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着眼于原子弹试验的工作流程,从押运原子弹部件开始,到原子弹装配、上塔、保温、插雷管直至引爆成功的一系列具体操作。受访者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然而,他们却是在这一长长链条各个环节上“操刀”的亲历者。该书是一本没有任何修饰的有关当事人的述说集,用他们自己的亲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情来还原那一段历史。
“十七号工地”是中国原子弹爆轰试验场地,被几代研制核武器人称之为“摇篮”。在新中国艰难的六十年代,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国核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在长城脚下迅速汇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复转军人。他们从地质勘探队、大庆油田、军兵工厂脱下工装和军装与刚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在王淦昌、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等专家带领下,凭着一腔报国激情,白手起家,开展炸药成型、爆轰物理等一系列攻关项目,在“十七号工地”做了上千次爆轰试验,为原子弹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摇篮”的地位不言而喻。樊洪业主编的《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通过众多亲历者的口述,揭示了核武器研制过程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要搞一个爆炸丝雷管,美国的北极星导弹里面用的就是这种,就是不用起爆药、比较安全的这种雷管。这种雷管到1982年就定型了,并且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现在一直装备导弹部队。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改进了,使用比这个还更安全的炸药,雷管技术性能更好、更安全、更可靠。 到现在为止,只要严格地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按照我们的技术规定去执行的话,火花式电雷管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除非个别同志,比如说带电作业或者不小心穿了不防静电的衣服,例如在221厂109工号发生过事故,有人把手炸了,有人把眼睛炸瞎了,在青海那儿有这么个情况。 吴永文:我来十七号工地后有这么两段工作过程。**段是1960年底的时候,吴际霖、朱光亚派我到西安兵器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和804厂,由我带队带着十来个人去,加上老二室一组的人,我是二室的副主任嘛。开始曾经设想和北京工业学院搞协作,但北京工业学院的条件不够。因为要求有能测试微秒级雷管的照相设备,他们没有高速转镜设备。后来我们得知西安兵器工业部第三研究所有转镜相机,这样一来,经过国防工办的批准,我带着十来个人就去了。由西安三所的雷管研究室、北京九所雷管研究组,还有804厂的一个研究所,合在一起研究微秒级雷管。吴际霖在延安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叫郭力杰,在西安804厂当总工程师,吴际霖写信让我带给郭力杰。所以,一方面从上边渠道给他们下达任务,另外一方面通过师生关系介绍。我们到西安以后,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挺支持的。 那个时候工作效率很高,大概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从基础研究开始,那个研究项目试验了上万次,涉及各种方案、各种材料的效应、雷管爆轰同步性,还有雷管的结构。只花了一年时间,很快就搞出来24-1雷管系列。结构是火花式的,就是微秒级雷管。 你可能问,谁先提出微秒级火花雷管这个事,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北京九所的时候,二室刘长禄跟苏联“哑巴和尚”讨论过,苏联专家曾提出雷管精度要求很高。那个时候他提出来叫微秒雷管,大家就琢磨怎么样才能达到微秒呢?一边琢磨,一边分析,从一个基础上的东西看起来,放电同步性应该能够更好一些,所以这样的话,就提出来一个微秒雷管。 我们雷管组到西安之前,刘长禄是一组组长,当时我们还没有分雷管组或是炸药组,后来分组以后雷管组的组长是陈作印。我记得,大家分析以后,刘长禄就感觉可能是微秒雷管。他就很莽撞地找苏联专家去了,说我们分析可能是火花式雷管。结果“哑巴和尚”一听,好家伙,他暴跳如雷地拍着桌子,谁教给你说的火花式?被他臭骂一顿。从那回来以后,刘长禄气得流了眼泪。大家反而安慰他说,苏联专家为什么那样暴跳如雷,那样的敏感,可能我们说对了。这也是我们探讨的一种策略。 后来我们去西安的时候,除了搞火花式的,还有其他的几种方案,多种方案探索之后,*后确定火花式的。在西安研究的雷管不仅仅给十七号工地打炮使用,**颗原子弹上面也是用当年在西安研制的雷管。24-1雷管系列一共参加了21次国家试验,没有一次失误。这个雷管尽管对静电有点敏感,之后逐渐被新的型号代替,那是必要的。但是,在我们国家历次核试验中,它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我国核试验中近二分之一使用了这种雷管。1960年10月份我走了以后,孙维昌到十七号工地。1961年11月份,他又带了五六个人到青海221厂生产准备组,像吴文明、韩树勋他们都去了。 ……
侯艺兵(1955-),祖籍河南,生于云南。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编审。主要从事摄影创作和采访编辑,出版有《院士风采》《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纪学人》等多部大型影集。口述史著作有《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曾获第十、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曹科峰(1967-),湖南临澧人。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1989年7月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从事应用电子技术、小型闪光X射线系统、特种电源方面的研究工作。高级工程师。现任流体物理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 姜洋(1976-),江苏滨海人,女。200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工程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2011年在流体物理研究所从事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的数值模拟相关研究工作。副研究员。2012年起担任所党委宣传部部长。
刘秀传 内容简介 少年时代即失去双亲的孤儿刘秀,何以成为东汉的光武皇帝?他是始何在西汉末年的大动荡中脱颖而出?他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笔,向...
