杰,在西安804厂当总工程师,吴际霖写信让我带给郭力杰。所以,一方面从上边渠道给他们下达任务,另外一方面通过师生关系介绍。我们到西安以后,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挺支持的。 那个时候工作效率很高,大概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从基础研究开始,那个研究项目试验了上万次,涉及各种方案、各种材料的效应、雷管爆轰同步性,还有雷管的结构。只花了一年时间,很快就搞出来24-1雷管系列。结构是火花式的,就是微秒级雷管。 你可能问,谁先提出微秒级火花雷管这个事,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北京九所的时候,二室刘长禄跟苏联“哑巴和尚”讨论过,苏联专家曾提出雷管精度要求很高。那个时候他提出来叫微秒雷管,大家就琢磨怎么样才能达到微秒呢?一边琢磨,一边分析,从一个基础上的东西看起来,放电同步性应该能够更好一些,所以这样的话,就提出来一个微秒雷管。 我们雷管组到西安之前,刘长禄是一组组长,当时我们还没有分雷管组或是炸药组,后来分组以后雷管组的组长是陈作印。我记得,大家分析以后,刘长禄就感觉可能是微秒雷管。他就很莽撞地找苏联专家去了,说我们分析可能是火花式雷管。结果“哑巴和尚”一听,好家伙,他暴跳如雷地拍着桌子,谁教给你说的火花式?被他臭骂一顿。从那回来以后,刘长禄气得流了眼泪。大家反而安慰他说,苏联专家为什么那样暴跳如雷,那样的敏感,可能我们说对了。这也是我们探讨的一种策略。 后来我们去西安的时候,除了搞火花式的,还有其他的几种方案,多种方案探索之后,*后确定火花式的。在西安研究的雷管不仅仅给十七号工地打炮使用,**颗原子弹上面也是用当年在西安研制的雷管。24-1雷管系列一共参加了21次国家试验,没有一次失误。这个雷管尽管对静电有点敏感,之后逐渐被新的型号代替,那是必要的。但是,在我们国家历次核试验中,它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我国核试验中近二分之一使用了这种雷管。1960年10月份我走了以后,孙维昌到十七号工地。1961年11月份,他又带了五六个人到青海221厂生产准备组,像吴文明、韩树勋他们都去了。 ……
侯艺兵(1955-),祖籍河南,生于云南。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编审。主要从事摄影创作和采访编辑,出版有《院士风采》《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纪学人》等多部大型影集。口述史著作有《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曾获第十、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曹科峰(1967-),湖南临澧人。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1989年7月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从事应用电子技术、小型闪光X射线系统、特种电源方面的研究工作。高级工程师。现任流体物理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 姜洋(1976-),江苏滨海人,女。200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工程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2011年在流体物理研究所从事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的数值模拟相关研究工作。副研究员。2012年起担任所党委宣传部部长。
可怕的四川人 内容简介 四川,古称“蜀”,“蜀”与“闽”相似,素有“蜀闽同风”之说。于是,四川自有“在川一只虫”之言。那么,四川人又是如何破茧成蝶,化虫为龙的呢...
中华魂-名将殉国气壮山河抗日将军张自忠 内容简介 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生于忧患的时代,抱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志向,经历过失败与低谷,*终成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本书特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教育部推荐的成长励志经典读物,盲聋人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坚毅斗志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完整收...
执著的天才:玛丽.居里的魅力世界 内容简介 玛妮雅·斯克罗多夫斯卡羞怯地把高中奖章交给父亲,她获得了1883年的*佳学生称号。当时,一个11岁的男孩,他叫欧内斯...
《服装设计:时装画手绘表现技法与实战教程》内容简介:本书旨在让读者从基础到进阶逐步了解并掌握时装画的绘制方法。从工具的介绍
一轮圆月耀天心-弘一李叔同的诗文人生 本书特色 300多年前,有一位情痴不愿做佛陀,为一人而负世人。 他成了世间*美的...
贞观天子(纵横捭阖·济世昌明):唐太宗李世民 内容简介 历代帝王的典范,千年称颂的明君他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青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玄武兵变,从此君临天下。...
《HTML+CSS+JavaScript网页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从网站基础开始,结合大量案例,全面、翔实地介绍了使用HTML+CSS+Java
告白芭蕾:米斯蒂·科普兰传 本书特色 由米斯蒂·科普兰所*的《告白芭蕾(米斯蒂· 科普兰传)》是美国*名非裔芭蕾舞蹈家米斯蒂·科 普兰的自传。在书中,她仔细讲述...
大唐玄宗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玄宗的经历为主线,网及各色人等,罗织八方经纬,开合起落,挥洒自如地写出这个时代。大唐玄宗时代 目录 **编 横空出世**卷 玉...
台湾岛的形状很像一个白薯,所以岛上两三千万的汉人常常自称“番薯人”。这里写下来的这些事在心里记忆了近五十年,现在事过境迁
《萨姆·沃尔顿自传》作者沃尔玛作为世界500强第一名,其创办人、董事长萨姆·沃尔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其人生传
《草叶手帖》内容简介:人与草叶30年的对话,142个从新绿到化石的生命故事。也许,人和草叶本来就有相通的情感和语言。也许,草叶是
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 本书特色 《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白先勇、余光中、李亦园、黄进兴、王汎森、陈弱水、张广达、韦政通、何怀硕、痖弦、郑愁予、南方朔、钱永...
《我的大脑敞开了》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的传记。爱多士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无疑也是最古怪独特
匠人匠心(齐白石自述) 本书特色 ◆ 中国“匠人”有学者说,现代中国称得上“匠人”的人,只有齐白石。他的作品独具匠意,为笔墨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被授予“人民艺...
托马斯.杰斐逊传 本书特色 《托马斯·杰斐逊传》由赵正节编著,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制定者、美...
留德十年(季羡林作品珍藏本) 本书特色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
中国历代后妃轶事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中国明史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商传为您全面解读史上*真实、生动的后妃轶事中国历代后妃轶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
《张治中回忆录》是张治中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