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二十世纪,中国科学界经历了哪些风雨苍黄与五味杂陈?
十六位科技知识分子于耄耋之年对中国当代历史集体发声
不同身份、地位的历史见证者从各自角度回顾他们的“私历史”,思想的碰撞,观点的冲突,让历史鲜活而有温度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终于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为何建国66年才摘下科学桂冠?66年里,中国科学怎么了?中国科学家做了什么?
《对于历史,科学家有话说》内容涉及广泛,中国科学界的大事小情均有涉及,尤其当事人说当时事,让读者从科技知识分子的角度认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历史,切身感受中国科学所遭遇的是是非非,理解当下中国科学遭遇困境的原因。
相比人文知识分子,科技知识分子人数更多,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主体。他们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二十世纪,也有很多五味杂陈的往事,还是许多国家重大事件尤其是重大生产建设活动的关键当事人。但很少有科技知识分子来书写自己的故事。对科技知识分子进行访谈,系统记录他们的话语,是保存他们的经历、见闻和见识的最佳途径。
《对于历史,科学家有话说》精选对邹承鲁、郑哲敏、施履吉等科学家以及对薛攀皋、罗登、李毓昌等科技管理者所做的比较适合大众阅读的近二十篇访谈,让科学家自己说话,重点介绍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科学界,是一本既具较高史料价值,又有很强可读性的口述史作品。
一部有趣味的现代科学史 ,一本讲真话的时代备忘录
以赛先生的目光打量人性,以德先生的标尺审视过
樊洪业姚蜀平王作跃丁东饶毅刘兵吴国盛傅国涌倾情推荐
只习惯于通过堆砌文献来研究当代科学史的人们,不妨像本书作者那样直接面对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在访谈互动中深入挖掘保存在他们头脑中的记忆。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在考察历史事件中追寻人的真实观念和具体活动,是读懂历史的有效途径。往事因亲历而鲜活,历史因细节而生动。我相信,中国当代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够从本书中获得阅读快感。(樊洪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由于战乱及政治运动等原因,20世纪的历史书写相当偏颇。口述历史以抢救记忆、探求历史真相为目标,正是对其最好的弥补。这类工作既要求客观、严谨,又需高超的采访艺术——真诚、理解和敏锐的鉴别力,这些在熊卫民教授的书中都一一体现。阅读此书,不仅可以获得大量可贵信息,还是学做口述历史的极佳机会。(姚蜀平,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协作研究员)
熊卫民教授的这本科学家口述访谈集,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丰富、多方位、珍贵的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料,而且为公众展示了当代中国科学家求学成才、参与社会的坎坷经历,读来既趣味横生又令人深思,是一本兼具历史性和故事性的难得佳作。(王作跃,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教授)
这是一本因讲真话而难能可贵的书。书中所记载的一些历史错误、教训或灾难从反面表明,让有专长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参与公共决策是多么的重要!法治健全的社会才能容许、保障、鼓励知识分子独立,讲良心,并提出专业意见。(饶毅,北京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主编)
熊卫民教授通过人物访谈记录下来的是一部活的中国现代科技史。那些激动人心的岁月,那些惨痛的教训,都有无穷的教益值得后人记取。“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吴国盛,清华大学教授)
熊卫民长期进行当代科学家的口述采访,他善于挖掘通向体制机理的重要细节,展示了一幅令人深思的中国科学史画卷。(丁东,文史学者)
科学家的声音淡出公众视线已久矣,这本访谈录是当代中国科学家对往事的回顾,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可以看到他们与时代的互动,以及他们在20世纪后半叶承担的命运。(傅国涌,文史学者)
熊卫民,1974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科技史、教育史研究,代表作品有《合成一个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全合成》、《邹承鲁传》、《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金霉素、牛棚、生物固氮——沈善炯传》等。
熊卫民教授堪称我国科学口述史第一人。十多年来,他以记者机敏锐利的触觉和学者寻根究底的执着,孜孜不倦地追寻和打捞历史,总是能找到合适的访谈对象,让他们说出积淀在心中的故事,总是能挖掘出闻所未闻的史实,为读者揭开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王扬宗,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这里面出现了很多可笑的东西。比如,潘菽说过,有一些非常初级的心理活动,跟阶级意识没什么关系,很难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比如射击瞄准,是眼、手动作的协调,哪个阶级的战士都要经过这样的心理过程。资产阶级的部队,有射击准确的,无产阶级的部队,也有射击准确的。而那些批判文章的结论是,心理学是党性、阶级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科学,所以它的研究只能用阶级分析的办法。我们无产阶级的战士,是为了保卫祖国,天天训练,所以射击就非常准确。批判文章还说,我们的劳动人民,冬天照样做工、种地,他们不感觉冷。但有些富翁,他们冬天穿着皮袄,还感觉冷,所以冷不冷是有阶级性的。还有人说,对于大粪,资产阶级闻着臭,农民闻着香。真是闹了很多笑话。
——引自章节:康生等“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
何:……拿科学院党组来说,少数几个党员的学术地位均不高。汪志华只是教员,吴征镒也才是讲师,稍微高一点的是关肇直,也只是副研究员。
——引自第147页
南希·麦克威廉斯(NancyMcWilliams),哲学博士,现在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应用与专业心理学研究生院教授精神分析理论与治疗。同时,在新泽西州弗莱明顿私...