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和纳粹德国之间尖锐复杂的间谍斗争。其中收入的二十七篇故事都是作者亲自处理的间谍
女神误落人间-玛丽莲.梦露的风华绝唱 本书特色 玛丽莲·梦露离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但人们对这位传奇女星的热衷却从未消褪。她波折的人生,离奇的死亡和复杂的情史更是人...
《曾国藩传(全新增补版)》内容简介: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
《愚人节说再见》内容简介:本书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布莱斯·考特尼为早逝儿子戴蒙撰写的人生传记,这是一个书写病痛、挫折与愤怒
程德全传-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之一。本书介绍程德全是一位反对内战,倡导和谐的近代新派人物...
李贽评传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章李贽生活的时代**节“今人立法,厚末抑本”——明代中叶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萌芽的基本特征第二节“至正德、嘉靖间而古风渐...
坚韧不拔-戴高乐 本书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以法西斯轴心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之多、战场...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宋教仁日记 本书特色 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年仅三十二岁。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泰戈尔传 内容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思想家,教育家。1901年在家乡桑地尼克坦创办实验学校,后发展成为印度国际大学。1911...
人物画名家小品·马国强 内容简介 中国画重笔墨、神韵、意境,再就是情趣。本书收了齐辛民的人物画作品20余幅。人物画名家小品·马国强 目录 惠安春风清音侗寨秋歌蕉...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是现代中国第壹部章太炎评传,也是许寿裳的传记代表作。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内容简介 章...
名诗人的生活 内容简介 总的说来,世上有三种领袖人物——发言者、探索者和观察者?发言者制定法律,指导行动。探索者调查世界的性质,发明新的...
女士唱起布鲁斯-20周年纪念版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女士唱起布鲁斯》是爵士乐传奇名伶比莉·哈乐戴*诚实坦率且毫无保留的自传。它令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踏上了一段飞奔的...
梁濑溟自述 内容简介 距今88年前,我生于北京。那是公元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癸已)。亦就是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甲午之战是中国近百年史中一个关键,所有种种剧烈...
第一夫人 本书特色 ★ 《白宫往事》作者探秘**夫人 讲述过白宫员工的传奇之后,彭博社前白宫记者布劳尔又将目光投向了总统背后另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夫人。...
伟大的叛逆者-雨果 本书特色 《伟大的叛逆者:雨果》中有许多尚未出版的文献资料,比如雨果写给比阿尔夫人、他的儿媳阿丽莎、他的孙子们和萨凡基伯爵、夏拉上校等人的书...
永远的奥黛丽.赫本 内容简介 这里面,藏有一个小宇宙,是赫本用人生的黄金岁月倾注所有打造出来的,原来,一个人在世上数十载的光阴里,能够呈现的生命力量与样貌,竟然...
1912-1945-希特勒夫人-爱娃.布劳恩画传 本书特色 2012年是爱娃布劳恩出生100周年。她的私人相册和其他被截获的德国档案资料详实反映了她奇特而又真实...
《春风化雨,教泽流芳》内容简介:文集记录了中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源地中国科学院大学45年的发展历程和教研思想。文集对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