中国中医食疗 本书特色 “小病一扫光,大病提前防,轻轻松松教你找出病根、用食物切断病源”。这句话是某本食疗图书的宣传语,但也确切描述出了...
丸尾末廣一九五六年(昭和三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出生,長崎縣人。年少時期熱中於漫畫雜誌《少年KING》、《少年MAGAZINE》,立志成為漫畫家。十五歲前往東京,...
谁是薇薇安·迈尔?这个隐没于公众视野之外近60年的神秘摄影师,自曝光以来,总被人们这样问起。这本自拍摄影集《我与这个世界的
本草纲目妙用彩色图鉴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华龄出版社出版★ 收录了精选自《本草纲目》原著中药食两用药物100多种,配有全彩清晰照片★ 精编和整合了《本草纲...
肺癌现代非手术治疗 内容简介 本书共23章,全书系统的阐述了肺的解剖、肺癌的流行病学、分子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细胞学等基础理论,还介绍了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號聽濤,筆名有陳思、丁舟、天龍、沁園、土老兒、雲亭山人等。曾任教多間中學、大學,抗戰期間擔任戰地記者,戰後移居香港,曾任《...
编辑推荐:◇轻易到手的东西没有价值?什么是“24小时一个循环”的情绪转化法?这本书名如拗口令般的《会工作的人,不会工作的人》,不但是一本职场励志书,更是一本职场...
《特蕾莎修女传》内容简介: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
西氏内科学-(全3册)-第22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第22版将第21版中近一半的章节全部重写,并增加了23章全新的内容,新版增加...
西班牙国家文学奖得主讲述一部女性心灵史,大胆呈现女性身上全部和完整的人性。这是一些沉默者的声音,这是一些勇敢者的倾诉,这是一些关于如何成为自己的故事,这是105...
查尔斯•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1889-1977),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喜剧电影大师。卓别...
Nowbiggerandbetterthanever,thisneweditionofthebest-sellingguidetohistorysitesont...
作家我会修空调,真名高鼎文,2018年起点新人王,作品《我有一座冒险屋》(原名《我有一座恐怖屋》),破阅文全网悬疑灵异类主站均订记录。其创作风格独树一帜,极具想...
日本的坂上典子,著名手作缝纫老师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1919-1927)》利用国内外已经公开的和俄罗斯尚未公开的档案,梳理了这段时期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说明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在组织建设,...
请叫我山大王,小说作者。著有《神婆姜苏》《全世界最好的庄延》《裙下之臣》《温乔入我怀》等十余本小说,小说题材多变,文风细腻动人,擅长书写跌宕起伏、打动人心的故事...
“In Genesis, my camera allowed nature to speak to me. And it was my privilege to...
内科疾病名家验案评析(上下册) 内容简介 《内科疾病名家验案评析》以收集现代名医验案为原则,按照西医内科各系统疾病进行分类,分上册、下册、续集三部出版。其中上册...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